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复习第5讲化学能与热能专题跟踪训练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化学金题点睛三年分类汇编-专项五化学能与热能

2019高考化学金题点睛三年分类汇编-专项五化学能与热能

2019高考化学金题点睛三年分类汇编-专项五化学能与热能反应热1.(2017年江苏化学)以下图示与对应的表达相符的是()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2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解析:图1表示的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图2中,0.1000mol/LCH3COOH溶液的pH应大于1,图中标注等于1,B项错误;图3中,8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解的m(KNO3)>a=100g,C项正确;图4中,t的反应未达平衡,那么此时反应物转化率尚未达到最大,D项错误。

答案:C。

2.(双选题)(2017年海南化学)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以下有关该反应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其能量转化关系如图,为正反应活化能,为逆反应活化能,有=+ΔH,所以C、D正确。

答案:CD。

3.(2017年山东理综)以下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 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解析:假设反应放热,那么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假设反应吸热,那么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故A错;反应速率与反应本身吸热或者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C是盖斯定律的重要应用,正确;ΔH与反应条件无关,只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讲 化学能与热能讲练结合学案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讲 化学能与热能讲练结合学案

第5讲化学能与热能考纲解读其中盖斯定律的应用为高考高频考点。

命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非选择题中的某一设问。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仍将维持较高的热度。

命题分析O(l)(g)+S(g)2.8×10②2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g)0.10 mol 到620 K,水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则H 2S 的转化率增大高考真题考点一 反应热的有关概念1.(2015北京理综,9,6分)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 与O 2反应的过程 答案 C2.(2013北京理综,6,6分)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3.(2013福建理综,11,6分)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 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 2O 、CO 2转变为H 2、CO 。

其过程如下: mCeO 2(m-x)CeO 2·xCe+xO 23(m-x)CeO 2·xCe+xH 2O+xCO 2 mCeO 2+xH 2+xCO下列说法的是( ) A.该过程中CeO 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ΔH 1=ΔH 2+ΔH 3CO+4OH --2e -C +2H 2O D.以CO 和O 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答案 C4.(2013重庆理综,6,6分)已知:P 4(g)+6Cl 2(g) 4PCl 3(g) ΔH=a kJ·mol -1,P 4(g)+10Cl 2(g) 4PCl 5(g) ΔH=b kJ·mol -1,P 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 5中P —Cl 键的键能为c kJ·mol -1,PCl 3中P —Cl 键的键能为1.2c kJ·mol -1。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标3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 PDF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标3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 PDF版含答案

I 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 2 mol H I 键所需能量, 故 -1 -1 B 错 误; ΔH = b kJ ㊃ mol + c kJ ㊃ mol - 2E ( H I) = - a kJ ㊃ -1 mol ,得到断开 2 mol H I 键所需能量约为 ( a + b + c ) kJ, 故 C 正确;反应是可逆反应,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H2 和 2 mol I 2 ,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 2a kJ,故 D 正确㊂ 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放热 (㊀ ㊀ )
2. 答案㊀ B㊀ H2 和 I2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 ( g) +I2 ( g)
-1 ������������ ������ 2HI(g)㊀ ΔH = -a kJ㊃mol ,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
能量高于 生 成 物 的 总 能 量, 故 A 正 确; 断 裂 化 学 键 吸 收 能 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反应是放热反应, 所以形成化学键 放出的能量大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 断开 1 mol H 和1 mol I H键
+ -
������������������������������������������������������������������������������������������������������������������������������������������������������������������������������������������������������������������������������������������������������������������������������������������������������������������������������������

2019版高考化学考点分类汇编【专题5】化学能与热能(含答案)

2019版高考化学考点分类汇编【专题5】化学能与热能(含答案)

专题五化学能与热能高考试题考点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及计算热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燃气灶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正确。

答案:D2.(2019年大纲全国理综,9,6分)反应A+B 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 X(ΔH>0),②X 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解析:该反应第①步ΔH>0,为吸热反应,则说明A+B总能量小于X,第②步ΔH<0,为放热反应,则说明X能量大于C。

则正确的图像应为D。

答案:D3.(2019年江苏化学,4,2分)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解析: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A错误;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ΔH相同,说明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B错误;无催化剂时,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有催化剂时,活化能E2小于E1,说明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2,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1,E2<E1,D错误。

答案:C4.(2019年上海化学,3,2分)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水的分解为一吸热反应,即产物能量应高于反应物能量。

另外,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答案:B5.(2019年江苏化学,10,2分)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2表示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解析:图1表示的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图2中,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应大于1小于2,图中标注等于1,B项错误;图3中,8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解的m(KNO3)>a g,C项正确;图4中,t时反应未达平衡,则此时反应物转化率尚未达到最大,D项错误。

2019年《5年高考3年模拟》B版化学课标III精编教师用书: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PDF版含解析

2019年《5年高考3年模拟》B版化学课标III精编教师用书: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PDF版含解析

已知:
b kJ·mol-1 →
键断裂 c kJ·mol-1
→ 键断裂
(b、c 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 1 mol H—H 键和 1 mol I—I 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 2 mol
H—I 键所需能量
C.断开 2 mol H—I 键所需能量约为( c+b+a) kJ
考点一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发生化学反应时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
成所放出的能量不相同,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39
②强酸和弱碱或弱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一般 小于 57.3 kJ·mol-1 ,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
A.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 B.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这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无关 D.反应①、反应②的焓变之和为 ΔH = -218 kJ·mol-1 1. 答案 C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反应物总能量 都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A 正 确;反应①、②都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反应①、反应② 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 正确;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说明反 应①中正反应的活化能比反应②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C 错 误;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 应 ①、反应 ② 的 焓变 之和 为 ΔH = -218 kJ·mol-1 ,D 正确。 2.(2017 四川成都七中模拟,15) H2 和 I2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反应:H2( g) + I2( g) ���������������2HI( g) ΔH = - a kJ·mol-1 ( a 大于 零) 。

2019高考化学二轮冲刺复习精讲第一部分必考部分第5讲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2019高考化学二轮冲刺复习精讲第一部分必考部分第5讲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答案] C
角度二:两大重要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 3.(2018·湖北枣阳一中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 C2H6 的燃烧热为 1090 kJ·mol-1,则表示 C2H6 燃烧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72O2(g)===2CO2(g)+3H2O(g) ΔH =-1090 kJ·mol-1 B.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则 CO 的燃烧热 ΔH=-283 kJ
[学科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时的能量变 化不同造成的,能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 量变化,解决热化学的有关问题。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 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燃烧热、中和热测定等热化学问题,确定 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改 进实验装置,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3.科学精 神与社会责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合理利 用常规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环保、清洁能源,能对与热化学 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 随温度升高,CO 含量增大,说明生成 CO 的反应是吸 热反应
(2)Si(s)+2Cl2(g)===SiCl4(l) ΔH=-687 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分点突破] 角度一:根据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根据信息,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NaBH4(s)与 H2O(l)反应生成 NaBO2(s)和 H2(g),在 25 ℃, 101 kPa 下,已知每消耗 3.8 g NaBH4(s)放热 21.6 kJ。该反应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能与热能跟踪检测及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能与热能跟踪检测及答案

跟踪检测(十九) 化学能与热能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D .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解析:选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木炭的燃烧是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故A 项错误;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如铝热反应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 是放热反应,但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以保证有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反应,故B 项错误;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反应吸热,故C 项正确;吸热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如Ba(OH)2·8H 2O 与NH 4Cl 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反应,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 项错误。

2.(2018·枣阳一中月考)BeCl 2是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铍和氯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 2是正反应的活化能B .该反应的ΔH <0C .加入催化剂,ΔH 减小D .ΔH =E 2-E 1解析:选B E 1是正反应活化能,E 2是逆反应活化能,A 项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项正确;加入催化剂,减小E 2和E 1,不改变ΔH ,C 项错误;ΔH =E 1-E 2,D 项错误。

3.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和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由C(s ,石墨)===C(s ,金刚石) ΔH =+1.9 kJ·mol -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更多C.由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可知:含1 mol CH3COOH 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D.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解析:选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正确;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固体硫变为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前者放出热量更多,B错误;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醋酸为弱酸,溶于水电离需要吸热,放出热量小于57.3 kJ,C错误;2 g 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此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 =2×(-285.8 kJ·mol-1)=-571.6 kJ·mol-1,D错误。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5讲 化学能与热能专题追踪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5讲 化学能与热能专题追踪

第5讲 化学能与热能考向一 反应热与焓变1.(2018·北京卷)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 —H 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 —C 键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解析] A 项,总反应为CH 4+CO 2――→催化剂CH 3COOH ,原子利用率为100%;B 项,CH 4→CH 3COOH ,有C —H 键的断裂;C 项,从图示看,①能量比②高,①→②放出能量,形成新键C —C 键;D 项,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

[答案] D2.(2016·海南卷)(双选)由反应物X 转化为Y 和Z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X→Y反应的ΔH=E5-E2B.由X→Z反应的Δ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由图可知,X→Y反应的ΔH=E3-E2,X→Z反应的ΔH=E1-E2<0,反应放热,A项错误,B项正确;由X生成Y的反应,即2X(g)3Y(g),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C正确;X→Z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Z的产率,D错误。

[答案]BC3.(2016·江苏卷)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ΔH1=+571.6 kJ·mol-1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ΔH2=+131.3 kJ·mol-1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 ΔH3=+206.1 kJ·mol-1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解析]反应①中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反应②中ΔH>0,为吸热反应,B错误;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的焓变,C错误;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可由反应③-②获得,ΔH=206.1 kJ·mol-1-131.3 kJ·mol-1=+74.8 kJ·mol-1,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化学能与热能专题跟踪训练(五)能力练(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8·贵州省贵阳市高三监测)某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1是反应的活化能B.E2是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C.能量差E1-E2是反应热D.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热的大小[解析]活化能的大小不能决定反应热的大小,反应热的大小由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共同决定,D项错误。

[答案] D2.(2018·山西大同一中月考)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 mol·L-1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表所示数据。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B.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C.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D.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解析]根据实验①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为吸热过程,不能仅根据实验③混合后溶液温度降低而判断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需结合实验①进行综合分析,A 项错误;根据实验②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为放热过程,所以不能仅根据实验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B项错误;根据实验①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从20.0 ℃降低到18.5 ℃,而实验③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后溶液温度从20.0 ℃降低到16.2 ℃,证明反应Ⅰ为吸热反应,根据实验②碳酸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从20.0 ℃升高到24.3 ℃,而实验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溶液温度从20.0 ℃升高到25.1 ℃,证明反应Ⅱ为放热反应,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3.(2018·甘肃天水一中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5 ℃、101 kPa下,1 mol S(s)和2 mol S(s)的燃烧热相等B.1 mol H2SO4(浓)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时,1 mol H2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解析]燃烧热指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因此S的燃烧热相等,A正确;中和热是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B错误;燃烧一般都是放热反应,C错误;101 kPa时1 mol氢气燃烧产生的H2O 是液态时,放出的热量才是燃烧热,D错误。

[答案] A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2H2(g)+2.5O2(g)===2CO2(g)+H2O(g) ΔH=-125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炔的燃烧热为1256 kJ·mol-1B.若转移10 mol电子,则消耗2.5 mol O2C.若生成2 mol液态水,则ΔH=-2512 kJ·mol-1D.若形成4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则放出的热量为2512 kJ[解析]燃烧热强调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液态水,A项错误;1 mol C2H2(g)生成 2 mol CO2(g)转移10 mol电子,则消耗2.5 mol O2,B正确;由题意,生成2 mol H2O(g)时放出2512 kJ 热量,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若生成2 mol液态水,则ΔH<-2512 kJ·mol-1,C项错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4对共用电子对,当形成4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时,放出的热量为628 kJ,D项错误。

[答案] B5.已知:25 ℃ 101 kPa时1 mol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18 kJ;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2C8H18(l)+25O2(g)===16CO2(g)+18H2O(g)ΔH=-11036 kJ·mol-1②2C8H18(l)+25O2(g)===16CO2(g)+18H2O(l)ΔH=-11036 kJ·mol-1③H++OH-===H2O ΔH=-57.3 kJ·mol-1④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ΔH=-114.6 kJ·mol-1A.①③ B.②③C.②④ D.只有②[解析]表示辛烷的燃烧热时,生成的水应是液态而不是气态,故①错误、②正确;③中未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错误。

[答案] C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S(s)+O2(g)===SO2(g) ΔH1S(g)+O2(g)===SO2(g) ΔH2②2H2(g)+O2(g)===2H2O(g) ΔH32H2(g)+O2(g)===2H2O(l) ΔH4③CaCO3(s)===CaO(s)+CO2(g) ΔH5CaO(s)+H2O(l)===Ca(OH)2(s) ΔH6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 D.①②③[解析]由固体转变为气体需吸收热量,又由于反应放热时ΔH为负值,故①中ΔH1>ΔH2;②中ΔH3>ΔH4;③前者为吸热反应,ΔH5>0,后者为放热反应,ΔH6<0,故ΔH5>ΔH6。

[答案] D7.(2017·江苏卷)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H2O(g)===CO(g)+H2(g)ΔH1=a kJ·mol-1②CO(g)+H2O(g)===CO2(g)+H2(g)ΔH 2=b kJ·mol -1③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3=c kJ·mol -1④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d kJ·mol -1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 .反应③也是CO 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 .反应CH 3OH(g)===12CH 3OCH 3(g)+12H 2O(l)的ΔH =d 2kJ·mol -1D .反应2CO(g)+4H 2(g)===CH 3OCH 3(g)+H 2O(g)的ΔH =(2b +2c +d )kJ·mol -1[解析] 反应①的产物为CO 和H 2,反应②的产物为CO 2和H 2,反应③的原料为CO 2和H 2,A 项正确;反应③将温室气体CO 2转化为燃料CH 3OH,B 项正确;反应④中生成物H 2O 为气体,C 项中生成物H 2O 为液体,故C 项中反应的焓变不等于d2 kJ·mol -1,C 项错误;依据盖斯定律,由②×2+③×2+④,可得所求反应的焓变,D 项正确。

[答案] C二、非选择题(8分)8.(2018·陕西西工大附中模拟)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工业生产中应合理利用化学能。

(1)25 ℃、1.01×105Pa 时,实验测得4 g 氢气在O 2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2 kJ 的热量,则表示H 2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已知:N 2(g)+3H 2(g)2NH 3(g) ΔH =-93 kJ·mol -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a 的数值为________。

(3)已知:C(s,石墨)+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2H 2(g)+O 2(g)===2H 2O(l) ΔH 2=-571.6 kJ·mol -1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3=-2599 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2C(s,石墨)+H 2(g)===C 2H 2(g)的ΔH =________。

[解析] (1)2 g 即1 mol H 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 kJ 热量,则表示H 2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12O 2(g)===H 2O(l) ΔH =-286 kJ·mol -1。

(2)N 2(g)+3H 2(g)2NH 3(g) ΔH =945 kJ·mol-1+436 kJ·mol -1×3-a kJ·mol -1×6=-93kJ·mol -1,a =391;当可逆反应中净生成N —H 物质的量为2 mol 时,生成23 mol NH 3,反应放热31 kJ 。

(3)将题给热化学方程式依次标号为①、②、③,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②×12-③×12可得:2C(s,石墨)+H 2(g)===C 2H 2(g) ΔH =+226.7 kJ·mol -1。

[答案] (1)H 2(g)+12O 2(g)===H 2O(l) ΔH =-286 kJ·mol -1(2)391 31 kJ (3)+226.7 kJ·mol -1拔高练(25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90.3 kJ·mol -1B .500 ℃、30 MPa 下,将0.5 mol N 2(g)和1.5 mol H 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 ΔH =-38.6kJ·mol -1C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1 mol 醋酸和1 mol NaOH 反应的反应热ΔH =-57.3 kJ·mol -1D .在25 ℃、101 kPa 时,2 g H 2完全燃烧放出285.8 kJ 热量,则H 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解析] A 项,燃烧热是指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甲烷燃烧生成的水应为液态而非气态,所以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应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错误;B 项,由于反应可逆,0.5 mol N 2(g)和1.5 mol H 2(g)充分反应生成的NH 3(g)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1 mol,所以该热化学方程式对应的ΔH 一定不等于-38.6 kJ·mol -1,错误;C 项,醋酸为弱酸,要先电离,为吸热过程,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错误;D 项,25 ℃、101 kPa 时,H 2、O 2为气态,H 2O 为液态,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