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验收
中药采购验收制度

中药采购验收制度中药采购验收制度是确保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个中药采购验收制度的示例: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采购、验收、储存和保管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采购、验收、储存和保管工作。
三、采购验收原则1.合法原则:采购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必须来自合法的渠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质量保证原则:必须确保所采购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不得采购假劣药品。
3.价格合理原则: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价格比较,选择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四、采购验收流程1.供应商选择与审核: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对其资质进行审核。
2.计划与预算:根据临床需要制定中药采购计划,包括品种、规格、数量等,并编制预算。
3.采购订单:根据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明确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等事项。
4.到货验收:收到药品后,应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进行验收,包括药品外观、包装、标签、说明书等内容的检查,以及质量检验报告的查验等。
5.入库登记: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进行入库登记,建立药品台账,记录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6.不合格药品处理: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进行退货或报废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责任与监督1.药品采购、验收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熟悉药品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2.应定期对药品采购、验收工作进行自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应接受医院内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的审核和指导。
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中药饮片的验收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药店等单位对中药饮片的验收工作。
三、验收人员1. 医院药房的中药饮片验收由药剂科专业人员进行;2. 药店的中药饮片验收由具备相应药品专业知识的药师进行。
四、中药饮片的验收标准1. 外观特征:中药饮片无杂质、表面无霉斑、整齐完整、粒形饱满、无明显破损;2. 气味特征:无异味,符合药材应有的特有气味;3. 不合格中药饮片的验收标准:如发现有霉斑、异味等异常情况,即为不合格。
五、验收程序1. 接受供应商的中药饮片交货时,验收员应检查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成分等情况,并核对发货数量和实收数量是否一致;2. 验收员应对外观特征和气味特征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供货商提出异议,并标注不合格品;3. 如发现不合格品,验收员需立即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登记表;4. 不合格品应当及时向供应商反馈,并要求供应商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和退换货,同时保留相关证据和文件,以备追溯使用;5. 合格品应当立即清点入库,并填写入库登记表;6.验收员应按规定对验收过程进行记录,并保存相关记录资料。
六、验收记录和文件资料的保存1. 验收员应将验收过程进行记录,并保存至少3年;2. 验收记录、不合格品处理登记表、入库登记表等所有文件资料,要进行分类整理,保证清晰、完整。
七、验收管理的监督和考核1. 验收管理属于医院或药店的质控工作范畴,应由质控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2. 质控部门应该将验收管理情况纳入质控考核内容,对验收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并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整改督导。
八、不合格品处理1. 不合格品应立即隔离存放,以便后续处理;2. 验收员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登记表,并向供应商反馈;3. 不合格品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督促供应商进行处理或退货;4. 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记录和归档。
中药材 中药饮片的验收

几种药材水试法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
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16.儿茶:其水浸出液用火柴杆沾之,使轻微着色,待火柴
及其内含物的特征。 显微鉴别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用
a、药材的性状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特殊或有明特征。 b、药材破碎不易辨别。 c、药材粉末。 d、用显微方法确定药材中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及其特征。
(2)、理化鉴别 每种中药材都含有一定的化学成份,这些成分特别是活性成分能代 表药材的质量。利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性质, 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优劣。 7、中药饮片炮制品的验收
几种药材水试法
19.石膏:取粉末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 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热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而 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别的矿石 则无此特性。
20.银柴胡:正品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伪品山银柴胡水浸 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
21.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科植物马 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 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荧光反应。
中药材、中药饮片真伪的的鉴别
(1)看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圆柱形、鸡爪 形、拳形、团块状等。如防风的根茎部分,蚯蚓头、海马的外形马头, 蛇尾、瓦楞身、蕲蛇,为翘鼻头、连珠斑,佛指甲等,在验收时对有些 很皱缩的花叶类、全草类药材先用温水浸泡一下,然后摊开观察。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验收

中药材的验收内容
供应商资质 外包装标准 药材外观标准 药材气味标准 药材纯度标准 干湿度标准 药材真伪标准 药材含量标准
中药材验收方法
查资质合同
查包装标签完整性、合法性 五看四试一闻:看形状、大小、色泽、表面、
断面,手试、口试、水试、火试,气味 杂质、水份、灰份检查 显微、理化鉴别 含量测定
中药材、中药饮片真伪的的鉴别
(1)看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圆柱形、鸡爪 形、拳形、团块状等。如防风的根茎部分,蚯蚓头、海马的外形马头, 蛇尾、瓦楞身、蕲蛇,为翘鼻头、连珠斑,佛指甲等,在验收时对有些 很皱缩的花叶类、全草类药材先用温水浸泡一下,然后摊开观察。 (2)看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在看的大小与规律有差异时,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 低于规定的数值。 a、选择有代表性和大多数、常见的药材进行观察,特大特小可不概括。 b、大小一般用厘米表示,细小的用毫米表示。 c、观察时,习惯将根茎、果实称作长、直径,鳞茎称作高、直径,皮称作 长厚宽,种子称作长、宽或直径。
1、必须建立完善、真实的验收记录 2、验收记录内容包括:购进日期、商品名称、 产地规格、数量、 生产企业、供货企业、批准文号、质量状况、 验收人员等内容 3、验收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三年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验收方法、内容
验收的内容 1、外包装的验收 (1)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外包装应符合药用或食用标准。 (2)中药材、中药饮片应有外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标志。 (3)中药材包装上应标明品名、产地、供货单位,中药饮片 应标明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 中药材、中药饮片,在包装上还应标明批准文号。
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

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摘要:一、引言二、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的规定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企业标准三、影响中药重量误差的因素1.药材品种2.药材加工方法3.药材储存条件四、如何减少中药验收重量误差1.完善验收流程2.提高称量设备的精度3.加强人员培训五、总结正文: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验收至关重要。
其中,重量误差控制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我国对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有明确的规定。
二、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的规定1.国家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的重量误差范围为±5%。
也就是说,购买的中药饮片重量与标示重量相差在±5%以内都是合格的。
2.行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各个行业也有相应的标准。
例如,中药提取物重量误差范围一般为±3%,中药粉末重量误差范围为±2%。
3.企业标准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重量误差标准。
这类标准通常在±1%至±2%之间。
三、影响中药验收重量误差的因素1.药材品种不同药材品种在生长环境、采收加工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水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不同,从而影响重量误差。
2.药材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对药材重量误差也有很大影响。
如切片、粉碎、干燥等过程,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重量损失。
3.药材储存条件储存条件对药材重量误差也有很大关系。
高温、潮湿、异味等不良环境会导致药材吸湿、霉变,从而增加重量误差。
四、如何减少中药验收重量误差1.完善验收流程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对进货、储存、出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中药重量误差在可控范围内。
2.提高称量设备的精度选用高精度的电子秤、天平等设备,确保称量准确。
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3.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验收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中药重量误差的认识和把控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
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

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摘要:一、引言二、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的具体规定1.误差允许范围2.影响因素三、中药重量误差对药效的影响1.剂量不足2.剂量过量四、如何减少中药验收重量误差1.完善验收标准2.提高称量精度3.加强人员培训五、总结正文:【引言】在我国,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得到了世代相传的经验和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
然而,中药的重量误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为了提高中药的重量准确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本文将对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的具体规定】根据相关规定,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应遵循以下标准:1.误差允许范围:中药饮片重量允许误差范围为±5%;中药颗粒剂、丸剂、片剂等固体剂型允许误差范围为±2%;中药液体剂型允许误差范围为±1%。
2.影响因素:中药重量误差受药材品种、生长环境、采收加工、储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此外,制剂工艺、制剂设备、人员操作等因素也会对中药重量产生影响。
【中药重量误差对药效的影响】中药重量误差可能导致以下两种情况:1.剂量不足:当中药重量低于实际需要时,可能导致药效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剂量过量:当中药重量高于实际需要时,可能导致药效过强,引发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如何减少中药验收重量误差】1.完善验收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验收标准,明确中药重量误差范围,加强对中药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管。
2.提高称量精度:采用精确的称量设备,确保中药称量过程中的准确性。
同时,定期对称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
3.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从事中药验收、称量、制剂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总结】中药重量误差对药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严格控制中药验收重量误差范围至关重要。
通过完善验收标准、提高称量精度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可有效降低中药重量误差,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中药材的验收记录,内容包括

中药材的验收记录,内容包括
1. 药材名称:记录被验收的中药材的名称,可以使用通用名称或学名。
2. 来源地:记录中药材的原产地或生长地,可以是国内或国外。
3. 规格要求:记录中药材的规格要求,例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4. 外观检查:记录中药材的外观情况,包括是否有异物、虫蛀、霉变等。
5. 气味检查:记录中药材的气味,如果有特殊气味需要特别标注。
6. 质量检查:记录中药材的质量情况,例如是否含杂质、是否干燥、是否有变质迹象等。
7. 检测方法:记录使用的检测方法,例如使用显微镜、化学试剂等进行检测。
8. 结论:根据检查结果给出中药材质量的评价,例如合格、不合格等。
9. 备注:记录验收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
10. 验收人:记录对中药材进行验收的人员姓名和签字。
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中药材验收要求进行补充或调整。
中草药饮片验收工作规范

中草药饮片验收工作规范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规范中草药饮片验收工作,防止不合格饮片的流通,保障中
药材的质量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中草药饮片的生产、销售及检验机构验收工作。
二、验收的条件及环境要求
1、验收应在明亮、通风、干燥、温暖、无异味的环境下进行。
2、验收工作人员应经过岗前培训,掌握饮片的质量保证要求
和鉴定方法。
3、验收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清洁和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三、验收内容要求
1、包装是否完好、印刷标识是否清晰;
2、外观是否完整无损、无霉变、虫蛀、异物等;
3、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4、最大杂质限度是否符合标准;
5、饮片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和规定的检验标准。
四、验收记录和判定标准
1、验收记录应详细、准确、完整、可追溯。
2、验收合格的饮片应标示日期、批次号、产地等相关信息,并标明“合格”或“验收”字样及验收人员签名;不合格的饮片应标示原因,并记录相关信息。
五、验收后处理要求
1、全部合格的饮片应分类存放,做到先进先出,标明日期、
批次号、生产厂家、存放地点等信息,同时须防潮、防晒、防虫害。
2、不合格的饮片应进行安全处理,避免流入市场。
六、责任制度
1、生产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对饮片质量负责。
2、销售单位和检验机构要加强对饮片质量的监管,并对验收
不合格的饮片进行退货或处理。
以上就是本次中草药饮片验收工作规范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
起到对中草药饮片生产和销售的规范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松泡:指中药材断面多裂隙,质轻而松,如羌活、桔梗伪 品南沙参等。
• 同心环:如牛膝、川牛膝。 • 偏心环:如鸡血藤断面有2-8个偏心性环纹,而其伪品白
花油麻藤、常春油麻藤是同心性环纹,而不具偏心性环纹。
手摸
是指用手捻试中药材的软硬、柔韧、 疏松、粘性或粉性等特征。
中药性状鉴别
眼看: 1)看形状:指看中药材本身固有的外形特征。 • 胖大海-椭圆形;
伪品胖大海(圆粒苹婆)-类圆形; • 半夏-类球形,有的稍偏斜;
伪品半夏(水半夏)-椭圆形或半圆形; • 川贝母:青贝-类扁球形,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顶部稍尖而开裂,底部较平; 松贝-类圆锥形或近球形,两瓣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 小瓣,习称“怀中抱月”,底部较平; 炉贝-长圆锥形,两瓣鳞叶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 底部不平;; 伪品青贝(伊贝)-类圆锥形,两瓣鳞叶大小相近或悬殊, 紧密抱合,顶部稍尖,少开裂,底部较平; 伪品青贝(东贝)-类圆形或类长圆形,两瓣鳞叶大小相近 或悬殊,紧密抱合,顶部稍尖,少开裂,底部较尖; 伪品青贝(平贝)-扁圆形,两瓣鳞叶大小相近,抱合,顶 部常开裂,略平稍凹入,底部平;
鼻闻
• 鼻闻:指用嗅觉闻中药材特有的气味。 注意:检查气味时,可直接闻或在折断、 破碎、搓揉及热水湿润后检查。
• 败酱草:特有的臭袜子味; 白藓皮:羊膻味; 香加皮:独特的香味等。
口尝
口尝:指直接用口尝或取小量咀嚼、或加开 水浸泡后尝浸出液的方法。
• 1、青贝口尝味微苦,而伪品青贝象东贝、 平贝、新疆贝、伊犁贝口尝味非常苦;
伪品马勃—个小,直径通常在5cm以下,商品完 整。
3)看表面特征:特征术语:
• 环纹:中药材外表皮有环状横向纹理,如西洋参环纹很明显、而人参 则不明显。
• 皱纹:中药材外表皮有皱褶状、弯曲、不规则的纹理,如人参皱纹很 明显、而西洋参则不明显。
• 皱沟:中药材外表皮有深皱纹,如百部、天冬等。 • 蚯蚓头:环纹密集在根头部,如防风、前胡等,而伪品防风-水防风、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 同名异物:草河车——重楼、拳参 白头翁——翻白草 防己(粉防己)——广防己 木香(云木香)——川木香 通草(大通草)——小通草
• 同物异名: 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 大黄——川军、生军、锦纹大黄、西大黄等 通草——大通草
中药的验收
• 验收的目的:确保所经营的中药数量准确, 质量合格(包括品种、规格、饮片加工炮 炙),防止假劣中药进入流通领域。
浮在水面。
• 4)染甲透甲反应:正品牛黄加清水调合,涂于指甲,能染甲透甲挂甲。 • 5)膨胀反应:胖大海水浸后膨胀呈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8倍;
哈蟆油水浸后体积膨胀可达10-15倍; 燕窝水浸后重量可增加15倍左右。 • 6)粘液反应:车前子遇水互相粘在一起; 莵丝子沸水浸泡后,手摸粘滑,煮至种皮破裂,露出白色螺旋状的胚, 形如吐丝。
理化鉴定。 • 中药验收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性状鉴定。(p48) • 性状鉴定是指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
试火试等简便易行的传统方法,观察中药材的形 状、大小、颜色变化、气味、质地和入水沉浮、 火烧爆鸣等特征进行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又称作经验鉴别。 • 注意点: • 1、性状鉴定一般情况:直接观察; • 2、皱缩草类、花类、叶类、果实种子类:用水浸 泡后展开观察。(p48)
• 1)显色反应:苏木投入热水――水液呈桃红色,后转深红色。 西红花入水――柱头膨胀呈喇叭状,水呈黄色。 黄芩遇水――发生酶解,断面由黄色变为黄绿色。 胆矾加热灼烧后遇水――白色变蓝色。
• 2)旋转反应:熊胆少许入水,在水面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不散。 • 3)沉浮反应:沉香―上等的沉香含树脂多,能沉入水中;劣质的沉香含树脂极少,
3、必须分列的中药材品种:葛根(野葛 ) 、粉葛;黄柏 (川黄柏) 、关黄柏;金银花(忍冬花) 、山银花;前 胡(白花前胡) 、紫花前胡;漏芦(祁州漏芦)、禹州 漏芦;木通(木通科) 、川木通(毛茛科) ;桑寄生、 槲寄生;山药、福建山药;麦冬、山麦冬;通草、小通草。
注:马兜铃科的关木通2003年已取消标准,不得药用。
2)看大小:指看中药材的长短、粗细和厚薄 程度。
• 蛤蟆油(习称大油):不规则弯曲、相互重叠的 厚块状,厚约1.5-5mm;
小蛤蟆油(地方习用品,习称小油):不规则弯 曲、相互重叠的片块状,厚约1mm;
癞蛤蟆油(伪品):鸡肠状或盘卷成串,厚约0.8 -1.5mm;
• 正品马勃—个大,直径在15cm以上,商品通常不 完整。
验收的依据:
• 一、 中药材--三级标准:
1、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10年)
2、《福建省中药材质量标准》
(2006年)
3、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材质量标准》(1991年)
• 二、进口中药
1、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05年)
2010年7月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10年)
• 粉性:含淀粉类的中药材饮片,手摸质地细腻,折断时有 粉尘飞出如山药、山萘、天花粉。
• 粘性:含粘液质类的中药材饮片,用水润化后手摸或口尝 有粘性如土茯苓、车前子、南天仙子。
• 油性:含挥发油、脂肪油类的中药材饮片,手握之柔软油 润,常见棕黄色油点并具芳香气味如当归、苍术等。
• 纤维性:含纤维质的中药材饮片,折断时呈不整齐的裂片 或纤维状如甘草、秦皮等。
品名
• 规范填写。
1、用正名:根据三级质量标准所记载的品名,不得用别名; 比如:石斛→环草、黄草;白薇→白眉、枸杞子→枸杞等、 紫花地丁→地丁草、龙胆→龙胆草;
2、品名相近中药,要写全称,不得简写,以免混淆;比如: 通草与小通草;香加皮与五加皮;槲寄生与桑寄生;山药 与福建山药;海桐皮与浙桐皮;藿香与广藿香。 (p47)
• 火试:利用火烧来试验中药材所产生的特殊变化。 • 1)颜色反应:如白矾火烧呈紫色火焰;阳起石火烧
时变红色,冷后变黑色。
• 2)失水反应:如胆矾火烧时由天蓝色变为白色,遇 水变蓝色
• 3)产生臭气:如沉香、檀香火烧时发出浓烈的香味; 朱砂、硫磺火烧时发出刺激性的气味。
• 4)产生烟雾:如青黛火烧时散发出紫红色烟雾。 • 5)发出声音:如海金沙火烧时发出火星及爆鸣声。 • 6)升华反应:如冰片、丹皮、大黄火烧升华物均为
己等。 • 云锦状花纹:指中药材断面呈云朵状纹理,如何首乌。 • 筋脉点:指中药材断面有点状纤维束排列,如牛膝、天花
粉等。
• 朱砂点:指中药材断面有黄橙色油点,这类中药材多含挥 发油或脂肪油,如苍术、羌活、白芷等。
• 星点:指大黄根茎的断面有心芒状射出的异型维管束。 • 亮星点:指中药材断面对光可见点状亮星,这类中药材多
• 调出单位:若调出单位经营许可证上经营 范围只有中药材,那如果来货为中药饮片, 对方就属于超范围经营。
• 包装---中药材较混乱: 1、无包装; 2、用化肥袋、其它物品包装袋包装; 3、绝大部分包装上无标签、无合格证。
• 数量:
质量状况:品种真伪、质量优劣
品 种真 伪 • 中药鉴定方法: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
规格
• 1、根据大小分等:如冬虫夏草分草王、选装、 统货;西洋参分为8克、10克、13克、15克, 18克、20克不等,有的分特等、一等、二等、 三等等;
• 2、根据产地不同分等:如冬虫夏草亦可分藏 草、青海草、川草;肉桂可分为高山桂、低山 桂等;
• 3、根据品种不同分等:如川贝分青贝、松贝、 炉贝;砂仁分为阳春砂、海南砂、缩砂;(p47)
小防风;伪品前胡—光前胡均无蚯蚓头。(p49) • 皮孔:中药材外表皮有凸起的圆形、椭圆形的裂隙或菱形小孔。比如:
合欢皮的皮孔为横向排列,而其伪品山合欢的皮孔为纵向排列。 • 疙瘩丁:中药材外表皮有大型的横状皮孔,如当归(较少)、当归伪品
欧当归(较多)。 • 疣点:根及根茎头部有圆点状疣样突起的根痕、芽痕。其中疣点特别
密集且特别膨大的称狮子头如党参;疣点较密集的称珍珠盘如银柴胡, 而银柴胡伪品山银柴胡、灯心草缀、霞草均无此特征。 • 毛茸:指中药材外表面有较密集、较长、肉眼明显可见的茸毛。如辛 夷、密蒙花、地产的紫珠叶、天青地白等。 • 绒毛:指中药材外表面有纤细、肉眼不明显见到的短毛。如乌梅、金 银花、墨旱莲、败酱草等。
4)看色泽:指看中药材表面的颜色。书本
上有用两种颜色复合描述色泽的,观察时 以后一种色调为主,比如棕黄色,以黄色 为主;黄棕色,则以棕色为主。
• 蛤蟆油:淡黄至淡棕色蜡质状,有脂 肪样光泽;
小蛤蟆油(小油): 脂肪样光泽 略 差;
癞蛤蟆油(伪品): 无脂肪样光泽;
5)看质地:指看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粘性或粉 性等。
抽样原则与方法
• 抽样原则:代表性、均一性。 • 抽样方法:注意检查同一次来货同一品种
的规格、产地、包装(包括包装材物、包 装式样、包装大小)是否一致;若任一方 面有不同,就得按不同批次验收。
验收程序 品名 → 规格 → 产地 → 供货单位 → 包装 → 数量 → 质量状况 → 验收结论 → 处理结果 → 验收员签字
• 7)泡沫反应:某些中药材含皂甙、蛋白质、树胶或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加水振摇 会产生泡沫。
如柴胡、桔梗。
• 8)乳化反应:树脂类中药材与水共研会形成乳化液。 如乳香、没药与水共研会形成黄白色、黄棕色的乳化液等。
• 9)嗅气反应:羚羊角以水浸之,有清香气而不发软;水牛角置热水中,则略有腥 气。
6、 火 试
• 2、质量好的龙骨、龙齿口尝时会粘舌,而 质量差的因未风化透不会粘舌,质硬而不 能供药用。
• 3、枸杞子-味甜、微酸; 伪品枸杞子(河北枸杞子、北方枸杞子) - 味甘、苦
5、水 试
• 水试:指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 其品种真伪、质量优劣的方法。根据现象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