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1
1.1
学习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掌握其电路工作原理。通过对它的学习,能够学会对其中频电压放大倍数,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利用Multisi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实现,对其进行交流分析,记录图形和数据;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2课程设计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使用Multisim软件实现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从而进一步巩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使用Multisim软件等的相关专业知识。本文先对设计和仿真电路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然后画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并对其进行频率响应的测试,然后得出结论。
2
2.1
画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图,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使用Multisim进行频率响应分析,要求熟练掌握Multisim软件的使用和仿真方法,写出实际实现过程,得出结论
2.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图2用户元器件库图
Multisim 10提供了品种繁多、方便实用的虚拟仪器。比如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17种虚拟仪器。点击主界面中仪表栏的相应的按钮即可方便地取用所需的虚拟仪器。如图3所示。
图3虚拟仪器图示
Multisim 10提供了各种不同功能的分析工具。点击分析按钮,即可拉出分析菜单,其中列出了Multisim 10的各种分析工具,例如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等。Multisim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并以开放的形式管理元器件,使得用户能够自己添加所需要的元件。如图4所示。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份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这十年来,我已经写过无数个方案,但每一次都仿佛是一个新的开始,充满了挑战和激情。

一、项目背景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我第一次接触模拟电子技术,就被它深深吸引。

如今,时代在变迁,模拟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决定设计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课程方案。

二、设计目标这个方案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模拟电路。

这个目标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三、课程内容1.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这部分内容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至关重要。

我们会从最基本的电子元件讲起,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模拟电路设计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设计模拟电路。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黑夜里寻找光明,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实践。

我们会让学生从简单的电路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电路设计。

3.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毕竟只是理论,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模拟电子技术。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需要勇敢地面对风浪。

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模拟电子技术的大门。

我们会采用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最好方式。

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我们会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五、课程评价1.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课程设计模电

课程设计模电

课程设计模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模拟电路和放大电路,理解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来说,将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同时,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将系统地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讨论法,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法,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法,将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模拟电子技术》等。

参考书方面,将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模拟电子技术参考书,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一些基本的模拟电子实验设备,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将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总结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总结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关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的常用分析方法,如等效电路分析法、交流分析法等。

3. 帮助学生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Multisim、Protues等软件进行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调试和优化模拟电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电子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和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面对新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但对模拟电子技术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电路基础理论: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关键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 内容安排:线性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模拟电路分析方法:介绍等效电路分析法、交流分析法等常用分析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安排:等效电路分析法、交流分析法及其应用。

3. 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Protues等软件进行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的方案。

咱们这个方案可是结合了十年经验的心血结晶,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一、课程设计背景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我们这个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电力电子器件介绍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特性、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电力电子电路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AC/DC变换、DC/DC变换、DC/AC变换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电路的原理和设计要3.电力电子系统仿真这部分内容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4.电力电子设备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设备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电力电子设备设计要点和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设计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团队协作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评价体系课程设计结束后,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设计原理的正确性、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五、课程设计成果1.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v .. . .. 福州大学物信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报告设计题目:音响放大器设计组别:姓名:学号:同组姓名:专业:微电子学年级:11级指导老师:屈艾文实验时间:一、设计任务1、音响放大器,具有话筒扩音、音调控制、音量控制、卡拉ok伴唱。

音响放大器主要由话音放大器、混合前置放大器、音调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构成。

设计前,必须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内部电路工作原理,掌握其外围电路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掌握音响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与电子线路系统的的装调技术。

2、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指标①额定功率:P。

>=0.3W②负载阻抗:R=8Ω③频率范围:125Hz~8kHz④话放级输入灵敏度:5mV⑤输入阻抗:R>>1kΩ除此之外音调控制特性1kHz处增益为0dB,125Hz和8kHz处有+12dB、-12dB 的调节范围,Avl=Avh>=20dB。

三、所用仪器和元器件清单(一)所用仪器1、F05A型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2、YB4320G示波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可供元件清单可供元件清单1运算放大器LM324芯片一个5 电解电容0.1uF 1支1uF 2支10uF 13支电阻(Ω)10K 9支220uF 1支47K 3支音响放大电路测试元器件75K 1支 6 话筒1~10kΩ1支3 电位器10K 3支7 咪头1支100K 1支8 扬声器0.5W/8.2Ω1支(二)所用元器件清单电源电压为9V(三)主要元件介绍 1、LM324LM324系列器件为价格便宜的带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

与单电源应用场合的标准运算放大器相比,它们有一些显著优点。

该四放大器可以工作在低到3.0伏或者高到32伏的电源下,静态电流为MC1741的静态电流的五分之一。

模电课程设计直流稳压电源实训报告(一)

模电课程设计直流稳压电源实训报告(一)

模电课程设计直流稳压电源实训报告(一)模电课程设计直流稳压电源实训报告概述本次实训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设计实践环节之一。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并制作直流稳压电源,加深对模拟电路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电路设计与实际制作的能力。

实验过程设计1.根据要求,确定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参数。

本次实验要求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1A。

2.根据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电源的功率。

P = V × I = 5V × 1A= 5W。

3.根据功率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和二极管,计算所需电容的容量。

在本次实验中,选择5V、2A的变压器和1N4007二极管,计算电容可得:C = I × τ/ΔV = 1A × 0.02s/0.5V = 40uF。

4.根据电容的容量选择合适的电容,并确定前级稳压二极管和后级稳压三端稳压器型号。

本次实验选择4700uF的20V电容,前级稳压二极管选择1N5817,后级稳压三端稳压器选择LM7805。

5.根据所选元器件的参数和数据手册,绘制电路图和PCB布局图。

制作1.根据PCB布局图,在铜板上用喷锡机喷上底部铜皮。

2.根据电路图使用光刻出铜盐膜线路图。

刻蚀后得到铜盐膜PCB板。

3.微风干燥后,在氢氟酸水溶液中脱盐,清洗后得到精美的PCB板。

4.根据电路图逐个安装元器件,注意电解电容、极性电容和稳压二极管等的极性。

5.完成元器件的安装后,进行焊接。

焊接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使元器件过热,避免烧坏元器件。

6.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并使用万用表进行电路测试。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并制作直流稳压电源的方法,并在实际制作上得到了巩固。

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对模拟电路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实验总结本次实际操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电路设计的重要性。

正确的设计能够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方便后续的制作和测试。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注重电路设计的细节,并严格按照电路图进行安装和调试工作。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滤波器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滤波器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滤波器设计第一篇:模电课程设计报告——滤波器设计滤波器的设计——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一:实验预习与查找资料:1:滤波器是一种具有频率选择功能的电路,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信号通过,对不需要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有效的抑制。

滤波器在通信,信号处理,测控仪表等领域中有广泛的的应用。

滤波器分数字滤波器和模拟滤波器,而模拟滤波器又分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

按滤波器的设计方案又分巴特沃思型,切尔雪夫型,椭圆函数型等等。

2:查找资料:《信号处理与滤波器的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学》,《模拟电子电路》等相关资料。

二:实验任务:滤波器是限制信号的频率范围,用于提取有用信号、滤除噪声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

滤波器类型有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其中又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全通等。

滤波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截止频率、下降速率、品质因素等。

1、要求完成原理设计并通过软件仿真部分(1)低通滤波器电路,截止频率分别为300Hz、1KHz,衰减速率≥40dB/十倍频。

(2)高通滤波器电路,截止频率分别为300Hz、1KHz,衰减速率≥40dB/十倍频。

(3)带通滤波器,频率范围300Hz~3400Hz,衰减速率≥40dB/十倍频。

(4)四阶椭圆形低通滤波器,带内起伏≤1dB,-3dB通带为50kHz,要求在200kHz处小于-50dB,-3dB通带误差不大于5%。

三:实验内容:为满足设计要求:阻带衰减大于或等于40每10倍率。

选择二阶即可满足要求。

1:二阶压控电压源低通滤波器:A:截止频率为300HZ;根据集成运放虚短虚断及电路结构,可导出传递函数的表达式为:A(S)=Uo(S)/Ui(S)= Ao*Wn*Wn/(s*s+Wn*s/Q+Wn*Wn) Ao=1+R4/R3;Wn*Wn=1/R1R2C1C2 在设计参数时Q值分高Q 值,中Q值,和低Q值。

在本实验设计中取Q值为0。

6 A0是电路的通带放大倍数,可在设计前选择,若实验结果不合理,再改变A0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电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课题:函数信号发生器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一.设计目的与要求
1.1设计目的
1.设计电路产生RC桥式正弦波产生电路,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电路,占空比可调的三角波电路,多用信号源产生电路,分别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2.通过设计,可以将所学的电子技术应用到实际当中,加深对信号产生电路的理解,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与查阅资料的能力。

使自己的对模电的理解更为透彻。

1.2设计内容及要求
1)RC桥式正弦波产生电路,频率分别为300Hz、1KHz、10KHz、500KHz,输出幅值300mV~5V可调、负载1KΩ。

(2)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电路,频率3KHz,占空比可调范围10%~90%,输出幅值3V、负载1KΩ。

(3)占空比可调的三角波电路,频率1KHz,占空比可调范围10%~90%,输出幅值3V、负载1KΩ。

(4)多用信号源产生电路,分别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频率范围100Hz~3KHz、输出幅值≥5V、负载电阻1KΩ。

软件仿真部分元器件不限,只要元器件库中有即可,但需要注意合理选取。

二.单信号发生电路
2、1 RC桥式正弦波产生电路
参数计算:
器件选择:
2、2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产生电路
参数计算:
器件选择:
2、3占空比可调的三角波产生电路
参数计算:
器件选择:
2、4多信号发生电路
工作原理:
三.电路仿真结果3、1 RC桥式正弦波发生电路仿真结果
3、2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产生电路
3、3占空比可调的三角波产生电路
3、4多信号发生电路
四.电路的工作原理
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器来完成。

差分放大器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

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

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五.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一)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安装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1)把两块741集成块插入面板,注意顺序,切勿插反引脚;
(2)分别把各电阻放入适当位置,尤其注意电位器的接法;
(3)按图接线,注意直流源的正负及接地端。

2.调试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1)接入电源后,用示波器进行双踪观察;
(2)调节RP1,使三角波的幅值满足指标要求;
(3)调节RP2,微调波形的频率;
(4)观察示波器,各指标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部安装。

(二)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安装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1)在面包板上接入差分放大电路,注意三极管的各管脚的接线;
(2)搭生成直流源电路,注意R*的阻值选取;
(3)接入各电容及电位器,注意C6的选取;
(4)按图接线,注意直流源的正负及接地端。

2.调试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1)接入直流源后,把C4接地,利用万用表测试差分放大电路的静
态工作点;
(2)测试V1、V2的电容值,当不相等时调节RP4使其相等;
(3)测试V3、V4的电容值,使其满足实验要求;
在C4端接入信号源,利用示波器观察,逐渐增大输入电压,当输出波形刚好不失真时记入其最大不失真电压;
六.调试中遇到的问题与分析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电路是由三级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装调多级电路时通常按照单元电路的先后顺序分级装调与级联。

1.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装调
由于比较器A1与积分器A2组成正反馈闭环电路,同时输出方波与三角波,这两个单元电路可以同时安装。

需要注意的是,安装电位器R P1与R P2之前,要先将其调整到设计值,如设计举例题中,应先使R P1=10KΩ,R P2取
(2.5-70)KΩ内的任一值,否则电路可能会不起振。

只要电路接线正确,上电后,U O1的输出为方波,U O2的输出为三角波,微调R P1,使三角波的输出幅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有,调节R P2,则输出频率在对应波段内连续可变。

2.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的装调
按照电路,装调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其中差分发大电路可利用课题三设计完成的电路。

电路的调试步骤如下。

(1)经电容C4输入差摸信号电压Uid=50v,Fi =100Hz正弦波。

调节Rp4及
电阻R*,是传输特性曲线对称。

在逐渐增大Uid。

直到传输特性曲线形状入
图3—73所示,记下次时对应的 Uid即Uidm值。

移去信号源,再将C4左段接地,测量差份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I0 ,Uc1,Uc2,Uc3,Uc4.
(2)Rp3与C4连接,调节Rp3使三角波俄输出幅度经Rp3等于Uidm值,
这时Uo3的输出波形应接近正弦波,调节C6大小可改善输出波形。

如果Uo3的波形出现正弦波失真,则应调节和改善参数,产生是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有;
1)钟形失真传输特性曲线的线性区太宽,应减小Re2。

2)半波圆定或平顶失真传输特性曲线对称性差,工作点Q偏上或偏下,应调整电阻R*。

3)非线性失真三角波传输特性区线性度差引起的失真,主要是受到运放的影响。

可在输出端加滤波网络改善输出波形。

(3)性能指标测量与误差分析
1)放波输出电压Up—p《=2Vcc是因为运放输出极有PNP型两种晶体组成复合互补对称电路,输出方波时,两管轮流截止与饮和导通,由于导通时输出电阻的影响,使方波输出度小于电源电压值。

2)方波的上升时间T,主要受预算放大器的限制。

如果输出频率的限制。

可接俄加速电容C1,一般取C1为几十皮法。

用示波器或脉冲示波器测量T。

七.收获与体会
学了那么久的模拟电路,才知道自己原来懂的还太少了,这次课程设计已
经结束了,在过程中,我们完成了电路仿真,焊接,调试成功,得出一系列的
实验结果,虽然中间有很多曲折,但我们还是很高兴的,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
有的回报。

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已经画好的电路图时,仿真怎么都出不来正确
结果的时候,不管我们怎么调试,结果都有失真,我们很是着急,仔细研究了
之前老师讲解的内容,总算是得出了正确的波形。

我们交给了老师检查后接着
就进入到焊接阶段了,以前我们也接触过焊接,所以还是能完成的。

不过这些
电路元件比较多,而且又要接线,我们为了使电路板整体看上去美观,事先把
元器件放上去排版后,再进行焊接。

焊接的时候刚开始会比较紧张,焊锡有烟,很刺鼻,但我们还是克服了,有时不小心还会烫到手,但到后面就变的好多了。

焊接好了之后便是调试了,虽然刚开始遇到一些问题,但后来还是找到了相关
的原因所在,最后总算是调试成功了,出来结果了,看到自己做的板子能够出
波形,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会了自己动手焊接电路,我学会了很多。

课程
设计给了我们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接触到真正
的电路元件,实际的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对于我们而言,最缺少的就是实习
动手能力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是当我们自己操作的时候
就会遇到好多困难,就会觉得实践真的是我们在平时很需要的。

只凭着自己单
独的思考是不能完成实际的工作的。

只有在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不断
的实践,机械操作和经验的积累,然后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
作中。

这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大下良好的基础,非常感谢这次老师给的机会。

参考文献
杨明欣《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