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因检测与个体化用药

合集下载

肿瘤诊疗中个体化治疗的意义是什么

肿瘤诊疗中个体化治疗的意义是什么

肿瘤诊疗中个体化治疗的意义是什么在当今的医学领域,肿瘤诊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个体化治疗则成为了其中备受瞩目的重要策略。

那么,肿瘤诊疗中个体化治疗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要理解个体化治疗的意义,首先得明确什么是肿瘤。

肿瘤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异常增生所导致的病症。

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类型、生长速度、侵袭性以及对治疗的反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往往是基于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来制定通用的治疗方案。

这种“一刀切”的治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了许多患者,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因为即使是同一种类型和分期的肿瘤,在不同的个体中,其生物学特性和对治疗的敏感性也可能大相径庭。

个体化治疗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传统治疗模式的不足。

它强调根据每个患者肿瘤的独特特征,包括基因变异、蛋白质表达、免疫状态等,为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的首要意义在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通过对肿瘤的基因检测和分析,医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肿瘤的驱动基因和分子通路,从而选择针对性更强的药物。

例如,对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往往能够取得比传统化疗更好的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个体化治疗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副作用。

在传统治疗中,由于治疗方案的通用性,一些患者可能会接受并不适合自己的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同时,还承受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而个体化治疗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只选择对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医生可以更早地察觉到肿瘤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肿瘤的进展。

从患者的心理角度来看,个体化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患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治疗是专门为自己的病情定制的,他们往往会对治疗更有信心,更积极地配合治疗,这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个体化用药和基因技术--什么是个体化用药-精选文档

个体化用药和基因技术--什么是个体化用药-精选文档
➢哪种药或哪种剂量对治疗某个病人会比较有效 ➢哪种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需谨慎服用 ➢联合用药时,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反应会不会影响治
疗效果或引起不良反应
感谢聆听 欢迎交流!
您已完成本课学习,可点击考试按钮参加考试!
或者无效,延误病情。盲目地增加剂量又容易导致用 药过量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或药物中毒
药物不良反应
代谢酶 CYP2C19 CYP2C9
CYP2D6
慢代谢的药物临床表现(举例)
代谢底物 β受体拮抗剂
药物不良反应 β-阻断作用增强
苯妥英钠 安定 华法林 甲苯磺丁脲 格列吡嗪 抗心律失常药 抗抑郁药 抗精神病药 阿片类
产生药效差异的原因
种族差异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三分之一是死于 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 在我国,每年的住院病人约有5000多万,其中至少250万 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有约20万人因此而死亡
➢ 在美国,每年有约1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直接和间接 经济损失达120亿美元
个体化用药是根据个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制定针对某些疾病的 预防、治疗策略 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针对患者个体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二是围绕诊断进行最有效、最经济的治疗
个体化用药的目的
➢ 提高药物的疗效 ➢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 减少医疗费用
让患者花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产生药效差异的原因
➢ 药物不良反应成为除了癌症、脑溢血和心脏病外的第四大 死因。安全用药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医疗卫生问题
药物不良反应 基因差异决定机体对特定药物代谢能力的不同,直接关 系到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强弱
药物不良反应 ➢若药物在体内代谢较慢,代谢产物不易排出体外,容

基因检测基因分型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基因检测基因分型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基因分型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响监测中央的数据为:住院病人中, 每年约有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响;家庭用药不良反响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那么多达250万人.人们对药物毒副作用不重视是药物不良反响的重要原因.处方中的剂量多是常规剂量,对患者来说未必准确,没考虑个人代谢耐受因素,长期过量用药,很可能导致慢性药物中毒.基因组的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响多态性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每个人有自己特有的药物代谢基因,决定着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剂量,只有根据自己的耐受剂量服药, 才是最合理的平安剂量.进行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型检测,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使长期用药更平安,毒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药物基因组学正是从基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研究从表型到基因型的药物反响个体多样性.从基因水平研究证实和阐述药物疗效以及药物作用的靶位、作用模式和毒副作用.揭示药物反响多态性这些差异的遗传特征, 鉴别基因序列中的差异,并以药物效应及平安性为目标,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平安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药物疗效与平安性的遗传体质评估,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及耐药现象发生,实现“个性化用药〞的目标.我们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基因组教研室经过研究,已开发了结核病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乙肝治疗药物拉米夫定、抗凝剂药物华法林以及柏类、5-氟尿嚅呢、琉基喋吟类等月中瘤化疗药物的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工程,倡导基于基因分型的个体化合理用药.同时还开发了人乳头瘤病毒筛查与宫颈癌预警工程.1.结核病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大大削弱了抗结核药物的疗效.目前结核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结核病疫情上升和难以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中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耐药性是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方式.多数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基因突变机理比拟明确,异烟肌、利福平、乙胺丁醇是一线抗结核药物.katG基因的点突变与异烟肌耐药性密切相关, katG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以使酶分子活性降低或失活,异烟肌不能被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肌的高水平耐药.利福平及其它福霉素衍生物在结核分枝杆菌内的作用靶位为rpoB基因编码的RNA多聚酶B亚单位,可抑制转录过程, 从而导致细菌死亡.编码阿拉伯糖基转移酶的基因(embC ZA/B)的变异是结核分枝杆菌耐受乙胺丁醇的原因.文献报道,检测出rpoB526,rpo531,embB306和katG315 等密码子突变情况,就能预测90麻1」福平、乙胺丁醇和75%的异烟肥耐药菌株.因此通过Pyrosequencing技术分析katG、rpoB、embB基因是否变异,可以监测到大多数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检测方案]方法:焦磷酸测序(Pyrosequeencing )样本:痰液、外周血、脑脊液等.收费:500元2.乙肝病毒耐药突变检测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药物之一,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突变,且逐年升高(第1、2、3、4年分别为14%、38、49%和66%),从而导致病毒载量和谷丙转氨酶反弹.拉米夫定耐药主要由于乙肝病毒(HBV躁合酶基因的酪氨酸-甲硫氨酸-大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涯序发生变异,一旦出现YMDD变异,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将没有意义.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监测YMDD变异,对疾病的明确诊断、临床转归、用药选择和预后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是慢性乙肝重负担国家,有效治疗慢性乙肝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有拉米夫定、干扰素、PEG干扰素、阿的福韦、恩替卡韦等,后4种药物都可以有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因此,长期治疗和耐药突变监测是成功治疗乙肝的关键.一旦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检测到YMDD变异,可以提示临床医生及时考虑换用其他药物治疗或采取联合治疗.耐药突变检测费用相对于药费并不高,而定期进行耐药突变检测,却可以防止由于耐药造成浪费,也为临床进行更有效地治疗提供及时信息保证.[检测方案]1.首次治疗前进行一次HBV DN侬量和耐药突变检测;2.治疗过程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HBV DN侬量和耐药突变检测.[标本米集和保存]抽取病人静脉血,置于灭菌的一次性试管中自然凝固〔不可用肝素抗凝〕,或3000-4000rpm离心20min ,吸取别离出的血清送检.收费:500元基因分型指导临床warfarin 〔华法林〕用药检测的意义:warfarin作为一种口服抗凝剂,具治疗窗很窄,特定剂量下人群的反响差异至少相差10倍,从而导致剂量不够达不到防血栓效果, 剂量过大又引起出血的危险.美国FDA已经规定对服用warfarin的患者应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在国内应尽快开展类似的基因分型检测以指导warfarin 的合理用药.临床检测适应症:warfarin 〔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性疾病,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以及心瓣膜置换术、房室纤颤后.临床上常用于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患者.样本收集方法:患者血液标本.VKORC1S因分型检测方法:采用高通量快速准确的TaqMan PC时法进行.检测本钱:探针20元,血液基因组DNAE取5元,PC网应13c剂10元,其它15元, 总共50元.收费:150元4.粕耐药性检测月中瘤细胞对柏耐药性的产生常使化疗难以奏效并最终导致化疗失败. ERCC1 XRCC1 xpd基因多态性能影响DNA修复途径,影响患者对柏耐药性. 适应症:拟用或应用铝类化疗药的患者标本:抗凝血、新鲜组织本钱:200元收费:500元5. 5-氟尿喀咤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5一氟尿喀呢〔5 — FU〕乍为一种抗代谢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月中瘤的治疗.但是,由于月中瘤及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仍有局部患者对该药不敏感或出现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响.DPD是5-FU代谢的限速酶, DPD缺乏会导致5-FU用药后的严重毒性,DPYD 基因的多态性与5-FU的毒副作用有关.MTHFR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MTHFR 基因型的改变还可以影响叶酸的浓度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而改变月中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对化疗的敏感性,削弱5 — FU的抗月中瘤作用.DPYD MTHFR基因型检测对指导月中瘤的化疗、预测以5 — FU为根底的化疗方案的疗效和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适应症:拟用或应用氟尿喀噬类化疗药的肿瘤患者标本:抗凝血、新鲜组织本钱:200元收费:500元6.硫基喋吟类药物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硫喋吟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白血病治疗和器官移植后抑制免疫排斥反响.但由于较严重的毒副反响限制了其临床用药,许多大医院纷纷采用其他价格远远高于琉基喋吟类的免疫抑制剂和抗月中瘤药物,大幅度增加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然而,绝大局部患者可耐受该类药物治疗.TPMT在琉基喋吟、硫口坐喋吟等药物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编码TPMT的基因多态性对琉基喋吟的代谢有严重的影响.采用TPM基因型检测对患者进行遗传学分类,预测临床反响并指导用药,这将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减轻患者负担和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适应症:拟用或应用硫喋吟类化疗药的患者标本:抗凝血、新鲜组织本钱:200元收费:500元7.人乳头瘤病毒筛查与宫颈癌预警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存在与多种皮肤粘膜的良、恶性增生、泌尿生殖系癌特别是宫颈癌的发生开展相关,其早期发现对细胞学检查正常或核异变期泌尿生殖系癌症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极为重要.适应症:体检患者标本:新鲜组织、分泌物本钱:150元。

血液科疾病的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

血液科疾病的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

血液科疾病的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血液科疾病的基因检测也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和预后,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血液科疾病的基因检测技术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一、基因检测技术在血液科疾病中的重要性血液科疾病是一类由于遗传突变导致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传统的诊断手段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但存在诊断不准确、预后评估有限等问题。

而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为血液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变异情况,从而评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例如,可以检测染色体上的突变点,明确疾病的遗传类型。

同时,基因检测还可以筛查出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血液科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对于血液科疾病来说,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1. 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白血病是一种由造血系统恶性克隆细胞增殖引起的疾病,其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风险和预后,并为药物选择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某些白血病患者,基因检测可以检测特定突变点,从而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某些靶向治疗药物。

个体化治疗的实施可以提高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2. 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淋巴瘤是一类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根据其不同类型和分子特征,治疗方案也各有差异。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不同类型的淋巴瘤进行分型,并根据患者基因表达谱做出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基因检测可以检测淋巴瘤细胞上的表面标志物,以确定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指导用药。

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三、基因检测在血液科疾病中的应用挑战及展望虽然基因检测技术在血液科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doc

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doc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一、肿瘤临床转化医学背景21世纪伊始,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斐然,在循证医学的浪潮推动下,基因组学、RNA组学和反应组学等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交融,转化,率先在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领域进入了NCCb和ASCO CSCO各种肿瘤临床治疗规范。

在一系列转化应用中,使患者明显获益,各种基于循证医学的肿瘤多中心、大样本、随机性双盲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共同提示基因检测用于肿瘤转化医学靶向治疗和个体化化疗,不仅是肿瘤医药学领域里程碑式的革命,也将诊断病理学科带入了分子病理、个体化治疗的新时代。

美国Kalorama In formation 公司在2007年发表了关于分子诊断的专题市场调查报告“分子诊断:全球主要市场”(Molecular Diag nostics: Major World Market )。

报告预计从2006年到2016年分子诊断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1.5%。

药物基因组学在这10年间将有184%勺平均年增长率,预计癌症相关基因的检测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68%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170万人,总数估计在600万人左右,肿瘤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死亡原因。

肿瘤患者对治疗有效性的提高需求迫切,2007年我国医院肿瘤用药销售额累计约为15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上一年增长高达61.2%,大大高于其它医疗药品的市场增长幅度。

但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问题:治疗的有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副反应较多、费用昂贵等。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临床检测的肿瘤个体化治疗为上述问题解决带来曙光,美国ASCO已公布的多个临床实验已证实,通过检测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靶点及基因SNP分型、mRNA基因定量表达,为临床提供靶向及个体化化疗的依据,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如:2009年1月美国ASCO消化肿瘤会议总结:选择K-ras野生基因型患者应用EGFR单抗使美国2008年节约了601亿美金,并把这一晚期患者生存期提高了11.5个月。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近些年来,药物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治疗手段在临床药学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开展的学科名称被称为个体化用药。

个体化用药通过精确的鉴别作用,为每个病人选择最有效,最适当的药物,根据其对某种药物的反应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进而达到较好的疗效节省成本的目的。

而现代社会病情日益多变复杂,使得医患双方都希望在治病方面不断提高治疗质量和效���,从而普遍掀起药物基因检测和个体化用药的热潮。

药物基因检测是精准医学的核心,在药物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药物基因检测技术,能够推测患者对某种药物的反应能力,然后根据此决定最适当的用药剂量和用药策略,从而使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药物基因检测可以识别患者在药物反应和药物代谢方面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并根据患者的基因差异预测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有效避免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使患者更安全,更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

此外,药物基因检测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药物基因检测,能帮助医生更加准确了解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用药的剂量和进度,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

因此,药物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最有效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总结上,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具有很大的影响。

它帮助医生准确预测患者对药物及有害副作用方面的反应能力,调整药物剂量,这有助于避免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而药物基因检测作为一种精准化治疗手段,在提高治疗质量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因此,药物基因检测有效地实现个体药物治疗精准化,极大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改善了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In recent years, drug gene testing as a new form of drug therapy hasgained more and mor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harmacology. Its developedsubject is called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select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drugs for each patient according to its precise identification, and adjusts the drug dosage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its response to a certain drug,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andsave cost. However, in modern society, the increasing and complex diseases make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hope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thus, a wave of drug gene testing and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is universally set up.。

伴随诊断与肿瘤个体化用药

伴随诊断与肿瘤个体化用药
3 本院临床药学分子诊断实验室检测项目介绍
常规化疗药物的特点
非靶向性,为减少毒副反应,往往为前药。 抗代谢型药物,为了减少毒性反应,大部分药物代谢为无活性成
分,而小部分代谢为活性成分也是毒性成分。 常规化疗药物的治疗窗窄,应特别注意个体化用药。 根据以上特点,以生存期为终点观察指标的试验仅有少数结果得
Val/Val 突变纯合子 Ile/Val 突变杂合子 Ile/Ile 野生纯合子
一、铂类药物的疗效预测
GSTP1突变纯合子可延长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存活率
Val/Val Ile/Val Ile/Ile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GSTP1突变纯合子的关系
GSTP1突变纯合子导致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了化疗药物的代谢清除率,延长了药 物对肿瘤的作用,而使患者化疗后生存率增加。 GSTP1突变纯合子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非突变纯合子高30%。 J Natl Cancer Inst 2002 Jun; 94 (12): 936-42
Eg:1996年-第一个人类基因测序图谱绘制完成;2001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发表 识别人类基因组大约3万个基因,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DNA的约30亿对核苷酸序列
HGP启动了个体化医学/药物基因组医学
影响药物反应的因素
体重/身高 性别

遗传
环境因素
食物 /吸烟 / 合并用药
老年,儿童, 新生儿
药物反应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4) 91, 344 – 354
一、铂类药物的疗效预测
GSTP1突变延长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存活率
Val/Val 75% Ile/Val 5%Ile/Ile
晚期结肠直肠癌化疗患者的2年生存率与Ile105Val的关系

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与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

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与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

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与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化用药方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作为一种精准医疗技术,为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对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和个体化用药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原理和方法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技术手段评估不同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通常,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会被培养并暴露在不同药物浓度下,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死亡率等指标,来评估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目前,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主要包括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和细胞凋亡检测等方法。

其中,细胞毒性试验通过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来评估药物的敏感性;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则通过评估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来判断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细胞凋亡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药物是否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来评估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以实现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评估。

二、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在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是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药物的敏感性,为每位患者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

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在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能够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根据测试结果,医生可以了解不同药物对患者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从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

这样,患者不需要进行试验性的治疗,能够直接接受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还可以辅助医生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根据测试结果,医生可以调整药物的剂量,确保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个体化用药方案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最后,肿瘤药物敏感性测试还能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肿瘤组织样本要求
二、新鲜组织标本
①手术样本(大样本):肿瘤组织≥50mg,肿瘤细胞占比≥50%,坏死组织区 域<10%;
穿刺样本(小样本): 穿刺1针以上,肿瘤细胞占比≥50%,坏死组织区域
<10%。 ②收到组织后立即用至少5倍体积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置于贴好 标签的标本瓶中,于4-8℃条件下72h内送达实验室(穿刺样本尽量48h内送达)。
原位荧光杂交
不可以
>1 kb

只能检测已知的融合 基因
灵敏度低,一次检测 一个基因
第一代测序
可以
可以
15-20%
• 第一代测序检测不到低频突变,假阴性率高 • 一次只能测一个基因
• 所需样本量大,穿刺样本耗尽,患者失去其它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的
机会
9
第二代测序
第一代测序 第二代测序
灵敏度低,15-20% 一次测序检测一个基因
肿瘤基因检测与个体化用药
精准医学研究所 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
肿瘤防治形势-----严峻
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
2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肿瘤三大治疗手段
约90%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用到抗肿瘤药物
3
抗肿瘤药物使用原则
有效(**肿瘤治疗指南,推荐治疗方案)
低毒(病人身体情况)
经济
卫计委《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穿刺样本(小样本):切片35张以上(防脱玻片),厚度5μm,肿瘤细胞占比≥50%,
坏死组织区域<10%。 ②切片时注意对切片机及台面进行消毒处理,不同样本更换新刀片,防止交叉污染。 ③切片时摊片即可,无需烤片处理,切片编号规范清晰。 ④为保证石蜡标本DNA提取的成功率,请尽可能送检1年以内的蜡块或6个周以内的石 蜡切片。 ⑤标本存放于塑料玻片盒中,4-8℃保存、运输。
29
肿瘤组织样本要求
三、胸水
①胸水细胞沉渣:胸水沉渣 3000rpm 离心 5min ,将沉渣所得细胞转入
1.5ml EP管中,封口膜封管口,管盖和管壁标记姓名编号,4-8℃条件下保存、 运输。 ②胸水细胞沉渣石蜡切片:将胸水细胞沉渣制作成石蜡包埋蜡块,4-8 ℃ 条件下送检蜡块或按照石蜡组织样本要求切片后送检。
• 药物基因组数据库、文献挖掘
• 国内外靶向药伴随诊断的基因 • 化疗药代谢有关基因 • 化疗药有效性的标记基因
• 国内药物临床试验入选标准中提到的基因
• 文献中报道的可能耐药基因
14
自主研发的药物基因组知识库
• 基于PharmGKB、SNPedia数据库,加上文献挖掘, 收录对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疗效及不良
灵敏度高,0.5% 一次测序检测多个基因,
美国第二代测序临床应用--举例
临床病历资料 女性, 58岁,病理诊断为转 移性胸腺癌; 胸腔和肝内病灶增大迅速 基因检测结果 KIT基因突变(在此种肿瘤非 常罕见)
临床治疗 KIT蛋白激酶抑制剂伊马替 尼,一天一次,连续1月 RECIST标准疗效评价,SD (疾病稳定)
检测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第一代测序 IHC3+或IHC2+/FISH+ 第一代测序 药物 伊马替尼 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 曲妥珠单抗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埃克替尼 检测基因/蛋白 BCR-ABL基因融合 KRAS基因突变 HER2过表达 EGFR 基因敏感突变
8
传统基因检测方法的临床局限性
检测手段 点突变 片段变异 灵敏度 优缺点
30
产品升级
临床应用
推荐合适的靶向药、化疗药 靶向药抗药性预测 推荐患者可参与的药物临床试验
依据本产品使用者的反馈,推荐标准治疗方案
科学研究
发现驱动基因
发现预后基因
31
精准医学的核心内涵是三个集成: 1.基因蛋白与代谢组学的集成; 2.临床和影象信息的集成; 3.大数据信息的集成与分析。于金明
药物不良反应—严重
• 占据全球主要死亡原因第4-6位 • 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人数250万/年
• 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人数约20万/年
6
循证医学模式下的抗肿瘤用药
以群体医疗数据 为依据,其实存 在个体差异;
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的是肿瘤的 解剖学部位,应 着重考虑同一肿 瘤的基因差异;
7
临床中使用的个体差异检测手段
• 埃克替尼的用药问题
• 10% 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患者原发性耐药
19
靶向药原发性耐药提醒
• EGFR-TKI药物原发性耐药的机制
• EGFR T790M • ALK基因重排 • RAS基因突变 • BRAF基因突变 • PTEN基因突变
20
推荐合适的化疗药
检测靶标 ERCC1,BRCA1,XRCC1,ERCC2,GSTP1 TYMS,DPYD,MTHFR RRM1,CDA MTHFR,DHFR TYMS UGT1A1 TOP2A,CYP3A4 CYP2C9,CYP2C19 NQO1 TOP2A,GSTP1 药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卡培他滨 吉西他滨 甲氨蝶呤 培美曲塞 伊立替康,托泊替康 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丝裂霉素 多柔比星,表Fra bibliotek比星32
检测基因列表(部分)
33
循证医学的进步-靶向治疗
个体差异检测
• FISH
靶向治疗
• 2001年月,分子靶向药伊
马替尼在美国上市
• 基因芯片
• 第一代测序 • ……
34
24-36
12-18 6-9 6-9 6-12 6-9 6-9 6-9 6-9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 #099 Chemotherapy: Response and Survival Data, 5 Author(s): David E Weissman, Charles F von Gunten, April 2009.
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尼妥珠单抗
KIT, PDGFRA
BRAF ALK, ROS1, MET
伊马替尼,舒尼替尼
维罗菲尼,达拉菲尼 克唑替尼,色瑞替尼
18
EGFR-TKI药物与EGFR基因敏感性突 变
• 埃克替尼的适应症
• 本品单药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 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 一线治疗 • 不推荐本品用于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反应产生影响的基因变异
• 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库
15
个性化用药分析报告
16
临床分析报告中的三大内容
• 推荐合适的靶向药、化疗药 • 提醒靶向药原发性耐药
• 推荐患者参加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
17
推荐合适的靶向药
靶标 EGFR KRAS, BRAF ,PIK3CA 靶向药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
21
ERCC1, CDA多态性与铂类药物使用
CDA 基因
肺癌患者 ERCC1基因 CDA 基因
22
推荐患者参加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
23
服务流程
• 肿瘤组织样本
• 第二代测序法
24
感谢
25
26
27
肿瘤组织样本要求
一、石蜡组织标本
①手术样本(大样本):切片25张以上(防脱玻片),厚度5μm,肿瘤细胞占比≥50%, 坏死组织区域<10%;
不同肿瘤药物疗效比较
肿瘤类型 反应率 反应持续时间(月) 生存期(月)
乳腺癌
结肠癌 食管癌 非小细胞肺癌 胃癌 黑色素瘤 胰腺癌 肝细胞癌 胆管癌
25-55%
25-35% 30-50% 20-30% 20-50% 15-25% 10-25% 5-15% 15-25%
6-12
6-8 4-6 4-6 4-6 4-6 3-5 2-4 2-4
伊马替尼治疗前
伊马替尼治疗1个月
11
12
产品简介
通过第二代测序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88个基因,找出体细胞突变和 某些多态性位点,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信息,借助晶云的药物基因组知识库和大数据 算法,为医生提供最优的用药方案参考。
药物基因 组知识库
个性化 用药分 析报告
基因突变 及多态性
13
为什么是88个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