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阅读与写作辅导班教案第八课时
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教案第8课《集字练习》教案

主任签字
总课时
签字日期
第八课:集字练习
周次
第八周
备课人
日期
课题
第八课:集字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始于足下”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审美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始于足下”的美观协调。
课前
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 笔、 练习纸
学具准备
笔 、练习纸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思考: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写法要点。
作业:
完成书法练习
板书设计:第八课:集字练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阅读与作文(八)

阅读与作文(八)【学习目标】1.认真书写、语句通顺、中心明确。
2.感受吃苦耐劳、勇于付出的美好心灵。
3. 激发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
【重点】感受吃苦耐劳、勇于付出的美好心灵。
【难点】激发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美金的价值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你一个小时可以赚到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个小时赚多少钱?”小孩(请求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
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
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平静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
后来,他(平静安静)下来了。
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你。
”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
”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2、文中哪些句子暗示了父亲工作很忙?用“”画出有关句子。
(2分)3、给文中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分)4、小孩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3分)5、父亲听了小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展开想象,为文章添一个结尾。
(3分笔下生花我快乐(400----600字)结合“规则”这一主题单元,根据提供的开头,联系生活实际,续写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记叙文。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外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例文解析,让学生了解课外习作的特点和结构。
(2)运用讨论、示范、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选取一篇与课外习作相关的优秀范文,分析其写作技巧和亮点。
2. 写作技巧讲解:(1)如何选择一个有趣的题材。
(2)如何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3)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写,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3. 学生练习:根据所学写作技巧,现场进行课外习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外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技巧和知识点。
2. 示范法:展示优秀范文,分析其优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4. 练习法:现场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解析: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课外习作的特点和结构。
3. 写作技巧讲解:讲解如何选择题材、安排文章结构和运用词汇等写作技巧。
4. 学生练习:现场进行课外习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六、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写作技巧,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课外习作。
2. 选择一个有趣的题材,试着写一篇课外习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2. 邀请作家或专业编辑进行讲座,分享写作经验和技巧。
九、评价标准1. 内容完整,主题明确。
2. 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辅导教案【六-八单元】

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辅导教案【六-八单元】第六单元教学目的: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攒的柔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规范:一、文始*情始生同学们,我们学到哪一课了?感觉写精选作文难不难?其实,写好精选作文很简略,只要做到两点就够了,一、记住自己看过的好词佳句。
二、读文章时能总结归纳出文章的写作方法。
现在,教师就来做一个思维训练,你看到的这些词语,看谁能在20秒内记下来。
嫩绿油绿浅黄金黄粉红桔红炊烟袅袅树木葱郁稻香扑鼻麦浪金黄瓜果飘香五谷丰收鸟语花香鸡犬相闻同学们的记忆力真是非同一般,让教师佩服。
前几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篇小美文,因为也是写的田园风光,所以很感兴趣,今天拿过来跟大家分享。
看看同学们在总结归纳文章写法上有没有绝招?现在,你拿出手中的文章,跟同桌一起读,边读边总结归纳它的写作特点。
二、佳作导航促思成1.佳作观赏2.章法导写大家讨论一下,这篇文章中有什么可取之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报告:(1.)文章构造:总—分—总(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3.)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移步换景(地点变化)(4.)拓展总结归纳除了本文体现的这些,你还知道不一样的构造,顺序和修辞吗?写作方法各种各样,如果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就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今天,我们也来写一篇描写乡村景物的文章。
教师给大家提供了三个标题,(出示)现在,你先用5秒钟时间选择一个标题,OK了?再用三十秒时间思考,你想写什么景物?我选择的标题是,我准备写按顺序写等景物。
看来同学们已经心中有数了,教师宣布精选作文要求,对大家的要求有三个,一是做到精选作文三个不,“口不能言目不斜视笔不停止”。
二、试着用上课前积攒的词语。
三、时间为30分钟。
提前写好的同学默读自己的文章,并用波浪线画出文章中的亮点。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我对教师们的要求是三选一:1.你可以选标题自己写一篇文章。
2.看自己带的书。
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以小语课标为教学依据,着力于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以“读”贯穿始终,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读中明理。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教材分析】《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教学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中的两个小故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借境入情,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令人感动的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这样一个故事,请看大屏幕,看完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1、课件播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广告片,教师旁白。
2、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3、小结揭题:妈妈对婆婆的孝顺潜移默化的感染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他们都懂得在生活中将心比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
4、教师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心”字的结构。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文中有关“将心比心”的故事。
请同学们拿起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2、读准词语:推开、沉重、松手、道谢、温暖输液、扎针、不禁、宽容、鼓励3、汇报:课文讲了几件事?找出有关的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教案Teaching plan of Lesson 8 "comparing heart to heart" in fourth grade Chinese volume 2编订:JinTai College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阅读备课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阅读备课
课程目标
1. 通过本课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 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教学重点
1. 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2. 理解故事情节。
3. 分享研究心得。
教学难点
1.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故事“小狗的一天”;
2. 布置课前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通过引入故事主人公小狗的一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认真阅读故事(15分钟)
请学生静心阅读,教师可以边走动边观察学生阅读情况,是否及时阅读下一页。
3. 合作研究(20分钟)
学生分为小组,自由讨论小狗身上发生的事情,探究整个故事的情节。
4. 总结分享(10分钟)
请小组代表分享本组思考出的故事情节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享。
课后作业
1. 小组代表需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提交给教师。
2.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篇阅读笔记,重点记录个人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更加了解故事情节,并且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是,由于本课并没有详细讲解一些字词的释义,需要在后续的课程中逐渐补全。
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与写作教学方案

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与写作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推理。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优劣。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阅读理解教学:a.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并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b.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概括和推理,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c.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对文章的理解。
d.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测验,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2. 写作教学: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写作,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b. 教师提供范文和写作模板,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结构和技巧。
c.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撰写短文。
d. 教师与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修改,帮助他们改善文采和逻辑。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1. 阅读理解评价:a. 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课堂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b. 教师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阅读理解中的错误和问题。
c.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困难。
2. 写作评价:a. 教师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包括文采、逻辑和语法等方面。
b. 教师提供具体的修改意见,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c. 教师组织同学间互评和交流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资源和环境1. 阅读资源:a. 教师准备多种主题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科普文章和新闻报道等。
b. 教师使用课本、教辅和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提供阅读材料。
c. 学校图书馆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和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时阅读理解4
语文基础知识:病句的练习
1、九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搭配不当:主干成绩是班级,去掉"一个班级")
2、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3、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搭配不当:效率与改进不当,将效率改为提高)
4、今年将是新中国第十四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阅兵.(搭配不当:在"今年"后加"的阅兵"或将"是"改为"举行")
5、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在"过敏性鼻炎"后加"患者")
6、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份残缺:缺主语,删掉"随着")
7、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成份残缺:缺主语,将"经过"和"的"删去)
8、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学生是学校")
9、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搭配不当:意识不能培养,应删去"和培养")
10、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一面对两面:应把"是否"删掉)
(一)蜗牛与它的大海
有一只蜗牛,很想去见识一番大海。
然而,它算计了一下,悲观地发现,如果按照每日的爬行速度,它的寿命只可能爬完四分之一的路程。
“但是”,它又换了一个角色,自言自语道,“能否到达大海,并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对于许多到达大海的人来说,大海反而离他们更远了。
”
“因此,大海或许只存在于向着大海的进行之中。
”这只蜗牛继续自言自语道:“如果我现在向着大海迈开了第一步,那么,我就攫取了大海的一部分,尽管微不足道。
但是,我如果坚持着向大海行进了四分只一的路程,那么,我就拥有了四分只一的大海——对于一只蜗牛来说,这已经够了。
”
于是,这只蜗牛踏上了大海之程。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乐观()丧失()奔跑()放弃()
2.“很想去见识一番大海”的“见识”在文中的意思是
A 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B 见闻,见识。
3.“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它的近义词是()
4.蜗牛渴望看见大海,人也渴望看见大海,你认为大海有什么吸引力?下面说法符合你的想法的一句是()
A 大海一望无际,开拓了认得视野。
B 大海好玩,可以捡贝壳,可以游泳,可以在沙滩上晒太阳。
C 大海有气势,大海波涛汹涌,一浪接一浪
5.蜗牛两次“自言自语”,前一次是为了
后一次是为了
6.有一个和蜗牛有关、形容速度太慢的词语,你知道吗?
(二)小牛和老骡子
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小牛和骡子一起耕作,耕作相当辛苦。
年轻的小牛对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
”老骡子却答道:“不行啊,我们需要工作做完,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啊。
”
但小牛还是装病了,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
等老骡耕种回来,小牛询问地里的情况如何,“没有以前耕种得多,”老骡子回答道:“但我们也耕种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没有?”“没有。
”老骡子回答。
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
当老骡子从田间回来时,小牛问道:“今天怎么样?”“还不错,我认为。
”老骡子答道。
“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
”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了?”“啥也没有对我说,”老骡子说,“但是,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
--慵懒是一种自我扼杀。
1.小牛两次装病,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2.小牛装病不耕田,却一再询问“老家伙说我什么了?”
老家伙是谁?一再询问表明了什么?
“老家伙”指
一再询问,表明
3.短文中出现了骡子、牛,他们都是农村耕田的力畜,还
有什么你知道吗?
4. 老骡子和小牛的差距在哪里?
5“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屠夫是干什么的?老农夫和屠夫说话,意味着什么?
6.最后一句破折号的用处是
A 解释说明
B 话题突然转换
C 声音延长
(三)你杀死了贝多芬
晚上临睡前,女儿给我出了个题目:
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并且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其中有3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还有一个智能不健全,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病在身,请问,你会建议她生下这个孩子吗?
女儿的问题太过简单了,我当然会选择让女人放弃生下这个孩子。
想想都太可怕了,若是再多一个残疾孩子,真不敢想象1.这个女人怎么能承受得住!
那么,你杀死了贝多芬!那个女人是贝多芬的母亲。
女儿摊开双手,遗憾地摇着头。
我吃了一惊,为自己如此轻易地杀死了贝多芬叫屈!我不服气地说:“若是不知道结果,你会怎么选择?”女儿说:“我已经选择过了,而且班上大多数同学跟我选择的一样:建议她生下来!在此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答案!”
“为什么?”我忽然感觉这个选择题很有趣,忍不住要和女儿探讨一下。
没有想到的是,女儿的理由非常简单:给予这个可怜的母亲多一点儿希望—她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残疾孩子,万一这是个非常健康的孩子呢?
我怔住,继而热泪盈眶。
还有什么比如此充满人性、充满希望的答案更正确的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健全:叫屈:
怔住:探讨:
2.为什么称贝多芬的母亲是“可怜的母亲”?
3.“我”为什么选择“让女人放弃生下这个孩子”?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4.女儿“建议她生下来”是
你觉得这个女儿是一个的小孩。
5. “给予这个可怜的母亲多一点儿希望—她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残疾孩子,万一这是个非常健康的孩子呢?”本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 表示话题转移 B 表示解释说明
(四)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
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
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
”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
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
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大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
”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大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
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
”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
我儿子一家都
在这里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
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了一份情。
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待”有三种解释,“迫不及待”的“待”选择()
A 等,等候
B 对待,招待
C 将,要
2.“我”有那种尴尬和狼狈“是因为
3.一位外地老太太为什么替我投进一元钱?用“——“画
出有关句子。
4.老太太教“我“怎样还她一元钱?用””画出有关
句子。
5.本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
三年前
今天
将来
6.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 niǎn hūn)撵下车(chà zé)诧异尴尬( gān gà jiān ji )(皱邹)纹
(退褪)色捉(摸摩)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