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分级标准

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的丧失。
为了对脊髓损伤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治疗,医学界制定了脊髓损伤的分级标准,以便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类。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脊髓损伤分级标准是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该标准通过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将脊髓损伤分为A、B、C、D、E五个级别。
A级脊髓损伤指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在感觉和运动功能上完全丧失。
这类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且存在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和肠功能障碍。
B级脊髓损伤指有些许残余感觉,但运动功能仍然完全丧失。
这类患者也需要长期卧床,并且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C级脊髓损伤指患者在部分肢体上有运动功能,但大部分肢体的运动功能仍然丧失。
这类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提高残余的运动功能,但仍然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照料。
D级脊髓损伤指患者有部分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
E级脊髓损伤是指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到与损伤前相同的水平。
这类患者可以基本上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但仍然需要定期的康复训练和随访。
脊髓损伤的分级标准对于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在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和康复计划,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总之,脊髓损伤分级标准是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医学界能够不断完善脊髓损伤分级标准,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公众对脊髓损伤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将从预防、应对和康复等方面,详细介绍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
一、预防脊髓损伤1.1 安全交通教育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提高驾驶技能,使用安全带和安全头盔等防护设备,是预防交通事故导致脊髓损伤的重要措施。
1.2 安全运动指导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如护膝、护肘等。
此外,避免从高处跳下、避免激烈碰撞等行为也能有效预防脊髓损伤。
1.3 安全家居环境保持家中地面的干燥整洁,避免滑倒摔伤。
合理安装扶手、栏杆等辅助设施,尽量避免家中存在尖锐物品,以减少脊髓损伤的发生。
二、应对脊髓损伤2.1 及时就医一旦发生脊髓损伤,应立即就医。
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2.2 心理支持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有助于促进康复过程。
2.3 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康复过程中的护理3.1 皮肤护理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会出现皮肤溃疡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3.2 营养支持脊髓损伤患者需要合理的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的饮食。
此外,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以维持身体健康。
3.3 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过程中,合理使用辅助器具如轮椅、助行器等,有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
四、社会融合与职业重建4.1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逐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
4.2 职业重建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重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脊髓损伤评定分级

脊髓损伤评定分级一、运动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是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重要环节,主要考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运动能力。
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徒手肌力检查(MMT)、关节活动度检查(ROM)和功能性运动能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MMT):通过医生手动评估肌肉收缩的力量,以确定肌肉力量的等级。
通常分为0-5级,其中5级表示正常肌力,0级表示无肌肉收缩。
关节活动度检查(ROM):评估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范围,以确定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受限。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角度尺测量法和目测法。
功能性运动能力检查:评估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澡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Barthel 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二、感觉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用于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包括痛觉、温觉、触觉和位置觉等。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针刺觉和轻触觉检查。
针刺觉检查:使用针状器具刺激皮肤,观察患者是否感觉到刺激及感觉的程度。
轻触觉检查:使用棉签轻触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感知到触碰及感知的程度。
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是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环节,主要考察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移动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四、并发症评定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
并发症的评定是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五、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评定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出现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因此,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评定也是脊髓损伤患者评估的重要方面。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
脊髓损伤

1、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口头,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脊髓半切综合征:又名Brown-Sequard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的躯干及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脊髓前综合症: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臵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症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管因颈椎过伸而发生急剧溶剂变化,脊髓受皱褶黄韧带、椎间盘或骨刺的前后挤压,使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预后差。
2、脊髓圆锥损伤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驰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椎体束征。
4、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现‚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
‚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
‚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
一般记录肢体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功能情况。
相加后即为该病人的截瘫指数,如某病人自主运动完全丧失,而其他两项为部分丧失,则该病人的截瘫指数为2+1+1=4,三种功能完全正常的截瘫指数为0,三种功能完全丧失则截瘫指数为6。
《脊髓损伤护理》ppt课件

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脊髓损伤 可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 伤,根据损伤原因可分为外伤性 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发病原因及流行病学
发病原因
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如交通 事故、跌倒、暴力等,此外还有疾病 、手术、放射治疗等非外伤因素。
流行病学
脊髓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交通 事故和工伤事故中更为常见,患者多 为青壮年男性。
04
脊髓损伤的护理措施与技巧
日常生活护理技巧
预防并发症
定期翻身、拍背,保持 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和
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吞咽和消化功 能,合理安排饮食,保
证营养摄入。
大小便护理
根据患者排泄功能,合 理安排饮食和药物治疗 ,预防便秘和泌尿系统
感染。
休息与活动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进 展,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跨学科合作日益加强
脊髓损伤康复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将加强跨学科合作 ,形成综合性的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 康复服务。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医疗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脊髓损伤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 和投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康复护理人才短缺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需要专业的护理人才,目前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 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康复护理水平。
03
脊髓损伤的护理评估与诊断
评估内容与方法
身体状况评估
包括生命体征、肢体感觉与运动 功能、膀胱与肠道功能等。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社 会支持等。
并发症风险评估
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压 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诊断依据与准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病例分析

分析
-
1 脊髓损伤的基本知识 3 患者的评估结果 5 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2 患者的基本信息
4
患者的康复治疗
病例概述
张先生,45岁,因一场意外 导致脊髓损伤
他最初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损 伤部位的稳定和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张先 生开始关注他的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01
在脊髓损伤后,康复评估是非常重 要的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XX
XXXXX
02
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肌肉力量、感 觉功能、心血管健康和心理健康等 方面
03
对于张先生,评估结果显示他的肌 力为3级,意味着他有一定的肌肉 力量,但不足以支撑他进行日常活 动
04
他的感觉功能基本正常,但存在一 定程度的疼痛
康复治疗计划
1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为张先生制定了一 系列的康复治疗计划 首先,物理治疗师帮助他进行被动和主
总结与展望
01
总的来说,尽管脊髓损伤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但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 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我们可以帮助
患者重建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02
对于张先生来说,他的进步 和改善是显而易见的,这为 他在未来的康复旅程中提供
了巨大的动力和信心
BRILLIANT JOURNEY ABOU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 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
尽管他仍然需要轮椅辅助行走,但他的 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结与展望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及时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疼痛管理, 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重拾信心。对于张先生来说,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康复治疗,取得了显 著的进步。然而,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鼓励张先生继续坚持康复训练,逐步提高他的活动 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新的科技进步能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脊髓损伤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主要由于脊髓受到外力撞击、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导致。
脊髓损伤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完全断裂,导致截瘫;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是指脊髓部分受损,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协作。
本次实习,我有幸进入某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实习,深入了解脊髓损伤的诊治过程。
二、实习内容1. 脊髓损伤的诊断脊髓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医生学习了以下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受伤原因、受伤时间、受伤部位、伤后症状等,了解脊髓损伤的程度。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感觉、运动功能等,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
(3)影像学检查:MRI、CT等影像学检查可直观地显示脊髓损伤的部位、程度和范围。
2. 脊髓损伤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1)手术治疗:针对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椎管减压、神经根减压、脊髓重建等。
(2)药物治疗: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抗炎药物、镇痛药物等,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
(3)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
3. 脊髓损伤的康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以下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通过按摩、牵引、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手段,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2)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生活需求和兴趣,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3)言语治疗:针对言语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言语评估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
三、实习体会1.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要仔细询问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准确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部位。
2. 脊髓损伤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协作。
脊髓损伤护理PPT课件

03
保持肢体功 能位:防止 关节僵硬和 肌肉萎缩
04
保持呼吸道 通畅:避免 颈部过伸或 过屈,防止 呼吸困难
皮肤护理
0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02
定期翻身,防止压
避免感染疮Leabharlann 03保持皮肤湿润,避
免干燥
04 观察皮肤状况,及
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脊髓损伤康复治
3
疗
康复目标
01
恢复运动功能
02
减轻疼痛
03
预防并发症
04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障碍患者, 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教育,帮助 患者建立信心和勇气
脊髓损伤心理护
4
理
心理问题分析
焦虑和抑郁:患 者可能出现焦虑 和抑郁情绪,影 响康复效果和生
活质量
自卑和孤独:患 者可能因身体残 疾而产生自卑和 孤独感,影响社
交和生活
恐惧和担忧:患 者可能对未来生 活充满恐惧和担 忧,影响康复信
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
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完 01
全丧失
脊髓震荡:损伤平面以下
运动和感觉功能暂时丧失, 03
可恢复
脊髓空洞症:损伤平面以
下运动和感觉功能逐渐丧 05
失,需手术治疗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
02 平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
部分丧失
脊髓压迫:损伤平面以下
04 运动和感觉功能暂时丧失,
可恢复,但需解除压迫
脊髓损伤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 四肢瘫痪、肌肉 萎缩、关节僵硬 等
感觉功能障碍: 疼痛、麻木、感 觉减退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血压波动、 体温调节异常、 排尿困难等
心理障碍:焦 虑、抑郁、恐 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 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1.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急性病变时,早期其生理功能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损伤很难区分。慢性病变无脊髓休克表现,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觉和运动丧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中央型脊髓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征。 1.3 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障碍。但在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脊髓损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可能是脊髓功能永久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脊髓休克消失后,脊髓功能恢复因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2 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的特点 2.1 颈段脊髓损伤 表现为四肢瘫。C4 以上颈髓损伤,呼吸肌全部瘫痪,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下颈髓损伤,胸式呼吸消失、膈肌运动存在,腹式呼吸变浅。颈髓损伤后出现交感神经紊乱,失去出汗和血管收缩功能,病人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较低位的颈髓损伤上肢可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2.2 胸段脊髓损伤 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出现障碍,浅反射不能引出,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下肢肌力减退或消失,肌张力增高,髌阵挛、Babinski 征阳性。T1 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 2.3 腰骶段脊髓损伤 按临床表现分为腰髓、圆锥和马尾损伤三部分。T10 以下椎体损伤致脊髓损伤时,表现为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提睾反射、膝腱反射消失,腹壁反射存在,Babinski 征阳性;圆锥损伤不引起下肢运动麻痹,下肢无肌萎缩,肌张力及腱反射无改变,肛门反射减低或丧失,肛周包括外阴部呈马鞍型感觉障碍,出现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常伴有性横向定位(脊髓不全性损伤): 1、中央性脊髓损伤综合征:这是最常见的不全损伤,症状特点为:上肢与下肢的瘫痪程度不一,上肢重下肢轻,或者单有上肢损伤。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也可能人触觉障碍及深感觉障碍。有的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其恢复过程是:下肢运动功能首先恢复,膀胱功能次之,最后为上肢运动功能,而以手指功能恢复最慢。感觉的恢复则没有一定顺序。 2、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横贯性损害综合征好发于胸段,而腰段及骶段则很少见。 3、前侧脊髓综合征:可由脊髓前侧被骨片或椎间盘压迫所致,也可由中央动脉分支的损伤或被压所致。脊髓灰质对缺血比白质敏感,在损伤、压迫或缺血条件下,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较易发生选择性损伤。它好发于颈髓下段和胸髓上段。在颈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的痛觉、温觉减退而位置觉、震动觉正常,会阴部和下肢仍保留深感觉和位置觉。在不全损伤中,其预后最坏。 4、脊髓后方损伤综合征:多见于颈椎于过伸位受伤者,系脊髓的后部结构受到轻度挫伤所致。脊髓的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亦可受累,其临床症状以感觉丧失为主,亦可表现为神经刺激症状,即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有对称性颈部、上肢与躯干的疼痛和烧灼感。 5、马尾—圆锥损伤综合征:由马尾神经或脊髓圆锥损伤所致,主要病因是胸腰结合段或其下方脊柱的严重损伤。临床特点:①支配区肌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弛缓性瘫痪;②因神经纤维排列紧密,故损伤后其支配区所有感觉丧失②骶部反射部分或全部丧失,膀胱和直肠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因括约肌张力降低,出现大小便失禁。马尾损伤程度轻时可和其他周围神经一样再生,甚至完全恢复.但损伤重或完全断裂则不易自愈。 4、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现 “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一般记录肢体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功能情况。相加后即为该病人的截瘫指数,如某病人自主运动完全丧失,而其他两项为部分丧失,则该病人的截瘫指数为2+1+1=4,三种功能完全正常的截瘫指数为0,三种功能完全丧失则截瘫指数为6。从节腾指数可以大致反映脊髓损伤的程度,发展情况,便于记录,还可比较治疗效果。 并发症 1、 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 这是颈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人体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两组肌肉,胸式呼吸由肋间神经支配的肋间肌管理,而腹式呼吸则来自膈肌的收缩。膈神经由颈3、4、5组成,颈4是主要的成分,颈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麻痹,因此伤者能否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腹式呼吸是否幸存。颈1、2的损伤往往是伤者在现场即已死亡。颈3、4的损伤由于影响到膈神经的中枢,也常于早期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即使是颈4-5以下的损伤,也会因伤后脊髓水肿的蔓延,波及中枢而产生呼吸功能障碍,只有下颈椎损伤才能保住腹式呼吸。由于呼吸肌力量不足。呼吸非常费力,使呼吸道的阻力相应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久卧者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一般在一周内便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2、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 由于括约肌功能的丧失,伤员因尿潴留而需长期留置导鸟尿管,容易发生米尿道的感染与结石男性病员还会发生副睾丸炎。 3、褥疮 截瘫病人长期卧床,皮肤知觉丧失,骨隆突步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闯闯床褥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皮肤出现坏死,称为褥疮。褥疮是护理不当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 4、体温失调 颈椎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受伤平面以下皮肤不能出汗,对气温的变化丧失了调节和适应能力,常易发生高热,可达40度以上。 病理上按损伤的轻重可分为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或横断、椎管内血肿。 按照伤情原因分析 1.开放性损伤 多伴有脊椎的损伤,主要见于枪弹、撞伤等直接作用于脊椎,使其发生骨折或脱位,进而使脊髓受到损害,损伤与外力作用的部位一致,损伤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可发生于任何脊髓部位,以胸髓最为多见。 2.闭合性损伤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脊柱扭伤、过重负荷等,使脊柱发生过度伸展、屈曲、扭转,造成脊柱骨折、脱位,脊椎附件的损伤或韧带及脊髓供血血管的损伤,进而造成闭合性损伤。 按照损伤部位或程度分析 1、脊髓震荡 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挫伤与出血 为脊髓的实质性破坏,外观虽完整,但脊髓内部可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束的中断。脊髓挫伤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轻的为少量的水肿和点状出血,重者则有成片挫伤、出血,可有脊髓软化及瘢痕的形成,因此预后极不相同。 3、脊髓断裂 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伤,又称挫裂伤。脊髓断裂后恢复无望,预后恶劣。 4、脊髓受压 骨折移位,碎骨片与破碎的椎间盘挤入椎管内可以直接压迫脊髓,而皱褶的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亦可以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时去除压迫物后脊髓的功能可望部分或全部恢复;如果压迫时间过久,脊髓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软化、萎缩或瘢痕形成,则瘫痪难以恢复。 5、马尾神经损伤 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产生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马尾神经完全断裂者少见。此外,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这是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称之为脊髓休克。2~4周后这一现象可根据脊髓实质性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因此,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6、脊髓休克 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③反射改变:三头肌反射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