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1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生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 答案版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  答案版

高二()班第()组姓名:《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主备人:高继刚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文本,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鉴赏小结本文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手法。

3、3、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结合其经历,学习其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重点掌握“然”、“以”这两个虚词2、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手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在文中加注重点实、虚词以及疑难句子的理解,标记勾画,做好文本批注,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理解课文,再做本学案。

)2.深入文本,合作探究,学习鉴赏写作手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声诵读,体悟作者情感,提高文言文的感知能力。

4.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预习案】【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一、走进作者(知人论世,有利于解读课文。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

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一百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四单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四单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doc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人情薄,世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经年已过,伊人不在,当年盟誓,如今似烟。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传说明明是假,却依旧信以为真,造化弄人。

如今,只留一句:年年有今日,好月长圆,好花不谢。

人长久,梦婵娟。

“后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

”因为父亲的影响,在他斑驳年华里,早已文武双全。

他的梦想。

可恨他在无能胆小的皇帝年间报效。

汉奸秦桧大权独揽,让主战派的陆游“三败考场”回的奋斗与等待,终以自荐搏得小官。

朝见皇帝时,他慷慨陈词,直至“泪溅龙床”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烽燧.(suì)潦.缩(liǎo)巉.然(chán)B.上干.云霄(ɡàn) 亭榭.(xiè) 营葺.(qì)C.栖鹘.(hú) 彭蠡.(lǐ) 葭.苇(jiā)D.抟.水禽(zhuàn) 湓.浦(pén) 溯.流(sù)解析:A项,“潦”应读lǎo;B项,“干”应读ɡān;D项,“抟”应读tuán。

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实不然.也碧峰巉然.孤起B.复以.小艇游庙中盖以.此得名也C.庙在山之.西麓信造化之.尤物也D.盖以.此行名也皆以.杏仁澄之解析:C项,皆为助词,的;A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介词,凭借/介词,因为;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答案:C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行颇迟.迟:缓慢B.又秋深潦.缩潦:积水C.俄复开霁.霁:天晴D.岸土赤而壁.立壁:墙壁解析:D项,壁: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答案:D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最正确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4.1《过小孤山大孤山》 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4.1《过小孤山大孤山》 含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四、教学时授: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导入:倘若这个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

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

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二、作者简介: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

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完整版)《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关提问及练习

(完整版)《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关提问及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关提问生字注音:矶 jī燧 suì窦 dòu 潦 lǎo 巉 chán 上干云霄 gān榭 xiè鹘 hú抟 tuán 蠡 lǐ葭 jiā赪 chēng湓 pén 汲 jí作者行舟的线索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提问:第一段:1、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2、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高峻、怪奇等特点。

3、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

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4、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第二段: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运用对比手法。

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由远及近。

第三段: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

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合处如引绳,不相乱.不与江水乱.
B.自数十里外望.之望.之如浮水面
C.及抛江过.其下过.烽火矶
D.极登临.之胜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解析:选D。

A.混淆。

B.看,往远处看。

C.经过。

D.到,来到/靠近,面对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盖以.此得名也
皆以.杏仁澄之
B.过夕乃.可饮
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C.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虽.无风,亦浪涌
D.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
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解析:选B。

A.因为/用;B.才;C.虽然/即使;D.然而,但是/这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江山
..相发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A .烽火矶.(jī) 烽燧.(suì) 窦.(dú)穴 B .潦.(liǎo)缩 舟楫.(jí) 巉.(chán)岩 C .西麓.(lù) 营葺.(qì) 栖.(qī)鹘 D .开霁.(qí) 葭.(jiā)苇 溯.(sù)流 【解析】 A 窦:dòu;B 潦:lǎo;D 霁:jì。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①及抛江过.其下(路过) ②杰然特起..(特别突兀) ③上干.云霄(直指) ④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⑤与江山相发挥..(相互辉映) ⑥有俊鹘抟.水禽(搏击) ⑦大孤状类.西梁(相似) ⑧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比) A .①③⑤⑥B .③⑤⑦⑧C .②④⑥⑦D .①②④⑧【解析】 ②“特起”,拔地突起。

⑥“抟”,持,抓。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227( D )A .①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②大孤状.类西梁 B .①已非它山可拟. ②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C .①极登临之胜. ②亦占一山之胜.D .①二山东西相望. ②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解析】 A 项“状”,都是“形状”;B 项“拟”都是“比”;C 项“胜”,都是“优美”。

D 项“望”:①对着;②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228( B )A .⎩⎪⎨⎪⎧盖以.此得名也皆以.杏仁澄之 B .⎩⎪⎨⎪⎧过夕乃.可饮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C .⎩⎪⎨⎪⎧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虽.无风,亦浪涌。

D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

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解析】 A①因为,②用;B 才;C①虽然,②即使;D①然而,②这样。

5.下列句子中的“信”字,与“信造化之尤物也”中的“信”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229( B )A.低眉信.手续续弹。

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2

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2

过小孤山大孤山[根底稳固层]1.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及抛.江.过其下 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B .杰然特起..特起:特别突起C .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徘徊不忍去D .四际渺弥..皆大江 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B [B 项,“特起〞,拔起突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以此得名也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B.⎩⎪⎨⎪⎧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C.⎩⎪⎨⎪⎧假设稍饰以.楼观亭榭作?师说?以.贻之 D.⎩⎪⎨⎪⎧虽.无风,亦浪涌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 [D 项,连词,即使。

A 项,副词,大概/名词,器物的盖子;B 项,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C 项,介词,用/连词,来。

]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凡江中独山……皆名.天下 B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C .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 D .岸土赤而壁.立 A [A 项,名词作动词,名闻。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以下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信造化之尤物..也 B .假设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C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D.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D[A项,尤物:特异之物,文中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B项,发挥:文中指衬托,辉映。

今义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项,节度:文中指管辖。

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D项,浑浊: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 5.以下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C.假设稍饰以楼观亭榭D.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D[A、B两项,均为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省略句。

]6.翻译以下句子。

(1)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4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4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及抛江..过其下 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B .杰然特起..特起:特别突起C .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徘徊不忍去D .四际渺弥..皆大江 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解析】 B 项,“特起”,拔起突起。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以此得名也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B.⎩⎪⎨⎪⎧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作《师说》以.贻之 D.⎩⎪⎨⎪⎧虽.无风,亦浪涌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解析】 D 项,连词,即使。

A 项,副词,大概/名词,器物的盖子;B 项,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C 项,介词,用/连词,来。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凡江中独山……皆名.天下 B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C .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 D .岸土赤而壁.立 【解析】 A 项,名词作动词,名闻。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A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信造化之尤物..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C.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D.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解析】A项,尤物:特异之物,文中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B项,发挥:文中指衬托,辉映。

今义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项,节度:文中指管辖。

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D项,浑浊: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答案】 D5.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D.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解析】A、B两项,均为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可以说成“若稍以楼观亭榭饰之”;D项,被动句、省略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生版[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及抛江..过其下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B .杰然特起..特起:特别突起C .徙倚..久之而归徙倚:徘徊不忍去D .四际渺弥..皆大江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盖.以此得名也合盖.隆起,形似酒尊B.⎩⎨⎧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C.⎩⎨⎧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作《师说》以.贻之D.⎩⎨⎧ 虽.无风,亦浪涌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凡江中独山……皆名.天下B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C .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D .岸土赤而壁.立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C.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D.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5.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D.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6.翻译下列句子。

(1)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一会儿,天又转晴,于是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了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巉然孤起的碧峰,让我们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作者的孤傲情怀。

B.在小孤山庙宇中,作者“徙倚久之而归”,表达了作者对小孤山美景的热爱与留恋之情,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惆怅的心境。

C.写“俊鹘抟水禽”,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捉拿敌人,收复山河。

D.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乌篷船缓缓前进,透过竹篾小窗,远远望去,长堤卧波,柳条摇曳。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交织的雨水随风而成的缥缈水雾,如轻纱般飘过。

①难怪苏东坡感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②雨中的西湖像西子缠绵的眼神,散发着淡淡的哀伤和忧愁;又像一曲《高山流水》,流淌着知音惺惺相惜的情愫③船穿过苏堤以后,天下起小雨,不一会儿,垂杨带雨,烟波弥漫,别有一番情致④湖面如镜,倒映袅袅倩影⑤远望雨中的断桥,少了一份雪后初晴的冷艳,多了一份迷蒙的忧伤A.④③①②⑤B.③②①④⑤C.④③②①⑤D.④①③②⑤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迎前景谋幸福,中国共产党具有伟大的开拓精神。

材料:进取创新担当增繁荣创富强求和平促发展展和谐谋共赢国家统一生活美好一国两制社会稳定改革开放民族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瑶芳楼记宋濂瑶芳楼者,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瑶芳者何?古桐琴之名。

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①然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

则以谓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②之“迎仙”,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韩建之“齐云”,谓其凌高清也,其失也侈。

吾皆弗敢蹈其非。

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

当风物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③出世外。

子贤棕冠鹤氅,自函道④而升,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演而为紫琳之操⑤。

其辞曰:“有坚者,石中含精矣;其石白如肪,煜有瑛矣;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

”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和之。

曰:“艳质兮非华,阳卉兮非奢,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

”歌已,相视而笑。

金华宋濂闻其声,唶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

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徴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

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

虽然,君子盖不物于物。

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之发舒。

或悬崖邃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阖辟阳阴,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太和融洽,内外无间,有不啻听子贤之琴于兹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

苟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

有若子贤,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

”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翏翏(lù lù):象声词,长风声。

②高骈:唐朝人,曾建迎仙楼。

下文韩建,唐末人,曾建齐云楼。

③夐(xiòng):远。

④函道:楼梯。

⑤紫琳之操:琴曲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然/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B.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然/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C.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然/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D.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然/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B.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如丘之北为阴,丘之南为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一概念。

C.声韵学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的12356,分别与喉、齿、牙、舌、唇的不同发音部位相配。

戏曲演员准确地掌握了五音的部位,再配合“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的运用,即能做到吐字准确,称为五音齐全,而不能准确掌握五音的演员,被称为五音不全。

D.宋濂,字景濂,明末清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学者方孝孺,少时即师从宋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历史上的“迎仙”“齐云”两座名楼为例,指出它们在命名上分别失之“诞”“侈”,意在肯定虞子贤以古桐琴为楼命名的做法。

B.作者曾经与虞子贤一起在月夜登楼,子贤抚琴弹奏;作者继而与子贤唱和,借鲜花、香草、美人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仰慕与追求。

C.作者认为,修养高深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景物,都能养性怡情,即使从清风流泉中也可获得美妙的享受,如同在瑶芳楼上听虞子贤弹琴一样。

D.作者在文中既为瑶芳楼作记,也通过写虞子贤为楼命名和弹奏古琴表现子贤高雅的品格,同时还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答案1.B[B项,“特起”,拔起突起。

]2.D[D项,连词,即使。

A项,副词,大概/名词,器物的盖子;B项,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C项,介词,用/连词,来。

] 3.A[A项,名词作动词,名闻。

B、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D[A项,尤物:特异之物,文中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B项,发挥:文中指衬托,辉映。

今义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项,节度:文中指管辖。

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D项,浑浊: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5.D[A、B两项,均为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省略句。

] 6.[答案](1)登山临水游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2)不一会儿,天又转晴,于是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了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