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_24课教案华东师大版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

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大事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一起看看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欢送查阅!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1【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猎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力量与方法:通过识图培育观看力量;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育再造想象力量;通过比拟北京人、猿类、现代人,挂念同学学习运用比拟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疏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生疏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同学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要求同学初读课文,观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肯定的时间挨次)。
调动同学的参与爱好同学阅读课乐观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挨次。
二、元谋人要求同学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月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觉,有何重要意义〞老师小结。
过渡:已经开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同学阅读,认真争辩,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同学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月、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拟体质特征(观看真人比拟)。
旧石器与自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看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猎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老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班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0课“疗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第10课“疗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doc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1.doc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2.doc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doc第12课东汉的强盛教案2.doc第12课东汉的枪声教案1.doc第12课东汉的盛衰.doc第12课东汉的强盛doc第13课汉朝的中外沟通教案1.doc第13课汉朝的中外沟通教案2.doc第13课《汉朝的中外沟通》精品学案.doc第13课汉朝的中外沟通doc第14课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二)doc第15课三国鼎立doc第15课三国鼎立doc第16课南方经济的进展doc第16课南方经济的进展doc第16课《南方经济的进展》精品学案.doc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doc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doc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精品学案.doc第19课文字演化doc第19课文字演化doc第1课远古人类doc第1课《的远古人类》精品学案精品学案.doc第20课青铜铸鼎doc第20课青铜铸鼎doc第20课《青铜铸鼎》精品学案.doc第21课诸子百家doc第21课诸子百家.doc第21课诸子百家doc第21课《诸子百家》学案.doc第22课《文化艺术》精品学案.doc第23课《科学技术》(上)精品学案.doc第24课科学技术.doc第28课《科学技术》(下)精品学案.doc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doc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精品学案.doc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doc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精品学案.doc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doc第4课《从“从天下”到“家天下”》精品学案.doc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doc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doc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精品学案.doc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doc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doc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变革》精品学案.doc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doc第7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doc第8课秦的统一doc第8课秦的统一doc第9课第一次农夫大起义doc第9课第一次农夫大起义doc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提纲.doc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doc第二单元国家的造成或产生和社会变革复习提纲.doc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复习doc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doc10课“疗养生息”和“文景之治”[.doc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doc12课东汉的盛衰.doc13课汉朝的中外沟通.doc14课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doc15课三国鼎立.doc16课南方经济的进展.doc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doc1课远古人类.doc2课原始农耕文化.doc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doc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doc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doc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doc7课我看“商鞅变法”—探究活动(一)[.doc8课秦的统一.doc9课第一次农夫大起义.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科学技术下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24课科学技术【自主学习】1.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早期,已经使用大麻造的纸。
东汉时期,宦官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105年,他向汉和帝献纸,被称为“”。
造纸术先传到、日本和地区,后传到欧洲。
2.132年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比欧洲同类仪器早年。
3.春秋后期,发明了技术。
铁器工具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4.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创建了“”,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秦汉到魏晋南北朝,中医学逐渐汇成了中医经典《》。
5.东汉后期的被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不朽的名著《》,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东汉末年的,创制出全身麻醉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要点破解】要点一:张衡及其成就。
要点点拨: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例1】郭沫若曾为他的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这个历史人物是()A.蔡伦B.张衡C.扁鹊D.华佗解析: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科技发明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了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
除了发明“地动仪”等科技成就,他在文学等方面也很有成就。
蔡伦的主要成就是改进了造纸术,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华佗则是东汉时期的名医。
答案为B。
要点二:如何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在造纸术发明过程中的地位?要点点拨:蔡伦改进造纸术,使我国在公元2世纪初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造纸技术改革。
首先,采用了多种植物原料,解决了造纸原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本教案共包括七个单元,分别为:
第一单元:认识历史
主要内容涵盖了历史的概念、历史的分类、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意识等。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
主要内容涵盖了古代文明的概念、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世界各古代文明国家的简介等。
第三单元:人类的探索与发展
主要内容涵盖了人类简史、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介绍、中外发明家简介、工业革命等。
第四单元:宋元明清——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
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史、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与科技等。
第五单元:康乾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主要内容涵盖了康乾时期的政治背景、皇帝的文化爱好、康乾
艺术的特点、宫廷制度等。
第六单元:古代丝绸之路
主要内容涵盖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历史、丝绸之路的经济、文
化传播等。
第七单元:世界的发展
主要内容涵盖了世界的地理、经济基础、人口、政治等。
以上七个单元共同构成了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意识与历史思维
能力。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阶段。
2.掌握周、秦、汉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了解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重点1.周、秦、汉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古代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掌握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同古代文化的区分和理解。
•学生对于文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的基本情况。
–旧石器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商代古文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活动1.举办文明起源知识竞赛。
2.向学生展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的实物或图片。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研究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等课程内容。
第二课时:周代教学目标•掌握周代的基本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了解周代的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情况。
教学重点•周代的基本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周代的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情况。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周代政治制度的了解和理解。
教学内容1.周朝的建立和历史背景。
2.周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迁。
–周天子、封建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迁。
3.周代的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情况。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贸易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活动1.班级中学生按照周朝的封建制度模拟民营经济运作。
2.带领学生上山下乡,让学生亲自体验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的生产过程。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下word教案(2)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实录第24课科学技术(下)〖内容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著。
〖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西汉发明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概况。
②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扁鹊创建“四诊法”、《黄帝内经》、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和“麻沸散”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联系第19课《文字演变》中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书写材料,设计文字与书写材料演进表。
②运用课本“造纸流程图”,描述古代造纸的工序流程。
③结合课文“地动仪模型”和小字介绍,描述地动仪的基本构造。
④设计医学成就表。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②认识古代科学家张衡、蔡伦、张仲景和华佗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孜孜以求的崇高品格和科学精神,他们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应该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
〖教学要点〗1.重点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的伟大东风压倒西风,它的发明和传播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事业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重点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难点由于地动仪已失传,中医学知识对学生是个陌生的领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知识体系〗本课教学内容涉及我国古代造纸术、地动仪、医学等科技方面的发明和创造,应围绕其科学性、创造性的特点,明确这些成就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影响。
1.造纸术①“在纸发明之前,我国充当书写工具的材料有哪些?”通过对比认识纸的发明的重要性。
上古:结绳记事→陶器:刻画符号→商朝文字:甲骨文→商周金文:青铜→春秋战国秦汉:竹木简和缣帛②公元前2世纪西汉早期,已经使用了大麻造的纸。
(甘肃天水出土的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纸绘地图)③西汉中期,出现了以麻絮、布料、绳头等原料造的纸。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了解北京人体质特征和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3)认识古代化石是历史的无声语言。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认识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感悟到远古人类不断改造自身,创造古代文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
2.难点:如何利用考古材料再现北京人的生活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导入。
提问:我国大约什么时间出现了人类?是通过什么来知道的?学生快速阅读内容。
小组代表发言,而后老师出示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化石图片,并指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讲授——北京人的发现。
提问:在这些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谁最有代表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教师在这个基础上适度拓展。
出示“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及“北京人头胸像图”。
教师指出利用化石资料可以复原出北京人的体貌,而头骨最能体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请学生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北京人头部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
教师进而指出,北京人的肢骨化石已与现代人骨相似,说明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三、讲授——远古人类的生活。
提问:我们如何才能再现北京人的生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丰富的考古资料是再现北京人原始生活的证据。
同时还需要合理的想象;教师出示北京人遗址的古生物化石、打制石器、用火痕迹等资料,据此指导学生利用古生物化石描述出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
还讲解石器的制作、用火等情况。
提问:用火有哪些好处?引导学生理解用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北京人头骨进化程度较肢骨原始。
远古人类的生活:打制石器、使用火。
狩猎、采集。
原始农业的产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第23课 专制皇权的强化课件》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课件542

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军国大政决策权,极大限制皇权
如何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
皇权的变化?
雍正 军 机 处 南 书 房 皇权得到扩大
康熙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皇权受到限制
材料九:军国要务都是军机大臣 根据皇帝旨意拟发谕旨,皇帝没 有一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官员 近侍者不得参与,但即使领旨的 军机大臣也只能起草、传达谕旨, 而不能对军国要务稍有建议。
——《明太祖实录》
回顾:秦汉以来,丞相制度确立与演变
秦
一个丞相
皇帝制
三 公 九 卿 制
三公之首。典领百官,总理 政务,掌管律令。
隋唐
多个丞相
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 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丞相
皇帝(皇权至上)
三省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审议
相权一分为三
思考:由“一个丞相”到“多个丞相”对皇权 的影响?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hé )奏,将犯人凌迟,全 家处死。
——《皇明祖训》
明太祖朱元璋
废丞相
请问: 明太祖为什么要废丞相?
材料三: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 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 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zì)。”
请回答:太祖通过什么机构知道钱宰情况的?
特务机构
厂卫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内行厂
各抒己见
明代皇帝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要建立这么多的特务机 构?而且这些特务机构之间还要互相监视?
目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24课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知识与能力: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
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始终贯穿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诱思教学为主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讲述法与诱思法相结合。
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祖冲之和圆周率”相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导入:教师可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骄傲的事实(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一、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教师重点讲解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推算圆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讨论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教师在讲述时应具体说明:大约在汉魏的时候,我国出现一部以全国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水经》。
郦道元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文学家所重视。
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教师先简介贾思勰的生平事迹,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齐民要术》的内容及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齐民要术》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农学著作?”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正文与小字进行回答。
3、小结:提出两个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并制成如下表格
4、作业:课后思考题
附:板书设计
一、祖冲之: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000多年,著有《缀术》。
二、地理学:郦道元著有《水经注》
三、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