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二、学习任务:(一)【潜伏训练】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选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仔细读。

2.检查预习,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tān huàn()②chén jì()③shì nòng()④chuí dǎ()⑤qiáo cuì()⑥xù dāo()⑦jué bié()⑧dàn yǎn()⑨làn màn()⑩fān lái fù qù()⑪ xǐ chū wàng wài()(二)【分层操练】3.读出韵味,同学们齐读、分角色读,在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的变化。

(三)【小组讨论】4.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体现母亲出对“我”的关怀的?(1)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提示:可从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处分析。

)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讨论,分享并交流各自的观点!知识小卡片:1.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3)动作描写:指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

(4)心理描写:指对人物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2.人物描写的作用:通过运用……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身体状态/心理品质。

(四)【精讲释疑】(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部编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学习⽬标】1.积累⽂中的重点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内容,掌握⽂章线索。

2.从对母亲的动作、语⾔、神态的细节中感悟母爱⽆私、博⼤、宽容的特点,感受母亲的伟⼤形象。

3.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责。

4.学习作者运⽤细节描写刻画⼈物和借景烘托情感的写作⼿法。

【学习重点】1.从母亲的动作、语⾔、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私、博⼤、宽容的特点,感受母亲的伟⼤形象。

2.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责。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运⽤细节描写刻画⼈物和借景烘托情感的写作⼿法。

2.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活”的含义。

第⼀课时【导学过程】⼀、导⼊⽣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当我们在⼭野间奔跑,在⽥地⾥和爸妈⼀起劳作时,我们⽆不在享受⽣命的恩赐。

但是对于因疾病⽽不能⾛动的作家史铁⽣来说,⽣命⼜是那样的残酷。

然⽽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个⼈以她博⼤的胸襟给了他⽣活的勇⽓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起⾛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

⼆、⾃主学习1、朗读课⽂,圈画出⽂中⽣字词。

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仿膳(shàn)侍弄(shì)诀别(jué)整宿(xiǔ)2、解释词义。

瘫痪:⾝体的某⼀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活动能⼒。

憔悴:形容⼈脸⾊不好看。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

3、⾛进⽂本和作者史铁⽣:(1951年1⽉4⽇—2010年12⽉31⽇),原籍河北涿县,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集《我与地坛》等。

三、合作探究(⼀)朗读课⽂1.教师范读,学⽣听读,欣赏。

2.学⽣诵读:调动情绪,纠正⾳准,品读语⽓、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练习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练习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练习答案篇一: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答案教(学)反思:探究答案】1、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6、.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检测答案:1、A2、C3、A4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

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

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篇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答案《秋天的怀念》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1)内容:描写双腿瘫痪的儿子在母爱的精神感召下,终于从消沉绝望中重新振作起来。

(2)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关键: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创新实践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答师: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一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师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什么?生:文中的母是怎样的人?师:轻声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生: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身患重病,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师:课文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生: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无至。

生:对儿子体贴关心。

生:坚强乐观。

生:母亲非常爱我。

三、理解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把这些让你感到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让你感到的理由。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书,然后回答。

生:让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文中的“我”双腿瘫痪,经常发脾气,这时母亲却耐心的安慰我,鼓励我坚强的活下去。

生:“我”却一直不知道……母亲重病缠身,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这位母亲多么伟大而无私啊!生:母亲进来了……母亲已知道自己重病,她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独生子喜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

生: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史铁生的生平宁创作背景;2. 理解《秋天的怀念》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导学内容:1.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原名史铁生,生于1932年,是中国当代闻名诗人、作家和诗词学家。

他的诗歌以清新、深邃、含蓄而著称,被誉为“新诗的精神领袖”。

2. 《秋天的怀念》赏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依恋和怀念之情,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3. 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史铁生的诗歌语言清新简洁,意境深遥。

在《秋天的怀念》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三、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宁代表作品,引起学生对诗人和诗歌的兴趣;2. 分析诗歌内容:逐句解读《秋天的怀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技巧;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展开讨论,增进学生思维深度和交流。

四、导学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秋天的怀念》的兴趣;2. 分析诗歌内容:逐句解读《秋天的怀念》,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3. 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展开讨论,增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五、教室延伸:1. 诗歌朗诵:让学生分组进行《秋天的怀念》诗歌朗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2. 创作写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写一首类似《秋天的怀念》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3. 艺术欣赏:邀请学生欣赏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审美情趣。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一、导学目标1. 了解情感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2. 通过阅读《秋天的怀念》这篇情感散文,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观察能力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4. 培养学生对美好回忆的感恩之心,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从生活中秋天的景象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搜集学生的思考。

2. 提出问题What makes autumn so distinctive?(秋天是如何与众不同的?)3. 阅读学生跟读课文,借助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强烈怀念之情。

学生可以先独立阅读,然后再分组小组讨论张扬心中的答案和感受。

4. 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结构和情感、主题。

语言:1)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秋天是大自然的调色板”、“枫叶像红色的云彩”等,生动形象。

2)借助独特的形容词和副词,如“瑰丽的霞光”、“温润的阳光”,强调多种感官的愉悦体验,让读者置身秋天的美景中。

结构: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给人一个直观的印象,介绍了秋天的气候、景色和感官体验,展现出秋天的生命力;第二部分是让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强调秋天为人们带来的美好,并以怀念之情为结尾。

情感和主题:作者的怀念之情渗透着整篇文章,让人感受到秋天美好的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短暂的寿命。

文章的主题是对生命与美好的感恩,秋天的生命力、绮丽的景象,都让人们想要珍惜它。

5. 思考根据文章所传递的情感,回想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有关秋天的文字。

字数100词左右。

6. 拓展听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学生自由选择,推荐《枫叶之恋》。

听完后,学生用一些形容词、比喻等来描述这首歌曲,看看是否和文章呈现的感受相似。

三、课后作业1. 完成笔记,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语言和情感整理出来。

2. 复习一些比喻手法,搜集秋天中一些特殊的现象,运用比喻方法来描述。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答案《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几件小事表现母爱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领悟朴实的文字中所蕴含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接受母爱的熏陶。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题目解说题目中的秋天点明时间,怀念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即秋天引起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关于作者史铁生(1951 年 1 月 4 日2010 年 12 月 31 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 / 13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19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瘫痪..()憔悴..()淡雅.()诀.别()翻来覆.去()絮絮叨..叨()捶.打()烂漫.() 2、理解词语:雁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侍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诀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资料推荐------------------------------------------------------ 翻来覆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絮絮叨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课时★ 课堂导学导学点一:朗读与感悟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导学点二:赏析与品味 1、读课文,看看面对这样的儿子,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比如: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3 /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拓展阅读】: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怀念秋天的内容和理由。

二、教学目标1. 能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2. 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从中推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3. 能够理解文中表达的深刻思想,探究秋天的意义及对人们的影响;4. 能够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心态的积极性;5. 能够通过表述自己对季节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感受、观察、体验为素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秋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用于引导学生的问题;2. 准备PPT,为学生呈现语言学习、阅读理解、写作创作等环节;3.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目和范文。

五、教学方案1. 阅读课文,通过提问逐段解析文章内容,同时介绍和讲解课文中的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

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3. 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秋景观察,学生自主搜索秋天的语言素材,让学生逐渐融入到秋天的怀念之中。

4. 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悟,并选择一些优秀的秋季语言素材开展语言创作,并口头呈现给其他同学听。

5. 针对学生常见的写作难点,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集中分析和讲解,让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改写,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1. 针对本次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测试;2. 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全面性评估;3. 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会在阅读、语言表达和写作等方面得到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点拨总结:常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总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无论发生什么不幸,我们都应该勇敢面对、珍惜生命。
侍弄:
憔悴:
诀别: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二、【自主探究】(宋体,小四号)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圈出重点词,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学习成果。
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三、【合作探究】
下面是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试分析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作用。
课题《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课型:讲读主备:审核:时间:9.5
温馨提示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
2.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理解题目和篇末描写菊花的含义。
3.掌握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环境等描写方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方法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教师备课内容
情境导入: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母亲对我们那伟大无
私的爱我们又能感到
多少呢?今天,让们
一起走进史铁生《秋
天的怀念》,共同体无
尽的母爱吧!
作家简介: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得传说》等小说。
2、母亲提议在春天去北海看花,是何用意?秋天到了,又提议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又是为什么?
3、课文几次写到了秋天?课题《秋天的怀念》,怀念什么?
五、【自我测试】(宋体,小四号)
1、识记作家作品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和
散文集有和。
2.默写本课生字词。
3、仿写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周六的晚上妈妈在校门口寻找我的目光……
母爱是周日的凌晨四点半妈妈为我捧出的香喷喷的热汤面……
6、【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之后,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7、【学(教)后记】(【我的收获】)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4、【交流展示】
1、文中几次写到“看花”?你能看出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吗?
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理解题目和篇末描写菊花的含义。
【学习过程】(宋体,小四号)
1、【预习检测】(【温故知新】)
1.看拼音写词语
tān huàn shìxiǔqiáo cuì
()()弄整()()
shànwānjuémàn
()膳豌()诀()()漫
fùxùxùdāo dāo
翻来()去()
2.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名言:
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