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课件1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 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响。
小魔术: 烧不坏的纸巾
操作:将纸巾浸入50%的酒精溶液中,均匀湿透后 取出,用坩埚钳夹住,点燃。
1. 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纸巾燃烧时实际上 是什么在燃烧?
2. 纸巾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提 出 问 题】: 物质燃烧究竟需要满足
什么条件呢?
实验一:将木条和玻璃棒
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烧。
现象:小木头被点燃了,而玻璃棒没有被点燃
燃烧需要的条件:〔1〕可燃物
实验二 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酒精 12–50
棉布 130–350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到达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
练习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响之一,以下表达中正 确的选项是C 〔 〕 A.在化学反响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响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 燃料 D.只要到达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练习
2、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 主要原因是〔A 〕 A.温度未到达纸的着火点 B.纸不是可燃物 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隔绝氧气 2.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去除或隔离可燃物
〔其中之一〕
练习
3、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A〕
练习
4、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 原理是〔B 〕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一、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 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响。
小魔术: 烧不坏的纸巾
操作:将纸巾浸入50%的酒精溶液中,均匀湿透后 取出,用坩埚钳夹住,点燃。
1. 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纸巾燃烧时实际上 是什么在燃烧?
2. 纸巾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提 出 问 题】: 物质燃烧究竟需要满足
什么条件呢?
实验一:将木条和玻璃棒
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烧。
现象:小木头被点燃了,而玻璃棒没有被点燃
燃烧需要的条件:〔1〕可燃物
实验二 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酒精 12–50
棉布 130–350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到达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
练习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响之一,以下表达中正 确的选项是C 〔 〕 A.在化学反响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响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 燃料 D.只要到达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练习
2、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 主要原因是〔A 〕 A.温度未到达纸的着火点 B.纸不是可燃物 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隔绝氧气 2.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去除或隔离可燃物
〔其中之一〕
练习
3、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A〕
练习
4、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 原理是〔B 〕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件

5.发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用水灭。主要是水变成水蒸气先带走一部分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未切断电源灭火,有漏电危险 (3)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现象
Ⅰ 火焰熄灭 Ⅱ 正常燃烧
Ⅰ
Ⅱ
Ⅲ
分析
烧杯隔绝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3个条件。
Ⅲ 火焰熄灭 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 烧,其密度比空气大,可隔绝氧气。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推论灭火的原理
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 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可燃物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实验改进:
白磷
(防止白烟逸散污染空气)
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 宝莲寺镇平原路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经核 查,38人不幸遇难。经初步判定,这起事故是因为企 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发火灾。
灭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 火 大 比 拼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
实
实
验
验
一
二
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放热,而铜片上的红磷 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对比实验法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需要与氧气接触
3.需要与氧气接触
【总结】燃烧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课件(共14张PPT)

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 灭火,你能根据灭火原理的不同将这些方
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
1、“盖”、“沙子”、”罩”、 “喷CO2” ——能够氧气与可燃物隔离。
2、“吹”、‘’湿布”、 “扇” ——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燃烧
的着火点以下。
去掉可燃物。 3、“剪”—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请分析其 灭火的原理人教版九Fra bibliotek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炼钢
火的利用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一、按要求写出已经学过的物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气体物质燃烧:
;
。 (2)液体物质燃烧,如酒精(C2H5OH)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
。 (3)固体物质燃烧:
; ; ; ; 。
二、请试着给燃烧这个现象下一个定义:
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
可燃物
空气(氧气)
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移走、清除可燃物
可燃物
空气(氧气)
隔绝空气或氧气
达到着火点
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实践探究
请各小组利用所给的药品和仪器 等物质(还可以自己提供)进行探究: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将蜡烛熄灭,并讨 论交流你选择的方法是属于哪种灭火 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 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 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
发生下列情况时,你首先会采取什么灭火 措施?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 桌面上燃烧起来。
(2)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 火灾。
燃烧与灭火ppt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外,还可用来扑灭 档案、贵重设备、 木材、棉布
油、气等燃烧引 精密仪器等处的 等燃烧引起
实验探究2
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铜片的红磷和热水 中的白磷不燃烧
7.1.1 燃烧与灭火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共22张PPT)
-8-
实验改进:换成2 支试管捆绑2个气 球,如图
7.1.1 燃烧与灭火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共22张PPT)
-9-
交流讨论 课本129页讨论1
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完成学案问题1
科学探究1:燃烧的条件
1、提出问题: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活思考
1、做饭时木柴燃烧了,木柴下面的泥土没有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可燃物
2、我们用火柴直接不容易点燃木头,说明燃烧需
要什么? 一定的温度(温度达到着火点)
3、架空木头燃烧的更旺,说明燃烧又需要什么?
氧气(或空气)
-5-
讨论2:学案113页
2.热水的作用 ①
3.薄铜片的作用是
4.图7-5实验中Ⅰ中有 分别是
②
组对照实验,它们
。
7.1.1 燃烧与灭火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共22张PPT)
7.1.1 燃烧与灭火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共22张PPT)
5、得出结论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实验3:取两只小蜡烛和一 只烧杯,将两只蜡烛分别 点燃后平放在实验台上, 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罩
7.1.1 燃烧与灭火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共22张PPT)
用烧杯罩住的 燃烧需要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PPT课件

1〕曹军的木船是 可燃物 2〕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到达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
3.〔化学与语文〕 以下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简述 其中的化学原理。 A 釜底抽薪 隔离可燃物 〔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 指木柴〕 B 杯水车薪 不能起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应如何灭火?
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让可燃物
隔绝空气,又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你知道原因吗?
去除可燃物。
1、熄灭酒精灯火焰的科学方法 用灯冒盖灭 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
2 、〔化学与军事〕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 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 冲曹军的木船后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 填写,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酒精 558
无烟煤 700~750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到达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 是满足一个就可以?
[讨论与交流]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 理
(第一课时)
火能造福人类
失控的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
火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应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3.认识燃烧的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温度到达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
3.〔化学与语文〕 以下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简述 其中的化学原理。 A 釜底抽薪 隔离可燃物 〔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 指木柴〕 B 杯水车薪 不能起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应如何灭火?
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让可燃物
隔绝空气,又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你知道原因吗?
去除可燃物。
1、熄灭酒精灯火焰的科学方法 用灯冒盖灭 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
2 、〔化学与军事〕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 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 冲曹军的木船后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 填写,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酒精 558
无烟煤 700~750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到达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 是满足一个就可以?
[讨论与交流]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 理
(第一课时)
火能造福人类
失控的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
火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应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3.认识燃烧的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比赛】
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烧杯 中正在燃烧的蜡烛。
【讨论结果】
灭火方法:嘴吹、水浇、手摇、沙扑、 湿抹布扑盖、书本盖、剪灯芯等。
小结:灭火的原理有 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至着火点下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课件 1
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 出 问 题】: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 物质燃烧究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需要可燃物; 猜想2:可燃物需要和氧气接触; 猜想3:可燃物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资料】
1.白磷自然和红磷燃烧现象相同,都产 生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
2.通常状况下常见物质燃烧所需的最 低温度(即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700~750
思考:可燃物着火点高低与什么有关?
【设计并实验】
分析比较
水中 铜片上 白磷 白磷 红磷 是否可燃物 是 是 是 是否接触氧气 否 是 是 是否达着火点 是 是 否 是否发生燃烧 不 燃烧 不
(其中之一)
对立与统一
讨论:
遇到如下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灭火?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3.森林火灾。 4.家中的电器着火。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来自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课后作业】
1.你有什么方法让炉火烧得更旺? 2.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谢谢光临! 感谢同学们参与!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