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高考研析 人民版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单元概览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纲要求] 1.科技成就。
2.文学成就。
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一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数学⎩⎪⎨⎪⎧(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 用数学著作。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期,得到普及和推广。
2.天文⎩⎪⎨⎪⎧(1)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 记录。
(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创制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历法⎩⎪⎨⎪⎧(1)夏朝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4.农学一个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三个特征: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
四大阻碍因素: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教育文化的高度专制;腐朽的封建制度。
史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史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解读 上面的史料出自名人的著作,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可作为研究四大发明影响的佐证材料。
史料是对四大发明的评价。
史料一评价的是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史料二评价的是对中国的影响,成为迷信的工具。
四大发明在中国与欧洲的不同用途说明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史论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高度发达的原因(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2)政治条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重视;(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2.传入欧洲。 十三四世纪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易错提醒] 四大文明对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不同作 用
(1)四大发明促进了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 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 的贡献。
(2)四大发明在中国并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没有给中 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名师指津] 京剧艺术的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 特色的艺术体系。
(4)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 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 果。
(5)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 并茂。
——马克思
史料三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 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 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 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 解释和推广。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中“项数”差别明 显,表明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集中在应用性强的数学、天不能说是甲骨文, 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 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 源。
2.书法。
(1)发展历程。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时期:唐朝的张旭、怀素的草书;唐代的欧 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③宋代:出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古代 中国 的科 学技 术与 文学 艺术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 的产生和发 展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15单元 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211 工程 ”计划 ①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________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 动“希望工程 ________”。 (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1)据史料一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
提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现代科技和繁荣文学艺术,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史料三中邓小平的观点对文艺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提示:主要说明创作自由是文艺工作的基本规律, “双百” 方针是实现创作自由的根本保证。 (3)结合史料, 总结“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带给我们怎样
(2)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提示: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
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 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
(1)据史料一归纳邓小平论述“两弹一星”研制的重大意义。
提示:①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 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 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④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⑤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史料主旨 史料一:陆定一指出中央
解读信息
的政策是要求文艺工作和 “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 科学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 来”→“双百”方针的目的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整合新人教版⎩⎪⎪⎨⎪⎪⎧⎭⎪⎪⎬⎪⎪⎫科技⎩⎪⎨⎪⎧⎭⎪⎬⎪⎫四大发明数学、农学、天文历法医学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学⎩⎪⎨⎪⎧⎭⎪⎬⎪⎫《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戏曲艺术 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科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杂交水稻到银河Ⅰ号尖端科技获得重大突破文艺⎩⎪⎨⎪⎧⎭⎪⎬⎪⎫“双百”方针提出与贯彻“双百”方针曲折与破坏“双百”方针恢复及繁荣 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教育⎩⎪⎨⎪⎧⎭⎪⎬⎪⎫新中国教育奠基动乱中教育被破坏新时期教育复兴 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通史概览 历史时段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古代中国:从原始社会~明清时期(170万年前~1911年) 科技:四大发明影响深远。
文学:从宋词到明清小说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艺术:书法艺术成就非凡,绘画艺术别具一格,戏曲艺术渊源流长(1)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但没有产生近代科学(2)古代文学逐渐向平民化、通俗化趋势发展(3)书法艺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功能(4)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5)戏曲艺术南北融合,走向世界 古代中国 的科技、文 学与艺术 丰富了人类 文明的宝库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与教育 成就巨大,但充 满曲折与坎坷专题线索横向链接例1古代科技——先民的创造精神与勤劳智慧光耀世界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肎’”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行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古代科技领先世界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答案 D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情景。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15专题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精品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对于古代科技部分应该重点关注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 发展的贡献;对于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应该注意: (1)认识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2)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 作用;(3)认识科技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2.应注意新课标的人文理念在此部分的渗透,如“创新 意识”“历史意识”“开放的世界意识”。在学习中国古代 文化时就应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 传统,避免虚骄自大的情绪、狭隘的民族主义。
考点考向
命题预测:考查形式上,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并重。考 查内容上重视:(1)将中国古代科技特别是明清科技与世界 近代科技发展进行比较分析;(2)结合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 成就、影响,认识当今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3)新中国所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以及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并正确认识当今中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要点探究
正好赶上西方国家开始发生社会转型,商品经济的发展开 始撕裂原本就不稳定的欧洲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因素正在 不断萌生滋长。中国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推动了这一 进程的演进,为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发挥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从此,西方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中国在世 界上的地位则逐渐地衰落下去。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中国的古代艺术和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原创1: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审清题意】
【获取有效信息】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说 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明①错误;“全省从前煮浸之力” 由此可知,还魂纸( ) 说明②正确而③错误;“其废纸 洗去朱墨、污秽……北方即寸条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说明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④正确。故选C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三
(二)绘画艺术
古代中国的艺术
表现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 隋 特点:风格多样,表现华贵的盛世气象,吸取印度等外来风格。 唐 代表作品: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 天王图》。
背景:商品经济发达;“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 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两 宋 特点: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宫庭画院兴起;风俗画是亮点。 代表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发展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三
(二)绘画艺术
古代中国的艺术
表现
背景: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日益严密;商品经济发展;注重写 意的绘画传统的发展。 元 发展 明 特点:文人(文人写意)画成就最为突出;个性鲜明、格调清新。 清 代表作品: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 郑板桥《墨兰图》。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二 成就 宋词 元曲 明清 小说 古代中国的文学 表现
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词便于演唱,更适应 市井生活需要;社会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散曲是元代兴盛的新的诗歌形式,可雅可俗,它与元代杂剧合称为元曲; 代表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 繁荣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 大;思想上理学僵化并遭到质疑和批判;唐传奇和宋话本奠定的基础。 代表作: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人民版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单元宏观概览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名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纲明示:科学成就。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纸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演变(1)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可能早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2.西传:8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地区,后来传至欧洲。
3.纸发明的意义(1)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
(3)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1)战国时有了指向仪器司南。
(2)后来制造出指南鱼、指南龟等各种指向仪器。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外传及影响(1)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2)为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及欧洲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等。
2.影响火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进步(1)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铜活字。
2.影响中国印刷术经波斯传入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 人民版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演变 司南 ”。 ①战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是“_____ 磁石 摩擦钢针制作 ②北宋:《梦溪笔谈》中记载用 _____ 指南针的技术。 世纪末 至13世纪初经阿拉伯传入_____ 欧洲 。 (2)外传:12 ________ (3)意义
军事 和__________ 经济生活 有重要作用。 ①对于_____
第十四单元
第三模块 文化史 古代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理教材 ·基础化 析考点 ·重点化 赢高考 ·经典化
考纲说
1.古代中国的 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 演变和书画的 发展 3.京剧等剧种 的产生和发展 4.古代中国的 文学成就
考生做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 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文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 络。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说明其艺术成就。 4.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东非 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郑和远航_____
哥伦布 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__________ 环球航行 ③为________ 提供了技术保证。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条件 炼丹制药 的长期实践有关。 ①火药的发明,与古人__________ 炭、硫、硝 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 ②对____________ 明准备了条件。
(2)演变 ①唐末至宋初 火药箭 ,随后出现火炮、火箭、火球 a .开始使用 ________ 和火蒺藜。 武经总要 》介绍了多种火药配方。 b.《__________ ②明代:创造了最先进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 意义: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考研析人民版
真题典例
1.[2014·北京高考]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的文化成就。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大秦”是中国对古罗马的称谓,《九章算术》和罗马法分别属于东汉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B项正确。
A项分别属于北宋和近代英国的科学技术成就;C项分别属于东汉和波兰的哥白尼的科学技术成就;D 项分别属于西汉和古希腊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因此,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2014·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因为竹子多,人们对还魂纸“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说明还魂纸主要在北方生产,排除①,即排除A、B两项。
“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制造还魂纸要简单得多,排除③,排除D项。
②④说法正确,选C项。
3.[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五代后唐开始雕版印刷“九经”,宋代官府与民间书版数量剧增,表明雕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
宰相冯道只是主持者,从中得不出A项;材料只提及了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书坊”矛盾,故错误。
4.[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 C
解析“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西汉前期已有纸张存在,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项错误;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项错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 项正确。
5.[2012·山东高考]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
答案 C
解析通过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可以排除A项;分割职权造成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的是宋代,唐代的节度使权力集中,排除B项。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不符合元朝史实,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排除D项。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师说高考
本部分内容为近年高考重点之一5年13考
1.[2016·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答案 C
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2.[2015·南充质检]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答案 B
解析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2015·商丘调研]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
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授时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墙内开花墙外香”突出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而对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的是四大发明,故正确答案为A项。
4.[2016·江西六校联考]有人说: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中国人。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
B.古代中国人比其他民族人更聪明
C.古代中国没有外来侵略
D.封建经济的发达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达。
故选D。
5.[2015·烟台诊断]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李约瑟强调的是( )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没有多到足以影响”说明“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错误,故A项错误;综合材料信息,可得出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接触,但外来文化对其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说明中国不排斥外来文化,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