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选择及输入顺序在振动台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成为了工程抗震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综述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地震模拟振动台作为一种重要的试验设备,可以模拟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为研究者提供一种可控、可重复的实验手段。

模型试验则是将实际建筑结构按比例缩小,通过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来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两者的结合为抗震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模型试验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包括试验方法、试验对象和试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本文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性、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本文探讨了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革新、数据分析方法的改进以及与其他抗震技术的结合等方面。

2. 地震模拟振动台技术概述定义:地震模拟振动台是一种用于模拟地震作用的实验设备,通过在实验模型上施加特定的振动,来模拟地震时的地面运动。

原理:振动台通过驱动系统产生可控的振动波形,这些波形可以模拟实际的地震波形或特定的地震动参数。

综合模拟环境: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更全面的地震模拟。

3.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历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地震模拟振动台主要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早期的振动台设备简单,只能模拟一维地震波,且模拟的地震波频率范围有限。

这些早期的尝试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地震模拟振动台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振动台设备开始能够模拟多维地震波,频率范围也得到扩大。

黄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方案

黄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方案

黄土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及液化机制研究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方案1、试验目的黄土斜坡在下部充分浸水和地震作用条件下,观察坡体不同部位动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坡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黄土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地震液化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2、试验准备工作2.1 试验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黄土斜坡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采用单面直线坡,坡角为60°。

模型总高为70cm ,其中坡体高度50cm ,下伏基础深度20cm 。

模型底部长为100cm ,宽为60cm (未减去防水膜厚度)。

图1 黄土斜坡概念模型及传感器布置图 (单位:cm )2.2 试验相似关系设计本试验模型采用原型材料,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相似常数均取值为1.0。

离心加速度拟采用20g ,即模型与原型加速度的相似系数为20。

由此对应的模型与原型几何尺寸的相似系数为1/20。

也就是说,本试验模型高度为0.7m ,模拟的原型高度为14m 。

表1还列出了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涉及其它关键参数的相似系数。

表1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相似系数(a)侧视图孔隙水压力计(a)俯视图加速度计激振方向X46.924.22.3 试验设备及测试系统(待补充详细)表2 土工离心机振动台技术参数2.4 试验材料试验模型材料均采用黄土原型材料,取样地点为甘肃省兰州市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黄土地区。

材料从现场取回后,在室内做了密度、孔隙比、液限和塑限以及颗粒级配分布试验,结果见表3。

依据图1所示的设计模型尺寸,估算模型总质量为672kg。

表3 试验用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2.5 模型制备及饱水斜坡模型采用现场制作,从下到上逐层均匀压实的方式。

基本流程如下:(1)在模型箱内壁量好模型几何尺寸,制作一个标尺,以便建模时可以方便地控制每一层装样的高度,同时保证传感器埋设位置的精确度。

(2)将准备好的材料倒入模型箱中,采用压实工具进行人工压实。

为保证压实密实度,每层碾压厚度控制在5~10cm。

振动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振动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振动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振动台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备,广泛应用于工程、地震学、材料力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振动台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振动台的基本原理振动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机产生的振动力将被试体或模型等放置在振动台上,通过改变振动台的运动特性来模拟实际工程或地震等振动环境。

振动台的振动特性可以用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参数来描述。

振幅是指振动台的最大位移,可以通过改变电机转速和设定控制参数来调整。

频率是指振动台振动的周期性,可以通过改变电机转速和调整振动台的固有频率来控制。

相位是指振动台与外界振动源的时间关系,通常在实验中需要与外界振动源进行同步。

二、振动台的设计要点1. 动力系统设计: 振动台的动力系统一般由电机、传动装置和悬挂装置等组成。

合理选择和设计这些装置对于振动台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电机的功率和转速需要满足振动台所需的振动力和频率要求,传动装置需要保证电机的振动动力传递到振动台上,悬挂装置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

2. 控制系统设计: 振动台的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和传感器等组成。

控制器负责调节振动台的振动特性,传感器负责感知振动台和被试体的振动状态。

合理选择和设计这些装置对于振动台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3. 结构设计: 振动台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振动台的载荷条件和材料选择等因素。

振动台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承受工作载荷和外界振动引起的应力。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阻尼性能和抗振性能等因素。

三、振动台的应用研究1. 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振动台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用于模拟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工作环境下的振动载荷。

通过在振动台上进行振动试验,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结构设计并验证结构的可靠性。

2. 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 振动台在地震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震模拟试验是研究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模拟地震波的载荷和振动台的运动,可以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抗震设计的建议。

不同地震波输入机制下的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

不同地震波输入机制下的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

i f e t ip t m c a i df r n n u e h ns . 如砣 t s e u t h w h t f t e e ms e t r s s o t a i h l s b d o k wa e i u e sip t t o t o s e ig te s i fco , e e r c v s da n u h u n i r ol a t r t s wi c d n h h
要性 的 凸 显 , 何 选 择 结 构 基 底 合 理 的地 震 动 输 如 入口 对 于结构 的设计 非常 的重要 . ,
( )先期 已完成 的 自由场 和土一 1 结构 相互作 用体 选择 了 E e t l nr 、at 、 C o波 T f 波 上海 人工 基岩 波作
震研究 的越来 越精 细化及 抗震 环节 在结 构 设计 中重 系振动 台试验 时的 台面水平输 入 , 简称“ 基岩 波” .
收稿 日期 :21 —0 一i 01 4 9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重 点 项 目 (0 1 0 1 ; 技 部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基础 研 究 项 目 (L R E 8一A一0 ) 9 9 5 1 )科 sD C0 7 第一作者 : 康 帅 (9 3 , 博 士生 . 1 8 一) 男,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 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 . i:7 0 2 1 1 ogi d .n E ma 0 1 0 0 2 @tn j e u c l .
文 章 编 号 : 2 334 2 1 )917 —7 0 5 —7 X(0 10 —2 30
D I1 .9 9ji n 0 5 —7 x 2 1 . 90 4 O :0 3 6 /. s. 233 4 . 0 10 .0 s

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地震响应中的应用

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地震响应中的应用

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地震响应中的应用振动台试验是通过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于结构物上的一种试验手段。

它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控制振动台的运动,产生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形,模拟出真实地震中的动力特性,进而研究结构物在地震中的响应情况。

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地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合理的抗震措施和评估结构的地震性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一、振动台试验在结构抗震能力研究中的应用振动台试验可以模拟出各种复杂的地震荷载,通过控制振动台的运动和波形,可以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振动台试验来测定结构的基频、共振频率和动力特性等重要参数,从而得到结构的动力响应。

此外,振动台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结构体系或材料的抗震性能。

通过改变试验参数,如振幅、频率和向量,可以模拟出不同程度的地震荷载,对比不同结构体系或材料的地震响应情况。

这有助于工程师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材料,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振动台试验在新型结构体系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结构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结构体系在地震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求新的结构体系。

振动台试验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新型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从而为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在振动台上进行试验,可以模拟真实地震的作用,评估新型结构体系在地震中的性能表现,进一步改进设计。

三、振动台试验在结构抗震措施研究中的应用除了设计新型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还可以在评估和改进现有结构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振动台上可以进行反复加载试验,模拟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复荷载作用,评估结构的疲劳性能。

此外,振动台试验还可以模拟不同地震方向和强度的地震波形,研究结构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响应。

这有助于工程师选择合适的结构抗震措施,提高结构的地震性能。

最后,振动台试验还可以用于研究结构的损伤与破坏机制。

通过模拟不同程度的地震荷载,研究者可以观察结构物的破坏形态、破坏范围和破坏原因等,并根据试验结果改进结构的设计和抗震措施。

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应用

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应用

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应用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界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其特性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预测结构的动态性能,振动台试验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动力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

一、振动台试验概述振动台试验是一种模拟真实工况下结构受力情况的实验方法。

通过在试验振动台上施加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振动载荷,模拟结构在地震、风荷载等动力作用下的响应。

振动台试验可以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动态性能,为工程设计及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二、振动台试验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地震是结构最常见的动力荷载之一,而振动台试验对于地震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结构抗震研究振动台试验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响应试验,验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控制试验参数,如振动频率、加速度等,可以模拟不同地震场景,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为地震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地基-结构相互作用研究在实际工程中,地基条件对结构的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

振动台试验可以模拟地基-结构相互作用,并研究地基改良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通过试验可以得到土体的动力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土壤-结构交互作用的准确数据。

三、振动台试验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振动台试验在航天工程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会经历严苛的振动环境,因此需要进行振动台试验来验证航天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1. 航天器结构动力学特性试验通过振动台试验可以对航天器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研究结构固有频率及振动模态。

通过试验数据可以验证结构的设计准确性,为航天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2. 航天器环境适应性试验振动台试验可以模拟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的振动环境,验证其在各种振动载荷下的工作能力。

通过试验可以检测航天器的结构强度、电子设备功能是否正常,为航天任务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四、振动台试验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振动台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 可模拟真实动力环境:振动台试验可以模拟复杂的动力环境,准确反映结构的动态响应。

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跨度桥梁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大跨度桥梁来说,抗震能力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基础。

地震是世界各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地震对于大跨度桥梁的抗震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影响成为一个必要的课题。

目前,对于大跨度桥梁的抗震影响,大多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得到非常准确的计算结果,但是其不能考虑到地震波的复杂性和桥梁自身非线性特性,且需要大量计算工作。

而且,尚缺乏系统的承载能力、破坏机理和优化设计等方面的探索。

因此,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振动台试验的方法,研究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影响的情况。

试验将采用缩尺模型进行,具体内容包括:1.设计大跨度桥梁的模型,并制作模型。

2.设计地震模拟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采用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地震模拟输入,来模拟不同的地震情况。

3.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得出不同地震模拟输入对大跨度桥梁的反应和破坏情况。

4.分析试验结果,探讨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次试验的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得到以下成果:1.得出不同地震模拟输入对大跨度桥梁的反应和破坏情况。

2.探讨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3.为建设大跨度桥梁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理论,提高大跨度桥梁的安全性。

四、研究进度和计划本研究预计历时1年,具体研究进度如下:1.前期准备(2个月):文献调研、试验设计与方案制定。

2.模型制作(3个月):按照设计完成模型制作。

3.试验执行(7个月):在振动台上进行试验,同时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4.数据分析(2个月):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5.撰写论文(3个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撰写论文。

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地震模拟振动台是一种用于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物的振动响应的设备。

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与地震工程研究中,地震模拟振动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首先介绍了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然后分析了传统控制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控制策略,并探讨了其在地震工程研究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地震模拟振动台,三维六自由度,控制技术,改进控制策略,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地震工程研究1. 引言地震是一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结构物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地震工程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地震模拟振动台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设备,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和地震工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设备可模拟不同地震动特征下的振动载荷,以探索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理,为结构设计与抗震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2.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地震模拟振动台是一种用于模拟地震载荷的实验设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振动台上装置的激振器产生地震波,将这种地震波传递给结构样品,使该样品在模拟的地震动作用下发生振动。

地震模拟振动台主要由激振器、控制器、台面、结构样品等组成。

其中,激振器负责产生地震波,控制器用于调节振动台的振动参数,台面上放置结构样品,通过可调节的支座使结构样品与台面连接。

3. 传统控制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地震模拟振动台控制方法多采用PID控制器或经验控制策略。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PID控制器无法适应多自由度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容易导致振动台系统不能准确地模拟地震动特征。

其次,经验控制策略缺乏理论依据,难以保证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改进的控制策略对于提高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6期2012年12月结构工程师Structural EngineersVol.28,No.6Dec.2012收稿日期:2012-08-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274);中日重大合作项目(51022140006);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D09050600370000)*联系作者,Email :yingzhou@tongji.edu.cn地震动选择及输入顺序在振动台试验中的应用研究周颖*张翠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要振动台试验中,经过相似理论设计的缩尺模型,经历一系列特定顺序地震波的输入,激励起模型结构的动力非线性行为,来研究和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

因此对于表现出非线性行为的模型结构来说,振动台试验是个不可逆过程。

因此如何选择地震波,以及如何确定地震波的输入顺序,对振动台试验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

重点介绍振动台试验的选波方法以及地震波的输入顺序,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选波,能准确合理地评价结构的抗震行为。

关键词输入顺序,选波,振动台试验,非线性行为Study on the Method of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andInput Sequence in the Shaking Table TestZHOU Ying *ZHANG Cuiqia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In shaking table tests ,the scaled-down model designed through the theory of similarity is excitedby the selected earthquake waves in a specified sequence to the nonlinear stage in order to study and evaluate the structural seismic performances.Due to the nonlinear history of the model ,shaking table test is an irre-versible process.Then how to select the input and determine the input sequenc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uc-cess of the shaking table tes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wave sel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input sequence.The shaking table test of a recycle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is used to verify the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could be accurately evaluated by the selected waves.Keywordsinput sequence ,wave selection ,shaking table test ,nonlinear behavior1引言利用大型振动台进行结构地震模拟试验是研究工程结构抗震能力和破坏机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相似理论设计缩尺模型,选择地震波,按照设定的顺序进行输入,激励模型的动力非线性行为,进而研究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对于历经动力非线性行为的模型来说,振动台试验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振动台试验时如果地震波选择不当,有可能将无法激励起结构的动力响应,或者激励起结构过大的响应,从而无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合理而准确的评价。

即便是地震波经过精心筛选,如果输入顺序不当,模型结构动力响应大的波的输入先于模型动力响应小的波,有可能造成后面波的输入不起作用,因此也无法准确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

因此选择振动台试验的模型输入地震波以及设定地震波的输入顺序,对确保振动台试验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2实际工程意义上的选波原则地震反应谱理论创立以来历经几十年的历史,为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工程抗震中,尤其是对结构抗震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反应谱也有明显的缺点,即它无法表示地震动的持续时间,而持续时间对结构的破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3]。

因此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各国的抗震规范、指南和相关文献中用于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动记录选取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基于台站和地震信息的选取方法,其主要分为以ATC-63为代表的面向研究的选取方法和以ASCE7为代表的面向设计的选取方法。

ATC-63中的选取方法是以结构易损性曲线为基础,以广泛适用性为出发点,提出一套基于台站和地震信息的地震动选取方法,其目的是为评价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一套统一的标准(地震动记录集合)[4];ASCE7中选取方法是以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结构某一特定周期(比如第一周期)的谱加速度的超越概率(超越概率定了之后,与此超越概率相应的谱加速度值即可确定),根据已知的超越概率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反演,确定当地的对结构产生影响的统计变量均值(M震级,R震源距离),然后根据相关性分析确定结构其他周期的谱加速度值均值和方差,形成所谓的目标反应谱,然后根据此目标反应谱进行选波,如果地震波的反应谱能和目标反应谱吻合很好,此波将被选中,作为结构分析地震动输入,以上选波只是以结构某一特定周期为目标的反应谱进行选波,对于高柔结构,结构上部层间位移角对高阶振型比较敏感,因此对高柔结构来说,目标反应谱将会是多个,然后根据目标反应谱选定多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分析[5-7]。

第二类是基于设计反应谱的选取方法。

该方法是以设计反应谱为基础,由此来控制所选地震动记录的频谱特性与规范设计反应谱尽可能接近。

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为杨溥,李英民[8]提出的双频段控制方法。

该方法在地震动记录数据库中直接挑选那些经调幅后其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段和结构一阶自振周期附近与设计反应谱相差较小的地震动记录,而不考虑场地条件、震级、震中距等一系列客观参数的限制。

邓军,唐家祥[9]提出的将反应谱分为6个周期区间,即[0 1s],[1 2s],[2 3s],[3 4s],[4 5s],[5 6s],分别在每个区间段上进行控制,这样可以获得每个区间段上拟合最好的记录,结构基本周期落在哪个区间,就采用哪个区间的波。

这样既满足了统计意义上相符,又控制了离散型。

第三类是最不利地震动选波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在工程设计中,特别在非常重要的工程抗震设计中,有必要采用相对苛刻的地震动记录进行结构地震安全性的验算,即选用可能对结构造成最严重破坏的地震动记录。

谢礼立,翟长海等[10]在比较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最不利地震动的概念,并结合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关于地震动强度等级和场地类别的划分,给出了确定最不利地震动的方法和对应于不同场地类别和结构类型的最不利地震动记录,以便工程设计时使用。

3振动台试验选波原则3.1振动台试验特点振动台试验是这样一种抗震试验方法:首先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并制作缩尺模型且选择地震动输入,然后通过振动台再现该地震动,从而能够直接观测模型的地震反应,进而能够根据相似理论得到原型结构的地震响应。

在该类试验中,结构模型往往表现出非线性行为,即逐步累积损伤且表现出“路径相关”特性。

因而,既不可能选择很多地震波,也需要对地震波的输入次序进行仔细设计。

简言之,如何选择小样本输入并合理安排试验顺序,是振动台试验的关键问题。

3.2振动台试验选波原则针对工程以及研究目的的不同,振动试验选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应当采用最不利地震动选波原则;针对一般工程,应该采用模型结构基频段拟合模型反应谱原则。

从理论上来讲,振动台试验选波应分阶段进行。

对于历经非线性的模型来说,对不同阶段的输入波有不同的灵敏度。

模型产生非线性行为以后,动力特性在发生改变,设计反应谱也在发生改变,因此按照多遇地震反应谱为例选择的一组波,·16··抗震与抗风·结构工程师第28卷第6期是不适合进行全阶段输入的。

以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阶段为例,要分别拟合多遇设计反应谱和罕遇设计反应谱原则进行选波,对结构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输入,才能对结构的行为作出合理而准确的评价。

然而这在实际振动台试验中是做不到的,因为试验之前,结构损伤后的动力特性不能准确预测,因此无法事先选出整个阶段波以备输入,只能是边做试验边选波,而选波本身也是需要时间的,有时候甚至无法选出合适的自然波。

因此振动台试验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选定3 4条地震波,然后在整个试验阶段(多遇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不再重新选波和调换输入顺序。

本文只针对第一阶段(多遇地震阶段)进行选波与排序分析。

3.3振动台试验输入波顺序确定无论是在振动台多遇地震阶段还是罕遇地震阶段,首先通过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通过结构的自振周期处反应谱的综合值确定地震波的输入顺序。

作者认为第一周期起控制作用的结构(第一周期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大于50%),用第一周期处反应谱进行比对即可。

针对特别重要的工程(如核电站反应堆的保护壳等),可以采用最不利地震动方法进行选波。

翟长海等[11]已经按最不利地震动原则对常用的地震动进行分类,并归纳成表格,可供设计人员直接选用。

对于一般的工程可以采用拟合设计反应谱法。

第一步:根据研究对象所在场地类型和设防烈度确定多遇地震反应谱,并将反应谱转换为加速度表示,一般采用cm/s2。

第二步:将所选地震波进行反应谱分析,然后与设计反应谱放在一起进行,在结构基本周期处进行比对,确定所选波是否合适,一般来说,振动台试验是取几条波的包络值进行抗震性能评价,所以应该控制反应谱最大值在结构基本周期处不应超过设计反应谱20%,多条波反应谱均值应能接近设计反应谱。

第三步:将地震波的反应谱和规范设计反应谱画在同一张图形中,进行比对进行选波。

第四步:根据结构基频对应点的模型波的反应谱的数值大小,确定输入顺序。

至此,选波和确定输入顺序完成。

4振动台试验选波实例4.1选波与排序以8层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为例进行选波并确定输入地震动的先后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