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全国二)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06高考理综生物分析及

2006高考理综生物分析及

(二)整体思路
❖ 联系高中生物学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复习,目 的是:
❖ 夯实基础,训练能力,为学科内的大综合奠 定基础,创造条件。
❖ 科学备考、讲究方法重视对知识的整理加工。 ❖ 设计综合思考的问题,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体
验。
(二)整体思路
❖ 知识框架的重新整合――五个单元的框 架体系
❖ 以考试大纲的(知识本身的体系)单元 分类为主体框架,将选修内容与必修相 关内容结合学习和复习,建立完整知识 体系。可以将全部知识内容分为五个部 分,再加上实验专题,共六个单元。
❖ (3)加强了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 获取信息能力还包括了能用文字、图表等多 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信息。 这一点在题目中也有所体现,如乙卷30(2) 题,“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 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 和去路。”
2.体现了能力测试为主导的要求
❖ (3)加强了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 实际获取信息能力考查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从题 目中获取有效信息,一个是以文字或其他形式进行 表达(回答问题)。这里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比 较高,特别是全国卷主观性试题的实验分析、预期 和解释,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 能力。但今年减少了大段的学生叙述性答题的问题 设置,有些问题改成填空式,有利于学生的心态调 整和节约答题时间,稳定发挥出真实水平。这一点 北京卷更突出,题目都是填空式的回答方式,但其 中逻辑关系明确,看似简单,但需要思路清晰才能 表达准确。
2.体现了能力测试为主导的要求
❖ (4)重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 回答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基 因的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思想和 方法进行杂交实验设计,对结果进行推理, 另一方面还要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是多种 能力综合运用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2006全国理综II高考试题--生物试题点评101011011

2006全国理综II高考试题--生物试题点评101011011

2006全国理综II高考试题--生物试题点评本试题与前五年试题相比,组卷模式及分值与前两年相同,生物部分总分为72分,试题分值分布也无明显变化。

但在试卷内容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别。

1.淡化对实验及实验设计的考查。

作为生物考题的特色之一的实验及实验设计题,在连续五年(01-05年)的高考中,是考生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拉开生物学成绩梯度的关键,但在本试卷中仅涉及玉米的杂交实验。

这一实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设计,因为它仅涉及实验方法的运用,而且是学生所熟知的孟德尔杂交实验方法。

它所关注要点的是运用该方法育出符合要求的生物类型,而不是就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等进行预期和分析。

这是本试题区别于往年最为显著的特征。

2.知识覆盖面加大。

由于去除对实验设计的考查,故对知识的考查容量明显加大,既有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有对细节知识的检测。

知识点覆盖必修教材的第三、四、五、六、八章,选修教材的第一、二、三、四章内容。

对必修的第三、六、八章的考查较多。

3.加强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考查。

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的30、31题。

30(1)题涉及到双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0(2)侧重“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教材从转化途径、条件及相互制约三方面进行了概括,本题是对这一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运用。

31题则以玉米育种为背景,要求从杂交(自交、测交)育种、核质综合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等多角度切入考查。

4.加强对基础知识考查。

本试题中约80%的题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简题单(如根瘤菌代谢类型、种群大小的决定因素、种群增长模型、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和中等难度的题(如第2、4、5、30(1)①、31(1)、(4)题等)占有较高的比例,难题(如30(2)等)所占比例较小,总起来看,符合大纲所要求的难度比例。

5.注重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部分试题考查思维的灵活性,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控制条件下生物的变化情况,如选择题的第4题,要求从所学的基础知识(即组成DNA和RNA成分的差异),判断一新病毒的遗传物质属于哪一类。

对2006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和教学反思

对2006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和教学反思

物 教 学 有所 裨 益 。


总 体 情 况
2 0 年 我 省 高 考 理 综 试 卷 生 物 试 题 非 选 择 题 为 06
3 3 两 道 , 总 分 4 分 。 从 全 省 考 生 试 卷 ( 卷 数 为 O、 1 2 总 l 3 0份 ) 来 看 , 平 均 得 分 7. 分 , 难 度 系 数 为 5 01 81 0 1 6 其 中 第 3 题 满 分 2 分 , 全 省 考 生 平 均 得 分 19 .8 。 0 2 . 分 , 难 度 系 数 为 00 ( 超 难 题 ) 第 3 题 满 分 2 .9 属 , 1 0分 , 全 省 考 生 平 均 得 分 591 ,难 度 系 数 为 03 ( 难 题 ) . 分 . 属 。





泉 州市教 育科 学研 究所 施紫雄 南安 第一 中学 王辉明
2 0 年 我 省 高 考 理 综 试 卷 ( 国 卷 I) 生 物 试 题 06 全 ( 要 指 非选 择 题 )继 去 年 高 考 理 综 生 物 试 题 之 后 , 主
1在 补 充 实验 步 骤 方 面 ( 分 ),将 近7 % 的考 生 . 6 0 是 这样 表达 的 : “ A ( 盛 有 等 量 蒸 馏 水 )试 管放 将 或 在 暗培 养 箱 中一 段 时 间 ,将B ( 盛 有 等 量N HC 稀 或 a Os
释 ,同 时对 语 言 文字 的表 达 也 有很 高 的要 求 。 因而 形 成 考 生 在 面 对 这 种 题 目时 看 似 不 难 ,下 笔 确 属 不 易 的
有 的 实验 步 骤 找 到 本 实验 的观 察 指 标 ,即 叶 片浮 在 水 面 或 叶片 下沉 到试管 底部 。 有部 分考 生 这样 表达 :

2006年生物试题分析

2006年生物试题分析

2006年生物试题分析今年是我省实行3+X考试模式以来的第6年,也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三十次高考,理科综合仍然由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内容组成。

三门学科考试内容互相独立,没有跨学科的题;试题的排列互相独立,Ⅰ卷选择题按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编排,Ⅱ卷主观题按物理、化学、生物顺序编排,没有交叉。

通观全卷,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是今年理综试卷的两大特点。

1、试卷的结构1.1试题的数量、分值及知识点分布表1 2003、2004、2005、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题量与分值分布表2 2003、2004、2005与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科题量与分值分布注:“*”表示跨学科综合试题1.2试卷的特点(1)经过5年实践,“3+X”这一模式已显成熟,Ⅰ卷、Ⅱ卷所占比例已确定,连续三年Ⅰ卷占40%,Ⅱ卷占60%。

物理、化学、生物所占比例也已确定,连续三年物理占120分、化学占108分、生物占72分。

实践表明,这样的分配是合理的。

Ⅰ卷选择题题小分数少,考查的知识点相应增多,Ⅱ卷题大便于学生能力的考查,物理、化学、生物考分的分配与中学课时分配相宜,这有利于中学教学。

(2)试卷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内容采用拼盘式,跨学科的题没有,而学科内综合所占比例大,这既保证了试卷的区分度,也有利于高考阅卷。

(3)今年试卷明显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

联系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与科学前沿的题较多,注重考查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除生物个别试题难度增大外,今年理综全卷难度有所降低,实验题难度的降低较明显。

2.生物试题分析2.1生物试题题型构成生物部分试题只有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其中单项选择题5个,非选择题2个大题,总分依然为72分,其中选择题共30分,非选择题42分,这与往年一样。

2.2生物学科双向细目表表3 2006年理科综合测试生物学科双向细目表(满分:72分)注:A——表示“了解”,B——表示“理解与掌握”,C——表示“综合运用”其中:代谢部分共22分,占30.6%;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免疫)部分共12分,占16. 7%;遗传学部分共20分,占27.8%;生态学部分共6分,占8.3%;现代生物技术部分共12分,占16.7%。

0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0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及表述能力较差 31题(3)考生在回答根据分析得出的 结论时,多数考生答:“适宜的生长 素浓度促进花粉管的伸长”、“适宜 的生长素浓度对花粉管的伸长度有一 定的促进作用”,都只答到了一方面 的作用。
三、复习教学建议
1.扎实抓好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2.加强实验复习,培养实验能力 3.加强综合练习,优化解题思路 4.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有关数据统计 1.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选择情况统计
题号 1
2 3 4
答案 C
D A B
A(%) 2.86%
10.88% △38.06% 6.36%
B(%) 21.43%
3.65% 26.06% ▲69.88%
C(%) ▲72.24%
14.84% 17.39% 10.24%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
生物试卷分析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素英
一、2006年生物试题的特点 1.试题的覆盖面较广,考查的层 次分布较合理。 试题涉及了高中生物必修本1—9章、 选修本2、3、4、5章的内容;试题 考查的能力要求层次为识记 13 分、 理解42分、应用17分。
一、2006年生物试题的特点
8分
7.21
3.50
55.46%
43.75%
二、学生回答第二部分的 生物试题(非选择题)典型 错误及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能力较差
30题(1)主要错误是:①不能正确写 出亲本的基因型,将XBXbRr和XBYRr错 写成XbYr和XbYr, XbXb和Xbr等。②计 算遗传概率不正确。在回答这对夫妇 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7/16时, 错答成1/2,1/16等,在回答该孩子只 患乙病的概率是3/16时,错答成1/4, 1/2等。

0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1

0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1

30题(22分)
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 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 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榴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 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 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容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 稀溶 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 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31题答案
(1)基因 (2)正交和反交 (3)3 5 (4)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 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 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 表现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 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 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 表现黄色,雌性全部表现灰色;在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 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基 因位于Y染色体上。
分析预测的结果:
30题答案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 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 5分)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 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5分) 分析实验结果: (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 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 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 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6分)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 胞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 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 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6分)

2006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

2006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

把握基础提高能力科学备考——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及2008年备考策略湖北省黄冈中学王实泉一、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Ⅰ(湖北使用)],试题的风格与去年大体相同,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

现就自己的教学体会和阅卷所见分析如下。

22007年理综生物试卷Ⅰ的主要特点2.1 试卷稳中有变、整体难度不大2.2 紧扣大纲教材、考查主干知识2.3 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五个选择题的题干各自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选项和题干一致,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如第3、5题),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包括一些单项能力,如图表信息识别与判断能力。

非选择题已知条件明确,答案条理清晰。

第30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能力。

主要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推理、综合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更注重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推理的逻辑性。

属于考纲明确要求考查的能力范围。

第31题是一道遗传题,考查的是综合运用能力。

该题考查遗传学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这也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及主干知识。

该题的答案是唯一的。

参考答案科学规范、条理清晰。

上述两个大题学生都容易切入主题,看似不难,实则不易,很难得高分。

考生认真仔细审题是前提,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书写的规范性、思维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是得分的关键。

这也警示教师在平常教学和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规范答题并能准确表达。

3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理综卷中生物部分非选择题有两个大题,第30题(含2道小题,共26分),该题全省平均得分10.9分;第31题(含2道小题,共16分),该题全省平均得分8.57分。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

2.生物整体成绩分析比较
占理综 难度差 平均分 难度 异 得分比例
北京市
城八区 郊区县 十所校
45.71
45.58 46.22 55.1
0.63
0.63 0.64 0.77
0.26
0.26 0.27 0.24 0
0.01
0.14
(二)从客观试题得分情况分析考生 水平和教学质量

1.对客观题的评析 生物第I卷客观题,编排由易到难,有梯度,层次 清楚,突出选拔功能。试题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 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 的能力。客观题总分为24分,总平均分为15.32, 难度0.64,与去年相比较得分稍有所提高;由于 客观题目总分减少6分(05年为30分),所以难 度相对降低,得分率有所提高。
北京市 449.41 城八区 461.3
0.39 0.38 0.40
郊区县 433.62
十所校 583.81
0.78
232.72
0.78
0.40
(二)生物试题总体评价


2.生物试题的特点 (1)题目情景和设问基本都从实验出发,难易适 中 (2)实验与探究能力突出对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 研究思路的考查 (3)试题提供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 (4)生物试题的设计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和首都教 育的特色 ( 5)生物试题素材的选择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 际,对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0题各小题得分统计
主观30 30(1) 30(2) 平均 数 3.83 3.80 3.71 4.85 30(3) 平均 数 3.94 3.83 3.47 6.35
平均数
北京市 城八区 郊区县 十所校 9.21 9.07 8.59 12.99
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全国二)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1.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C.使体内产生抗原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试题解析] 选D。

本题从考试大纲理解能力之“(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和“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入手,考查课本主干知识免疫的相关内容。

抗毒素属于抗体,能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2.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试题解析]选B。

本题从考试大纲之理解能力“(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入手,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能力。

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则是在细胞内合成并且在细胞外起作用的物质,还在考虑影响其他细胞的生理功能。

信使RNA不释放,必需氨基酸不是在细胞内合成,淀粉酶不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解旋酶不释放,也不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肝糖元、丙酮酸也不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

3.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A.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B.需氧的异养细菌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D.单细胞真核生物[试题解析]选B。

本题从考试大纲之理解能力“(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入手,考查根瘤菌的相关知识。

只有与相应的豆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后才具有固氮功能,所需能量由植物提供,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

4.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

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试题解析]选A。

本题从考试大纲之理解能力“(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和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入手,考查遗传与变异之遗传物质的结构和特点。

DNA和RNA的组成中五碳糖不同,碱基种类有所不同,双链结构的都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数量特点应为A=T(U),C≡G。

通过“B”只能确定是DNA还是RNA,不能确定单链或双链;通过“A”既能确定是DNA还是RNA,也能确定单链或双链。

5.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

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A.剪去根尖的幼苗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幼苗[试题解析]选C。

本题从考试大纲之理解能力“(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入手,综合性比较强。

本质还是考查课本中N属于植物体内可被再利用元素,营养液缺N元素,幼苗的叶片只能从变绿的子叶获得。

30.(20分)回答下列⑴、⑵两小题。

⑴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①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

据图回答: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

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的作用。

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的结果。

②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③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

⑵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人体在禁食和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

据图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

______。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1)本题从考试大纲理解能力“(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和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入手,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本题从考试大纲理解能力之“(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入手,综合考查动物的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

[标准答案]⑴①减少(1分)/另一个生态因子(2分)/综合作用(2分);②出生率和死亡率(1分)、迁入率和迁出率(1分);③1.69N0(1分);⑵①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1分)。

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1分),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1分)。

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1分)。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2分)。

②来源:肝糖元的分解(1分)、非糖物质转化(1分);去路:氧化分解(1分);③胰岛素(1分);胰高血糖素(1分);肾上腺素(1分)。

31.(22分)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

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⑴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

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⑵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⑶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在进行自交。

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

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

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⑷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

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和连接酶。

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

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试题解析] 本题从考试大纲之实验与探究能力“⑴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⑵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⑶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和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入手,重点考查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⑴就是对课本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直接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考查细胞质遗传的应用。

⑶、⑷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

⑸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标准答案(22分)⑵ 选择黄色非糯玉米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2分)。

再以F 1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2分),获得的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2分)。

⑶ 突变(1分)/DNA (1分)。

⑷ 秋水仙素(1分)/20(1分)/一致(1分)/不一致(1分)。

⑸ 运载体(1分)/限制性内切酶(1分)/标记基因(1分)/植物组织培养(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