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文的观点及论证观点的方法。

3.理清作者的论证顺序,给文章划分层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引出科学家探索发现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

2.学生畅谈自己崇拜的科学家的故事。

3.教师总结,揭示课题。

总结:众多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故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但是真理的发现不是凭空产生的,只要你能从偶然的机遇中发现问题,并锲而不舍地去追根求源,就能在解答了一个个疑问之后有所发现。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

域惯疑圃盐溅蕊搜蚯蚓版阶预设:易读错的字:“搜”是平舌音;“圃”读“pǔ”,不要读成“fǔ”。

(2)引导学生掌握字形,指导书写。

预设:易写错的字:“惯”右上部分是“”;“搜”右上部一短竖要上下出头。

2.出示词语卡,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真理领域建树司空见惯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聊吻合偶然文献证据不可思议系统整理灵感机遇见微知著(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在文中标出来。

明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为了证明观点,作者阐述了几个具体的事例?分别是什么?预设:教师可以采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相关内容,为后面划分文章层次、探讨论证方法打下基础。

(课件出示)3.讨论: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4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4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4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优秀教案篇一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优秀8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优秀8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优秀8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惯、圃”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一三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惯、圃”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一三个词语。

2.了解课题,明确作者的观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标点导入,点明观点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课件演示动画,把“?”拉直变成“!”)(4)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

(1)引入课题: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用来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2)启发思考:先看看这两个标点符号的变换,再看看课题,想一想“?”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

(?:问号!:真理)(3)理解“真理”:你们知道哪些真理?可引导学生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4)小结: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

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题目的含义,体会课文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3. 尝试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用理由作为依据来说明观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看作者是怎样说明观点的?2、出示学习目标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测?1.出示词语2.理解“见微知著”强调易错字3.回顾课文,谁来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事例:(1)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2)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3)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5.理清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6.学以致用一三、细读事例学习方法学习提示(一)默读课文第3—5段,思考: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1.以第三自然段为例指名交流2.事例二和事例三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3.出示表格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三个事例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事例一事例二事例三学习提示(二)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紧扣观点、多角度、多领域选材、过渡语)学以致用二四、学完课文,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许多哲理,你能从中提炼出哪些属于自己的格言?五、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议论文如何谋篇布局,怎样运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老师希望大家从现在起,能树立科学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锲而不舍地去探索,让我们一起前行在发现真理的路上!【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第2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摘抄对自己有用的句子。

能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观点。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第一部分提出观点;第二部分证明观点;第三部分总结观点)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是怎样理解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的二三部分,体会作者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学写一篇议论文。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导语:作者在课文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前面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默读第一件事,思考:第一件事讲的是什么?分几层来讲的?(讲的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中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原因。

分三层来讲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仔细读读这三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家善于发问、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件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证明了观点)2、接着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这三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边读边画并在书上做批注。

读后交流:(1)相同点:都是由一件普通的小事引起的;科学家由这件小事提出了若干问题,然后进行耐心的研究,最后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2)这三个事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反复证明了观点)你还能补充哪些事例?请你具体说一说。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1、预习生字检查2、质疑课题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教师:作者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后是怎么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的?2.自由读、指名读3.“司空见惯”的解释及由来、近义词4.“?”和“!”的解读5.“一百个”的理解三、学习事例(三到五自然段)1.默读三到五自然段,概括文中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观点?2.指名上台板书3.快速默读课文,比较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从小事发现问题有心人(有准备的人)不断探索(反复……)写法(发现问题、反复试验、得出结论)4.关于三个事例写法上的特点:角度的侧重、量的把握、顺序上的不可逆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指名读2.“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3.“发现、发明、创造、成就”在文中排列的不可逆。

五、学习七、八自然段1.自由读,指名读第七自然段2.发现真理不难:并不……并不只要……就……3.继续读第八自然段4.发现真理不容易:不是凭空产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只能给……给……给……5.对比板书:不难不容易发现矛盾指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6.齐读结论六、梳理本议论文结构七、小练笔《自强不息的人必将赢得尊重》1.事例的选择2.列提纲3.标重点八、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议论文观点洗澡水的漩涡发现问题事例紫罗兰花的变色反复试验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得出结论结论并不难不容易辩证看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章源小学黄世凤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公开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2.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回顾旧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叶永烈的说理文——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出示中心句)3.接着作者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释。

(出示句子)“?”“!”各指什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一共举了3个例子,让我们走进这3个事例,寻找成功的密码。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1﹒学习第一个事例自主学习第一个事例,思考:波义耳是如何找到真理,获得成功的?⑴波义耳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出示句子,再次理解“细微的、司空见惯的”,“见微知著”)⑵又是如何追根究底的?a出示句子(追问):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b出示句子(实验):理解“许多实验”,想象会如何进行实验?(交流)是啊,这个词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那作者为什么不细致地展开描写呢?而只是一笔带过呢?能不能展开?(交流)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获得了什么成就?⑷波义耳的事例给了你什么启示?正印证了开头的观点。

(出示句子“从细微的…”)⑸填写表格:2﹒两人一组,自主学习后面两个事例,并合作完成表格。

全班交流反馈。

3.总结三个事例共同点:①都比较典型。

②都是先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然后追根求源,探索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找到真理。

(由?变成!重点是第一部分)③3个事例如何组织在一起的呢?(出示过渡句)理解“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这样更自然。

通过这样的写法这样更好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4.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出示句子)你还知道哪些?(交流)5.自主阅读“阅读链接”,改写片断。

我们中国也不缺乏这样的人物,作者列举的这3个事例都是外国的,那怎么行呢?我们选取“阅读材料”中一个片断用自己的笔把它改一下成为第4个例子好吗?⑴写之前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回顾写法)⑵老师还要提醒你一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3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3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检查自学情况。

篇一1、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提问: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2、检查朗读。

指名四个学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检查词语。

教师出示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重点学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绝无仅有、凤毛麟角)。

书上司空见惯的现象指哪些现象?司空见惯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司空见惯的事情)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近义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机械:械是形声字,用械组词。

逆时针:给逆组词。

无独有偶:意思(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举例。

见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隐约、明显),意思(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领域:用域组词。

篇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篇二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在文章开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观点?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生:洗澡水的漩涡方向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紫罗兰溅上盐酸的花瓣会变红;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师:很好,哪位同学能更详细具体地说一下?生: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件事是波义耳发现石蕊地衣遇酸会变红、遇碱会变蓝;第三件事是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转动是正在做梦。

师:大家仔细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含义,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
成“!”,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

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

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

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2.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