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3节 神经调节PPT(第2课时)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变式训练
2.人体产生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 递质。侵入人体的狂犬病毒,可以与乙酰胆碱受 体结合(如下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 )
A.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促进乙酰胆碱释 放,导致感染者变得狂躁
B.狂犬病毒RNA侵入细胞后能沿着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发生迁移 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相应神经元的Na+内流速度 D.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才能以胞吞的形式侵染神经细 胞
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局部为___突__触__小__体___。 ②图中f、g、h分别是指___突__触__小__泡___、___神__经_递__质____、 受体 ________。
2.传递过程: 轴 突 → 突 触 小 体 → 突 触 小 泡 —释—放→ ___神__经__递__质___→ 突 触 前 膜 → __突__触__间__隙____→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形成_递__质__—__受__体__复__合__物_____。 3.神经递质去向:___被__降__解___或___回__收__进__细__胞___。
知识贴士 ①兴奋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 (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膜或树突膜)。 ②传递过程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能量变化: 电能→化学能→电能。 ③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
6.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 ×)
思考: 1.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是不是自由扩散? 提示:不是,自由扩散是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而神经递质的扩散 并没有跨膜。 2.神经递质虽然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 隙,其意义如何? 提示: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冲动的快速 传递。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

2.有人认为一个人持续发烧 39 ℃时,他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科学思维)
提示:不对。因为当一个人持续发烧 39 ℃时,他的产热量等于 散热量体温才能维持在 39 ℃不变,如果他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那 么他的体温会继续上升。这个人的体温由 37 ℃发烧到 39 ℃的过程 中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AB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因此图示的任何时期的体温调 节均与下丘脑有关,A 错误;运动中机体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 但散热量并未减少,B 错误;运动结束时,体温较高,继而恢复运动 前体温,因此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增强后减弱,D 正确。]
2.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 图(A~D 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B [血液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错误;抗 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其作用的 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B 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 血细胞、蛋白质不会进入肾小囊,而水和无机盐等会进入肾小囊,C 错误;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 强,尿量减少,D 错误。]
(3)抗利尿激素 ①分泌:下丘脑神经细胞。 ②释放:垂体。 ③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其他排出途径:由皮肤、肺、大肠排出。
2.无机盐平衡(以 Na+为例)过程及特点 (1)调节过程图解
(2)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1.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 能进行水盐平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
(3)体温调节过程 ①寒冷条件下:
②炎热条件下:
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4)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 的。

第3节神经调节ppt22013新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神经调节ppt22013新版八年级上册

单向 传导
结课小结:
非条件反射←反射→条件反射 基本方式 反 射 弧 结构 基础 等思 各维调 种、控 生学体 命习液 活、调 动行节 为、
神经 调节
兴奋传导
基本 功能
双向 传导
神经 纤维上
神经 元之间
单向 传导
返主页
永 久 记 忆 形 成 过 程
返回
返回
刺激来自一端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二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点击画面播放军舰鸟种内斗争行为
二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进入
(二) 神经兴奋的传导
进入
(三)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进入
(四)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五) 结课小结
进入
进入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反射的概念及其分类
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 应,称为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
兴奋
递质
突 触
返回
(三)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1、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1.1 躯体运动中枢
顶部——控制下肢运动 躯 体 运 动 中 枢
功 能 区
中部——控制上肢运动 下部——控制头部运动
特点:皮层中的功能代表区的分布与 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例5(05高考广东生物)右图是人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l)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 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 ____。神经中枢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 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 精细复杂 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_________ 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 各部分是 倒置 关系。 (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 中央前回 ,可见其左侧肢 交叉(或对侧) 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 支配的特征。

2025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3节第2课时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5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3节第2课时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网络构建
解析: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 枢等,A项正确;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 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项错 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下丘脑损坏后,实验动物分泌的抗利尿 激素减少,致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分减少,体内渗透压出现异 常,C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反馈调节,因此两者 分泌过多都可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D项正确。
知识点
1.水的来源和去路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教材梳理
2.Na+的来源和去路:Na+的主要来源是__食__盐___,几乎全部由小 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3.渗透压调节: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 _渗__透__压__调__节____。
4.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1)水盐平衡的调节
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 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 定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促使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故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 激素的量,A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子的重吸 收,但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错误;摄盐过 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 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生成增 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D正确。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Na+
Na+
Na+ 过与下一个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
开放氯离子通道,使氯离子内流,
使细胞进一步强化了外正内负的状
态,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发生。
5.神经递质
(1)化学本质:化学物质
乙酰胆碱、胺类(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激素类(肾 上腺素)、NO等。
(2)种类和作用: 兴奋性递质:
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 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 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 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
4.多巴胺是种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促甲状腺 激素等多种激素分泌异常,并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巴胺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 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多巴胺分泌过多对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激素分泌有影响 D.多巴胺与激素都有专一性,通过体液只运输给相应靶器官
1894年,谢灵顿观察到,如果反射(reflexes)只涉及 沿连续神经纤维(continuous nerve fibers)传导信号, 则反射速度不如应有的快,存在延搁。提出了一个将两个神 经细胞分离的特化的膜结构概念,叫“突触”。鉴于当时的 技术手段,他并未真正观察到突触的结构。
谢灵顿(“突触之父”)
(1)可卡因成瘾机制
①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完作
用后会被 突触前膜 上的_转__运__蛋__白
从突触间隙 回收

②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 __转__运__蛋_ 白 失去_回__收__多__巴__胺__的功
能,于是多巴胺就
_就__留__在__突__触__间__隙__持__续__发__挥作用__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第3章体液调节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2课时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课标内容(1)概述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2)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1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水的来源和去路2.Na+的来源和去路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3.水盐平衡调节过程4.血钠平衡调节知识点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关系的两个方面(1)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提示: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小。

(2)当人剧烈运动或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及时补充水和钠盐。

(√)(3)水平衡和盐平衡主要是通过肾完成的。

(√)(4)当人体长时间不饮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提示:当人体长时间不饮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调节机制,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5)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提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细胞在下丘脑。

(6)血钠升高时,肾上腺髓质分泌降低,血液中醛固酮减少。

(×)提示:血钠升高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降低,血液中的醛固酮减少。

(7)K+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提示:K+主要位于细胞内,对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探究点水盐平衡的调节【情境探疑】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教材P60“图3-10”拓展(1)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血浆形成尿液的过程:a→b→c→d。

(2)b中液体成分与a中的血液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提示:b中液体成分与a中的血液相比,主要缺少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尿液形成后暂时储存在③膀胱中,促使其收缩的自主神经是副交感神经。

2.下图是水盐平衡调节机理,据图思考讨论。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第3节--神经调节(第2课时反射弧)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第3节--神经调节(第2课时反射弧)

3.象缩手反射等反射是否需要大脑 的控制?这样有什么好处?
缩手反射是自动应答的,不需要经过 大脑,这样缩短了反应的时间。
讨论:说说反射与反射弧的区别与联系?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反 射弧不完整,一定不会有反射活动。 但反射弧完整,并不一定有反射活动, 只有反射弧完整并接受刺激时,才能产 生反射活动。 思考:刺激只能来自外部吗?
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热觉感受器感觉高温, 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再通过 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手便会立即缩回。
思考: 在完成缩手反射中,神经冲动需要经过哪 些神经结构? 感受器
接受信息
传入神经
传导信息
神经中枢 脊髓
处理信息
传出神经
传导信息
效应器
作出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反馈练习:
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是 ( B ) A.产生兴奋 B.反射活动 C.反射弧 D.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感受器 2.反射弧包括 ____、 ____、 神经中枢 ____、 效应器 任何一环 ____、 传出神经 ___,缺少____,反射活动就不 能正常进行。
3.婴儿排尿是无意识的,这是因为( D ) A.脊髓中排尿中枢发育不完整 B.脊髓中的信号没有传导到大脑 C.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发育不完整 D.大脑发育不完整 4.下列器官,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的是 ( D ) A.唾液腺 B.角膜 C.韧带 D.膀胱
LOREM IPSUM DOLOR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
谢 谢
LORE M IPSUM DOLO R LORE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

1 |体温调节的过程分析 体温调节过程 (1)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等,肾上腺素的分泌是由 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这两 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3)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 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c.醛固酮作用:“保Na+排K+”。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 成分实现的。过程:血Na+、血K+含量的变化作用于肾上腺,改变醛固酮的分泌量, 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和K+的排出量发生变化。
3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1.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另一 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 激素 可以影响 神经系统 的发育和功能。 2.人和高等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 神经 和 体液 的调节,正 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配合,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 内环境的 稳态 才得以维持。
解析 当人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并将 刺激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正确;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 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正确;下 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正确; 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解析 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①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 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③错误;下丘脑和生物的节律控 制有关,④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切断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仍能 维持体温的基本平衡,⑤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尿活动的?什么证据能支持你的观点?
大脑产生尿意/控制
膀胱壁受压
脊髓
排尿 中枢
膀胱肌收缩 括约肌放松
排尿
证据:(1)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随时便溺。 (2)若成年人遭受意外事故,使脊髓从胸部处折断时,脊 髓下部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 小便失禁的情况。
五、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缩 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
反射弧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注意: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在自然状态下,五个部分缺少一个反射活 动就不能完成。
缩手反射是自动应答的,不需要经过大脑,这样 缩短了反应的时间。它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 觉的反应。
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卷起一条裤 腿,露出膝盖,让它自然地搭在另 一条腿上。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地 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你观察到什 么现象?
→传出神经→效应器(股四头肌)
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
眼(感受器)→传入神经(视神经)→大脑皮层 的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腿部肌肉(效应器)
通过讨论得出日常生活中有的反射是无意识的, 有的反射是有意识的活动。
人的某些有意识的行为还可以不牵涉到感受 器,有大脑直接传递给连接效应器的运动神 经元,产生一个动作,如踢踢腿、甩甩手等 自主随意动作。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 (肌腱中的感受器)→传入神 经→神经中枢(脊髓) →传 出神经→效应器(股四头肌)
思考: 膝跳反射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有反射活动说明反射弧完整, 脊髓的功能正常。
【思考】 膝跳反射过程与“驾驶员看 见红灯刹车”的反射过程有 什么不同?
膝跳反射:
股四头肌里的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的一主题展开, 把那相 思之苦 藏在那 似乎毫 不相干 的奇树 的花叶 枝条里 ,收到 了含蓄 蕴藉的 艺术效 果。

5.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英雄是时 代的产 物,因为 英雄的 身上蕴 藏着特 定时代 、特定 社会的 文化价 值观。

6.文艺作品中的英雄有时代性,作者应 连通民 族根脉,表现人 心深处 对生命 力、意 志力和 崇高信 仰的本 质渴求 。
思考:刺激只能来自外部吗?
2、刺激也可以是来自体内 的,如:内脏器官发生病变 引起疼痛性反射等。
读图活动: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 感受器 感觉高温,产生信息, 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 传入神经 传导进入神经中枢(在脊髓 中),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反射,到效应器。手立即缩回。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反射弧。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二课时 反射
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假如你无意中碰到高温 的物体你有什么反应?

应答性

的反应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 应的过程叫做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思考:含羞草的感性运 动是反射吗?
不是
刺激的来源 1、来自外界的刺激能引起反射。 如:敌害、食物等.

9.日积月累,化整为零。词语掌握起 来不可 能一蹴 而就, 可先将 精选出 的重点 词语分 成组, 然后按 计划每 天掌握 一组, 达到化 整为零 的目的 ,逐渐 积累。 如熟语 的考查 要求考 生从形 、义、 来源出 处等方 面整体 上把握 其本身 所固有 的意义 ,因此 准确记 忆熟语 的语义 、使用 对象、 感情 色彩是 解题的 基础, 还要特 别留意 积累两 用成语 ,不要 因熟知 其一种 含义而 误解另 一种含 义导致 判断失 误。

7. 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势必影响他 们的心 理健康 ,应得 到足够 重视, 因为它 关系到 大学生 的自身 和社会 的发展 。

8.不论怎样,青春本就是一场向前的 旅行, 谁在前 进路上 多看几 处风景 ,谁在 坎坷的 途中多 行了几 步,这 都是青 春年少 的价值 所在。 花开为 诗,叶 绿为词 ,装点 一番心 情,等 待时光 的绽放 ,细数 青春里 最曼妙 的色彩 。

1.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 让人联 想到时 节的更 替,别 离的痛 苦;同 时奇树 的欣欣 向荣也 与孤居 无依的 守望者 的凄凉 孤独形 成对照 。

2.第五句紧承三、四句,虽没有明写 人物的 神情, 但一个 “盈”字 却暗示 着女主 人公手 执花枝 ,站立 了很久 。

3.诗中对树花的珍奇美丽极力称扬, 但写到 最后却 说“此 物何足 贵”,对 花落下 “抑”的 一笔, 正是为 扬“但感 别经时 ”,一 抑一扬 ,增强 了诗歌 情感。
日常生活中,手 如果被针扎了一 上下,会马上缩 回来,但打针时, 你的手有没有马 上缩回来呢?你 知道原因吗?
缩手反射是一种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 应。它的反射中枢在脊髓。而脊髓是人体的低 级神经中枢,它的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 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
讨论 你认为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成年人的
(2)若当将蛙腿的皮肤剥去,重复(1)的实验,脊蛙不发生 屈腿反射,你认为这一原因是 _屈_腿_反_射_的_反_射_弧_缺_少_感_受_器_,_反_射_就_无_法_进_行___。
(3)若将探针插入蛙的脊髓内,破坏蛙的脊髓,重复(1)的 实验,结果也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这一原因是 _屈_腿_反_射_的_反_射_弧_缺_少_神_经_中_枢_,_反_射_不_能_进_行___。
1.需要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减弱,甚至会消失。
马戏团的动物学习表演 小孩子看见穿白大褂的就哭
2.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是人类特 有的反射。
学习数学、英语等
谈虎色变 望梅止渴
1.若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但 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称
脊蛙。将脊蛙作如下实验:
(1)若将针轻刺青蛙后肢,就会发生 屈腿反射。 当青蛙的皮肤受针刺激后,皮肤上感_受_器_产生神经冲动, 沿_传_入_神_经传入脊_髓_,经脊髓处理后沿_传_出_神_经传至_ __效_应_器_(后肢骨胳肌),于是骨胳肌收缩使青蛙发生 屈腿反射。
这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具来的,也称为 本能,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就可以完成的。 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 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是一种低级的反射 活动,由遗传控制这种行为。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 弱或者是消失
条件反射: 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 的反射。
这种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一种高级 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