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案9.3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开学导学 化学用语一、基本用语(一)元素符号1、1~20号元素(按顺序)的名称及符号:氢 H 氦He 锂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Ne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Ar 钾 K 钙 Ca【注意】:元素符号必须是大写字母,如果有两个字母的,则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K 钙Ca 钠Na 镁Mg 铝Al ,锌Zn 铁Fe 锡Sn 铅Pb 氢H ,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 ,.3、其它重要元素:钡 Ba 锰 Mn 碘 I 。
(一)化合价部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 1K + 1Na + 1Ag +钙镁钡锌正二价 2Ca + 2Mg + 2Ba + 2Zn +通常氧硫负二价 2O - 2S -铜、汞二,铁二、三 2Cu + 2Hg + 2Fe + 3Fe +氟、氯负一铝为三 1F - 1Cl - 3Al +(二)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磷酸根3PO -4 铵根1NH +4硫酸根24SO - 亚硫酸根23SO - 碳酸根23CO - 锰酸根 24MnO -氢氧根1OH - 硝酸根13NO - 氯酸根13ClO - 高锰酸根 14MnO -①“原子团”一般是两种原子按一定方式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组合(原子集团),又叫“根”它是构成化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常见的这十种原子团里有8种是酸根,形成为XO4或XO3,一般来说X是某元素就代表是某酸根,如“PO4”叫磷酸根,“NO3”是特例,叫硝酸根。
难点是记熟酸根中氧的脚码是3或4。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二)根据名称书写化学式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作业:1、熟记并书写第1页上化学基本用语2、按物质名称书写化学式:氧化铵硫化铵(3)硫酸铜碳酸镁磷酸铵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硝酸汞亚硫酸铵硫酸锌硝酸铜硫酸钡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钾(5)氢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硫化铁氯化钙硫化铵3、过关检测(要求:在掌握已学知识情况下用考试的要求来完成)第一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硫化钾氧化亚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硫酸铜氯化铁碳酸镁磷酸铵氯酸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氟化铜碳酸氯化锌硝酸汞第二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钾锰酸亚硫酸铵硫酸铝氟化铵磷酸氯化铝硝酸铜硫化铝硫化亚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氢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高锰酸铵氢氧化铝硝酸银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阅读:课本第1页到第2页第二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 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 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 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溶液的形成》◆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溶液的浓度》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三的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
课标中要求“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本课题,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有多重表示方法,并重点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因为溶质质量分数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在实际中经常用到。
本课题的知识体系是: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2.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3. 烃类化合物4. 醇类化合物5. 醚类化合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物、药品、燃料等,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化合物。
2. 讲解: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油、酒精等。
4.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如燃烧、溶解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有机化合物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拓宽学生视野。
2. 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有机化合物应用的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有机化合物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和设备。
3. 网络资源: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第二课时:分析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优佳学案人教版2023

标题:探究九年级上册化学优佳学案人教版2023一、引言在九年级上册化学学习中,教材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其中“化学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有机物”等主题内容都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今天,我们将就九年级上册化学优佳学案人教版2023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希望通过全面评估和深度探索,为学生提供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深度评估1. 化学反应在九年级上册化学学习中,化学反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间的反应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2. 金属与非金属九年级上册化学学习还涉及了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深度评估金属的电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非金属的特点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金属与非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以及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性和物理性质,来深入理解不同物质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3. 有机物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全面评估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和反应特点,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有机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探究有机物的衍生物和合成反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物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化学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三、撰写文章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九年级上册化学优佳学案人教版2023中的重要主题,从简入繁地分析了化学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有机物等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引用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我们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了主题文字,以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强化记忆。
我们共享了对这些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上册化学名师学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名师学案课题:元素与化合物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理解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掌握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知道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能够分析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二、知识点梳理:元素的概念与符号: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缩写,例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排列规律。
强调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的特点和位置。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强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化学方程式: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理解反应物、生成物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认识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等基本类型。
三、学习过程:元素符号速记法:制作元素符号速记卡片,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符号的记忆与运用。
元素周期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
进行简单的化合物实验,观察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合反应,总结规律。
化学方程式解析:分析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反应过程,讨论生成物的性质。
实际应用: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合物,了解它们的结构、用途和生产方法。
四、课后作业:完成元素符号及周期表相关练习题。
撰写一篇关于某一种常见化合物的研究报告。
针对化学方程式,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五、学案评价与反思:通过本学案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对元素与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和实验环节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
在评价中需关注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际应用进行深入思考。
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精品初三化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9-3.1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学习内容第九单元(章)第 3 课(节):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 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之一;会进行简单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通过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得出最基本的计算式;联系相关的食盐和问题进行有关的计算;3感受和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培养应有的化学计算能力。
重点:正确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进行相关的计算;时间分配导课 3 分、自学5分活动及探究交流 20 分、小结 2 分、巩固 10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自学新知1、自学引导(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A/简单的计算;B 有关配制溶液的计算;2、新知导读(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与之比;由此可得计算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即A%=液质mm×100% (说明:1、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2、溶质是指溶液中的溶质,没有溶解的固体或析出的晶体要除外;3、结果化为百分数便于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A、已知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这四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算其它量,可直接或间接进行求解;B、配制溶液时的计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活动交流1、观察演示实验9-7,记录现象后完成表格内容;2、观察演示实验9-8,记录现象后完成表格内容;3、学习课本43页例题1后完成课本45页习题4;探究交流参照课本43页讨论题讨论:已知20 °C时,氯化钠情境导入: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相同的两杯中加1勺糖和2勺糖溶解后的甜度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两杯糖水的浓稀不同。
那么,在化学上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呢?我们就来学习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之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化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化学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提高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3.化学反应与能量4.有机化合物与生活5.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与生活。
2.教学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例如:水沸腾、冰融化等。
2.探究活动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酒精的挥发等。
3.分析与讨论第二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导入回顾earlier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
2.讲解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电子、元素等。
3.实践活动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相关信息,了解不同元素的特点。
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1.导入引导同学们思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探究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3.分析与讨论第四课时:有机化合物与生活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如:食物、衣服、燃料等。
2.讲解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塑料、纤维、油脂等。
第五课时: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导入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2.讲解讲解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3.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难点讲解:教师拿出一个元素周期表,指着上面的元素说:“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元素,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这些都是它们独一无二的标志。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6—30,完成下列问题。
1、请一个小组的一名同学来讲台演示实验9-1,告诉大家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在26页2、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也可以做溶剂。
碘酒中_________是溶剂,______是溶质。
二、合作学习4、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用3分钟进行课本P27“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书上,准备展示。
5、请一个小组的两名同学来讲台演示实验9-2,告诉大家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在28页6、请一个小组的两名同学来讲台演示实验9-3,告诉大家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在29页7、交流讨论溶质和溶剂的状态,及溶剂和溶质状态相同时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8、请一个小组的两名同学来讲台演示实验9-4,告诉大家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在29页9、简单说说乳浊液定义及其特点;及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三、当堂检测1、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都可以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3、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回答:(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四、课后作业1、P33习题写在书上2、理解记忆溶液、溶质、溶剂。
五、课后反思1、叫做溶液。
叫做溶质。
叫做溶剂。
2、本节课你的表现: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目标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通过讨论和探究实验,学会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重点和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有关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已知体积比,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是1.19g/ml)配制体积比为1∶4的溶液,求所配制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所配制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9 g/ml×1 ml×37%/(1g/ml×4 ml+1.19 g/ml×1 ml)] ×100%=8.5%
答:略。
注:通常题中的体积比,前者代表浓溶液体积数,后者代表水的体积数。
二、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准溶质,它具有迁移性,如氧化钠溶于水后,其溶质是氢氧化钠。
另外,考虑溶液的质量时,必须减去有关沉淀、气体以及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例2:将下列物质各10g分别投入9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
请比较下列4种情况下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注:Ca(OH)2的溶解度不超过0.2g)。
A.Na2O
B.NaCl
C.CuSO4·H2O
D.CaO
解析:找准溶液中的溶质:Na2O→NaOH,A项为NaOH;B项为NaCl;C项为CuSO4;D项为Ca(OH)2。
可见:A中溶质质量大于10g;B中溶质质量等于10g;C中溶质质量小于10g。
比较前三者大小顺序得:A>B>C。
至于D项,由CaO转化得到的Ca(OH)2的质量应大于10g,但其溶解度不超过0.2g,无疑其溶质质量分数为最小。
所以本题答案为:A>B>C>D。
三、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求相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3:从100ml10%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
问这10mlH2SO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显然,取出部分、剩余部分和原溶液三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一样,即都是10%。
四、浓缩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4:有A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想将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蒸发掉(1/2)Ag溶剂
C.蒸发掉溶剂的15%
D.加入(3/20)Ag NaNO3
E.加入(3/14)Ag NaNO3
解析:
1)设蒸发掉的溶剂质量为χ,据定义式:
[Ag×15%/(Ag-χ)] ×100%=30%
解得χ=(1/2)Ag 选B
课堂练习1: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50g×98%=(50g+x)
答:略
课堂练习2: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
试计算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这种与化学方程式结合起来的题目怎样来寻找溶质溶剂溶液的量呢?
解:设: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 n+H2S O4=Z n S O4+H2↑
6598
13g x
65:98=13:x
x=19.6g
溶质的质量分数==19。
6%
答: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小结:对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步骤。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6.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A、加入固体氢氧化钠12.5g
B、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一半
C、加入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蒸发掉50g水
E、加入5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