模电课程设计报告(10)

合集下载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一、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电路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方案论证 (5)五、电路的Multisim仿真以及PCB图 (6)六、测试结果 (8)七、设计体会 (8)八、参考文献 (9)九、附录 (9)一、设计目的1、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路设计和调试的方法。

2、掌握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设计制作一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负电源电路。

①输出直流电压1.5∽10V可调;m=300mA;(有电流扩展功能)②输出电流IO③稳压系数Sr≤0.05;④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三、电路工作原理这个电路共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

如下图。

图一电源组成框图1、电源变压器电网供电电压为单相交流220V(有效值)/50Hz,要获得低压直流输出,首先必须采用电源变压器将电网电压降低获得所需要交流电压。

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

变压器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

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

图二降压原理图2、整流电路降压后的交流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变成单向直流电,该部分组成主要元器件是二极管。

本电路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其由四只二极管组成,构成原则就是保证在变压器副边电压的整个周期内,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方向始终不变。

图三整流电路3、滤波电路脉动大的直流电压须经过滤波电路变成平滑,脉动小的直流电,即将交流成份滤掉,保留其直流成份。

主要采用滤波电路。

直流电幅值变化很大,会影响电路的工作性能。

可利用电容的“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在电路中并入电容作为电容滤波器,滤去其中的交流成分。

图四滤波电路4、稳压电路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再通过稳压电路稳压,便可得到基本不受外界影响的稳定直流电压输出,供给负载RL。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模电课程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院系电子通信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2013年12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目的 (3)1.2内容 (3)第二章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4)2.1设计目的 (4)2.2设计电路图 (4)2.3设计原理 (4)2.4 Miltisim 模拟以及结果 (5)2.5设计的器件 (5)2.6设计物品的实物图片 (6)第三章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6)3.1设计目的 (6)3.2设计电路图 (6)3.3设计原理 (7)3.4 MUltisim 模拟以及结果 (7)3.5设计的器件 (9)3.6设计物品的实物图片 (9)第四章Multisim 模拟差分及运算放大电路 (10)第五章调试与测试数据 (14)第六章结论及设计心得 (17)第一章绪论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模拟电路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知识。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模电课程设计便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模拟电路主要说的是放大电路,在这次模电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设计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和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和Multisim 模拟,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模电课上的知识。

对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

1.1 目的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教学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以理论为基础设计,在实践中检验、修正。

首先设计一个电路,通过Multisim 模拟,再制作电路板实物。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doc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doc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题目带保护功能的串稳电源的设计与制作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120331学号112033117姓名张志庆指导教师徐昭云郑清兰完成时间2013.06.20评定成绩目录一、设计的目的 (6)二、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6)三、设计方案 (3)四、电路设计 (4)五、设计总结 (5)六、参考文献 (5)一、设计的目的根据已掌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的项目。

了解稳压电源的产生,以及整流和滤波的方法,掌握可调电源设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习使用万用表对电路进行测试。

通过动手设计和测试过程,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电路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

二、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学会使用焊接工具,识别基本的元器件,如色环电阻、电容、电位器和三极管等。

(50分)2、理解电路设计原理,并完成电路焊接设计,实现直流输出。

(75分)3、实现可调输出、得到一个好的可调输出范围。

(85分)4、电路设计、元器件排布合理美观、电路焊接符合要求,稳压可调输出效果好。

(100分)三、设计方案思路:将市电经过电源变压器变换成交流低压,再经过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和滤波电路的滤波得到一个较平滑的直流电压,最后用稳压管对电路进行稳压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稳定,从而实现交流转直流。

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电网220V的交流电压U1变换成整流滤波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2。

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U2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U3。

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为脉动直流电,但其中含有大量的交流成分。

为了获得较平滑的直流电压,应在整流电路的后面加接滤波电路,以滤去交流部分。

稳压电路:稳定电压,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四、电路设计所需元器件: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接线端子 2 发光二极管LED 1 0.01uf电解电容 5 2A熔断器 1 1KΩ电位器 1 1N4001二极管 4 8Ω电阻 1 20KΩ电位器 1 1N4148二极管 1 100Ω电阻 2 470uf电解电容 1 2.4V稳压管 1 680Ω电阻 1 100uf电解电容 1 C9014三极管 4 1KΩ电阻 6 10uf电解电容 3 3DD15三极管 1 56KΩ电阻 1 0.1uf电解电容 2方案设计电路图:说明:接线端子J1输入降压后的交流电压(约为13V),经过2A熔断器保护后加到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非稳定直流电压送到稳压电路转换为需要的稳定直流电压。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2.1设计任务 (1)2.2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2.2.1 Multistim 10简介 (1)2.2.2 Multistim 10主页面 (2)2.2.3 Multistim 10元器件库 (2)2.2.4 Multistim 10虚拟仪器 (3)2.2.5 Multistim 10分析工具 (3)3 电路模型的建立 (3)3.1原理分析 (3)3.2函数信号发生器各单元电路的设计 (5)3.2.1方波产生电路图 (5)3.2.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5)3.2.3正弦波电路图 (6)3.2.4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整体电路图 (6)4 理论分析及计算 (7)4.1方波发生电路 (7)4.2方波—三角波 (7)4.3正弦波 (7)5 仿真结果分析 (8)5.1仿真结果 (8)5.1.1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的仿真波形如图所示 (8)5.1.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 (10)5.1.3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仿真 (11)5.1.4方波—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仿真 (12)5.2结果分析 (13)6 设计总结和体会 (133)7 参考文献 (144)I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与实验的成果,正确地绘制电路图等。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2.1 设计任务设计能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1)输出各种波形工作频率范围:10—100Hz,100—1KHz,1K—10KHz。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09 —2010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模拟电子线路设计班级:通信0802学号:放大器增益可在1倍,2倍,3倍,4倍四档间巡回切换,切换频率为1Hz。

①.电源采用±5V供电。

②.通过数码管显示当前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用0,1,2,3表示1倍,2倍,3倍,4倍即可。

③.对指定的任意一种增益进行选择和保持,保持后可返回巡回状态。

2.要求设计方案原则:功能完整,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个人特色。

布线原则:逻辑清晰,接线牢固,测试方便,美观大方。

①.放大器的的电压增益由反馈电阻控制,因此只要改变反馈电阻就能切换不同的增益范围。

②.增益的自动切换,可通过译码器输出信号,控制模拟开关来实现不同的反馈电阻的接入。

③.对某一种增益的选择,保持通常由芯片的地址输入和使能端控制。

④.在进行巡回检测时,其增益的切换频率由时钟脉冲决定。

课程设计报告5.器件选择:①μA741通用运算放大器②4066模拟开关③555定时器④74LS138译码器⑤与非门⑥74LS161计数器⑦反相器⑧集成显示译码器74LS48PV CC f g a b c d e16 15 14 13 12 11 10 974LS481 2 3 4 5 6 7 8A1A2LT BI/RBO RBI A3A0GND课程设计报告6.仿真电路:V10.4 V 1kHz 0Deg VDD-5V U6D 4049BD_5V U574LS138D Y015Y114Y213Y312Y411Y510Y69Y77A 1B 2C 3G16~G2A 4~G2B 5A1555_VIRTUAL GND DISOUT RSTVCC THRCON TRIVSS 5V C210nF 16U774LS160D QA 14QB 13QC 12QD 11RCO 15A 3B 4C 5D 6ENP 7ENT 10~LOAD 9~CLR 1CLK 2VCC5VU974LS48D A 7B 1C 2D 6OA 13OD 10OE 9OF 15OC 11OB 12OG 14~LT 3~RBI 5~BI/RBO 426U10A B C D E F G CK 27282930313233VCC 5V 0VSS 5V VSS 020R910.2K -SMT U8A 7400N VCC 34VSS J1BKey = A 21U17413247651VCCR115.6VCC5V U4A 4049BD_5V U3B 4049BD_5V U6C 4049BD_5V U24066BP _5V D12S11IN113D23D39D410S24IN25S38IN36S411IN412VDD 14VSS 71456891011VCC 0R123.0k 0XSC1A BGTR58.2k R33.9k R22.0k R46.2k 0R12.0k R62.0k151413123VDD -5VVDD 35R1010k236VCC 0257237.仿真波形:课 程 设 计 报 告8.实际电路:9.实际波形:①.一倍波形②. 二倍波形课程设计报告③.三倍波形④.四倍波形10.电路具体设计思路V1 0.4 V 1kHz 0DegVCC5VVDD-5VU17413247651VCCVCC5VU24066BP_5VD12S11IN113D23D39D410S24IN25S38IN36S411IN412VDD14VSS71456891011VCCR123.0kR58.2kR33.9kR22.0kR46.2kR12.0kR62.0k335236因为需要设计增益可自动变化的交流放大器,所以用到741运放和4066BP模拟开关。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技术的基础,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1.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以及模拟电路设计与实验实践。

2.设计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独立学习,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等知识。

(2)实验实践:通过完成一系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课程设计: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和结果1.设计步骤(1)理论学习: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基本定律、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内容。

(2)实验实践:根据教学要求,完成一系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包括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验、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实验等。

(3)课程设计:选择一个相关领域的实际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实施。

2.设计结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模拟电路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设计评价本次课程设计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该设计,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总结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验实践和课程设计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该设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完整)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完整)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录一.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方法 (3)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4)2.单元单路的设计与选择 (4)3.元器件的选择与参数计算 (5)4.总体电路图设计 (10)5.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2)6.设计报告的撰写 (18)设计一1W扩音机课程设计 (20)设计二音响放大器设计 (26)设计三程控放大器设计 (30)设计四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31)一.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方法电子电路设计一般包括拟定性能指标、电路的预设计、实验和修改设计等环节。

衡量设计的标准:工作稳定可靠,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并留有适当的余量;电路简单、成本低、功耗低;所采用元器件的品种少、体积小且货源充足;便于生产、测试和修改等。

电子电路设计一般步骤如图1-1所示。

图1-1 电子电路设计一般步骤由于电子电路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设计方法和步骤也因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上述设计步骤需要交叉进行,有时甚至会出现多次反复。

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设计电路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总体方案,所谓选择总体方案是根据设计任务、指标要求和给定的条件,分析所要求设计电路应完成的功能,并将总体功能分解成若干单元,分清主次和相互的关系,形成若干单元功能模块组成的总体方案。

该方案可以有多个,需要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的资料或集体讨论等方式,着重从方案能否满足要求、结构是否简单、实现是否经济可行等方面,对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择优选取。

对选用的方案,常用方框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选择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应当针对关系到电路全局的问题,开动脑筋,多提些不同的方案,深入分析比较,有些关键部分,还要提出各种具体电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最优方案。

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性能、可靠性、成本、功耗和体积等实际问题。

选定一个满意的方案并非易事,在分析论证和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出现一些反复是在所难免的,但应尽量避免方案上的大反复,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附:总结格式-封面郑州科技学院模电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 迷你双声道功率放大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 10 级自动化班级:4班学号: 201042***姓名:张**指导教师:贾老师2012 年 11月目录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意义 (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2.1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 (2)2.2音响的技术指标 (2)3设计方案与论证 (3)4设计原理及系统功能说明 (3)4.1关于 D2822的介绍 (3)4.2TDA2822 电路的特点 (3)4.3引脚排列情况 (4)4.4D2822 引脚功能 (4)4.5电路的工作原理 (5)4.6系统功能说明 (5)5单元电路的设计 (6)5.1调音电路 (6)5.2负载电路 (7)5.3电源指示及滤波电路 (7)6硬件的制作与调试 (8)6.1对元器件的前期准备 (8)6.2焊接与安装 (9)6.3排除故障的方法 (10)6.4音乐的调试 (10)7总结 (10)附录一 : 总体电路原理图 (11)附录二 : 元器件清单 (12)附录三 : 焊接电路实物图 (13)1课程设计的目的在很多电气设备中都有音响功率放大器,集成音响功率放大器具有工作稳定、性能好、易于安装调试、成本低等优点。

集成功放加上前置放大器、音调控制电路就可构成音响放大器。

前置放大主要完成对输入信号的放大,一般要求输入阻抗高、输出电阻低、频带宽、噪声小,音调控制主要实现对输入信号高、低音的提升和衰减,功率放大器决定了整机的输出功率、非线性失真系数等指标,要求功率高、失真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大。

1.1设计目的(1)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内部电路工作原理,掌握外围电路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2)掌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与小型电子线路系统的装调技术。

(3)练习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练习掌握简电路的调试方法。

1.2设计意义通过音响放大器设计,使我们认识到一个简单的模拟电路系统应当包括信号源、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执行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09电科(一)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09月25 日
郑州科技学院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
3.1实验设计的意义 (2)
3.2半双工对讲机实现方法 (2)
3.3 电路原理分析 (2)
3.4电子元件清单及选择 (3)
4总结 (3)
参考文献 (4)
摘要
无线对讲机是移动通信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应用非常广泛,无线电对讲机和其它无线通信工具(如手机)其市场定位各不相同,难以互相取代,还将长期使用下去。

本论文研究设计了一款调频无线对讲机。

首先介绍了调频无线对讲机的功能、性能指标和工作原理。

从工作原理出发,通过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行业现状寻找到低成本的器件MC3363、MC2833、LM386等,确立了完整具体的方案。

在具体的硬件设计实现上,分成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分别对各个功能模块以信号、控制为联系进行设计。

在硬件设计上,通过主要芯片将各功能模块有机地组织起来协
同完成系统需要的功能。

1课程设计目的
对讲机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这次设计制作的对讲机简单实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使用。

我们学习模拟电子技术重要的在于应用,通过这次实践,可以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对我们已经学习知识的一次实际应用与巩固,更是一次升华!这对于以后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我们知道学习模电就要将元件的特点,功能,使用方法等熟练掌握,组成一个合理,经济,实用的系统。

总而言之,这次实践是我受益匪浅。

2 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
本对讲机成本低廉,电路简单,可用于办公室不同房间对讲、婴儿室监听等。

通话距离可达2Km。

a.采用集成运放和集成功放及阻容元件等构成对讲机,实现甲、乙双方异地通话。

b.用扬声器用作话筒和喇叭,双方对讲、互不影响。

c.电源电压4.5~9.0v.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半双工对讲机实验设计的意义
有线对讲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有线对讲机原理简单,设计方便,制作简易,成本低。

广泛用于医院病员呼叫机、门铃、室内电话等。

所以有线对讲机日益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了解了它的原理过程,正确使用操作它,可以提高我们知识的应用性。

本次试验既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又让磨砺了我们的意志以及团队意识。

更让我们对电子模拟更加感兴趣,为以后的研究道路
上做了很好的铺垫。

3.2半双工对讲机实现方法
方案一:半双工对讲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工作在一种状态下(收,发)的对讲机。

即是说接受时不能发射,发射时不能接受;要实现这两种功能只能是通过开关来切换。

方案二:同时处于收发状态的对讲机称为双工对讲机。

也就是说像普通电话一样,两种状态同时进行,内部的收发电路同时工作。

经比较双工对讲机造价高,体积较大,电路复杂,耗电高;而半双工对讲机造价低,体积小,电路简单耗电低,所以本设计为半双工对讲机。

3.3电路组成,如下图所示:
BL2引出线最好采用双绞线,以减少干扰。

必要时可增加一只电源开关,以免不用时空耗电能,本电路的缺点是分机无法主呼主机。

3.2电路原理分析
电路原理:
该电路只能进行“半双工”对讲,即主机和分机之间只能一方说、另一方听,而不能双方同时听说。

听、说由开关S1转换,S1设在主机处。

图中所示S1位置可分机说、主机听;若S1拨向下方,就变为主机说、分机听。

分机方只设一只扬声器BL2,既当话筒又当听筒。

主机扬声器BL1也是如此。

LM386用作功放,由第③脚输入信号,第⑤脚输出信号,第①、⑧脚所接电容可调整电路增益,可不用。

电源电压从4.5-9V均可。

3.3电子元件清单及选择
4.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模电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

设计过程中,每一元件都需要精心的计算,电路图的设计也需精心琢磨。

所有这一切培养了做学问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本次设计为今后学习甚至工作积累了经验。

在焊接过程中遇到了多多少少的问题,需要自己细心耐心解决。

因为搞设计的如果没有耐心和严谨的话,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养成这样的习惯对自己以后的道路
很有帮助。

在本次设计实验中自己也暴露出不少缺点,其中包括电子电路基本知识不扎实、焊接技术不太熟练、对电子设计类软件和集成电子产品不了解等。

针对自身的不足,查漏补缺。

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查阅电子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作为当代大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加强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