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推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
颈脊髓损伤的健康宣教

颈脊髓损伤的健康宣教颈脊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传递大脑指令和控制身体运动的重要功能。
然而,颈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精神损失。
因此,加强对颈脊髓损伤的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颈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
颈脊髓损伤通常是由于外伤、运动事故、摔倒、车祸等导致的,一旦颈脊髓受到损伤,会影响到神经传导功能,造成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因此,预防颈脊髓损伤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安全,避免从高处跌落,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发生车祸等事故,有效预防颈脊髓损伤的发生。
其次,对于已经发生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发生颈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瘫痪、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因此,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恢复颈脊髓功能。
同时,患者的家人和社会也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治疗过程,走出心理阴影,尽快康复。
此外,加强对颈脊髓损伤的健康宣教,不仅要关注患者本身,也要关注社会大众。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颈脊髓损伤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增强公众对健康的重视,提高整个社会对颈脊髓健康的关注度。
综上所述,颈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大众对颈脊髓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度,预防颈脊髓损伤的发生,及时治疗和护理患者,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颈脊髓健康,促进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提升。
愿我们的健康宣教工作不断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能够远离颈脊髓损伤的困扰,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
感谢您的阅读!。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其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与损伤的部位有关。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受损,将会导致各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一、脊髓损伤的症状脊髓损伤的症状很多,包括感觉障碍、肌肉无力、麻痹、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尿等,甚至会导致瘫痪。
因此,对于疑似脊髓损伤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综合诊断。
二、脊髓损伤的诊断方法1、体格检查:诊断脊髓损伤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评估。
医生可以通过问诊、体检、神经元图和肌肉功能测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
2、影像学检查: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
目前主要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波等多种检查方式。
3、其他检查:如血液检查、电生理检查等可评估神经元功能及全身状况。
三、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轻度脊髓损伤的常用方法。
例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生素、利尿剂和抗痉挛剂等。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可通过各种疗法来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如理疗、针灸、按摩等。
3、手术治疗:重度脊髓损伤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以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4、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包括元素康复和各种日常技能训练。
在治疗过程中,各项治疗措施需要相互配合,由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复杂性,患者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协作,共同推进治疗进程。
四、预防措施脊髓损伤是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加强户外活动安全:避免高空坠落、潜水的风险等。
2、防止车祸: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骑车时佩戴安全头盔。
3、保暖:冬季应保暖,并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临床上通常指外伤性脊髓损伤。
【临床表现】1.感觉障碍脊髓完全损伤者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部分损伤者则视受损程度不同而保留部分感觉。
2.脊髓休克脊髓受损后,损伤平面之下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消失,数小时内开始恢复,2-4周完全恢复。
较严重的损伤有脊髓休克的过程,一般在3-6周后才逐渐出现受损水平以下的脊髓功能活动。
在脊髓休克期很难判断脊髓受损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但受伤当时或数小时内即有完全性的感觉丧失,特别是肢体瘫痪伴有震动觉的丧失提示有器质性损伤。
脊髓休克时间越长,说明脊髓损伤程度越严重。
3.运动功能异常横贯性损伤,在脊髓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高,反射亢进;部分损伤者则在休克期过后逐步出现部分肌肉的自主活动。
脊髓损伤后出现受损节段支肌肉的松弛、萎缩及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时,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出现阴茎异常勃起、Horner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受损平面以下皮肤不出汗及有高热等。
5.反射活动异常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反射由消失逐渐转为亢进,张力由迟缓转为痉挛。
脊髓完全性损伤为屈性截瘫,部分性损伤呈现伸性截瘫。
有时刺激下肢可引起不可抑制的屈曲与排尿,叫总体反射。
6.膀胱功能异常脊髓休克期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脊髓休克逐渐恢复后表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和间隙性尿失禁;脊髓恢复到反射出现时,刺激皮肤会出现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表现为挛缩性神经源性膀胱。
【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胸部正位X线片、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X片;(4)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泌尿系B超或彩超、残余尿测定、中段尿培养、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CT或MRI、双下肢血管彩超、尿流动力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静脉肾盂摄影、24小时肌酐清除率、心肌酶谱等。
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法

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法颈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会导致肢体瘫痪、感觉缺失甚至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颈髓损伤的治疗必须及时、科学、全面,以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急性颈髓损伤,最关键的是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在发生颈髓损伤的现场,首先要保持患者颈椎的稳定,避免颈椎的进一步移位,可以通过固定颈部的方法来保护颈椎。
其次,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其次,对于颈髓损伤的治疗,常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颈髓受压的情况,以期恢复颈髓的正常功能。
手术方式包括颈椎融合术、颈椎减压术等,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期尽快恢复颈髓功能。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颈髓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颈髓损伤的急性期,常常需要应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颈髓的水肿和炎症反应。
在慢性期,可以应用一些神经营养药物,以促进颈髓的修复和再生。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开始应用于颈髓损伤的治疗。
例如干细胞移植、电磁刺激疗法等,这些新的治疗手段有望为颈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总的来说,颈髓损伤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外科、神经科、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综上所述,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涉及急救处理、手术干预、药物治疗以及新的治疗手段,需要全面、及时地进行治疗,以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帮助到需要的患者和家属,也希望医学界能够不断探索出更好的治疗方法,为颈髓损伤的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颈椎脊髓损伤的急救及早期处理

L u m i H N i,I a — i , l Yna I e— e, O GL LUB i lne a (unn X Z n a t
Abtat0 jcieT u ma z teepr ne f r i ader et et f ev a sia cr jr a depo epi— src: bet osm r e h xe ecs sad n al t a n o cri nl o i uy n xl et r v i i of t i yr m c p d n l r h n
cp sadc a ce sc ftpoes gMeh d Fr —a et ns f 1 ai t wt ev a si l odi uy e n ye .n il n h r trt s s r si . to it i t a e a i i o i c n s d r meto 6pt ns i cri n r jr r aa zd ad 2 e h c p ac l n w e l tecm l ao s n rgoi w r ea a d Reut Fedde igopw s 8css( .% ) d a asdb o l ao s f h o pi tn dpons ee vl t . sl i i i t s r a 1 ae 8 3 ci a s ue s l d nh u ,et cue ycmpi tn h ci o cri l pnl odi u a 0csssok crba hm r aeado e ijr scue et w s ih cssadn et i t n ev a sia cr jr w s1 ae,hc ,e r e or g n t r nu e asdda a gt ae,n oda a— c ny e l h h i h e hnr
颈脊髓损伤诊疗及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颈脊髓损伤诊疗及护理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 .脊柱骨折病人在搬运过程中正确的体位是()[单选题]*A.侧卧位B.仰卧屈曲位C.仰卧过伸位√D.俯卧过伸位2 .判断脊柱骨折脱位是否并发脊髓损伤,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单选题]*A.X线摄片B.CTGMRIV3 .学生在训练时,倒立不稳,枕部触于垫上,出现双上肢麻木,活动无力,头稍歪向一侧,不敢转动。
估计为何种损伤()[单选题]*A.环椎前脱位8 .环椎单侧半脱位√C.枢椎齿突基底骨折D.环椎后弓骨折4.患者颈椎夕M穷截瘫,杳体:双上肢屈肘位,屈肘动作存在,伸肘功能丧失,损伤部位是在()[单选题]A.2~3颈椎之间B.3~4颈椎之间C.4~5颈椎之间D.5~6颈椎之间√5、女性,20岁。
因外伤致第4、5颈椎骨折并发颈髓损伤,四肢呈弛缓性瘫痪,高热40℃,持续数日不降,应采取何种降温方法()[单选题]*A.口服B冬眠疗法C.使用抗生素D.物理降温√6.患者,男性,63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下列陈述中不适当的是()[单选题]*A.可引起截瘫B.可导致大小便失禁C.早期可行按摩.牵引√D.早期手术7 .患者,女性,68岁。
近2月来出现下肢麻木,行走困难,患者最可能患有哪型颈椎病()[单选题]*A.神经根型颈椎病8 .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8.患者,男性,64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人院第2天行颈椎病前路手术,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不包括()[单选题]*A.伤口出血8 .喉头水肿C.术中损伤脊髓D.引流液过多√9 .患者,男性,30岁,诊断为腰椎问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后第1天,患者应开始下列哪些锻炼()[单选题]*A.腰背肌锻炼10 直腿抬高练习C.股四头肌等长收缩D.转移锻炼VE.下床活动10.患者,女性,36岁,出现右下肢放射性疼痛8个月,体检:右足底针刺觉减退,跟腱反射未引出,小腿二头肌肌力减退,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单选题]*A.椎管内肿瘤B.末梢神经炎√C.腰椎滑脱11.吴先生38岁不慎从5m高处坠落,疑有颈椎骨折。
颈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治疗

均 为 不 全 性 脊 髓 损 伤 。所 有 病 例 人 院 时 侧 压 迫 , 颈 椎 间 盘 突 出 、 赘 、 限性 制 : f r n 出这 种 损 伤 与 椎 间 盘 损 伤 如 骨 局 J es 提 e o
P L为 主要 表 现 者 . 压 部 位 在 脊 髓 的 或 突 出 有关 ,alr 出 与黄 韧 带 皱 褶 压 受 Ty 提 o 作 者 单 位 :2 0 0 温 州 .浙 江 省 温 州 O L 3 50
维普资讯
浙江创伤外科 20 0 7年 4月 第 1 2卷 第 2期 Z J J Ta ma cA r 0 7 V 11 . o2 H ru t . pi2 0 . o.2 N . i l
・
1 ・ 31
・
诊 治分 析 ・
颈椎无骨折脱位脊髓 损伤 的治疗
1 . 临床 表 现 : 组 受 伤 前 均 无 明 显 的 计 液 体 量 。 规 以 洛赛 克 保 护 胃粘 膜 。 3 讨 论 2 本 常
神 经 系 统 症 状 , 后 2例 出现 截 瘫 。 余 在全 身情 况许 可 下 尽 早 手 术 ,局 限性 腹 伤 其
颈 椎 无 骨 折 脱 位 脊 髓 损 伤 的 发 病 机
报 道 如 下
性 1 。短 节 段 颈 椎 间 盘 突 出 颈 髓 腹 侧 定 2例 。术 后 脱 水 , 托 固定 3月 。 例 颈
受 压 3例 其 中 脊 髓 高 信 号 或 混 杂 信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号 改 变 。 多节 段 紧 椎 间 盘 突 出 颈 髓 受 压 2 结 果
市 中西 医结 合 医院
前 方 . 椎 次 全 切 , 骨 钢 板 内 固定 。多 迫 脊 髓 有 关 . pt n提 出 与 椎 管 狭 窄 有 颈 植 Esr e
脊髓损伤的中医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中医治疗方案1000字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功能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肢体麻木、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脊髓损伤属于“痿证”范畴,其治疗要点是以调整气血、祛风除湿为主,同时还要针对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以下是脊髓损伤中医治疗方案:1. 活血化瘀方该方主要成分包括丹参、红花、青蒿、延胡索等,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配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并促进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功能。
2. 温阳散寒方该方主要成分包括羌活、川芎、莪术、细辛等,可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适用于感冒、寒湿侵袭所致的脊髓损伤,可缓解患者的肌肉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促进病情的好转。
3. 壮骨髓方该方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等,可滋养骨髓、补益气血。
配合中药药膳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效预防脊髓损伤复发。
4. 足三里灸法足三里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穴位,位于膝盖外侧凹陷处。
据中医理论,足三里能够调节胃肠、活血通络、强壮腰膝等,适用于肢体乏力、泛酸背痛等症状。
运用足三里灸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萎缩,促进体内气血流通,有助于加速神经细胞的修复。
5. 背俞、命门针刺疗法背俞、命门是中医常用的两个穴位,背俞位于脊柱以背心为界的两侧,命门则位于腰骶间隙处。
运用针刺或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肌肉、韧带等组织,提高其营养供应和代谢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疼痛等症状。
以上就是脊髓损伤中医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治疗都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且要配合药物、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颈推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4. 1全身治疗(1)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2)维持血液循环,保持收缩压在12kPa 以上,保证脊髓血供;(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充足营养;(4)高热病人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5)保持有规律的排便习惯;(6)防止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泌尿系感染、褥疮等。
4. 2药物治疗4. 2. 1肾上腺皮质激素选择应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在急诊室即开始使用,前者为20mg,1次/d,3d后逐渐减量,连续使用7-10d;后者为15mg/kg/d , 分4次使用,3日后逐渐减量,7-lOd停药。
近年来有人主张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但仍有争议。
4. 2. 2利尿剂选择应用或交替使用速尿(20mg,1-2次/d,连用6-10d),20%甘露醇(1-2g/kg,l次/6h,连用7-l0d),50%葡萄糖(60m1静脉推注1次/4-6h).4. 2. 3其他药物如抗肾上腺素能化合物、纳洛酮、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二甲亚矾(DMSO) ,酶疗法、巴比妥类药物均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临床偶有少量应用报告.4. 3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早期应用效果较好,有条件者于伤后4 -6h使用,以2. 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治疗,每天1一2次,每次1一2h。
4.4局部降温治疗即在脊髓损伤局部利用降温装置采用冷却液进行较长时间灌注的冷却疗法。
冷却液为生理盐水、林格氏液、葡萄糖等。
开始温度为2 -80C,维持温度为150C 左右,持续7-8d。
适用于脊髓完全性非横断性损伤、严重不完全性损伤、术中见脊髓明显肿胀或术前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者。
4. 5手术治疗4. 5. 1开放复位和椎板切除减压术骨折脱位的复位应视为主要的减压措施。
椎板切除减压的适应证:①不完全性损伤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性加重;②闭合牵引复位后症状无好转,经检查椎管内仍有来自后方的骨折片和软组织压迫;③在开放复位时发现椎板、棘突损伤严重,碎骨片进入椎管或有进入椎管的危险性时,应同时作椎板切除减压;④锐器或火器伤,疑有椎管内致压物者。
椎板切除范围应以损伤节段为中心,上下不超过一个节段,减少不必要的结构丧失,以免加重颈椎不稳甚至导致畸型。
4. 5. 2前路减压颈椎损伤经闭合复位后症状无好转,检查证实有来自椎管前方的压迫,如椎间盘、椎体后缘骨折块等,则可采取前路减压。
4. 5. 3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根据颈椎损伤具体情况而定,已在颈椎损伤手术治疗中论述。
其主要原则应以操作简单、复位完全、减压彻底为原则,切忌无科学依据滥用内固定器械。
4. 5. 4脊髓切开术即自脊髓背侧正中切开脊髓直达中央沟,清除聚集于脊髓内的液体和血液,有利于肿胀消退。
适应证为:①临床神经学表现为完全性截瘫;②X 线表现及临床体征估计为非横断性损伤;③术中探查见硬膜囊完整,切开硬膜时见脊髓肿胀、蛛网膜下腔消失,脊髓表面血管存在,其它实质较硬,张力增高。
④伤后数天或数周,脊髓内囊肿形成。
脊髓不完全损伤一般不发生中央坏死,不需行脊髓切开;脊髓横断者脊髓切开无治疗作用。
在有脊髓切开适应证时,切开越早越好,即在脊髓损伤后早期肿胀时予以切开。
一般认为应在损伤后出现感觉机能完全丧失后24h内施行。
当脊髓内囊肿形成时表明脊髓中央已坏死液化,此时切开可能为时已晚。
5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的治疗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是指损伤超过3周后作出正确诊断者。
其原因是:①诊断错误,损伤未被发现或未得到重视;②初诊医生对造成颈椎特殊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不了解;③早期治疗不正确(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④外科技术应用错误。
陈旧性损伤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功能障碍主要由不稳定所致。
颈椎不稳的发生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并可引起临床症状和颈椎影像学异常进行性加重。
不稳定型损伤伴有临床症状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其目的是:①解除疼痛症状;②改善神经功能;③维持颈椎稳定性,在可能的情况下纠正畸形。
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包括前路和后路途径。
其选择标准是脊髓主要致压物所处的位置。
若致压物来自前方则采取前路减压,若致压物主要来自后方则采取后路减压,部分病人脊髓前方和后方均有受压,则根据致压物主次分期先后进行前路和后路减压。
脊髓部分损伤晚期手术适应证;①骨折脱位未能复位或未完全复位,仍残留骨性压迫;②经CT或MR1证实损伤节段存在椎间盘压迫;③合并神经根刺激或压迫;④早期后路曾作减压,症状减轻,但不继续好转并有确凿证据提示压迫存在者。
⑤椎间盘损伤严重或骨折脱位仍存在明显不稳,应施行稳定手术者。
脊髓完全性损伤是否选择手术减压主要根据损伤节段和上肢功能决定。
对于支配上肢和手部功能的颈髓(C5-C7)尚有部分功能或某些功能动作不能完善者,行颈前路神经根减压常能获得较好效果,但对已经损伤的脊髓,外科治疗是不可改善的。
三、颈椎损伤的治疗不同类型的颈椎骨折脱臼的治疗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主要在牵引固定、石膏领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及融合固定三种方式中选择。
现将每一类型损伤的治疗分述如下。
(一)颈椎关节半脱位或暂时性脱位颈椎半脱位,常因“挥鞭”损伤或重物坠落头部引起颈前屈时损伤,多见于第4~6颈椎。
因暴力较小,一般(仅少数例外)不足以使颈椎体发生挤压性骨折,仅受伤处之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向前轻度移位,棘间宽度增加(图72-3)。
许多病例在运送医院途中或诊查过程中,经简单的后伸运动,脱位即自行复位,所以常常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但由于椎体后部的软组织,如小关节囊、棘间韧带、黄韧带,有时甚至后纵韧带可发生撕裂及出血,它也可因脊髓周围出血而致截瘫与死亡。
6)图72-3 颈椎半脱位图(C5~颈椎半脱位通常症状较轻,主诉常见为颈部疼痛,颈转动时加重。
检查可见颈部肌肉痉挛,头略向前倾,局部棘突可有压痛。
X线片检查偶可见上一个椎体之下关节前移,棘突间的距离增宽,当脱臼自然复位后,仅可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
必要时可谨慎扶持下拍摄颈部屈曲位侧位片,又可发现上述病变。
治疗,需将损伤关节固定一个时期,否则它可引起韧带松弛及再发脱位,并可造成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而引起一侧或双侧上肢持续性神经炎,患者颈部和臂部有持续性疼痛不适。
颈椎半脱位的复位很容易,肌肉注射50~100mg杜冷本止痛后,慢慢使颈部伸展即可复位,用石膏领固定维持此位置4-6周,直至撕裂的关节囊及韧带等软组织完全愈合。
(二)颈椎关节脱位在颈部遭受屈曲性损伤时,颈椎屈曲,势必使颈椎的下关节突掀起,此时再加上暴力的向前分力,可使后关节囊及棘间韧带撕裂,上椎体遂整个前移,发生一侧或双侧脊椎之下关节突完全移至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前方,形成交锁(图72-4)。
多发生在颈椎4、5、6、7之间。
少数病人还可伴有下一椎体的轻度挤压性骨折,或椎体前缘小骨折片,多合并脊髓损伤。
图72-4 颈5~6脱位,小关节跳跃X线片检查侧位片可见上一椎体前移,其下关节突位于下一椎体之上关节突前方,称为小关节跳跃。
两棘突间距离增宽。
半侧脱位常为屈曲加旋转暴力引起。
X线正位片可见损伤平面的上一个椎体的棘突明显偏歪向患侧,椎板间隙增宽,侧位片示损伤平面轻度成角畸形,上椎体稍向前移,摄45度颈椎斜位片,可见一侧关节突移向前方。
治疗,不能用伸展法复位,因为越伸展,交锁的小关节嵌顿越明显,甚至压迫脊髓。
应行颅骨牵引复位,成功的关键是短时间内,重磅快速牵引,牵引重量由5~7kg开始,逐渐增加至10~15kg,一般不要超过15kg(或按每一节椎体不超过2.5kg计算,如颈6脱位,2.5×6=15kg)。
牵引时体位为颈椎应处于轻度屈曲位(15~20度)才容易成功(图72-5)。
开始牵引后,每半小时于床旁摄颈椎侧位片一次,直至交锁被松开为止(一般需几小时)。
松开交锁后,即在病人肩下垫枕,使颈部逐渐转成过度伸展位,即可复位。
然后将牵引重量减至1~1.5kg,维持4周,有关节突骨折者6周。
后改用石膏领再固定6~8周。
如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需行切开复位,切除下一个椎体的上关节突后多可顺利复位。
复位后作椎板融合术,术后继续牵引4~6周后,再改用Minerva式石膏固定(图72-6)。
图72-5 轻度屈曲位牵引法图72-6 Minerva式石膏领固定性(三)颈椎压挤性损伤单纯颈椎压挤性骨折较少见,临床常见合并不同程度屈曲损伤,系由重暴力引起的“爆裂型”骨折,颈5~7多见。
椎体可以成楔状并爆裂开,椎体前缘可见有“泪滴状”骨折片。
椎体后缘或椎间盘常可突入椎管,造成脊髓压迫与损伤,骨片向左(右)移位,则因椎间被压缩小而产生根性症状。
治疗,在无神经症状者,因骨折稳定,可仅采用过伸复位法,并作Minerva 石膏固定12周。
有脊髓损伤者,可用颅骨牵引复位后逐渐把头部放在过伸位。
爆裂型骨折的骨片突入椎管内者,可行前路减压术及植骨固定(图72-7)。
图72-7 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四)过伸性损伤所致颈椎骨折与脱位本病诊断根据病史及X线检查,可见受伤部位椎间隙增宽,早期X线片还可显示咽后壁血肿影,常常可以看到上方椎体下缘有撕脱骨折。
亦有合并脊髓损伤的,为后方黄韧带或前方椎间盘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所致。
治疗,在无神经系统症状者,由于骨较稳定,颈微屈,卧床休息3周,即可带围领下地。
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行颅骨牵引6~8周,保持颈椎直线位,脊髓损伤症状消失后,带围领下地。
(五)寰枢椎骨折、脱位1.寰椎开裂骨折较少见,为重物坠落击于直立患者头部,或患者由高处坠落,头顶垂直冲击地面所致。
冲击力通过颅骨传导,过枕骨髁作用于寰椎两上关节突,而反作用力则由枢椎作用于寰椎两个下关节突,使寰椎侧块被挤压于枕骨与枢椎之间,由于寰椎的上关节突朝向外上方,下关节突朝向外下方,上下两力的作用使寰椎最薄弱部分,即前弓和后弓发生裂开骨折(图72-8、9)。
图72-8 寰椎受力示意-冠状位图72-9 寰椎受力示意-水平位病人常感头部剧烈疼痛及颈部疼痛,常自已用双手托住头避免头颈活动,当颈2神经(枕大神经)受损时,患侧枕部可有放射痛。
检查可见颈上部压痛,颈肌痉挛及活动,特别旋转活动受限。
少数伴有脊髓损伤者,常显示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丧失。
摄下颌颅顶位象(Hertz摄影法)或CT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
骨折无移位且不伴有脊髓损伤者,可卧床数日,疼痛减轻后,上Minerva 石膏,固定3个月。
骨折有较明显移位和合并有脊髓损伤时,需采用颅骨牵引数周后,换石膏固定如上法。
2.枢椎骨折齿状突的完整对头部稳定甚为重要,如有骨折、半脱位或脱位,将使椎管狭窄,损伤脊髓。
齿状突骨折占颈椎骨折的13%,尤以齿状突基底骨折最多见。
多由跳水或高空坠落时头部着地,外力作用于头部,使齿状突骨折移位。
齿状突骨折又可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两种。
①7岁以内的儿童齿状突骨折,绝大多数为屈曲型损伤,前脱位多见,其骨折线多在骨骺线上,甚至低至椎体内,骨折愈合无问题,且虽复位较差,亦可在生长过程中自行塑形矫正,极少出现再移位及晚期脊髓受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