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临床综合征
16脊髓损伤

常见的康复问题
(3)肌肉痉挛:脊髓中枢兴奋性失控,导 致肌肉张力过高、活动过度活跃或痉挛。
痉挛的缺点: ①导致较强的皮肤剪力,从而造成皮肤损 伤或压疮。 ②关节活动限制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③股内收肌痉挛影响大小便及会阴部卫生。 ④ 诱发疼痛或不适。
痉挛的优点: ①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 ②膀胱和腹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排尿。 ③下肢肌肉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痉挛作用的 双重性,因此痉挛处理是康复治疗艺术性 的体现。
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3)前束综合征 脊髓前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 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 (4)后束综合征 脊髓后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 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而运动和温痛觉存在。 (5)脊髓圆锥综合征 主要为脊髓骶段圆锥损伤, 可引起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 留骶段反射。
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的康复问题
(1)肌肉瘫痪:可以来源于失神经支配的 肌肉失能,也可以由于长期不活动导致废 用性萎缩。肌肉瘫痪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 要原因。患者可以通过功能训练、矫形器 应用、步行辅助器、功能性电刺激等得到 不同程度的康复。
常见的康复问题
(2)关节挛缩畸形:长期缺乏活动后由于 肌肉纵向萎缩和肌腱弹力纤维的缩短,常 导致关节挛缩,甚至骨关节畸形,从而影 响患者的步行和活动。纠正挛缩畸形是应 用矫形器的必要前提。牵张训练、理疗、 手法治疗等都是纠正挛缩的有效方法。
T1-6 轮椅独立,用长腿矫形器扶拐短距离 步行。 大部自理 T12 长腿矫形器扶拐步行,长距离行动需 要轮椅 基本自理 L4 短腿矫形器扶手杖步行,不需要轮 椅 基本自理 C指颈髓,T指胸髓,L指腰髓。下面的数 字是指神经的节段
脊髓栓系综合征

VS
神经保护剂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神经保护剂如谷氨 酸盐受体拮抗剂、神经营养因子等对脊髓 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细 胞的凋亡和坏死。
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主要手段,手术目的是松解栓系,减轻脊髓的 压迫,恢复神经功能。手术入路可采用后正中入路、侧方入路等,具体视患者情 况而定。
病变引起的脊髓受压。
CT检查
03
对于怀疑有硬膜外肿瘤的患者,需要进行CT检查,以确定肿
瘤的部位和大小。
生化指标检测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可以检测出蛋白质、葡萄糖和细胞数量是否正常,从而帮助医生 判断脊髓是否受到损伤。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出肌酸激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神经损伤标志物, 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
遗传咨询
如果家族中有脊髓栓系综合征或其他相关遗传疾病史,准妈妈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患病 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避免危险因素
在孕期和产后,应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辐射和感染等危险因素,以降低脊髓栓系综合 征的发生风险。
康复训练计划
01
物理疗法
康复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物理疗法计划,包括有针对性的运动
马尾神经受压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马尾神经受压 的症状,如下肢无力、坐骨神经痛等。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与腰骶部肿瘤的鉴别诊断
腰骶部肿瘤患者也可能会出现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但是 这些症状通常较为缓慢,且不如脊髓栓系综合征严重。
与腰椎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但是这些症状通常不会涉及到马尾神经和脊髓受压的表现。
07
脊髓损伤的评定

皮节(dermatome) 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经轴
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 肌节(myotome) 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运动神经轴突 所支配的相应的一组肌群。
神经平面、感觉平面和运动平面
神经平面是指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 最低脊髓节段。实际上,身体两侧感觉、运动检查正常的 神经节段常常不一致。因此,在确定神经平面时,适合用 右侧感觉和左侧感觉及右侧运动和左侧运动平面来区分。 对于两侧正常节段不同的病例,我们极力推荐使用上面的 方法进行记录,而不采用单一的“平面”,以免造成误解。 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 节段。 运动平面的概念与此相似,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 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运动评分和运动平面 必查项目
是指各肌节按左、 右两侧做运动评分,按 总表所示,将两侧肌节 得分相加,得出总的运 动评分并用这一评分表 示运动功能的变化。此 外,通过必查项目的检 查,可以判断神经平面 (运动平面)、部分保留区 和障碍分级的运动部分
运动平面的确定
进一步分析每个节段的神经支配1块以上的肌肉, 同样大多数肌肉接受1个以上的神经节段支配(常为2 个节段,见图2),因此,用1块肌肉或1组肌肉(即关 键肌)代表1个脊神经节段支配旨在简化检查。我们可 以理解某一块肌肉在丧失一个神经节段支配但仍有 另一神经节段支配时肌力减弱。按常规,如果1块肌 肉肌力在3级以上,则该肌节的上一个肌节存在完整 的神经支配。在确定运动平面时,相邻的上一个关 键肌肌力必定是5级,因为预计这块肌肉受2个完整 的神经节段支配。例如,C7支配的关键肌无任何活 动,C6支配的肌肉肌力为3级,若C5支配的肌肉肌力 为5级,那么,该侧的运动平面在C6。
总之,运动平面(最低正常运动平面在身体的两侧可 以不同)应根据肌力至少为3级的那块关键肌来确定, 要求该平面以上的节段支配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是正常 的(5级)。 对于那些临床应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无法检查 的肌节,如Cl—C4、T2一Ll,及S2一S5,运动平面可 参考感觉平面来确定。如果这些节段的感觉是正常的, 则认为该节段的运动功能正常;如果感觉有损害,则 认为运动功能亦有损害
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观察患者体态:脊柱侧弯、驼背等 检查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检查肌肉力量:四肢肌力、躯干肌力等
检查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检查膀胱功能:排尿困难、尿失禁等
检查神经功能: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 能等
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观察脊髓和神 经根的形态和信号变化
核素扫描:用于观察脊髓和神经根的形 态和信号变化
诊断困难:脊 髓栓系综合征 的早期症状不 明显,容易与 其他疾病混淆
治疗方法有限: 目前治疗脊髓 栓系综合征的 方法有限,效 果不尽如人意
患者生活质量 下降:脊髓栓 系综合征可能 导致患者生活 质量下降,影
响日常生活
医疗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 资源不足,难 以满足患者的
治疗需求
基因治疗:利 用基因编辑技 术,修复脊髓
后天性:后天性损伤,如外 伤、肿瘤、感染等
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神经 电生理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 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临床表现:腰痛、下肢无力、 感觉障碍等
影像学检查:MRI、CT等显 示脊髓受压、变形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 速度、肌电图等异常
病理学检查:脊髓组织活检 显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等
损伤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分 化为神经细胞, 修复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开 发新型生物材 料,促进神经
再生和修复
机器人辅助治 疗:利用机器 人技术,辅助 患者进行康复
训练
汇报人: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用于观察脊髓 和神经根的形态和信号变化
脊髓造影:用于观察脊髓和神经根的形 态和信号变化
超声检查:用于观察脊髓和神经根的形 态和信态和信号变化
肌电图:检测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诊断]一、病程(一)髓休克期脊髓遭受创伤与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得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与自主神经系统得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得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
(二)髓休克期后二、症状与体征(一) 完全性脊髓损伤1、.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得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表1-1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2、运动障碍。
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
休克期过后若就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
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得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与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与范围不同有很大得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与感觉过敏等表现。
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
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得自主运动与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得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与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
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得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得腱反射亢进。
医学脊髓损伤脊髓损伤ppt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感觉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髓 节段。运动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的脊髓节 段。 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 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
(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防止加重损伤有极 其重要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 中,25%是搬运不当引起。
急救搬运
用硬板搬运 颈椎损伤患者注意 轴向牵引 滚动法 平托法
不正确的搬 运方法
二、严格脊 柱制动
颈椎稳定性损伤——枕颌带牵 引
颈椎不稳定性损 伤——颅骨牵引。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顶部 肘关节的外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肘关节的尺侧面 腋窝 第3肋间 第4肋间(乳线)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第5肋间 第6肋间(剑突水平) 第7肋间 第8肋间 第9肋间 第10肋间(脐) 第11肋间 腹股沟韧带中部 T12与L2之间上1/2处
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 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 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
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 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
脊髓损伤相关基础知识

定义
Frankel 脊髓损伤分级
分级
功能状况
A
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
B
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仅存某些骶
区感觉;
C
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
功能存在;
D
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拄拐扶行;
E
深浅感觉、肌肉功能及大小便功能良好,可有
病理反射
定义
脊髓休克
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运动、 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 大小便不能控制。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 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增高,腱反射亢进,并 出现病理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 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 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 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 肢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下肢仍为痉挛性瘫痪。
脊髓损伤相关基础知识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骨科 罗青林
定义
四肢瘫
由于椎管内的脊髓神经受损造成颈段运动和感觉的 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导致上肢、躯干、下肢及盆腔 器官的功能损害。为脊髓T1以上水平的损伤。
截瘫
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颈段)椎管内脊髓 损伤之后,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截 瘫时,上肢功能不受累。为脊髓T 1以下水平的损 伤。
定义
不完全性损伤
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 感觉或运动,则此损伤被定义为不完全性损 伤。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交界处和肛 门深部的感觉。骶部运动功能检查是通过肛 门指检发现肛门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
指最低骶段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OPLL K线征
K线(Kyphosis Line,K line)是颈椎侧位 X线片上C2与C7椎管中点的连线。
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详解

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详解脊髓损伤给患者会带来很大的痛苦,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
脊髓损伤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比较高,患者应详细了解一些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表现,以此来做好针对性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
脊髓损伤有以下临床症状表现:一、感觉障碍:脊髓完全损伤者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部分损伤者则视受损程度不同而保留部分感觉。
二、脊髓休克:脊髓受损后,损伤平面之下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消失,数小时内开始恢复,2~4周完全恢复。
较严重的损伤有脊髓休克的过程,一般在3~6周后才逐渐出现受损水平以下的脊髓功能活动。
在脊髓休克期很难判断脊髓受损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但受伤当时或数小时内即有完全性的感觉丧失,特别是肢体瘫痪伴有震动觉的丧失,提示有器质性损伤。
脊髓休克时间越长,说明脊髓损伤程度越严重。
三、运动功能异常:横贯性损伤,在脊髓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高,反射亢进;部分损伤者则在休克期过后逐步出现部分肌肉的自主活动。
脊髓损伤后出现受损节段支配肌肉的松弛、萎缩及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时,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出现阴茎异常勃起、Horner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受损平面以下皮肤不出汗及有高热等。
五、反射活动异常: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反射由消失逐渐转为亢进,张力由迟缓转为痉挛。
脊髓完全性损伤为屈性截瘫,部分性损伤呈现伸性截瘫。
有时刺激下肢可引起不可抑制的屈曲与排尿,叫总体反射。
六、膀胱功能异常:脊髓休克期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脊髓休克逐渐恢复后表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和间隙性尿失禁;脊髓恢复到反射出现时,刺激皮肤会出现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表现为挛缩性神经源性膀胱。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脊髓损伤的症状表现,患者家人要配合护理人员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并且在患者病情缓解之后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工作,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