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PDF 62页)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2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共61页文档

2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共61页文档
的比较优势) Adding Transport Costs and Nontraded Goods(引入
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品)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Ricardian Model Summary
5
Introduction
Countries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wo basic reasons:
Resourc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ses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other goods, say computers.
8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
2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
主讲:余道先
ydxdhyhotmail
3
Chapter 2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4

The Ricardian model is based on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These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
This example assumes that South American workers are less productive than U.S. workers.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What determines comparative advantage?
–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would help us understand how country differences determine the pattern of trade (which goods a country exports). (Ricardian Model)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单位:人小时,person-hours)
• Denote with aLW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wine (e.g. if aLW = 2, then one needs 2 hours of labor to produce one gallon of wine).
–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 The PPF of our economy is given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
(2-1)
aLC×QC + aLW×QW ≤L
– From our previous example, we get:
QC + 2QW ≤ 120
11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4
Production, Prices and Wages (cont.) •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1. 劳动是生产中唯一重要的资源。 2. 由于技术差异,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 不一样,但劳动生产率在各国内部并不随时 间而变化。 3. 各国的劳动供给量是一个常数。 4. 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酒和奶酪。 5. 竞争使得工人们可以获得“竞争性”工资, 工资是一个关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的函 数,竞争同时也使得他们可选择去能支付他 们最高工资的行业工作。 6. 模型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 投入奶酪生产的每一小时如果用于生产酒,可产出 酒的数量等于
1 hour/(aLW hours/liter of wine)
= (1/aLW) liter of wine • For example, if 1 hour is moved to cheese production, that additional hour of labor could have produced 1 hour/(2 hours/liter of wine) = 1/2 liter of wine.
Chapter 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 优势:李嘉图模型
Slides prepared by Thomas Bishop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情人节美国对玫瑰的需求达到大约1000万 • 在冬季美国种玫瑰是非常困难的.
– 需要用温室. – 在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成本是巨大的.
• 为了生产冬季玫瑰,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 产品,如计算机。
4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一,本国劳动相对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本国产 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升高,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 求就会减少。
40
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二,本国的工资上升之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 会减少,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增加,这进一步减 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aLCQC + aLWQW = L
–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QC + 2QW = 120
14
单一要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P L/aLW
o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15
• 机会成本表示为PPF的斜率 • 在此为aLC/aLW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国内)。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2
单一要素的经济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斯密的思想对国际贸易,乃至 整个经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 影响。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9
亚当.斯密简介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17
中国 美国
棉布(万米)
100 80
小麦(吨)
50 100
表2.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棉布(人均产量)小麦(人均产量) 中国 1=100万米/100人 √ 0.5 =50吨/100人 美国 0.8 =80万米/100人 1 = 100吨/100人√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Adam Smith及《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斯密3岁父亲去世(一说 出世前父亲去世),与母相 依为命,终身未娶。
传记: “他的舅舅幸运地 为世界挽救了一个天才,正 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 学;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一 名算命先生,少了一个经济 学家”。
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 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 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 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 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解释产生贸易部分原因,首次论证分工 和交换可“双赢”而不是“零和游戏”。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力优势:李嘉图模型古典贸易理论以李嘉图(Ricardo)的比力优势理论为代表。

但在此之前,我们先简朴介绍一下李嘉图之前的主要贸易理论。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看法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流行于十七和十八世纪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其主要看法在于:贵金属(金银)是唯一的财产,因此国度茂盛的标记在于金银的多寡;反应在国际贸易上,一国走向茂盛的底子手段在于保持出超(出口大于进口)。

由于全世界作为一个关闭经济,其贸易必须平衡,因此一国出超必有他国入超,因此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更茂盛必以他国更贫弱为代价。

与重商主义者相反,自从亚当·斯密之后直到现在,人们权衡国度财产并不主要以金银的存量,而是以商品生产能力、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重商主义者的贸易看法是极其片面的,但是,纵然以现代看法看来,重商主义至少也有以下三个可取之处。

(1)重商主义文献多是献给其时统治者的,有了更多黄金,统治者可维持更强大的陆军和水师以占领更多的殖民地。

(2)一国流通中黄金增加,钱币供应增加,商业更增活力;(扩张性钱币政策)(3)勉励出口,抑制进口,百姓收入增加,失业率低落。

(积极财务政策)2.2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斯密(Adam Smith )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相反,国际贸易应该是互利的(mutually beneficial)。

斯密是从他的绝对优势理论展开对此的论述的。

当A 国在商品X 上的生产率较B 更高,则称A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力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以X a 表现A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而X b 表现B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那么如果A 国较B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力优势的充实须要条件为:X X a b >绝对优势还可以商品的单元生产成原来表现。

我们以一个221⨯⨯模型来说明绝对优势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 财富的标准。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 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 人之所失 ;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 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 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 大于进口。
10
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 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 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11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 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 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 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 他们交换。 ”
7
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 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 纪下半期到1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 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 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 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 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Adam Smith (17231790)
13
绝对优势的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一国如果 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 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 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 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 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 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15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为了进一步理解“绝对优势”贸易 理论,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 。
16
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 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 假设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 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假设5: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 ; 假设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 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假设7:无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
– 试图达到生产上的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
李嘉图模型( Ricardian model )建立在 国家间的技术差异上
– 这些技术的差异反映在国家间劳动生产率 (productivity of labor) 的差异
3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 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 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 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 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本章结构
本章简介 重商主义与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的概念 单一要素经济 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引入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品 结论
2
本章简介
国家间进行国际贸易出于两个基本原因:
– 国家之间在气候、土地、资本、劳动以及技术 上存在差异
14
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 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 劣势”的产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 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 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 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 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 福利。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 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 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 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
17
生产和贸易模式
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各国 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 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18
一个例子
从表2.1可以看出英国
9
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 )
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 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 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顺差)即可。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 论。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 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 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 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这就是晚期 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