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临床综合征
脊髓中央束综合征

这个星期看到脊髓组来了个车祸导致的中央束综合症的患者,以前只在解剖上看到过这个病。
回来仔细找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中央束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具有的特殊表现。
由于脊髓动脉分布的特征,表现为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然后再向外周扩展。
上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而下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的外周,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
因此,上肢障碍比下肢明显。
患者有可能自己步行,但上肢却部分或者完全麻痹。
以前的研究报道57%~86%患此综合征的患者可独立行走。
Penrod等(1990)观察了年龄对此综合征的影响,低于50岁的患者97%(29:30)可独立行走,高于50岁的只有41%(7:17)。
Foo发现源于颈椎硬化症的中央索综合征只有31%的患者能行走,平均年龄为65岁。
找了各处的资料,发觉的资料就是这么多,没有多余的讲这个方面的问题了,老师说之所以叫综合症就是因为原因不明,所以也没有特定单一的治疗方法。
对于这个患者的康复,我们根据评定解决他需要解决的康复问题。
我还找到了一些别的脊髓损伤的资料,看起来跟中央索综合症差不多,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个损伤的另一个名字,有待证实。
鞭索综合征又称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是在外力作用下颈脊髓过伸引起的特殊临床综合征。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多发生于颈部外伤之后,出现一系列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鞭索综合征发病机理:颈髓体积较大,而颈段椎管前后径比胸、腰椎小,且颈椎屈伸活动幅度大,故过伸性损伤多发生在颈髓。
颈椎过伸时,椎体与颈髓相对运动造成颈髓挤压,神经根和齿状韧带受牵拉,引起神经根及颈髓损伤。
这种脊髓损伤多发生在脊髓中央部,原因可能为:①中央部是脊髓前动脉与脊髓后动脉供血的末端,该区供血薄弱,容易受到缺血损害。
②脊髓中央部组织疏松,水肿易向上下蔓延。
③脊髓被挤压于前方的椎体后缘和后方前突的黄韧带之间,按照力学原理,引起脊髓中央灰质损害[1]。
16脊髓损伤

常见的康复问题
(3)肌肉痉挛:脊髓中枢兴奋性失控,导 致肌肉张力过高、活动过度活跃或痉挛。
痉挛的缺点: ①导致较强的皮肤剪力,从而造成皮肤损 伤或压疮。 ②关节活动限制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③股内收肌痉挛影响大小便及会阴部卫生。 ④ 诱发疼痛或不适。
痉挛的优点: ①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 ②膀胱和腹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排尿。 ③下肢肌肉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痉挛作用的 双重性,因此痉挛处理是康复治疗艺术性 的体现。
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3)前束综合征 脊髓前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 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 (4)后束综合征 脊髓后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 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而运动和温痛觉存在。 (5)脊髓圆锥综合征 主要为脊髓骶段圆锥损伤, 可引起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 留骶段反射。
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的康复问题
(1)肌肉瘫痪:可以来源于失神经支配的 肌肉失能,也可以由于长期不活动导致废 用性萎缩。肌肉瘫痪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 要原因。患者可以通过功能训练、矫形器 应用、步行辅助器、功能性电刺激等得到 不同程度的康复。
常见的康复问题
(2)关节挛缩畸形:长期缺乏活动后由于 肌肉纵向萎缩和肌腱弹力纤维的缩短,常 导致关节挛缩,甚至骨关节畸形,从而影 响患者的步行和活动。纠正挛缩畸形是应 用矫形器的必要前提。牵张训练、理疗、 手法治疗等都是纠正挛缩的有效方法。
T1-6 轮椅独立,用长腿矫形器扶拐短距离 步行。 大部自理 T12 长腿矫形器扶拐步行,长距离行动需 要轮椅 基本自理 L4 短腿矫形器扶手杖步行,不需要轮 椅 基本自理 C指颈髓,T指胸髓,L指腰髓。下面的数 字是指神经的节段
脊髓损伤ais分级标准

脊髓损伤ais分级标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指因外伤、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可通过AIS(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分级标准来评估。
下面将简要介绍AIS分级标准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AIS分级标准是根据脊髓功能受损的程度对脊髓损伤进行分级的一种评估方法。
它主要依据患者在感觉和运动方面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估。
AIS分为A、B、C、D和E五个等级,分别表示完全损伤、不完全损伤、不完全损伤、不完全损伤和正常。
下面是各等级的具体描述:- AIS A:完全损伤,表示患者没有保留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即均无自主感觉运动。
- AIS B:不完全损伤,表示患者保留了感觉功能,但没有保留运动功能,即能感受到触觉、温度、压力等刺激,却不能做出相应的运动反应。
- AIS C:不完全损伤,表示患者保留了某些运动功能,但运动功能受限。
在大部分运动组织均能收到神经冲动,而仍无法控制肌肉活动。
- AIS D:不完全损伤,表示患者保留了某些运动功能,但运动功能已基本正常。
即能够做出可操作控制的运动反应,但力量、速度、协调性等方面有所限制。
- AIS E:正常,表示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正常。
在进行AIS分级时,通常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如对触觉、痛觉和深部感觉进行测定,并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病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
AIS分级标准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并对指导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AIS分级,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恢复情况,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此外,AIS分级还可以用于统计研究和临床试验中,以便进行患者的分类和比较。
综上所述,AIS分级标准是一种评估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常用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将脊髓损伤分为A、B、C、D和E五个等级。
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与诊断定位

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与诊断定位一、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
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休克: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
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
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
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
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
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二、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一)、颈脊髓损伤:1、第一、二脊髓损伤:病人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 运动改变: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
② 感觉改变: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
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病人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
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
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
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1) 运动改变:病人为完全性四肢瘫痪。
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病人的自主呼吸丧失。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
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
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
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
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1.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病变时,早期其生理功能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损伤很难区分。
慢性病变无脊髓休克表现,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觉和运动丧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中央型脊髓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征。
1.3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障碍。
但在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脊髓损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可能是脊髓功能永久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脊髓损伤

1、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口头,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脊髓半切综合征:又名Brown-Sequard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的躯干及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脊髓前综合症: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臵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症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管因颈椎过伸而发生急剧溶剂变化,脊髓受皱褶黄韧带、椎间盘或骨刺的前后挤压,使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预后差。
2、脊髓圆锥损伤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驰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椎体束征。
4、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现‚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
‚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
‚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
一般记录肢体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功能情况。
相加后即为该病人的截瘫指数,如某病人自主运动完全丧失,而其他两项为部分丧失,则该病人的截瘫指数为2+1+1=4,三种功能完全正常的截瘫指数为0,三种功能完全丧失则截瘫指数为6。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诊断]一、病程(一)髓休克期脊髓遭受创伤与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得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与自主神经系统得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得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
(二)髓休克期后二、症状与体征(一) 完全性脊髓损伤1、.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得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表1-1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2、运动障碍。
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
休克期过后若就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
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得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与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与范围不同有很大得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与感觉过敏等表现。
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
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得自主运动与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得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与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
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得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得腱反射亢进。
脊髓损伤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3趾 S1-足跟外侧
1=无反应 3=感觉正常
2=反应减弱
脊髓神经损伤平面评定标准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两侧正常感觉、运 动功能的最低节段,即感觉异常节段,异常肌 力(3级)的上一节段 神经损伤平面确定:感觉和运动平面可不一致, 左右可不同,神经平面的综合判断以运动平面 为主要依据,T2~L1损伤无法评定运动平面, 主要依赖感觉平面来确定神经平面。 感觉关键点:标志感觉神经平面的皮肤标志性 部位(28个点)。 关键肌:确定神经平面的标志性肌肉(10个)。
截瘫临床综合征
中央索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 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 前束综合征(anterior C.S) 后束综合征(posterior C.S) 圆锥综合征(conus medullaris S)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 脊髓震荡(spinal concusion)
功能性步行 社区性:终日穿支具并能耐受、连续走900米、 上下楼、进行独立的ADL。 家庭性:终日穿支具并能耐受、上下楼、进 行独立的ADL。 治疗性步行-不具备上述条件,可用KAFO 及拐杖短暂步行者。
案例评估分析
患者,女,30岁,车祸致胸腰段骨折12h 检查:大腿前中段痛觉减退,膝内侧痛觉消 失,屈髋肌力4级,伸膝肌力3级,踝背屈肌 力3-级,拇趾背屈1级,踝屈0级。肛门指检 患者感觉不到手指插入,但有肛门自主收缩, 球肛门反射存在。
脊髓损伤的康复
河南中医学院 康复学科 任亚锋
脊柱与脊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李明杰
脊髓解剖
脊髓外形特征及位置 上颈下腰二膨大 大孔 延至腰一下 下端圆锥连终丝 丝周 缠绕马尾巴 脊髓末端位置歌诀 脊髓何处定末端 男一女二小儿三 终池底部对骶二 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三十一 节椎名同位不一 颈节一四还算齐 颈五胸四减去一 中胸减二下减三 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节对一腰椎 定位诊断有据依
创伤外科杂志2003年第5卷第4期
脊髓完全性损伤:在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早期由 于脊髓休克,运动、感觉、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全部 丧失,此时应注意与脊髓完全性损伤鉴别。 颈椎病:以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 病理改变为特点,压迫颈髓后可引起一系列相应的 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中央颈脊髓损伤表现相似。 但颈椎病发病多呈慢性过程,下肢神经学检查可有 锥体束征阳性,故鉴别较容易。值得指出的是,一部 分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系在原有颈椎病基础上发 生,此类病例多预后较差。
图 3
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
各种原因使马尾神经损害,临床出现鞍区感觉、括 约肌功能、性功能三大障碍为主的征侯群,称为马 尾神经综合征。 形成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急性椎间盘突出、腰部 暴力按摩、腰部外伤、手术等,急性发病因素引起 马尾神经的急性损害。
神经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膀胱和直肠失禁,下肢反射消 失。患者两侧皮肤感觉对称或不对称,大、小腿后方、足 部和会阴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双下肢不对称性瘫痪 瘫痪呈弛缓性,患者行走正常或呈摇摆步态。
Bell交叉麻痹综合症
损伤累及延、脊髓交界处的椎体束交叉。由于此束中 主宰上、下肢运动的纤维是分开的,且不在同一平面交叉, 上肢的运动纤维居内侧,交叉在先,在相当于延髓的下端 水平就已交叉完毕,下肢的运动纤维居外侧,在C1~2段 交界处才交叉完毕。在寰枕部或寰枢椎间有损伤时可引起 这一特殊综合症。 其特征性表现为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瘫痪。往往 上肢的瘫痪较重,两侧的瘫痪程度也不同,一侧重于另一 侧;而下肢的瘫痪恰与上肢相反,另一侧重于这一侧。 注明:本综合症可与Déjerine洋葱皮综合症伴同存 在,且极易与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相混淆,如仔细检查 当可以作出鉴别。
脊髓损伤綜合征
5、圆锥损伤综合症:脊髓圆锥和椎管内腰段脊 神经损害,两下肢多无明显运动障碍,肛门 与会阴部有鞍状感觉障碍,性功能障碍(阳 痿或射精不能);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肛门 等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球-肛门反射和 排尿反射。 6、马尾综合症:椎管内腰骶神经损害,特点是 下肢不对称性损伤明显,临床表现除相应的 运动或感觉障碍外,无反射性膀胱及肠道运 动障碍,下肢功能包括反射活动的丧失。马 尾的性质实际上是周围神经,预后较好。
脊髓圆锥综合征VS 马尾综合征
脊髓圆锥综合征 中枢性 感觉分离 反射 +/运动:痉挛/迟缓 对称性:对称 膀胱:反射/自律性膀胱 自发痛:多无或会阴臀部 性功能:保留/丧失 预后:不能再生
马尾综合征 周围性 感觉丧失 反射 运动:迟缓 对称/不对称 自律性膀胱 自发痛:双下肢剧痛 性功能:减退/丧失 预后:可再生
脊髓损伤綜合征
1.前索综合征(anterior cord syndrome): 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 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而本 体感觉存在。 2.后索综合征(posterior cord syndrome):脊 髓后部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 丧失,而运动和痛温觉存在。多见于椎板 骨折伤员。 3.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 Symdrome):脊髓半侧损伤,表现损伤平 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的本体感 觉和运动丧失。 4.中央索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 颈髓损伤时多见。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 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 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的腱反射消失而 损伤平面以下的腱反射亢进。
马尾损伤预后
胥少汀脊髓损伤
临床病例观察髂腰肌、股内收肌、股四头肌、 臀肌、腘绳肌及小腿三头肌,可以恢复,肌力达 Ⅳ级,大、小便恢复自主控制,太长,在50~6 0cm以上,神经生长需1.5~2年以上, 而该时肌肉的运动终板可能已萎缩,而难于 恢复。再者修复马尾,运动恢复之病例,其下肢 感觉亦未恢复,动物实验观察见感觉神经自后 根节生长,越过吻合口,至入脊髓处则停止,进 入脊髓甚少,而运动神经则生长良好。
A
B
C
前索综合征 (anterior cord syndrome)
后索综合征 (posterior cord syndrome)
半切综合征
中央索综合征 (central cord syndrome)
中央索综合征 (central cord syndrome)
中央索综合征特征
中央索综合征鉴别
图 5
Déjerine洋葱皮样综合症
损伤位于高位颈髓(C1-C4),是由于三叉神经的脊髓束 受损的结果。病人感额及面部的外侧麻木,感觉减退、感 觉缺失区环绕口鼻部,呈环状。其边缘距嘴唇越近表示病 变的部位越高,预后亦越差。躯体上的感觉水平仍至于锁 骨下。四肢可有不同程度的瘫痪,自单瘫至四肢瘫均可。 此综合症在高位颈脊髓损伤中颇为常见。
中央索综合征鉴别
创伤外科杂志2003年第5卷第4期
交叉麻痹,又称Bell麻痹。脊髓休克期过后生理反 射活跃或亢进,伴有病理反射,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痪。而一过性感觉障碍也比较多见,并可同时存在下位 颅神经的损害。 颈8神经根损伤:以手指运动障碍及环、小指感觉减 退为特征,应与上肢型中央颈脊髓损伤鉴别。颈8神经 根损伤一般为一侧性,其运动与感觉障碍程度与颈8神 经根支配范围相一致,上肢腱反射正常。而上肢型中央 颈脊髓损伤多为双侧性,其运动与感觉障碍程度也不一 定仅限于颈8神经根支配范围。
脊髓圆锥综合症
上圆锥综合症(L4-S2)相对少见。与圆锥综合症相反,在 这个综合症中,病变的高度可确定产生轻瘫还是驰缓性瘫。 髋关节的外旋和背屈(直腿抬高)、膝关节可能屈曲 (L4、 S2)以及踝关节与趾关节的屈曲和伸展(L4、S2)可减低 或丧失。跟腱反射消失,但膝反射保留。膀胱和直肠仅能 通过反射排空。尽管性能力丧失,但偶可有阴茎勃起。偶 尔也可以保留骶段反射。 圆锥综合症(S3-C)也很少见,胸腰段损伤,L1暴烈性 骨折可造成圆锥损伤,亦可造成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灰质特征 纵行三根柱 横断似蝶舞 前动后感觉 中间要自主
脊髓白质特征 脊髓白质三个索 下行运动上感觉 薄楔在后深感觉 外侧前索是混合 皮质脊髓管运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
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后角:感觉神经 2、白质: 上下行传导束 ★颈部纤维集中于脊髓中央 ★骶部纤维靠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