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学生数学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想象力的培养一创造条件,丰富感知。

想象要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只有知识领域宽,感知丰富,才会有较强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扩大其知识范围,创造条件,丰富感知。

学会观察分析总结。

如教育学生在平时留心观察各种事物,身边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规律,注重图形与文字表述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和已学的现象及数学中的模型,为展开想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平面——空间”和“抽象——具体”和“文字——关系”的转化训练。

“平面——空间”的转化训练,即在教学中把平面的事物想象成空间物体。

例如我们初一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给学生一个平面的图形,叫学生画出它的三视图来,这就需要学生把平面图形想象成空间图形才能完成。

“抽象——具体”的转化训练,即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具体化。

如我们在教函数的定义,出现了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中,有多对一的关系而不能有一对多的关系,这个问题非常抽象往往学生很难理解。

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把它具体化,学生就非常好理解。

比如这样举例,一个人或两个人或三个人可以同时做一辆出租车,然而一个人你再有钱也不能同时做两辆出租车。

这样学生即能轻松理解,又印象深刻。

“文字——关系”的转化训练,就是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表述的内容正确地转化为相应的数学关系。

例如,我们在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就是找出等量关系,如何找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我们数学中的等量关系。

三运用类比和联想,丰富想象。

类比和联想可诱发人们的想象。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联想。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中,我们先教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那么在上菱形矩形和正方形中让学生利用类比学习,学生自然学起来就轻松多了,想象力就提高了。

四给学生创造上讲台讲解的环境,丰富想象。

我们传统的教学就是抽学生上讲台做题,由老师作点评。

然而如果把这一环节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面对全班的学生来讲,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及想象力将更丰富。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空间想象力是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空间关系以及三维图形问题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利用直观教学工具1.使用实物模型:通过展示和让学生操作各种三维模型(如球体、立方体、圆锥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形状和空间关系。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对三维图形的初步认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三维图形和空间关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多个角度观察和理解。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空间认知。

二、开展空间想象训练1.图形变换练习:通过练习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让学生理解图形在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构造图形练习:给出一些条件(如边长、角度等),让学生尝试构造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这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条件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形象。

3.立体图形绘制:鼓励学生尝试绘制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通过绘制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和空间关系。

三、创设问题情境1.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问题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空间关系。

例如,让学生计算家中某个房间的面积或体积。

2.设计探究任务: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探究的数学任务,如通过测量和计算来估算某个建筑物的体积等。

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进行空间想象和探究。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了解他们是如何进行空间想象的。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鼓励学生的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空间想象过程和思考方法。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五、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1.进行空间感知训练:通过一些简单的空间感知游戏或活动(如闭眼摸物、方向感训练等),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如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

如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

如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数学想象力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

一、提供丰富的数学实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实例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富有创意的数学问题或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关于几何形状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图形构造方式。

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想象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索的学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想象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证来发现数学规律。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探究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和想象数学的奥秘。

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想象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视觉感受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培养他们的数学想象力。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或投影仪展示一些生动的数学图形和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数学的美。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想象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的数学想象力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和发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数学思维训练,例如数学推理、创造性解题和数学建模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数学想象力。

五、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培养他们的数学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不仅仅是记忆和计算,更是一门需要探索和创造的学科。

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数学成绩。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力几何图形是数学中重要的部分,而想象力在几何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几何学中有些问题很难直接去计算,我们需要通过想象力来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力:1.学习几何公式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一些几何图形进行想象,例如,老师可以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想象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

2.在学习新的几何概念时,可以通过课件、书本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发现一些有趣的性质和规律。

3.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代数想象力代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也是数学中最抽象的部分。

在代数中,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变量和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培养代数想象力的方法如下:1.将代数概念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例如,可以画出一些代数方程的图形,通过图形来展示方程的解。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理解抽象概念,增强代数想象力。

2.在代数题目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代数计算来解决。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代数的应用,提高代数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的推理想象力推理是数学学科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推理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推理想象力的方法:1.给学生提供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在表面上似乎没有解决办法,但是通过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很多小学生的薄弱科目,丰富的想象力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下面就详细的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第一,小学数学老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时机。

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

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

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

因此,老师要及时通过各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小学生的想象创造时机。

第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

心理研究说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形式而感到不安。

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拟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小学数学老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响了。

可能有的小学数学老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老师会很快乐: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平安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开展自己的创造性。

上文中所介绍的两个内容就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各位小学数学老师更好的进展小学数学教学并帮助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能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想象,创造的基础,创造的源泉。

”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成为数学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如何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使用直观手段,培养和丰富学生的表象想象的水平是以一个所具有的表象的质量和数量的情况为转移的。

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肤浅;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要使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画图等直观手段,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例如,认识较小数,可以利用实物计数建立表象;而认识较大的数,就依靠脑中已经形成的较小数的表象进行想象。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多媒体以及教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骑这样的车会是怎样的情景吗?”“如果车轮是椭圆呢?”学生立即展开想象,一边想一边说,那会颠簸得很厉害,有的学生甚至做起动作表演来了。

学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课件动画:一个骑着车轮是椭圆的自行车的人在马路上被颠簸得狼狈不堪的滑稽画面。

课件加深了同学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现实生活丰富多彩,而数学则抽象枯燥。

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就感到枯燥、乏味。

对于小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感性材料才能进行。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课时,让学生把从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如在教室里从不同角度拍出照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拍照的方位;出示正做好事的同学背影照片,让学生猜一猜是谁做的;把撕破的照片拼完整;说说这张照片拍的是物体的哪一面;想一想从哪一个方位给别人拍照最合适等等。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新课程NEW CURRICULUM教学反思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实际上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甚至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关键。

有人说,数学就是扼杀想象力的罪魁祸首,而数学学科作为人类探索自然的工具,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而在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有一种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人类所独有的想象力。

看到雄鹰翱翔于蓝天,就会激起人类对飞翔的渴望,看到猎豹轻而易举地抓住猎物就会激发人类对奔跑的欲望,人类作为生灵的主宰,不在于他们能飞得多高,跑得多快,而在于他们有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大脑。

数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促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象力的火花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而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当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他是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与源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被视为攻坚任务之一。

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种数学能力的特点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与学生已知的认知领域遥相呼应的特殊思维形式。

一、提供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争取一题多解。

有一个让我听了很多回的故事,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也许是耳熟能详,但我今天还是要在这里提起它,那就是老师黑板上的“0”字是什么?在小学生的眼里它可以是汉语拼音的“o”,也可以是英文中的“O”,甚至是“橘子”“苹果”“鸡蛋”“月亮”“西红柿”“太阳”“眼镜”等几十种答案,而当他上了大学以后可能只会战战兢兢地说:可能是英文中的“O”吧,这是多大的差别,规范化的教育或者说“大一统”的教育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吗?恰恰相反那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应该说,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悲哀。

统一的试题、规范性的答案,就像用一个坯模子脱坯,表面上整齐划一,实际上束缚了孩子思维的发展,尤其是想象力的提高。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而且对于整个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文将就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讨论。

一、数学思维加想象力在数学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习数学时,只有具备想象力才能够更好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用逻辑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而数学思维与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在学习数学中我们需要用图形来表示方程,用符号来表示知识,并用逻辑思维来进行计算和解题,这需要我们具备强大的想象力。

二、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体操作如下:1、注重图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形象化在数学教学中,图像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图像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运算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图像资源,进行图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形象化。

比如我们在教二次函数,可以通过画出函数图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再比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出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的图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些图像的演示和学习,学生便能够更加理解概念,提高数学思维和想象能力。

2、贯穿应用教学,强化实用性数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贯穿应用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展开想象力。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既能通过实践 verified学习(PS. 鉴于原文可能会翻译成“实践验证”,重新组织句子),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理论的内涵,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

3、重视创新思维,强化思维创造性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按照有关规律、原则,从而达到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出其不意地尝试新颖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拓宽思维空间,提高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作者:宋亚芹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04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实际上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甚至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关键。

有人说,数学就是扼杀想象力的罪魁祸首,而数学学科作为人类探索自然的工具,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而在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有一种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人类所独有的想象力。

看到雄鹰翱翔于蓝天,就会激起人类对飞翔的渴望,看到猎豹轻而易举地抓住猎物就会激发人类对奔跑的欲望,人类作为生灵的主宰,不在于他们能飞得多高,跑得多快,而在于他们有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大脑。

数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促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象力的火花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而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当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他是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与源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被视为攻坚任务之一。

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种数学能力的特点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与学生已知的认知领域遥相呼应的特殊思维形式。

一、提供开放性试题
没有标准答案,争取一题多解。

有一个让我听了很多回的故事,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也许是耳熟能详,但我今天还是要在这里提起它,那就是老师黑板上的“0”字是什么?在小学生的眼里它可以是汉语拼音的“o”,也可以是英文中的“O”,甚至是“橘子”“苹果”“鸡蛋”“月亮”“西红柿”“太阳”“眼镜”等几十种答案,而当他上了大学以后可能只会战战兢兢地说:可能是英文中的“O”吧,这是多大的差别,规范化的教育或者说“大一统”的教育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吗?恰恰相反那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应该说,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悲哀。

统一的试题、规范性的答案,就像用一个坯模子脱坯,表面上整齐划一,实际上束缚了孩子思维的发展,尤其是想象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数学教学中在给学生留必做题以后,一定要留一道选做题,在选做题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提升。

二、变我考学生为学生考我
在师生双边活动中一般来说都是:我们讲授了一些知识以后,为了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识,也为了了解教学效果,出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答一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师问生答的一边活动。

记得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
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让学生出题来完成教学任务。

当你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是老师,他是课堂的主宰者,马上就会由被动变主动,他们会很兴奋,因此思维活跃,跃跃欲试,不但能激活课堂,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

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

也有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实际上是从不同的侧面阐述同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个问题或者是相同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启示。

比如说,“速算”到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可能会争论不休,究其原因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关键是看学“速算”的孩子长大后发展怎样。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叛逆性
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愿意容忍很多事情,但最不能容忍的是朋友或配偶的背叛,在影视中往往也是如此。

人们把亲人对自己的背叛视为奇耻大辱。

但我今天所说的思维的叛逆性并不是指情感的背叛,而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习惯于把与自己思维不一致的学生的回答叫停,我们的本意是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但你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首先,我们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与我们现行的教育观背道而驰,我们经常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父母、尊重师长,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而就是很善于言教的你,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你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否定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

其次,挫伤了孩子们积极发言的健康情感,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因为你不经意间打断他们的发言而使这种情感受到伤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叛逆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

用一种新颖、独到、前所未有的思维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错了又如何?至少他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他的热情没有被打压,他的思维得以飞扬。

这种逆向思考往往能帮人摆脱困境,使人们在绝境中获得重生。

总之,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不能束缚了孩子们的思想,要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甄秀丽.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编辑李建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