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纯真年代_解读伊恩_麦克尤恩的《在切瑟尔海滩上》

合集下载

《纯真年代》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纯真年代》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纯真年代》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纯真年代》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纯真年代》 1993 彩色片 130分钟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摄制导演:马丁斯科西斯编剧:简考克斯马丁斯科西斯摄影:迈克尔鲍哈斯主要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饰纽兰阿切尔) 米切尔菲佛《纯真年代》1993 彩色片 130分钟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摄制导演:马丁·斯科西斯编剧:简·考克斯马丁·斯科西斯摄影:迈克尔·鲍哈斯主要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饰纽兰·阿切尔) 米切尔·菲佛 (饰艾伦·沃兰斯卡) 薇诺娜·瑞德(饰梅·韦兰) 本片获199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四项奥斯卡金像奖【剧情简介】19世纪70年代,纽约市。

2023最新-缩写故事作文五年级【7篇】

2023最新-缩写故事作文五年级【7篇】

缩写故事作文五年级【7篇】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7篇缩写故事作文五年级,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缩写故事作文五年级范文篇一麦克尤恩很少采用这种直接带入历史的方式。

这说明他正在极力拓展写作疆域,也不难窥得其写作上的野心。

麦克尤恩是在写完以1960年代为背景的《在切瑟尔海滩上》之后,才想起要写一本关于1970年代的书,同时他恰好又对“《邂逅》事件”感兴趣。

1967年5月8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报道“斯蒂芬・斯彭德离任《邂逅》”,文中引用这位英国著名诗人和杂志编辑的原话,证明这家创刊于1950年代、在人文学术圈有着巨大声誉的知识分子刊物,一直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财政资助。

正如小说中那位军情五处的官僚所说:“中央情报局一直都在支持它那套自以为高级的文化观念,他们通常都通过各种基金会,隔开一段距离间接运作,他们打的算盘是诱导欧洲持中左立场的知识分子远离马克思主义观念,凭着他们在知识界广受遵从的地位,替自由世界说话。

”据《纽约时报》1977年报道,中央情报局插手的出版物至少有1000种,包括拉斯基《匈牙利的革命》,艾略特《荒原》和《四个四重奏》的译本:中央情报局甚至出资翻译《四个四重奏》空投到苏联。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也是在中央情报局的资助下,在海外出版了俄文版本。

英国的文化冷战部门虽然成立较晚,但也资助了不少著名作家。

比如帮助乔治・奥威尔将《动物农场》翻译成18种语言,推广《1984》。

还出资购买了5万册阿瑟・库斯勒《正午的黑暗》。

作为交换,身为英国情报局的文化顾问,库斯勒提供了一个适合资助的作家名单。

这就是小说中虚构的“甜牙行动”。

小说主人公塞丽娜・弗鲁姆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被招入军情五处,成了一名级别最低的文秘,日常工作是文件归档、编制索引以及搜集资料――间谍部门也有无聊透顶的工作。

因为热爱文学,塞丽娜不久后就接到了特殊任务“甜牙行动”,并爱上了她负责接近和资助的年轻小说家汤姆・黑利。

《纯真年代》读后感2021字

《纯真年代》读后感2021字

《纯真年代》读后感2021字《纯真年代》读后感2021字!作者:惟悦小说聚焦于19世纪80世纪的纽约上流社会,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还原了那个年代上流社会的模样。

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一章上算是几本美国式的《名利场》,作者也在书中也常常将两者做比较。

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是一位年轻检察官。

他作为纽约名门贵族的一份子,在故事开头便和一位门当户对的美丽女子订婚。

然而阿切尔本人一方面对上流社会的一些传统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又厌恶被贵族圈子里的刻板条律束缚。

就像他和未婚妻梅抱怨时所说:独到!我们就跟同一张折纸剪出来人偶的娃娃似的差不多。

我们就像印和在墙上如意的图案一样。

你我就不能走自己的路吗,梅?阿切尔不想维克托拘泥于繁文缛节,渴望能拥有当更多自由,对于家族的要求和订婚的死板传统也不耐烦。

这些都间接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当时上流社会的批判。

年轻的阿切尔似乎是在抵抗社会牵绊。

然而他的存在未免有些单薄。

此时书中除了老派贵族以及年轻姑娘,还没有与他同龄且地位相近仙道男性来衬托或者对比阿莫拉的行为和的念。

对于阿切尔这一类人的细节详细描述贵也比较少。

的确在纽约上流社会的气势磅礴大幅画卷前,个人经历和故事是其次的。

阿切尔作为主人公其实顶多是个点评者。

随着剧情的发展,阿切尔与社会的矛盾在有了更加明显的体现。

他的心中夹杂着的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对向往和为了家族而牺牲个人自由思想的无奈和沮丧。

阿切尔生性浪漫,却时常孤独。

因为他没有一个与他处于同等地位,对社会抱有相似意见的知音。

同时阿切尔也是肤浅的,因为他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幸好有艾伦表姐艾伦直觉的点拨才让他没有一错再错。

然而,阿切尔以为自己为了保住了家族名誉而牺牲了自由,但其实他只是在用继续保持一段他不想维持的婚姻伤害着另貌似一个恨他的人。

纽兰·阿切尔在某些方面算作也算是个专制主义者,他抱怨上流社会交际花的浅薄刻板,对法国家庭教师清贫的颠沛流离充满艳羡。

另一方面,他并不想为了这所谓的自由而放弃自己现时享有的财富,工作和特权。

最后的纯真年代——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在切瑟尔海滩上》

最后的纯真年代——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在切瑟尔海滩上》

弗 洛 伦 斯 的家 境 比爱 德 华 优 越 。她 的 母 亲 是 一 位 大 学 教 授 , 当 时 在 英 国 家 喻 户 晓 的 家 政 女 王 伊 丽 莎 白 ・大 卫 跟
( l a eh D vd 和 作 家 爱 丽丝 ・ 多克 (r r o h 是 E i b t a i) z 默 Ii Mu d c ) s 好 朋 友 , 她 的 父 亲 是 一 位 成 功 的 商 人 。 从 小 她 便 衣 食 无 而
l9 98年 麦 克 尤 恩 凭 借 《 姆 斯 特 丹 》 Ams ra 获 得 了 阿 ( t d m) e 布克 奖 。他 于 新 千 年 发 表 的 小 说 有 《 罪 》 A o e n , 赎 ( t n me t
20)《 0 1 、 星期 六 》 S t r a , 0 5 和 《 切 瑟 尔 海 滩 上 》 On (aud y2 0 ) 在 ( C e iB ah 2 0 ) 其 中《 罪 》 《 切 瑟 尔 海 滩 上 》 被 h s ec ,0 7 , l 赎 和 在 都 列 入 了 当 年 布 克 奖 的 提 名 名 单 。在 评 论 家 及 读 者 眼 里 , 他 的文 学 地 位 已无 可 动摇 , 国 2 0 英 0 7年《 期 日泰 晤 士 报 》 星 中 的一 篇 文 章更 把 麦 克 尤 恩 誉 为 “ 们 的 国 家 作 家 ” 我 。 《 切瑟尔海滩上》 在 讲述 的 是 爱 德 华 和 弗 洛 伦 斯 之 间 令 人 窒 息 的恋 爱 过程 。他 俩 是 在 一 次 解 除 核 武 器 运 动 的集 会 上 第 一 次 相 遇 的 。那 时 古 巴 核 武 器 危 机 的 阴霾 即将 笼 罩 全 世 界 ; 时 英 国还 没 有 经 历 1 6 那 9 3年 为 了“ 鹅 ” 版 的《 企 出 查 泰 莱 夫 人 的情 人 》 行 的 荒 诞 审 判 ; 时 离 婚 是 少 有 的 事 , 进 那 同性 恋 和 堕胎 都 是 违法 的 。 婚 前 性 行 为 是 耻 辱 的 , “ 孕 而 避

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的野慢冶叙事

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的野慢冶叙事

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的野慢冶叙事作者:蔡芳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6期摘要: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在切瑟尔海滩上》入围2007年布克奖,并高居畅销书榜单之首。

作者凭借劲道十足的写作功力,牢牢把控叙事节奏,慢慢道来一个充满着时代悲剧的男女性爱纠葛。

运用经典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关于叙述时况(时序与时长)与叙述语式(话语与视角)的理论,分析构成该作品“慢”艺术的写作策略,以期充分体会作者如何“将作品写慢”和操控读者的叙事判断,从而感悟他谨慎控制之下的情感与人性的建构张力。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叙述时况叙述语式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因其作品屡获殊荣和长期畅销不衰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正如《华盛顿邮报》资深书评人的断言:“现如今用英文写小说,没人比得上麦克尤恩。

”他2007年出版的《在切瑟尔海滩上》(以下简称《海滩》)入围当年的布克奖。

这部跌宕缠绵、结构缜密的四万多字的作品,让读者被作者的叙事节奏所控制,欲罢不能。

笔者将运用经典叙事学家热奈特的观点,解析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意欲捕捉到迄今“小说史上最具新意的那一根毛发”(《纽约时报书评》)。

尽管叙事学理论日臻成熟、流派纷呈,但由热奈特在其《叙事文话语》中所提出来的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原则已经在理论界和批评界得到了公认和不同程度的采用。

无论叙事学如何演化发展,热奈特的理论建构都是根基与支柱,后代叙事学者只能对其理论加以改进修正,而无法忽视略过。

叙事学的作用之一就是提供工具,使我们得以更准确地辨认和描写叙事技巧,从而能更精细地探讨这些技巧之或明或暗的意义。

所以从叙事学理论究根溯源之处对《海滩》进行研究,从时况和语式两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叙事技巧分析,将充分呈现文本的魅力和作者“将小说写慢”的叙事艺术。

《海滩》讲述了在1962年英国多塞特郡的切瑟尔海滩上和附近饭店,一对青年男女(爱德华和弗洛伦斯)仅仅维持了八个小时就解体的婚姻故事。

纯真年代读后感10篇

纯真年代读后感10篇

纯真年代读后感10篇《纯真年代》是一本由[美]伊迪丝·华顿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纯真年代》读后感(一):梅的隐忍,及阿切尔对埃伦的向往与无奈由于对影片情节的熟悉,看#纯真年代#小说时并没有全情投入,没想到全部情感都聚集到结尾。

当儿子达拉斯向阿切尔透露母亲梅“她知道我们跟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且会永远安全,因为有一次,当她放你去做你自己特别向往的那件事,你却并没有做。

”泪水啊!那么多年梅的隐忍,及阿切尔对埃伦的向往与无奈《纯真年代》读后感(二):遇到真爱之前的感情、怎么算?贯穿全书的是一条并不新颖的爱情主线,可我完全被作者描绘的时代背景及各种场景所吸引,被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及巧妙设计的篇幅比重所折服。

真好看。

其实,想要与人为善,并不容易。

另外,遇到真爱之前的感情、怎么算?不厮守、远离日常生活,是不是真爱的保鲜剂?梅又何尝不可怜呢。

《纯真年代》读后感(三):金鱼缸本来还以为读者本书自身毫无感觉,就仿佛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读书任务才不得不做的一件无聊的事情。

然而就在离开外县的前夜,寝室里面只留下我和另一个同学,借着昏暗的灯光完成了本书的最后30页的内容。

直到最后的那几个自然段,我才领悟到:原来在那些我看来枯燥无味的对人物/杂物的描写中;在舞台感过强的场景变化中;在我意识时而集中时而放松的阅读过程中,到最后的最后才知道原来我已经无声无息地共同度过了那个纯真年代。

文中的阿切尔就是生活在当年那个古董般的纽约上层社会——这个巨大的金鱼缸中。

他爱着未婚妻梅,然而或许这种爱的成分更多地是参杂了单纯的喜欢,一直等到奥兰斯卡夫人的出现才真正打开了他那颗心扉。

然而,久居金鱼缸中的他并没有突破自己,最终依旧过上那些循规蹈矩的生活。

感谢作者的安排和我们社会的发展,终于有一天该见面的机会来了,然而,我们的阿切尔最最美好的生命之花却仍然只能在幻想中获得完美。

《纯真年代》中的“纯真”主题

《纯真年代》中的“纯真”主题

《纯真年代》中的“纯真”主题作者:熊天玉方菲菲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9期内容摘要:伊迪斯·华顿的《纯真年代》是以19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的风俗小说,其中“纯真”是其一大主题。

本文通过分析纽约社会、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女主人公梅·韦兰及埃伦·奥兰斯卡解读“纯真”年代里的纯真和伪纯真。

关键词:《纯真年代》老纽约纯真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来自于19世纪末的纽约上流社会,她出生于美国内战时期,出生后便随父母到欧洲游历,11岁时回到美国,开始学习纽约上流社会的时尚、礼节和行为规范。

华顿对纽约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她深深依恋着这一方生她养她的故土,另一方面纽约的“温雅”习俗又让她感到压抑与迫害。

因自幼受到欧洲文化的渲染,华顿很抵制纽约的一些繁文缛节,泯灭人性的传统习俗,老纽约的“纯真”在她看来却是满眼虚伪世故。

华顿的小说大多以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记录了她那个时代纽约社会风俗礼仪和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

她所塑造的主人公多被大环境中的“风俗、礼仪、文化”等自己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所缠绕,通常只有悲剧性的结局[1]。

华顿的主要成就在于简洁地描述人物的道德冲突,展示社会习俗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p112。

《纯真年代》是华顿的代表作,曾获1921年的普利策文学奖,使她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性作家。

《纯真年代》以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揭示纽约上流社会在坚守风俗礼仪和传统价值观时表现出来的虚伪及其对人性的束缚。

因此,《纯真年代》中的“纯真”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它并不是歌颂以梅为代表的纽约传统女性的单纯天真,也不是歌颂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纯美爱情,而是讽刺老纽约的伪纯真,及其对人性的束缚与扭曲[3]。

作者在描写纽约社会谨遵传统价值观,上流社会的人们始终循规蹈矩的同时,无情揭露了纽约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世故虚伪的丑恶嘴脸。

在成长的痛苦中顿悟——解读《在切瑟尔海滩上》的成长主题

在成长的痛苦中顿悟——解读《在切瑟尔海滩上》的成长主题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7— 2 0
“ 这些秘 密方 案将他 隐藏 自己的感觉进一 步精 炼提纯 , 敏感 、
向 自己坦 白, 对别人他从 来没有爱 得这 么深。 ” …” ‘ 每每想 起她 , 他总是很惊讶 , 怎 么就让这 个女 孩带着 她的小 提琴跑
了呢。 ” … 只不过 , 当爱德华 幡然悔 悟 之时 , 他和弗 洛伦斯 已经走上 了不 同的生活道路 , 此后 他们 的人生再 无交集 , 只 剩下追忆绵绵 。
爱德华一生 的转折点 , 他 默默地把震惊转化为认 知。“ 然而, 他平生所有 的细小转 变 , 所 有的微 弱调 整 , 都 似乎 在这新 的
认 识 中结 晶成 型 了 。 ” ‘ 她 的脑部 受 了伤 , 而 他 没 有 。 他 并 不 等 于他 的母 亲 , 他也不 等于他 的 家庭 , 终 有 一 天 他 会 离
关键词 : 《 在切 瑟 尔海滩上》; 成长 ; 痛苦; 顿悟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4 ) 1 2— 0 1 2 2— 0 2
伊恩 ・ 麦克尤恩是 当今 英 国文 坛最享有 盛名 的作 家之
价的结果 。在我们 的经验 中, 觉察 到 自己的一切有别 于周 围
其他 的物与其他 的人 , 这 就是 自我 , 就是 自我意 识 。爱 德华
对“ 自我 ” 的发现源 自于母 亲受伤 的真相。爱德 华的母 亲与 别人 的母亲不一样 , “ 她是个幽灵一样 的人 , 一个憔悴而温和
那次失败的初夜 , 心 中满 是追悔 和懊恼 , 他与 弗洛伦 斯八 小 时的婚姻更大程度上是 由于时代对他们心灵和思想 的羁绊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2,2010(总第120期) JOU RN A L OF M U D AN JIA N G CO LL EG E OF EDU CA T IO NSerial N o 120[收稿日期]2009 09 30[作者简介]何其方(1984-),女,浙江诸暨人,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最后的纯真年代解读伊恩 麦克尤恩的!在切瑟尔海滩上∀何 其 方(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摘 要] 伊恩 麦克尤恩的!在切瑟尔海滩上∀以1962年的英国为背景,讲述了爱德华和弗洛伦斯之间令人窒息的爱情故事。

他们的爱情跨越了阶级的鸿沟,但挣脱不了时代的枷锁。

两人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新婚之夜幻灭。

[关键词] 伊恩 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社会阶层;保守年代;大英帝国[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2323(2010)02 0013 02在当代英国文坛上,伊恩 麦克尤恩(Ian M cEw an,1948-)被视为文字纯正、高贵的典范。

!华盛顿邮报∀的资深书评人认为,#现如今用英语写小说,没人比得上麦克尤恩∃[1](P203)。

他与马丁 艾米斯(M art in A mis)、朱利安 巴恩斯(Julian Barnes)被并称为当代英国小说界的三巨匠。

麦克尤恩在1975年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First L ov e,L ast Rites)便获得了次年的萨姆塞特 毛姆奖。

目前他已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和11部小说,其中有5部小说被列入布克奖提名名单。

在1998年麦克尤恩凭借!阿姆斯特丹∀(Amster dam)获得了布克奖。

他于新千年发表的小说有!赎罪∀(A tonement,2001)、!星期六∀(Satur day ,2005)和!在切瑟尔海滩上∀(On Chesil Beach,2007),其中!赎罪∀和!在切瑟尔海滩上∀都被列入了当年布克奖的提名名单。

在评论家及读者眼里,他的文学地位已无可动摇,英国2007年!星期日泰晤士报∀中的一篇文章更把麦克尤恩誉为#我们的国家作家∃。

!在切瑟尔海滩上∀讲述的是爱德华和弗洛伦斯之间令人窒息的恋爱过程。

他俩是在一次解除核武器运动的集会上第一次相遇的。

那时古巴核武器危机的阴霾即将笼罩全世界;那时英国还没有经历1963年为了#企鹅∃出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的荒诞审判;那时离婚是少有的事,同性恋和堕胎都是违法的。

婚前性行为是耻辱的,而#避孕药还只是登在报纸上的一条小道消息,一个荒诞的承诺,又一个与美国有关的传奇故事∃[2](P46)。

他们年轻,有教养,他们遵循当时社会的戒律 只有成为夫妻,方能进行性行为。

在恋爱过程中爱德华和弗洛伦斯都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他们的关系每进一步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直到新婚之夜,爱德华和弗洛伦斯似乎还是陌生人一般。

两人最终还是分手了。

!在切瑟尔海滩上∀反映了被小说家们忽视的1962年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麦克尤恩多次使用#那个年代∃这个词,意在提醒读者那个年代与当今社会的不同。

本文旨在解读麦克尤恩在小说中描述的那个英国社会,追溯男女主人公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小说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跨越社会阶层的鸿沟社会阶层问题在英国古老而常新,而麦克尤恩的小说所刻画的那个年代也不例外。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英国,像爱德华和弗洛伦斯这样不计身世背景从一见钟情一直走到婚姻殿堂的情侣还是不多见。

理想的婚姻应当是门当户对的,小说的悲剧性结局似乎喻示着#英国传统∃的胜利,而两人令人羡慕的浪漫婚姻仅持续了八个钟头就结束了。

弗洛伦斯的家境比爱德华优越。

她的母亲是一位大学教授,跟当时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家政女王伊丽莎白 大卫(Elizabeth Dav id)和作家爱丽丝 默多克(I ris M ur doch)是好朋友,而她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从小她便衣食无忧,并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弗洛伦斯觉得#家里的生活多少有点压抑∃[2](P58)。

她从小缺少母爱,甚至想不起什么时候母亲抱过自己,而海滩上可以时时依偎的树干对于她来说都无比温暖。

她对父亲的情感也是矛盾的:有时候#她觉得对他的肢体颇为抵触,简直一看到他就受不了∃[2](P58),有时候#一阵关切之情搀杂着内疚的爱意涌上心头,她会主动从后背抱他的脖子∃[2](P59)。

她恪守家里的清规戒律,她寡言讷行,#她是孤独的∃[2](P99)。

每当跟家人有分歧时弗洛伦斯总是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但涉及到音乐,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的一举一动总是既自信又流畅。

跟朋友一起搞弦乐四重奏,是她最热衷的事情。

一起练习演奏时#她是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为了音乐他们争论过很多次,最后一锤定音的总是她∃[2](P17)。

爱德华的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而他的母亲由于一次意外的脑部受伤已处于疯狂状态,无法履行母亲的责任,整个家就靠父亲一个人支撑。

他及两个双胞胎妹妹年幼时尚未觉察母亲的特殊状况,直到十四岁那年,父亲向他说明了真相。

虽然表面上爱德华并未改变,但是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是一直无法泯灭的。

他想逃离这个肮脏的家,离开特维尔荒原的农舍。

爱德华凭借天赋和努力从一个乡下男孩蜕变成伦敦大学学院历史系的毕业生,#他认识那些蝴蝶和小鸟的名字,认识那些紧挨着农舍的山谷里,费恩家的土地上生长的野花∃[2](P85)。

但他从未在学校里提及,因为#那就13等于给他贴上了乡巴佬的标签∃[2](P85)。

他曾经易冲动喜欢打架,现在学会了克制。

他喜欢的音乐是那种强劲有力的电子合成蓝调,现在他也开始欣赏古典音乐,欣赏弗洛伦斯的弦乐四重奏。

虽然爱德华和弗洛伦斯的身世背景迥异,但相似的内敛性格使他们走在了一起。

爱德华曾以为#她的寡言讷行与他的懵懂无知和缺乏自信正好相配∃[2](P24),却不知等待他们的是业已铺就的悲剧。

在新婚之夜他们之间的矛盾暴发了。

爱德华意识到自己一直都被弗洛伦斯所利用。

弗洛伦斯承认了自己一直不敢直面的事实 性冷淡。

她只是想把自己嫁出去,还建议两人过无性的婚姻生活。

所有美好的梦想在片刻间化为乌有。

二、无法挣脱的时代枷锁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德华和弗洛伦斯是那个保守年代的牺牲品。

1962年是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 kin)所描述的性爱水坝决堤前的年代,小说开篇第一句就阐明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他们年纪轻,有教养,在这个属于他们的新婚夜,都是处子身,而且,他们生活在一个根本不可能对性事困扰说长道短的年代。

∃[2](P3)爱德华和弗洛伦斯持有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他们最终还是超越不了时代的局限。

性革命前,英国人的性观念保守,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一种耻辱;性教育的缺乏,使爱德华和弗洛伦斯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性知识几乎一无所知;避孕措施的落后,使偷吃禁果的学生们不得不辍学而步入婚姻。

对他们而言,性是一种禁忌,性话题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两人的新婚之夜,弗洛伦斯不得不面对她心中最大的恐惧 #一次亲密无间的鱼水之欢∃[2](P8),这是她唯一能接受的字眼。

她的问题要比单纯的生理排斥更严重,更深刻:她极度排斥被#进入∃。

只要一想到这事她就觉得恶心,哪怕对方是她深爱的爱德华。

她喜欢孩子,但更希望能像圣母玛利亚那样,只消变个戏法就如愿以偿了。

她好几次想跟爱德华坦白,但又不敢冒失去他的危险。

这事儿,弗洛伦斯跟谁都没说。

妹妹年纪还小,母亲为人处事#固然无懈可击,却太理智太冷漠了,属于那种老派的%蓝袜子&∃[2](P11)。

她曾经有过几个朋友,但都是守不住秘密的人。

她不得不独自面对一个她#不晓得该如何启齿的问题,能够替她提供理论指导的只有一本平装版手册∃[2](P12)。

整晚弗洛伦斯都在跟自己的#恐惧∃斗争,她甚至主动撩拨爱德华,尽其所能让他开心。

她努力让自己#集中精力尽量不挣扎,不犯恶心,不让自己惊惶失措∃[2](P34)。

因为她无法忍受让爱德华失望。

但最终她还是逃脱不了自己一直都不敢承认的事实 性冷淡。

新婚之夜,爱德华承受的是司空见惯的初夜焦虑。

他谨守礼仪,虽然内心很急切,但又不得不努力克制,不跟弗洛伦斯作对。

他很想立马把她带到隔壁的那张四柱大床上去,但他已经跟她的腼腆较量了很久甚至开始尊重这种腼腆,误以为#那是一种羞涩,一道因循守旧的面纱,掩盖着风情万种的本性∃[2](P24)。

可他万万没料到她不仅是性冷淡,还提出跟他过无性的婚姻生活。

她欺骗了他,两人的分手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其实再过几年,他们的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三、陨落的大英帝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英国虽然处在二战后一段相对繁荣稳定的时期,但是不断的战事已耗尽了英国的国力。

英国已沦为一个二流帝国,世界已成了美国人和苏联人的天下。

英国民众的生活状态大不如前,他们对以往强盛帝国的怀念表现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上。

当时的英国民众已对保守党的统治产生抵触。

#贸易逆差,薪金冻结,关于转售价格的维持∃[2](P36) 虽然这是大势所趋,别无选择之举,但有不少人责骂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把#大英帝国拱手让出∃[2](P36)。

弗洛伦斯的父亲也在抨击者之列。

当爱德华和弗洛伦斯听到楼下的无线电正播放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在华盛顿一场关于军备竞赛和探讨禁止核试验协定之必要性的会议上发表的演说时,他们像其他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一样都#不相信一位英国首相对于全球事务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2](P27-28)。

而那些#超过四十岁的人,要么自己打过仗,要么受过战争的苦,对于死亡有过非同寻常的领悟,他们无法相信,牺牲了这么多,末了就换来轮为二流势力的结果∃[2](P28)。

小说写道:#每年这个帝国都在萎缩,因为每年都会有几个国家顺应正义,赢得独立。

∃[2](P28)极端保守派目前还在负隅顽抗,还在怀念他们那套清规戒律,但爱德华和弗洛伦斯知道英国很快就要进行新一届的选举,他们都打算投工党的票,希望能够结束长时间的保守党政权,#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权平等,让各项事业真正运转起来∃[2](P28)。

他们认为英国也能出现类似美国的肯尼迪总统的人物,#至少在精神上,因为在工党里还没有哪个人的模样能如此魅力十足∃[2](P29)。

他们深信,#要不了多久,这个国家就会越变越好∃[2](P29),#而眼下年轻人的能量就好比被死死压住的蒸汽,正在奋力突破,与之相得益彰、合而为一的是他们自己的冒险经历所带来的兴奋之情∃[2](P29)。

#六十年代是他们长大成人之后面对的第一个十年,毫无疑问,这是属于他们的年代∃[2](P29)。

爱德华和弗洛伦斯都加入了反战游行,而他们正是在一次解除核武器运动的集会上相遇的。

!在切瑟尔海滩上∀发表于2007年,但小说的背景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解禁,披头士走红前夕的196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