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1)教学目标:1、学会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2、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3、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一.课前导学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的工具。
2、观察图6—8,量筒的量程为,分度值为;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相平。
3、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导学〖例1〗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质量为___ _g。
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体积为___ ____cm3样石的密度为___ _g/cm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l)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 ___g,体积为_____ __cm3;(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 ___g/cm3 =_____ __k g/m3;(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A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B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2;C 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D根据Vmm12-=ρ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____ ,( “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新版)苏科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品质.重点与难点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对进行公式变形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苏科版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能优化实验方案。
使用说明:先由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几名同学到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整理学案,并完成针对练习题。
最后小组间互相点评,老师进行点拨、提升,及对各小组评价。
重点、难点: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密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2、1kg/m3=___________g/ cm31g/ cm3= ____________kg/m3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___ g/ cm3。
(二)导学部分: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_____的仪器,利用_________法也可以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① 看清楚它的_____和______,量筒和量杯一般采用的单位是_________;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_________;③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面_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与_________________。
④ 量筒和量杯中,_________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_________(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二、合作、探究,展示【要点1】固体的密度测量〖活动〗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讨论〗这个实验的难点是什么?。
〖阅读〗(1)量筒和量杯的说明书,知道其作用及相关参数。
(2)整理量筒和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结〗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的工具。
2、计量单位为,1mL= cm3。
3、使用方法:①会认:量程为,分度值为;②会放: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平。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苏科版6、4 密度知识的应用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学习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学习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学习过程: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实验讨论设计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4、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引入量筒的使用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1、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2、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3、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4、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5、如何使用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2)设计并进行实验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归纳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螺母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用细线悬吊着螺母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螺母的密度(5)、对照密度表,螺母可能是哪种金属设计记录用的表格进行实验并且处理数据交流与评价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水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2、求质量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课堂练习:1、一间普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大约是(标准状况下ρ空气=1、29kg/m3)()A300多毫克 B300多克 C300多千克D300多吨2、李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3、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已调好的天平称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用量筒测出矿石的体积是30mL,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为 g/cm3。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新版)苏科版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难点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的体积
教学
用具
学生分组实验: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盐水、烧 杯、小石块、 细线等.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叫密度?它的单位有哪些?关系如何?密度如何计算?有哪些应用?
引入新课:如何测量一个物体(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题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执教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练习
三维
目标
1、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途,会正确利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 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算出小石块的体积V= V1— V2.
(5)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4、数据记录与处理:
小石块的质量/g
水的体积/cm3
放入小石块后水与小石块的总体积/cm3
小石块的体积/cm3
小石块的密度g·cm-3
(三)、活动 :用量筒和天平测量盐水的密度
1、实验目的:用量筒和天平测量盐水的密度
2、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烧杯、盐水等.
3、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记为m1.
(2)将烧杯中盐水倒入一部分在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4)算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m1—m2.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

6、4密度应用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的意义,单位,能熟练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2、知道密度公式的意义,能对公式进行变形,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3、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点难点:重点:能灵活选择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难点:在生活中灵活选择公式和变形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考点解析:一、密度的意义和公式:1、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这种物质的密度2 密度=体积质量,公式:______________,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kg/m3)4、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常可以用来鉴别一些物质。
但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强.状态等)。
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大,我们可以认为密度不变(但气体影响明显)。
二、密度公式的应用:1.计算物质的密度: ρ=m/V (常用来鉴别物质)2、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可以计算一些体积难以测量的物体(如沙子、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3、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 (可以计算一些质量难以测量的物体(如沙子、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考点精炼:经典命题:常见的单位:克/厘米3 (g/cm 3)一、单选题1.在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中有下列步骤,其中没有必要的步骤()A.测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B.将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并读出示数C.测出此时量筒和牛奶的总质量D.测倒出牛奶后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2.一次需要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最合适的量筒是()A.量程100ml,分度值2ml B.量程500ml,分度值50ml C.量程250ml,分度值2ml D.量程400ml,分度值10ml 3.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相平B.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到标尺的最右端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一定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立即读数D.使用刻度尺长度时,不一定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4.测量花岗石密度实验中。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苏科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目标:1.学会测量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2.尝试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能对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评价。
【自主学习】一、鉴别一块长方体金属是什么物质原理:实验步骤:1、用测出;2、用量出金属块的;3、计算密度,写出表达式:;4、查。
数据表格二、鉴别一个金属螺母是用哪种金属做的这个实验的难度是螺母的难以测出。
【合作探究1】量筒、量杯的使用一、认识量筒与量杯1、填写名称2、量筒的刻度线,量杯的刻度线。
3、量筒和量杯可以直接测的体积,间接测的体积,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时利用了法。
4、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5、用量筒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实验步骤:⑴;⑵;⑶。
6、要测易溶于水的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你想到的办法有:7、对不下沉的固体,你想到的办法有:写出你的实验步骤:二、鉴别螺母的方案与评价方案一:表达式:步骤2中“适量”的含义是方案二:表达式:评价:由于测完体积后螺母上残留水,会导致螺母的质量偏,密度偏。
方案三:表达式:评价:由于取出螺母时会带走部分水,导致剩余水的体积偏,螺母的体积偏,密度偏。
【合作探究2】测定盐水的密度方案及评价方案一:表达式:评价:由于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导致所测盐水的偏,密度偏。
方案二:表达式:评价:由于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导致所测盐水的偏,密度偏。
方案三:写出方案三的实验步骤:1、;2、;3、;4、表达式;评价:此方案测的是盐水的密度,减小误差。
10.1压强导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3.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知道压强单位及意义。
【自主学习】一、压力1、压力:作用于物体的力叫做压力。
作出下图中物体对水平面、斜面、墙壁的压力。
2、产生原因:由于受挤压的表面发生而产生,所以压力属于力。
3、作用点:在被压物体。
4、方向:与被压物体表面。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4)(无答案) 苏科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4)
一、例题分析
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三次,记录如下:
试求:
(1)液体的密度 ;
(2)容器的质量
m;(3)表中的'm
二、练习
1、一个空瓶装满水后质量为64克,装满酒精后质量为56克,求空瓶的质量和它的容积。
(酒精的密度是0.8g/ cm3)
2、一块铜铁合金,总质量为247克,总体积是30 cm3,求铜铁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合金中铜铁在混合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铜的密度是8.9g/ cm3,,铁的密度是7.9g/ cm3)
3、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二次,记录如下:试求:(1)液体的密度 ;(2)容器的质量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导学目标:
1.学会测量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2.尝试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能对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评价。
【自主学习】
一、鉴别一块长方体金属是什么物质
原理:
实验步骤:1、用测出;
2、用量出金属块的;
3、计算密度,写出表达式:;
4、查。
数据表格
二、鉴别一个金属螺母是用哪种金属做的
这个实验的难度是螺母的难以测出。
【合作探究1】量筒、量杯的使用
一、认识量筒与量杯
1、填写名称
2、量筒的刻度线,量杯的刻度线。
3、量筒和量杯可以直接测的体积,间接测的体积,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时利用了法。
4、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5、用量筒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实验步骤:
⑴;
⑵;
⑶。
6、要测易溶于水的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你想到的办法有:
7、对不下沉的固体,你想到的办法有:
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二、鉴别螺母的方案与评价
方案一:
表达式:
步骤2中“适量”的含义是
方案二:
表达式:
评价:由于测完体积后螺母上残留水,会导致螺母的质量偏,密度偏。
方案三:
表达式:
评价:由于取出螺母时会带走部分水,导致剩余水的体积偏,螺母的体积偏,密度偏。
【合作探究2】测定盐水的密度方案及评价
方案一:
表达式:
评价:由于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导致所测盐水的偏,密度偏。
方案二:
表达式:
评价:由于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导致所测盐水的偏,密度偏。
方案三:
写出方案三的实验步骤:1、;
2、;
3、;
4、表达式;
评价:此方案测的是盐水的密度,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