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专题三溶液组成的计量及其应用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03物质的组成基础篇含答案详解(广东适用)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03物质的组成基础篇(广东适用)一、单选题,共13小题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
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A.A B.B C.C D.D 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A B.B C.C D.D 3.(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酒和醋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成分与水晶、玛瑙相同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该操作过程为蒸馏4.(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我国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重大。
下列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广东粤秀所用的彩色丝线B.广东剪纸所用的皮革C.广东醒狮所用的铜锣D.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所用的木版5.(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人世间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6.(2022·江苏·一模)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如图所示的王羲之的“平安贴”)。
下列关于传统文房四宝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墨汁是一种水溶液B.宣纸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砚石的成分与水晶相同D.制笔用的狼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7.(2022秋·浙江杭州·高一杭州四中校考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可溶性弱电解质溶液强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①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①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8.(2022秋·吉林长春·高一长春十一高校考期末)下列关于电解质分类的组合中,完全正确的是A.A B.B C.C D.D 9.(2022秋·吉林长春·高一长春十一高校考期末)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C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和球形笼状分子60C分子构成,直径约6到9纳米。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化学考点溶液组成的化学计量及其应用及解析

高考考点[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解的含义。
3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4了解溶液的组成,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溶解度及其曲线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错误!未定义书签。
×100 g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①溶剂的影响(如N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物质却相反,如(OH),2温度对N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 P)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
如NH 3、H 、SO 2、O 2等气体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3.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4. 溶解度曲线的含义(1)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
(2)曲线与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
(3)能很快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4)多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的变不大(如N);少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OH)]。
2(5)判断结晶的方法: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如N)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采取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
题组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某温度下,向100 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 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 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 g.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 g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答案 D解析 因为原石灰水是饱和的,当加入生石灰后,01 生石灰要消耗石灰水中的水01 ,生成氢氧钙并析出,同时因为原饱和石灰水减少了18 g 水,致使其中的溶质氢氧钙也会析出一部分,故溶液减少的质量会大于18 g ,所以最后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就小于982 g 。
专题三 化学常用计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版)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限时20分钟)1.(2019·山西五市高三期末联考)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 g聚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 AB.23 g Na缓慢氧化和在空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均为N AC.11.2 L(标准状况)H2含有的中子数为N AD.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 A【答案】B【解析】聚丙烯最简式为CH2,14 g聚丙烯中C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 A,故A错误;Na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23 g Na的物质的量是1 mol,无论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Na完全反应均生成Na+,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始终是1 mol,转移电子数均为N A,故B正确;H2分子中不含有中子,故C错误;没有明确pH=13的NaOH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故D错误。
2.(2019·黑龙江重点中学高三联考)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 1.5 mol·L-1乙酸钠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为3N AB.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密闭容器中2 g H2与足量N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C.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与1 mol NO2,容器中的分子总数为3N AD.17 g NH3和20 g D2O中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 A【答案】D【解析】乙酸为弱酸,乙酸钠为强碱弱酸盐,CH3COO-能发生水解,故2 L 1.5 mol·L-1的乙酸钠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小于3N A,A错误;氮气和氢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转移电子数小于2N A,B错误;NO2可转化为N2O4,故容器中的分子总数小于3N A,C错误;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20 g D2O的物质的量也是1 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D正确。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一、选择题1.用已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50 mL,需要用到的仪器是()①250mL容量瓶②托盘天平③烧瓶④胶头滴管⑤烧杯⑥玻璃棒⑦试管⑧药匙A.①④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⑤⑥⑧D.全部解析:选A。
用已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0.20 mol·L-1的NaOH溶液250 mL,需要用到的仪器是①④⑤⑥,故选A。
2.(2020·长春高三质检)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B.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C.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D.可以用50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溶液解析:选A。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故A正确;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故B错误;不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溶液,故C错误;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规格的溶液,故D错误。
3.(2020·抚顺高三模拟)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 mol·L-1 K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1 L该溶液中含有0.3N A个K+B.1 L该溶液中含有K+和SO2-4的总数为0.9N AC.2 L该溶液中K+的浓度为1.2 mol·L-1D.将0.3mol硫酸钾溶于1L水中,所得硫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3mol·L-1解析:选B。
1 L该溶液中含有0.6N A个K+、0.3N A个SO2-4;D项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其浓度才为0.3 mol·L-1。
故选B。
4.美国UNC化学教授ThomasJ.Meyer等研发了环境友好、安全型的“绿色”引爆炸药,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a2R,它保存在水中可以失去活性,爆炸后不会产生危害性残留物。
已知10 mL Na2R溶液含Na+的数目为N,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N×10-2 mol·L-1B.N1.204×1022mol·L-1C.N6.02×1021mol·L-1D.N6.02×1025mol·L-1解析:选B 。
考点06_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与计算-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全通关(解析版)

考点06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与计算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
2.容量瓶(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2)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检验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②使用后应将容量瓶洗净、晾干。
3.配制过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为例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的分析方法(1)根据c B =n B V =m BM B V 可知,M B 为定值(溶质的摩尔质量),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m B 或V 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
若实验操作导致m B 偏大,则c B 偏大;若实验操作导致V 偏大,则c B 偏小。
(2)容量瓶定容时仰视、俯视对结果的影响(如下图)①仰视刻度线(如图a):加水量高于基准线(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c 偏低。
②俯视刻度线(如图b):加水量低于基准线(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c 偏高。
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常出现的误差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 nV 称量①砝码生锈(没有脱落)偏大 不变 偏大 ②少量氯化钠粘在称量纸上 偏小 不变 偏小 ③使用游码,且药品砝码位置颠倒偏小 不变 偏小 转移④有少量液体溅出 偏小 不变 偏小 ⑤容量瓶内有少量水不变不变不变⑥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不变 偏小 定容⑦仰视不变 偏大 偏小 ⑧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偏小 不变 偏小 ⑨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不变 偏大 偏小 装瓶⑩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不变偏大偏小三、物(1)有关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①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
稀释: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c 1·V 1=c 2·V 2a .如果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 1·V 1+c 2·V 2=c 混·(V 1+V 2)b .如果考虑溶液混合后的体积改变,则c 1·V 1+c 2·V 2=c 混·V 混(V 混=1000m ρ溶液)②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的计算。
2015届高考化学考点总结:专题3 溶液组成的计量及其应用.pdf

专题三 溶液组成的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1.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T(℃)010203040S(g/100 g水)11.515.119.424.437.6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 ℃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 ) A.0~10 ℃ B.10~20 ℃ C.20~30 ℃ D.30~40 ℃ 答案 D 解析 该盐溶液由60 ℃逐渐冷却至开始析出晶体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利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即可求得开始析出晶体时溶质的溶解度S=×100 g≈28.2 g,通过题目中提供的表格可查出相应的温度范围为30~40 ℃。
2.如下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20 ℃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 ℃,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 B.a点表示30 ℃时,X的溶解度为60 g C.b点表示20 ℃时,X、Y的溶解度相等 D.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 ℃降到10 ℃时,析出的Y的质量大于析出的X的质量 答案 D 解析 D项,根据溶解度曲线,析出的X的质量应大于Y的。
3.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在容量瓶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C.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以防水解 D.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pH=2的盐酸所需全部玻璃仪器有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答案 C 解析 A项,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H2SO4;B项,用浓盐酸配制1∶1的稀盐酸,应用量筒和烧杯;D项,少量筒。
4.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容量瓶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 C 解析 第①步不能把NaOH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第④步玻璃棒应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的部分;第⑤步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知识清单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知识清单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100%例如,将 20 克蔗糖溶解在 80 克水中,所得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克 ÷ 100 克)× 100% = 20%2、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单位通常为摩尔每升(mol/L)例如,配制 500 mL 01 mol/L 的 NaCl 溶液,需要 NaCl 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2、溶液的稀释计算在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 m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1;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m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2。
则有:m1 × w1 = m2 × w23、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计算在涉及化学反应的溶液计算中,要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四、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已知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求物质的量浓度直接代入公式计算。
2、溶液的稀释与混合计算稀释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混合时,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变。
五、溶液配制1、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例如,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g × 10% = 10g,水的质量为 100g 10g = 90g。
2020高考化学决胜二轮新高考省份专用版:专题三化学常用计量及其应用含答案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3)Na2O2、KO2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前者为1∶2.后者为1∶1;熔融的Na HSO4中的阳离子数目(阳离子只有Na+)。
(4)等物质的量的羟基与氢氧根离子所含质子、电子或原子数目。
(5)等质量的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如烯烃)、同素异形体、N2与CO、NO2与N2O4等含有的原子、分子数目。
(6)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18O2、H37Cl等。
(7)一定物质的量的有机物中共价键的数目(苯环、萘环中无碳碳双键).如C n H2n+2中共价键的数目为3n+1。
(8)1 mol金刚石、石墨中的C—C键数目分别为2N A、1.5N A;1 molSiO2中Si—O键数目为4N A;1 mol P4中的P—P键数目为6N A。
3.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N A的应用(1)歧化反应类:Na2O2与CO2、H2O的反应.Cl2与NaOH(冷稀、热浓)、H2O 的反应。
(2)变价金属(Fe、Cu)与强、弱氧化剂(Cl2/Br2、S/I2)反应类。
(3)Fe与浓、稀硝酸.Cu与浓、稀硝酸反应类。
(4)足量、不足量Fe与稀硝酸.足量Fe与浓硫酸反应类。
(5)足量KMnO4与浓盐酸.足量MnO2与浓盐酸.足量Cu与浓硫酸反应类。
(6)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
4.与可逆反应相关的N A的应用在N A的应用中.常涉及以下可逆反应:(1)2SO2+O2错误!2SO3PCl3+Cl2PCl52NO2N2O4N2+3H2错误!2NH3(2)Cl2+H2O HCl+HClO(3)NH3+H2O NH3·H2O NH+4+OH-5.与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判断相关的N A的应用审准题目要求.是突破该类题目的关键。
(1)溶液中是否有“弱粒子”.即是否存在弱电解质或能水解的“弱离子”.如1 L 1 mol·L-1的乙酸或1 L 1 mol·L-1乙酸钠溶液中CH3COO-数目均小于N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溶液组成的计量及其应用[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解的含义。
3.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4.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溶解度及其曲线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m溶质m溶剂×100 g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温度对NaCl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
如NH3、HCl、SO2、CO2等气体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4.溶解度曲线的含义(1)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
(2)曲线与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
(3)能很快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4)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的变化不大(如NaCl);少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5)判断结晶的方法: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如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采取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
题组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某温度下,向100 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 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 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 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 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题组二溶解度的应用2.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S)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NaCl溶液蒸干可得NaCl固体B.将MgCl2溶液蒸干可得MgCl2固体C.Mg(ClO3)2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D.可用MgCl2和NaClO3制备Mg(ClO3)23.碳酸钠俗称纯碱,其用途很广。
实验室中,用碳酸氢铵和饱和食盐水可制得纯碱。
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实验步骤Ⅰ.化盐与精制:①粗盐(含Ca2+、Mg2+、SO2-4)溶解;②加入足量NaOH和Na2CO3溶液,煮沸;③过滤;④加入盐酸调pH至7。
Ⅱ.转化:①将精制后的食盐溶液温度控制在30~35 ℃之间;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研细的碳酸氢铵;保温,搅拌半小时;②静置,__a__、__b__;③得到NaHCO3晶体。
Ⅲ.制纯碱:将制得的NaHCO3放入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纯碱。
完成下列填空:(1)“化盐与精制”可除去的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 ℃之间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为什么温度控制在30~35 ℃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处的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复习时要注意突破“四类”遗忘,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1.突破“四类”遗忘(1)容易遗忘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药匙。
(2)容易遗忘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转移→定容→摇匀→倒出装瓶。
(3)容易忘记的容量瓶使用方法①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
“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
若漏水,可以在瓶塞处涂点凡士林。
②要选择规格合适的容量瓶。
a.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几种。
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
b.根据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如配置480 mL 某浓度溶液,则需选用500 mL容量瓶。
c.不能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能用于稀释溶液。
d.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4)容易忘记的注意事项①如图所示: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且不能接触瓶口。
②在使用容量瓶过程中,如需要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以免瓶内液体因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③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滴加蒸馏水。
2.容易混淆的误差分析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是c=nV=mMV,根据公式,分析各个量的变化,判断可能产生的误差。
(1)测定结果偏高的情况: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偏高;定容时溶液温度高;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读数。
(2)测定结果偏低的情况:称量时固体溶质与砝码位置放反而又使用游码;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使n减小,浓度偏低;定容时溶液温度过低;称量易吸水物质时称量时间过长;称量不干燥的物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溶液在溶解、稀释、转移、定容和摇匀的过程中有液体溅出;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情况: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题组一仪器的正确使用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2)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2013·天津理综,4B) (3)用固体NaCl配制0.5 mol·L-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 (2013·山东理综,11C)(4)用配制100 mL 0.100 0 mol·L-1 K2Cr2O7溶液( ) (2012·天津理综,4D) (5)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 )(2012·福建理综,6C) (6)用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 )(2012·安徽理综,10B改编) (7)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2011·江苏,7B)(8)定容操作()(2010·安徽理综,8B) (9)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2.(2013·江苏,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3.(1)配制浓度为2 mol·L-1的NaOH溶液100 mL,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时,天平读数将________(填写字母,下同)。
A.等于8.0 g B.等于8.00 gC.大于8.0 g D.等于0.2 g(2)某实验中需2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_____,称取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
题组二误差分析4.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配制1 L 0.1 mol·L-1的BaCl2溶液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答案AC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要紧扣c=nV,分析错误操作对n、V的影响。
考点三溶液浓度的计算与换算1. 理解公式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看,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此类题目使用公式较简单,但在高考环境下,往往感觉较难,难在字母运算、单位换算。
在复习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下面一组公式。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c =n V =m /M V =m (aq )w MV =1 000ρw M ,w =cM 1 000ρ 。
(ρ:g·cm -3)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 )的换算(饱和溶液)c =n V =S /M 100+S 1 000ρ= 1 000ρS M (100+S ),S =100cM 1 000ρ-cM 。
(ρ:g·cm -3)(3)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 L ,所得溶液密度为ρ,则:c =nV =V /22.41 000×1+V 22.4×M1 000ρ= 1 000ρV 22 400+MV(ρ:g·cm -3), w =m (溶质)m (溶液)×100%=V22.4×M 1 000×1+V 22.4×M=MV22 400+MV×100%。
2. 掌握规律(1)稀释定律①如用V 1、V 2、c 1、c 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有c 1V 1=c 2V 2。
②如用m 1、m 2、w 1、w 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有m 1w 1=m 2w 2。
(2)混合规律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 1和w 2的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