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加穴位按摩预防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妇产科患者术后中药足浴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妇产科患者术后中药足浴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妇产科患者术后中药足浴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中药足浴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手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足浴加足底穴位按摩每日一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

结果:观察组使用中药足浴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妇产科患者术后中药足浴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标签:妇产科术后;中药足浴;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肌肉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1]。

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随住院期间所受到的危险因素不同而变化,为5%~45%,平均为15%,约40%的患者术后死亡与肺栓塞有关,其中仅有70%诊断明确[2]。

血液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3]。

一般来说,部分下肢静脉血栓有自愈的倾向,但自愈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会比较严重,这种综合症由于深静脉瓣膜被破坏,不能有效阻止静脉血液的返流,主要表现为足踝部皮肤色素沉着、浅表静脉迂曲、深静脉血液倒流,甚至会发展至小腿皮肤难愈性溃疡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在美国,LEDVT是影响健康问题的主要方面之一,据报道,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LE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人数达5~20万。

术后LEDVT的发生率可达45%~70%,其中3%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LEDVT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率高达30%~50%,中国为2.6%[4]。

在我国,据刘玉珍等学者对141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LEDVT的研究结果显示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率高达15.6%(22/141),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5]。

中医足浴疗法结合优质护理治疗下肢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足浴疗法结合优质护理治疗下肢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80投稿邮箱:sjzxyx88@306·临床监护·中医足浴疗法结合优质护理治疗下肢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管小容1,谭立秀1(通讯作者*),管安妮2(1.重庆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2.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浴足结合优质护理治疗下肢血栓性疾病的疗效,为下肢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重庆市永川区医院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选择,确诊为下肢血栓性疾病。

结果 治疗组水肿、皮肤硬结、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均比对照组恢复的好。

结论 在中药浴足结合优质护理的情况下,患者的血栓性疾病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方法简单,对患者几乎没有副作用,安全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关键词:中药浴足;高质量的护理;下肢血栓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0.182本文引用格式:管小容,谭立秀,管安妮. 中医足浴疗法结合优质护理治疗下肢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306.0 引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医认为,血瘀是这种疾病的基础,故活血化瘀是中医药防治血栓的基本原则[1]。

中药浴足是一种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方法,有许多独特的优点[2]。

各种舒经活血的中药材经过熬制后,再经过适当的水温进行浴足,能更好的发挥其药效。

同时通过高质量的护理,改善医患关系,间接提高疗效。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选择56例下肢血栓形成患者入选重庆市永川区医院心内科。

1.2 纳入标准符合下肢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病程在一年以上;双下肢水肿;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不久的将来没有影响血细胞凝集功能的药物;愿意接受临床试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方法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下肢按摩结合功能锻炼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敷贴及中药泡脚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患肢疼痛、肤温、肤色、肿胀改变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状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正确的中医护理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在临床中应注重运用。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中医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由深静脉无法正常凝结所致,尤其下肢是高发部位,一旦发病患者常感觉侧肢体疼痛、肿胀,劳动能力受到限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病情严重者引发肺栓塞而死亡。

临床研究表明,肿瘤静脉内化疗以及妇科手术是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因此,给予肿瘤静脉内化疗及妇科手术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尤为关键。

本文给予患者中医护理方法,探讨中医护理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其中15例肿瘤静脉化疗患者、11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4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

患者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功能锻炼指导以及双下肢按摩护理,在充分分析患者耐受力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股二头肌、股四头肌以及小腿腓肠肌进行左右的按摩20 min/次。

同时要求患者活动趾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锻炼趾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舒缩等,使肌群进行自主运动,使血液循環更加流畅,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浅析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浅析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浅析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异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导致患侧肢体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全身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骨盆等多见。

DVT与创伤、大手术、分娩、特殊药物、吸烟等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的损伤及血液流速减慢的因素有关,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溶栓、手术取栓、抗凝等方法治疗,存在出血风险,治疗费用较高,增加了护理难度及危险系数。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归于“脉痹”范畴,“瘀血流注四肢或注股间,同行如椎刺或两股肿痛”,《千金备急要方》记载:“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血证论》则提出了“有瘀血肿痛者,宜消瘀血”“瘀血消散,则肿痛自除”。

多为瘀血阻络,遇阻则肿,不通则痛。

祛瘀通络、消肿止痛是治疗或预防DVT的重要原则,活血化瘀可畅通血脉、促进血气运行。

近年来中医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为研究热点,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可归属于“肿胀”“水肿”“瘀血流注”“脉痹”等范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该病明确命名为“股肿”。

股肿是指以阴脉瘀血痹塞,阻塞血液循环、水津外溢,下肢肿胀和疼痛、肤色变白、四肢肿大为特征的疾病。

久坐久卧伤气,引起血瘀,气虚损伤可导致血流阻塞,血行缓慢,甚至血瘀堵塞于脉中;或因饮食不当,素食凉浓味,湿热内生,注入血脉,湿热与脉血互瘀互结,阻塞脉道。

络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血液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水积则肿。

血瘀脉中,瘀血时间长,热量散失,患肢温度升高。

故治疗该病原则为行气、促流、通络、祛瘀等。

中医护理在防治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综述如下。

1护理要求针对术后及应用溶栓或抗凝药患者密切监测病情,抬高患肢,注意观察穿刺点、牙龈、鼻腔、黏膜有无出血或瘀血,观察大便有无异常,如黑便、咖啡样便、柏油样便等,同时在允许情况下指导功能锻炼,遵医嘱予下肢气压泵,多饮水等。

浅析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浅析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浅析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浅析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是指在静脉内形成血凝块,导致血液流动受阻,从而引起疼痛、肿胀、皮肤变色等症状。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中医护理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经络学说、气血学说等方面。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内气血的运行是通过经络系统来完成的。

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经络阻塞,从而引发疾病。

因此,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气血学说则认为,气血不畅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调节气血,保持气血畅通,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包括中药护理、针灸护理、推拿按摩等。

中药护理方面,主要是通过中药的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来调节气血运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针灸护理方面,则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推拿按摩方面,则是通过按摩推拿,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气血畅通,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情志调摄、肢体保健等方面。

饮食调理方面,主要是保持饮食清淡,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利湿排毒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洋葱、木耳等。

情志调摄方面,主要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肢体保健方面,主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经常活动肢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50岁的妇女,因为长时间坐着工作,患上了深静脉血栓。

在接受中医护理后,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具体来说,中医护理人员采用了针灸和中药护理的方法。

针灸方面,主要是刺激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调节气血运行。

中药护理方面,主要是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利湿排毒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茯苓等。

中医护理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

中医护理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
病高危 患者 足预 防能 力有积 极作 用 , 是早 期有 效预 防糖尿 病足 的 针对
性措施 , 值 得临床 推广 借鉴 。
参 考文献
[ 1 ] 何继 东, 张兰 , 刘莉, 等. 强化 糖 尿 病 教 育与 常规 糖尿 病 教 育 比较
预 防糖尿 病足 溃疡 的 系统评价 [ J ] . 护理 研 究杂志 , 2 0 1 3 , 1 3 ( 1 2 ) : 1 4 7 0
折 患者施 以 有效 的预 防措 施 , 不仅 可以 降低 v T E的发 生 率 、 死 亡率 , 而且 可 以减 轻 患 者痛 苦 , 降低 医疗 费 用。 深静 脉血 栓 形 成 ( D V T ) : 约占
3 讨 论
[ 4 ] 张 小群 , 范丽凤 , 于 阿英 .糖 尿 病 足预 防护 理 “ 五 步 曲” 的教 育 实 施 与效果评 价 [ J ] . 现代 护理 , 2 0 0 6 , 1 2 ( 9 ) : 7 8 5— 7 8 8 .
【 5 ] B r o w n r i g g】 R , D a v e y J , H l a t P J , e t a 1 .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u l c e r a t i o n
1 6 4
表 1 出院3个月后两组 K AP测评得分 不及格情况比较 ( n。 %)
内蒙 古 中医药
中、 高危 险人 群加强 预 防机制 , 提 出了在做 好基 础护理 的 同时 , 加 强个
体 化教育 支持 以适应 健康 教育 的需要 ; 其 中心环 节是 为患者设 立 有 针
对性的 、 个体化的预防性教育方案和目标 , 并加强院外支持的延续性, 使患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系统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并指导建立健

中药足浴联合按摩预防缺血性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中药足浴联合按摩预防缺血性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中药足浴联合按摩预防缺血性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魏俊青朱双进(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脑病科,河北献县062250)【关键词】卒中;腿,血液供给;血栓性静脉炎;中药疗法;薰洗;按摩;护理【中图分类号】R743.3;R323.72;R543.6;R244.1;R24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4)12-1887-02作者简介:魏俊青(1964—),女,主管护师。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卒中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的高危人群,据文献报道卒中患者尤其是缺血性卒中患者DVT 发生率22% 75%[1]。

临床上9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DVT 引起的[2]。

因此,预防卒中后DVT ,对降低卒中的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0-03—2013-05,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联合按摩对7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护理,预防下肢DVT ,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参照《心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新理论新技术》[1]。

DVT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血管外科学及护理学》[3]。

①患侧肢体明显肿胀,周径比健侧大3cm ,浅表静脉发生扩张;②患侧肢体有疼痛感;③多普勒检查:股总、股深、股浅、腘静脉内径变宽,血管中血流充盈不足。

1.2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②除外心源性卒中、器质性心脏病、精神意识障碍;③肌力≤3级;④无DVT 临床症状及体征,B 超检查无DVT ;⑤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能对本疾病有一定了解且依从性较好;⑥下肢无伤口、破溃、感染等足浴禁忌证者。

1.3一般资料本组79例均为我院脑病科住院患者,男53例,女26例;年龄52 73岁,平均(68.5ʃ2.0)岁;病程1 6d ,平均(3.2ʃ0.2)d ;入院肌力[3]3级36例,<2级43例。

1.4治疗方法治宜通阳活血通络。

中药足浴药物组成:丹参30g ,川芎20g ,鸡血藤30g ,桂枝20g ,桑枝20g ,红花20g ,木瓜20g ,炮附子30g ,川乌头10g ,赤芍药30g ,伸筋草30g ,透骨草20g ,甘草10g 。

脊髓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脊髓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脊髓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脊髓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摘要: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通过静脉溶栓抗凝治疗及一系列护理施:病情观察,患肢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脊髓损伤;护理脊髓损伤后导致受伤脊髓平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或局部消失,患者长期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血流缓慢,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发生于脊髓损伤后第10~40d,其发生率为40%~100% 。

【1】此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

局部疼痛感,皮肤色泽由正常转变为青紫。

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出现发热等病症,如不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不仅加重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还会并发肺栓塞和出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5~72岁。

均与脊髓损伤后长期卧床有关。

1.2临床表现与诊断1.2.1患肢肿胀肿胀的开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

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

1.2.2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1.2.3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

1.2.4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w后可见浅静脉曲张。

1.2.5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和血管多普勒超声证实为血栓形成。

1.3治疗方法1.3.1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

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生和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 文 献
[ 1 ] 伊锡琴 , 李霞 , 李丽, 等. 手术 患 者的安 全管 理与 风险控 制 [ J ] . 中华护理杂志 , 2 0 0 7 , 4 2 ( 6) : 8 9—9 0 . [ 2] 曾昭池 , 陈斌 , 陆 国平 , 等. 老年骨科病人手术风险 因素评估 [ J ] . 实用 医学杂志 , 2 0 0 7 , 2 3 ( 1 8 ): 2 8 9 7— 2 8 9 9 .
中心 , 以质量 为第 一 , 以服务 为优先 ” 的理念 , 提 高护理风
险 的认知和预见性 , 将各种护理风险有效化解 。
患者 ,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通过这些 防范对
策, 患者护理风险发生 率明显 降低 , 患者及 家属 对护理 工 作 的满意度及信任度 明显 提高 , 护士的 自身价值得 到了体 现, 医护形象也越来越好 , 产生 了 良好 的社会效应 。
E 中医 2 0 1 3年 1 2月第 3 5卷第 1 2期
H e b e i J T C M, D e c e m b e r 2 0 1 3 . V 0 1 3 5 . N o . 1 2
1 8 9 5
中药 足 浴 加 穴 位 按 摩 预 防脊 髓 损 伤 下 肢 深 静 脉 血栓 形 成 及 护 理 体 会
作者简介 : 魏 俊青 ( 1 9 6 4 一) , 女, 主 管护 师。从 事临 床 护理 管理 工作。
1 . 2 诊 断 标 准 ① 患 侧 肢体 明显 肿 胀 , 轴 径 比健 侧 大 3 C l T I , 浅 表静脉发生扩张 ; ②患侧肢体有疼 痛感 ; ③ 彩色多
普 勒超声检 查 : 股总 、 股深 、 股浅 、 胭 静脉内径变宽 , 血管 中
法制观念 , 加 强 自我保 护意识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 的防范
意识 , 认识护 理风险的重 要性 , 组织 护理 人员学 习风 险管 理, 进行 护理 工作中常见 的风 险事件 范 围、 风 险管理 的流 程、 风 险事件 的上报等 知识培训 。时时树 立起 “ 以患者 为
3 体

护 理风 险客观存在 , 重视 老年骨 伤患者 的风 险管理 , 全 面更新护 理理念 , 不 断提高 护理人员 防范 意识 , 培养 良 好 的老年护理知识及 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 耐心帮 助老年
[ 3 ] 杨彩 , 杨艳斐 , 郭秀珍, 等. 老年患者住院期 间易发生意外风险
的分析与防范[ J ]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 0 0 6, 2 7 ( 6 ) : 4 7 3— 4 7 4 .
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 脉血栓 形成 的发 生能够减 少肺 栓塞
和远期下肢深静 脉功能不 全 的发 生 , 降低 患者 死亡 率 , 提 高生活质 量。2 0 1 0一O 1 _2 0 l 2—1 0 , 我们 对 2 1 例 脊髓 损 伤患者给予规范 的预 防治疗 与护理 , 在此基础 上加用 中药 足浴和双下肢 、 足底穴 位按摩 , 预 防下肢 深静 脉血栓 的 发 生, 体会 如下 。
血 流充 盈 不 足 … 。
1 . 3 治疗方法
治宜通 阳活血通络 。中药足浴方 药物组
成: 红花 3 O g , 鸡血藤 3 0 g , 桂枝 2 0 g , 桑枝2 0 g , 木瓜 2 0 g , 花椒 3 0 g , 炮 附子 3 0 g , 制 川乌 头 1 0 g , 细辛 1 0 g , 赤 芍药 3 0 g , 川芎 1 5 g , 水蛭 l 5 g , 伸筋草 3 0 g , 虎杖 3 0 g , 透骨草 2 0 g , 桂枝 1 2 g , 艾叶 2 0 g 。日1 剂, 水 煎取汁 4 0 0 0 mL 。
2 . 3 持续护理教育 培训 , 提高 风险 防范能 力
加强 护士
的专业理论 、 专业 技能及应急能力的培训 和考核 力度 。定 期 组织业务学 习, 遇到疑难 病例 、 复杂手术及新技术 、 新项 目, 邀请 医师讲课 , 制 订护理计 划 , 有效 地做 好病 情观察 , 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 提高护士的风险预见性 。定期 组织学 习应知应会 的内容 ,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无 陪护理病 房做到家属在与不在 一样 , 自觉 规范操 作 , 减少 由于陪护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组 2 l 例均 为我院骨伤科住 院患 者 , 男
1 9例 , 女 2例 ; 年龄 1 7— 5 8岁 , 平均( 3 1 . 5± 0 . 5 ) 岁; 颈椎 骨折伴脊髓损伤 1例 , 胸椎 骨折伴 脊髓 损伤 6例 , 腰 椎 骨
折伴脊髓损 伤 1 4例 ; 致病 原 因: 高 处 坠 落 3例 , 车祸 1 5 例, 打击伤 1 例, 施工砸伤 2例 。
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 成是脊髓 损伤 常见且 严重 的并 发 症 。据报道 , 脊髓损伤患者 的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发生 率
为4 0 % 一1 0 0 %, 其 中有 临床表现 者 占 1 5 %… 。脊髓损 伤 人群 中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 成高 发生率 与脊髓 损伤 后 的血 流淤滞 、 血管壁 损 伤和 高凝状 态 有关 。临床 上 9 0 % 的肺 栓塞是 由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引起的 j , 因此早期 预防脊
魏俊青 任 树 芬 献县 0 6 2 2 5 0 ) ( 河 北省 献县 中医 医院护 理部 , 河北
【 关键词 】 脊髓损伤 ; 血栓性静 脉炎 ; 浴; 足; 中药疗法; 穴位按压 ; 护理 【 中 图分类号】 R ( : 6 1 . 2 ; R C  ̄ . 3 ; R 5 4 3 . 6 0 5 ; R 2 4 5 . 9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1 1 2 — 2 6 1 9 ( 2 0 1 3 ) 1 2 — 1 8 9 5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