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哪一句用了想象?表达出怎样 的思想感情?
作者宦游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 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 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 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 “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 腻情感。
画面: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 燎沉香,消溽暑。 (嗅觉)。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听觉)。 ·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视 觉)。
呼:呼唤,写出小鸟叽叽 喳喳的欢快叫声和活泼灵 动的神态;同时,古诗词 中鸟雀呼唤还暗示着雨过 天晴。
“窥”:窥看、 窥探,写出了 鸟儿们在屋檐 下探头探脑、 东张西望的有 一点点怕人的 神态。
“五月渔郎相忆否?”
对写法
杜甫在《月夜》中表达思念妻子之情,是 这样表达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 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本思家, 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女不能思, 又进一层。”周邦彦此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思念家乡之人,又不直说,而说渔郎 是否记起自己,不仅把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 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 套的意境又进一层。王国维赞之曰:“词中老 杜,非先生不可”。
佳句赏析
找出你认为这首词写得 最好的句子,细细品味它 妙在何处。
“水面清 圆,一一风 荷举” ——王国维 认为这两句 词,“真能 得荷之神理 者”
· 这两句诗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 精神跃然纸上。 · 首先,这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平 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 而婷婷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 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乎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 第二,这两句炼字的功夫了得。“一一”把荷 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 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 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 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 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风”造 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 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苏幕遮》(周邦彦)全面版

故乡遥,何日去。家 沉香 鸟雀 荷叶 初阳 宿雨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面上无数的碧荷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远望
整个池塘,仿佛摄影一般。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寥寥数语,就把荷花写的出 神入化,这不得不令我们惊叹,特 别是一个“举”字,立刻让读者联 想到荷茎在用力托着一个亭亭玉立 的少女一样,使荷叶有了生机,有 了神韵。难怪王国维称之说“真能 得荷之神理者”。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 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 故乡。
全诗明白如话,不加雕饰,然意 境深远。
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对 小楫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深 情向往中,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 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 活的向往。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中滚动着,闪烁着。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细节描写:阳光照耀下,水珠越来越小,
故乡遥,何日去。家 越来越少,这是绘画难以描画的水珠蒸发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过程,但周邦彦却把这一过程写的如此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传神。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 周邦彦
rù
qīn kuī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
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
jí
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pǔ
梦入芙蓉浦。
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 之情。
上阙写景,下阕抒情。
拟人。 “举”字,立刻让读者联想到荷茎 在用力托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使荷叶 有了生机,有了神韵。
上片写景。 一二句写室内之境,焚香消暑,取心定
自然凉之意。 三、四句写室外之景,“鸟雀呼晴”,
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 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 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风荷摇曳图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王国维曾称道:“美成《 苏幕遮 》词,‘叶上 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 之神理者。”试分析“荷之神理”体现在哪里。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 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妩媚、 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
五、六句写荷塘美景,“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清新美丽、动态可掬,一个 “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
下片(抒情)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思乡之情
如何理解
故乡遥,何日去?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 乡情,他的家乡在钱塘 吴门,那里的西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别样红。” 于是词人喃喃自语:
上片(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苏幕遮》(周邦彦)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 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 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 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 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 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 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 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 自然。
整反 体复 感诵 知读
梦忆 安 家 故 入否 旅 住 乡 芙, 。 吴 遥 蓉小 五 门 , 浦楫 月 , 何 。轻 渔 久 日 舟郎作去 ,相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宿 檐 鸟 燎 一雨 语 雀 沉 风, 。 呼 香 荷水 叶 晴 , 举面 上 , 消 。清 初 侵 溽 圆阳晓暑 ,干窥。
问题一:请尝试找出本词的韵脚。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 入芙蓉浦。”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写实景,那么最 后一句就转入了虚构的梦境描写。思乡 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 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全 词以如梦如幻的乡愁乡梦结束。
“五月渔郎相忆否?”
对写法
杜甫在《月夜》中表达思念妻子之情,是 这样表达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 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本思家, 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女不能思, 又进一层。”周邦彦此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思念家乡之人,又不直说,而说渔郎 是否记起自己,不仅把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 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 套的意境又进一层。王国维赞之曰:“词中老 杜,非先生不可”。
古诗鉴赏: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

古诗鉴赏: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古诗鉴赏: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宋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为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
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省)县令等。
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年)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
宋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
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
后死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题解《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
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词句注释燎(lio):细焚。
沈香: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r)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幕遮·燎沉香朝代:宋代作者:周邦彦原文: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注释燎:烧。
音,[liáo]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
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
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
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jí] 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赏析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30]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31] ,久作长安旅 [32] 。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3] 。
注释:[30]燎沉香,消溽暑:炉焚沉水香,以去暑湿。
[31]吴门:苏州的旧称,此借指钱塘故乡。
钱塘,古属吴国。
[32]长安:指首都汴京。
[33]芙蓉浦:荷花荡。
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评析:久困汴京,为感慨的由头。
周邦彦元丰三年入都,六年为太学正,五岁不迁,颇伤沦落。
睹池中绿荷,遂念及故乡的荷塘、渔伴,乡愁一缕,虚际盘旋。
骚雅清虚,确为本色佳制。
王国维以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可见其意境之高卓了。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人。
少疏隽有才,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
六年,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胜与朝廷新法,一命而为太学正。
及司马光等旧党执政,邦彦亦遭废黜,转徙庐州、荆州教授、溧水知县等职。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召为国子主簿。
徽宗朝,累官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顺昌府,徙处州。
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有《片玉词》传世。
周邦彦是继柳永、苏轼之后崛起词坛的巨匠,作品清蔚圆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
尤精通音律,主持大晟府工作,对于保存古曲、增演新调,贡献巨大。
苏幕遮 周邦彦

下片: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记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思考: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故乡遥,何日去?
作者上片写荷花,下片直接写思乡,你觉得突兀吗? 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想想联系上下两片感情纽带 的是哪个意象? 答、荷花。从“溽暑”我们知道此时的南方应该正 处在五月份左右的梅雨季节,荷花花期当在六月, 杨万里有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五月份 的钱塘应该是满眼都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荷花勾起了作者无限的思乡之情,这样前后就连接 起来了。
爱。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 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 世。 “一一”: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 疏密相间,高低起伏,颇具层次感。 “举”:一个动词写出了荷叶雨后 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的美,使上片有了 风骨,而又不失风韵。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 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 忘,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 髓。 ——简约的构图美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先一个雨珠,后扩大 到荷叶,再降低到水 面,最后远望整个池 塘,仿佛摄影。从不 同的角度,不同的侧 面,用不同的镜头摄 下了荷花丰富多彩, 栩栩如生的形象。
上片: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 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 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时间: 溽暑 侵晓(五月份左 右, 雨后的 早晨) 景物:鸟雀 荷叶 初阳 宿雨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呼:更显人性化------拟人 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的活灵活现,更写 出了鸟雀的多情,窥檐以告诉人们新晴之欢,显得 有韵味。此时作者的心情也由沉郁转为欢快。在词 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它们也 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月渔郎相忆否?”
对写法
杜甫在《月夜》中表达思念妻子之情, 是这样表达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 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本 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 女不能思,又进一层。”周邦彦此词,有 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思念家乡之人,又不直说,而说 渔郎是否记起自己,不仅把自己对家乡对 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细腻真切,而 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王国维 赞之曰:“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思考:作者上片写荷花,下片直接写思乡,你觉得突兀吗?结 合课后习题第二题,想想联系上下两片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风荷。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
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此时家 乡的西子湖畔,必定满是“水面清 圆,一一风荷举”的景致。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 家乡,进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
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去呢?
总结全文
1、艺术特色 语言自然、淡雅素洁,词境 清新爽朗。 2、主旨 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 贯穿,既细致传神的写景状物又 颇有诗意的表达了思乡之情。
情景关系结构图
燎香消暑---沉闷 情 因 景 异 , 富 于 变 化 。 上 片 写 景 ,
情 鸟雀呼晴---欢快 因 景 生 风荷摇曳---欣喜 , 风荷 思 伤愁---羁旅他乡 乡 情 浓 怅然---梦回荷塘 。
(视觉)
燎沉香,消溽暑。 (嗅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听觉)
下片(抒情)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思考: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 表达思乡之情的?
• 思考: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 者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 戏莲叶北。——《江南》
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 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 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 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清新自然。
下 片 抒 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 入芙蓉浦。”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写实景,那么最 后一句就转入了虚构的梦境描写。思乡 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 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全 词以如梦如幻的乡愁乡梦结束。
佳句赏析
找出你认为这首词写得 最好的句子,细细品味它 妙在何处。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上片(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
思考: 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 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感 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 描写这幅画的?
意象: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画面: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
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 《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
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 王昌龄 《采莲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
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整 体 感 知
问题一: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 重写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问题二: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 么情感?
思乡之情
深 入 分 析
——王国维认 为这两句词, “真能得荷之 神理者”
〃这两句诗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
精神跃然纸上。 〃首先,这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 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 而婷婷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 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乎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第二,这两句炼字的功夫了得。“一一”把 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 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 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 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 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风”造 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 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