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涅《巴哈拉赫的拉比》看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的犹太迫害

合集下载

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作者:秦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以海涅的小说《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分析了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海涅作为曾经改宗的犹太人在后期仍回归了犹太教。

犹太教对其作品的影响值得关注和研究。

本文选取了《巴赫拉赫的拉比》中对犹太性饮食仪式、祷告仪式和朗诵仪式等三个方面的反应和体现,试图对海涅与犹太教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涅;犹太教;巴赫拉赫的拉比[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2引言:诗人海涅作为犹太人,青年时改宗,迫于生活领取过法国的救济金,晚年又再度回归犹太教。

对于宗教,他的态度总是莫名其妙地不坚定。

他起初是泛神论者。

他常嘲笑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狂热。

到晚年他患了严重的脊髓病,多年来卧床不起时,他又一次转向上帝。

他写道,好好想过之后,他拿定主意,和天上的父在一起似乎舒服一点。

可就在这些话中也都透露出讥讽和缺乏信仰。

可能,宗教在他那里所占的地位相当于一张比较软和的床垫。

对于他这样一个病人来说,和上帝在一起比较舒服一点,至于有没有上帝,这反正是无所谓的。

但是,海涅的确感到痛苦。

他曾说,一条把世界分成两半的裂缝贯穿他的心——“这就是我的心感到痛苦的原因”。

他明白自己是一个病人,他嫉妒那些具有坚定信念的人,虽然他又不时地取笑他们几句。

他说,可以把所有的人分为“犹大教徒”和“希腊人”。

犹太教徒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信仰任何一种崇高的事物,不论是耶和华或是社会主义,并把自己的整个一生奉献给它。

他们的日子过得没有乐趣:玩乐、爱情、一般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个性本身都没有乐趣,他们觉得有趣的只是计算着离那个念念不忘的理想,也就是距离回到迦南是近了还是远了。

而希腊人唯一关心的是:但愿每一天都是美的,但愿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像一件艺术品。

海涅说:虽然论种族我也是犹太人,但是论气质我是希腊人。

但是,我们通过他的作品会发现,他对德国、对犹太教仍然割舍不掉。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七章(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七章(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节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德国(含其他德语地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还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和英国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虽没有法、英两国那样的辉煌成就,却也不乏自身特点。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出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前,它的批判对象是以封建专制制度和庸俗的社会生活为主,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重要文学派别有“青年德意志派”文学,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真正社会主义”诗人、“诗意现实主义”。

(一)“青年德意志派”“青年德意志派”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在德国涌现出来的一批资产阶级进步作家的总称。

他们既无明确的纲领,也不是一个文学社团。

只因鲁尔多夫·文巴尔格的论文集《美学的出征》献词中有“献给你,青年德意志”而得名。

其主要代表有路德维希·伯尔纳(1786~1837)、亨利希·劳伯(1806~1884)、卡尔·古茨柯(1811~1878)。

这些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陈腐的道德观念和狭隘的宗教教义,提倡自由思想;在文学上反对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主张描写现实生活。

但由于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的制约,后来多半脱离革命。

他们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政论,只是一种激烈的词句,鼓吹自由平等,缺乏真正的革命内容,也没有真正反映出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在革命民主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海涅和毕希纳。

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的主要剧本有《丹东之死》和《沃伊采克》。

前者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和丹东两派之间的冲突为背景,谴责丹东一派放弃革命,表达了作家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强烈愿望;后者取材于莱比锡的一次大案件。

主人公沃伊采克为生计所迫给一个医生当试验品,过着动物般的生活。

因为他所爱的女子被上层社会的人引诱和勾引,他就把她杀死了。

外国文学思考题参考答案(2)

外国文学思考题参考答案(2)

1.梳理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体系,记忆其中主要思潮和流派。

一、上古文学的“和谐”;二、中古文学的“信仰”三、文艺复兴文学——从人性到理性;五、新古典主义——王权成为“上帝”;六、启蒙文学的理性“上帝”七、浪漫主义文学——从理性回归内心情感八、现实主义文学——道德“上帝”能拯救人吗?九、现代主义文学——非理性能够胜利吗?十、后现代主义文学——“戈多”还会来吗?2.简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

(掌握)公元前12-前8世纪:“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文学的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荷马史诗》赫希尔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前8-前6世纪:大移民时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抒情诗,寓言。

主要的抒情诗人有萨福,阿那克里翁,品达。

其中萨福最有名,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最有名的寓言:《伊索寓言》。

前6-前4初:“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代表诗人和作品:埃斯库罗斯《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阿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阿里斯托芬《鸟》前4末-公元2世纪:“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新喜剧和田园诗。

新喜剧的抗鼎者为米南德,《恨世者》为其代表作。

3.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伊利亚特》的主题?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题,以“怒而罢战”、“怒而参战”为主线,奠定了全诗的基础。

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无理夺走阿喀琉斯的一名女俘,引起了阿喀琉斯的愤怒,并退出战场,结果特洛伊人乘机进攻,希腊联军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洛斯借来阿喀琉斯的铠甲上战场,结果被特洛伊战将赫克托耳杀死。

阿喀琉斯再次愤怒不已,通失好友的他重新回到战场,扭转了战局,杀死了赫克托耳。

阿喀琉斯的愤怒构成了史诗《伊利亚特》的结构中心,也很好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4.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主要戏剧成就。

古希腊产生过许多悲剧作家,其中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最具有代表性。

文学的“解冻”(下)

文学的“解冻”(下)

文学的“解冻”(下)12月5日,丘科夫斯基同费定会见了文化部长波诺马连科后,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波诺马连科向他们叙述了自己朴实的自由主义新纲领,并告诉他们,他给莫斯科高尔基艺术剧院的导演和演员说了,今后演出从首长的监督下解放了。

12月6日,马雅可夫斯基的《澡堂》被停演了1/4世纪之后,经过重新排练,在莫斯科讽刺剧院上演。

不过,就在1954年初,波诺马连科却被调任哈萨克斯坦党中央第一书记,而文化部长改由原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长亚历山德罗夫担任。

这里已经包含某种玄机。

(注:这里和上面所提到的丘科夫斯基的日记转引自阿克秀金《赫鲁晓夫的“解冻”和1953-1964年苏联的社会情绪》,莫斯科РОССПЭН2004,81.л.)《新世界》杂志在1954年的3月号上发表了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山外青山天外天》的一部分。

这是诗人对时代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叙事诗,表达了“人的自我独立——是他伟大的保证”495。

“解冻”文学的典型特征就是强烈要求表现过去被压制了的人的个性、内在自由、尊严、责任感。

在这首长诗中有“伟大列宁从不是神/也没有叫人造神”的诗句。

4月号刊登了列宁格勒大学副教授Ф·阿布拉莫夫《战后散文中的集体农村人》的评论文章。

作者大胆触及了“最神圣的东西”——斯大林奖金获得者的作品,批评了巴巴耶夫斯基、马尔采夫、尼古拉耶娃及其他作家的“模范作品”,说他们不惜用粉红色油彩把平日集体农庄生活描绘成光辉灿烂的节日景象,嘲笑了巴巴耶夫斯基的《金星英雄》和尼古拉耶娃的《收获》千篇一律的主人公、互相雷同的俊男俊女。

这一年,阿勃拉莫夫发表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兄弟姐妹》。

这是“解冻”时期头一部比较成功的描写北方农村生活的作品。

就在这个时候,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在《旗》5月号与读者见面。

这部小说打破了苏联文学的“常规”,没有把注意力集中于生产问题上,没有着力塑造正面的理想人物,而是把眼光移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普通人及其道德伦理冲突上,即普通人的爱情、对职业的态度和个人幸福等问题上。

文学:外国文学测试题

文学:外国文学测试题

文学:外国文学测试题1、填空题海涅的()是一首被恩格斯称为“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诗。

正确答案:《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2、填空题在《彼得堡故事集》中,果戈理继承普希金《驿站长》的传统,描写了“小人物”的命(江南博哥)运,其中以()和()两篇最为著名。

正确答案:《狂人日记》;《外套》3、填空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的男主人公是()。

正确答案:拉斯柯尔尼科夫4、单选左拉的小说()表现了“生理主义的观点”:()A、《萌芽》B、《玛德兰费拉》C、《穷人的姐妹》D、《金钱》正确答案:B5、多选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的戏剧艺术革新精神表现在()A、运用象征手法B、把讨论问题作为戏剧的中心C、运用追溯手法D、浪漫主义场景的渲染E、大量使用独白和旁白正确答案:B, C6、问答题简述希刺克厉夫形象。

正确答案:1、希刺克厉夫来自下等社会,养成了孤僻、忧郁而坚忍的性格2、希刺克厉夫为他被践踏的人格、自尊与爱情进行了狂暴的复仇。

3、希刺克厉夫在复仇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4、希刺克厉夫是维多利亚时代冷酷无情的等级制度的牺牲品。

7、填空题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正确答案:红字8、单选代表着“迷惘的一代”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A、《丧钟为谁而鸣》B、《永别了,武器》C、《老人与海》D、《太阳照样升起》正确答案:B9、单选希腊悲剧中有关人类起源的剧作是()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B、《美狄亚》C、《俄狄普斯王》D、《阿卡奈人》正确答案:A10、填空题1660年英国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王政复辟,但弥尔顿始终坚持革命立场,他用诗歌继续笔战,完成了辉煌的三大诗作,它们是()、()和()。

正确答案:《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11、问答题简述哈姆莱特的形象。

正确答案: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强调智慧和理性。

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12、单选冈察洛夫的代表作是()A.《叶甫盖尼.奥涅金》B.《当代英雄》C.《罗亭》D.《奥勃罗摩夫》正确答案:D13、填空题英国感伤主义文学中的“墓园诗派”这一名称源于()的代表作《墓园挽歌》。

汉语言文学本科真题《外国文学史5》附答案解析

汉语言文学本科真题《外国文学史5》附答案解析

汉语言文学本科真题《外国文学史》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6题,共26分)1、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是()(1分)A:酒神祭祀B:祖先崇拜C:日神祭祀D:英雄崇拜2、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是()(1分)A:普劳图斯B:泰伦斯C:西塞罗D:维吉尔3、中世纪寓言讽刺叙事诗的代表作是()(1分)A:《驴的遗嘱》B:《列那狐传奇》C:《吕特博夫的穷困》D:《巴特兰律师》4、“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是()(1分)A:蒙田B:维加C:龙沙D:乔叟5、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塑造的侍从形象是()(1分)A:靡非斯托B:雷欧提斯C:史嘉本D:桑丘6、被称为古典主义艺术法典的理论著作是()(1分)A:《熙德》B:《安德洛玛克》C:《寓言诗》D:《诗的艺术》7、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是()(1分)A:《吝啬鬼》B:《恨世者》C:《伪君子》D:《可笑的女才子》8、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1分)A:狄德罗B:伏尔泰C:卢梭D:雨果9、主张“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诗人是()(1分) A:柯勒律治B:雨果C:华兹华斯D:骚塞10、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民主诗人是()(1分)A:霍桑B:惠特曼C:爱伦·坡D:梅尔维尔11、梅里美的著名作品《卡门》的体裁是()(1分)A:小说B:叙事诗C:戏剧D:抒情诗12、长篇小说《呼啸山庄》的作者是()(1分)A:萨克雷B:夏洛蒂·勃朗特C:艾米莉·勃朗特D:盖斯凯尔夫人13、列夫·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的标志性作品是()(1分) A:《忏悔录》B:《复活》C:《教育的果实》D:《艺术论》14、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1分)A:王尔德B:魏尔伦C:戈蒂耶D:马拉美15、《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作者缪塞是()(1分)A:英国作家B:法国作家C:德国作家D:意大利作家16、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作家是()(1分)A:马克·吐温B:欧·亨利C:杰克-伦敦D:德莱塞17、托马斯·曼的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副标题是()(1分)A:《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B:《一八三0年纪事》C:《一个家族的没落》D:《没有主人公的小说》18、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主人公是()(1分) A:尼古林卡B:聂赫留朵夫C:列文D:阿廖沙19、《娜佳》的作者布勒东是()(1分)A:超现实主义作家B:表现主义作家C:新小说作家D:存在主义作家20、乔伊斯以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是()(1分)A:《尤利西斯》B:《芬尼根们的苏醒》C:《青年艺术家的肖像》D:《我弥留之际》21、希伯来抒情诗中被称为“歌中之歌”的是()(1分)A:《诗篇》B:《雅歌》C:《哀歌》D:《酒歌》22、印度古代戏剧《沙恭达罗》的作者是()(1分)A:迦梨陀娑B:首陀罗迦C:蚁垤仙人D:广博仙人23、《一千零一夜》中,魔语:“开门吧,芝麻芝麻”的出处是()(1分) A:《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B:《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C:《乌木马的故事》D:《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24、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是()(1分)A:日本本古典名著B:朝鲜古典名著C:越南古典名著D:波斯古典名著25、创作散文诗集《先知》的作家是()(1分)A:努埃曼B:塔哈·侯赛因C:纪伯伦D:纳吉布·马哈福兹26、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1分) A:《门》B:《我是猫》C:《杜鹃》D:《明暗》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27、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塑造的巨人形象有()(2分) A:格朗古杰B:卡冈都亚C:庞大固埃D:约翰E:巴汝奇28、德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作家有()(2分)A:霍桑B:乔治·桑C:海涅D:施莱格尔兄弟E:霍夫曼29、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有()(2分)A:奥涅金B:毕巧林C:罗亭D:卡拉马佐夫E:奥勃洛摩夫30、肖洛霍夫创作的作品有()(2分)A:《静静的顿河》B:《复活》C:《一个人的遭遇》D:《战争与和平》E:《安娜·卡列尼娜》31、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2分)A:阿斯图里亚斯B:卡彭铁尔C:加西亚·马尔克斯D:鲁尔弗E:阿达莫夫32、泰戈尔创作中期的宗教抒情诗集有()(2分) A:《生辰集》B:《新月集》C:《园丁集》D:《吉檀迦利》E:《飞鸟集》三、文字题(共10题,共62分)33、名词解释:骑士文学(4分)34、名词解释:“湖畔派”(4分)35、名词解释:“社会问题剧”(4分)36、名词解释:“冰山原则”(4分)37、名词解释:《古兰经》(4分)38、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6分)39、《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6分)40、简述《雪国》的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史上思考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史上思考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史上思考题及答案一、名词术语解释1、希腊神话、2、神人同形同性、3、荷马史诗、4、希腊悲剧的起源、5、骑士文学、6、文艺复兴、7、人文主义、8、古典主义、9、浪漫主义、10、“湖畔派”诗人、11、拜伦式英雄、12、人间喜剧、1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二、简答题1、简述古希腊文学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成就;2、简述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3、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4、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5、浮士德一生精神探索的历程;五个悲剧阶段三、论述题1、试析俄狄浦斯王的戏剧冲突及主题;2、简析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和主题;3、简述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文艺复兴~19世纪: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补充:二、简答题:1、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其文学成就;2、拜伦式英雄;三、论述题 1、试比较分析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2、试析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形象;参考答案:一、名词术语解释1、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产生于原始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的时期,其实质就是希腊人企图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它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并不断得到充实和提炼,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希腊神话故事主要散见于荷马史诗,它并非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所有的今本都是后人编订汇编而成的,在中国最流行的则是着名翻译家楚国南翻译的德国斯威布的希腊神话和传说;2、神人同形同性:所谓神人同形同性,是希腊神话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是指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和人一样的形体,和人一样的性情,神话中的神都是人格化了的神;神和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而且具有无比的法术和智慧,除此之外,他们和凡人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也有吃喝穿睡等生活需要,而且也和人一样需要恋爱,诸神之间也经常争吵,打架,神还经常来到人间,参与人间的战争,和人间的青年男女偷情等等;可以说,人类所具有的全部禀性,希腊神话的神都具有了,诸如正直、勇敢、残忍、嫉妒等等;正基于此,希腊的神话没有恐惧感,而具有着丰富优美的想象,具有着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故事;因此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宣传迷信;悲观、宿命论、对神盲目崇拜或信仰的宗教神学有着本质不同;3、荷马史诗: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两部作品,就是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又译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这两部作品是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4、希腊悲剧的起源: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悲剧”一词原意为“山羊之歌”,这原本是一种民间歌舞由合唱队和歌队长披着羊皮扮成半人半羊的样子来表现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城市间的痛苦和他的再生,这种歌舞原来有化妆,有歌有舞,还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被一个教德斯比斯的诗人在合唱队和歌队长的之外增加了一个答话人,专门和歌队长对话扮演角色,这是第一个演员,这样就使得悲剧初具了雏形;而伴随着面具的发展,戏剧的扮演生动起来了,主题也逐渐扩大,由原来只演酒神发展到也演其他的神和英雄故事,羊皮也逐渐改变成不同的人的服装;后来的悲剧比赛要求悲剧剧本必须是新的,其中心就是为了表现人和命运的冲突;5、骑士文学:骑士文学史欧洲中世纪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法国是骑士制度最发达的国家,所以也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骑士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骑士冒险游侠的经历或故事以及骑士与封建贵妇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骑士文学的体裁包括两大部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其中叙事诗又被称之为“骑士传奇”, 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6、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7、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这一时期进步资产阶级文学的中心思想,也是这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武器;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8、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其特征为1、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2、思想崇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即戏剧创作时间为一昼夜,剧情的地点在一个地方,全部剧情必须服从一个主旨;9、浪漫主义: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股文学思潮;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代表作家有雨果、拜伦、普希金等;10、“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位诗人,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11、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12、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全部小说制作的总汇,作者称它为“包罗万象的风俗史”,它包含了作者从1829年至1848年写成的91部小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的启发为其作品冠名,不同的是,巴尔扎克以“人间”二字突出其作品的世俗化特点,写实性是人间喜剧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它主要表达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资产阶级的血腥发家史和金钱主宰生活而导致的道德沦丧与人性异化这三大社会主体,可以说,它是一部卓越的社会风俗史; 1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在莎士比亚的第二创作期1601-1607,由于英国社会日益加重的危机,莎士比亚创作力代表了其作品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从而揭示出一个处于新旧交替阶段的封建末世的全部罪恶和本质特征;二、简答题1、简述古希腊文学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成就;古希腊文学经历了四个阶段:一1、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这一时期被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这是古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2、这一时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主要指荷马史诗;二1、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一时期古希腊氏族社会彻底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只有200多个相互独立的城邦构成;2、这一时期表现集体意识的史诗开始衰落,而适合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开始兴起;同时,还有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即出现了伊索寓言,相传是一个被释放的奴隶伊索写的,其中最着名的有: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狮子和蚊子等;三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这是古希腊奴隶制高度繁荣阶段,在历史上被称为“古典时期”,当时,雅典成为全希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这一时期文学上的成就有戏剧、文艺理论、散文等;其中,出现了有“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散文上的代表人物有佐伊罗斯;修昔底斯、苏格拉底、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主要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其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着名的悲剧理论;四1、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当时古希腊被马其顿王国征服,所以当时古希腊文化开始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希腊本土已将失去了古典时期民主制的政治条件,在文学史处于衰落时期;2、这一时期志在轻喜剧方面才出现可喜的亮点,代表作家作品是朱南德的恨世者;2、简述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欧洲中世纪文学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教会文学占据着整个欧洲的统治地位;2、英雄史诗和谣曲成就也很高,主要体现在罗宾汉的游侠文学;3、反映骑士阶层战场生活及他们和封建贵妇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的骑士文学兴起;4、出现了反映市民阶层文化圈生活的城市文学;5、但丁和他的神曲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着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3、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2、思想上,崇尚理性,主要指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主张“三一律”;“三一律”是 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创作法规;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它的缺点是人物类型化;4、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这一点表现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5、浮士德一生精神探索的历程;五个悲剧阶段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它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这一生经历了五个悲剧阶段; 一是知识悲剧,浮士德的心在“一个人的书斋中”麻木,说明陈旧腐朽的书本知识不是美,主要描写浮士德在“返归自然”中挣脱中世纪的精神枷锁而获得新生; 二是爱情悲剧,浮士德在格蕾琴被处死刑中充满了愧悔,说明低级的吃喝玩乐和个人的爱情不是美;浮士德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贪恋情欲和克制欲望的矛盾,并从自我主义的泥淖中挣脱出来;三是政治悲剧,写魔鬼引诱浮士德为封建小朝廷服务,浮士德识破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是美;四是美的悲剧,写浮士德追求与希腊美女海伦的结合,说明只有形式而无灵魂的古典艺术不是美;五是事业悲剧,浮士德终身探索,最后发现与人们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改造自然,创造自由国土才是美;三、论述题1、试析俄狄浦斯王的戏剧冲突及主题;1、俄狄浦斯悲剧的唯一原因是他做了杀父娶母的行为,这是结果,但他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属于乱伦呢不是首先,从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他虽然做出了杀父娶母的行为,但不是有心做的,因此,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不属于蓄意谋害;而不是蓄意谋害在当时希腊法律面前,他的杀父行为就不构成犯罪,同样,他娶母为妻也不是自己的要求,而是忒拜城邦人民的愿望,因为他为民除妖,人民拥戴他;因此,它的行为就不该受到惩罚;从作品中作家的主观评价上看,作家也是同情俄狄浦斯的,也不认为他有罪;那么,是不是因为他不敬神而应该受到惩罚呢不是他知道自己要杀父娶母是经过神示而得知的,他要拯救人民于瘟疫之中也是经过神示得知的;因此,这也不是他受到惩罚的理由;再看看是否因为他当上国王后为政暴虐、涂炭生灵呢不是他和王后伊尔卡斯特共理政事,把忒拜城邦治理得国泰民安;黎民富庶,所以这也不是他应受到惩罚的原因;那么,戏剧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呢产生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俄狄浦斯竭力要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作为人的坚强意志和具有不可抗拒性质的命运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才是造成他悲剧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说俄狄浦斯王表现的是人的意识和民运的冲突;俄狄浦斯虽然善良、正直、坚强、勇敢,具有当时人民崇尚的英雄性格和品质,但他依然遭受苦难,陷入毁灭,正是这命运力量的作用,正是人人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与命运冲突的结果,而这个冲突表明的是善良英雄在力量悬殊的斗争中遭到毁灭是不可避免的;2、作家通过俄狄浦斯反抗命运而遭毁灭的悲剧强调了人的坚强毅力,肯定了人对命运斗争的积极行为,这就是如果认为命运具有伤天害理、不合情理的性质,人就要进行积极的反抗和坚决的斗争;俄狄浦斯之所以愿意接受惩罚,但绝不自杀认罪,这种那个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正是说明了他和命运斗争的坚定性;这种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咋今天依然有着积极意义,这就是俄狄浦斯王所体现的崇高的主题;3、简析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和主题;1、威尼斯商人以“一磅肉的故事”和“三匣子选亲故事”的故事为情节主线,以“杰西卡的卷款私逃”和“戒指戏夫”的故事为情节副线,它们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从而构成了激烈紧张、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1安东尼奥是基督教徒,而夏洛克是犹太人,基督教徒潜意识中的反犹倾向让安东尼奥看不起夏洛克,还辱骂其为“犹太狗”,宗教的矛盾也是戏剧的冲突之一,但这并不足以让爱财如命的夏洛克放弃三倍的本金执意割取安东尼奥胸口上的一块白肉;2安东尼奥和夏洛克都是资本家,但是,安东尼奥只把财富看成获得幸福的手段,而夏洛克则把财富看成获得新的财富的资本,资本的矛盾加剧了夏洛克的复仇心理;3此外,安东尼奥的朋友罗兰佐带走了夏洛克的女儿和财宝,这件事将夏洛克的复仇心理推向了巅峰;于是,法庭上的“激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4法庭上,公爵的仁慈和夏洛克的残忍,巴桑尼奥、鲍西亚对安东尼奥的友谊和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仇恨,夏洛克顽固地复仇和他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报应,这几组对比冲突一下子将戏剧推向了高潮,最终,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获得了胜利;2、综上所述,威尼斯商人所有的戏剧冲突均围绕这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展开,因此,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家和以夏洛克为代表的高利贷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斗争是剧本的基本冲突,莎翁正以这一冲突批判了高利贷者的凶狠、残忍、冷酷、自私,热烈地歌颂了青年人的爱情自由和对友谊的尊重;这就是这部戏剧的主题思想;3、简述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文艺复兴~19世纪: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以一种特殊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也和欧洲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近代文学指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文学思潮经历了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变化;114世纪到17世纪初,欧洲产生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就是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成就的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217世纪,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中央集权得以巩固;这一时期,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文学思潮——古典主义文学思潮;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代表作是莫里哀的伪君子;3到了18世纪,欧洲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新旧力量撞击十分剧烈;这一时期,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就成了历史的要求,于是,在文化领域,就产生了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即启蒙运动,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就是启蒙主义文学;代表着这一时期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德国歌德的浮士德;41789年到1830年,欧洲社会处于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一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便产生于这一时期,它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代表作家作品有英国拜伦的唐璜、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等;519世界30年代,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社会政治经济形态的剧变、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它是从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各国;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红与黑和人间喜剧,后来,欧洲还出现了福楼拜、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柯南·道尔、海涅、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柯夫、马克·吐温、易卜生等着名作家;补充:二、简答题:1、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其文学成就;关于莎士比亚的创作道路,按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当时的英国正值伊莉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反映资本主义阶级利益和社会进步要最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席卷英国;这一时期莎翁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诗歌:献给骚桑普顿伯爵的十四行诗;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喜剧和诗歌创作的主题主要是歌颂爱情,风格积极、乐观;第二时期1601-1607这一时期是女王统治由盛转衰,以致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莎翁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理想和黑暗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这一时期莎翁的文学成就主要是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悲喜剧: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其创作主题主要是揭露黑暗现实,提出社会问题,剧作的风格是阴云四合、阴霾重重、悲愤、抑郁;第三时期1608-1612这一时期清教徒和王权的斗争逐渐尖锐,人文主义者的崇高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莎翁在这一时期的的文学成就主要是传奇剧:泰尔亲王佩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作品中描绘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用以揭露现实的阴暗残酷,同时又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宽恕,作品基调转向清丽;俊秀;呈现出高妙远逸、圣洁至纯的意味;2、拜伦式英雄;1、拜伦式英雄的形象显现:东方叙事诗中,描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像异教徒中的威尼斯商人;海盗中的康拉德;阿比道斯的新娘中的赛里姆;莱拉中的莱拉;柯林斯之围中的阿尔普;2、拜伦式英雄的性格特征:他们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他们有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志爱情;3、拜伦式英雄与作者精神气质的内在联系: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个性气质;4、拜伦式英雄的社会意义:表达了对于暴政的深刻否定和猛烈反抗;三、论述题1、试比较分析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首先,就描写的题材和内容看,两部作品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伊利昂纪描写的是战争本身;奥德修纪写的是战争之后;伊利昂纪通篇写战争表现的是人与人的斗争,歌颂的是史诗英雄的崇高品质和战斗精神;奥德修纪写的是战争后俄底修斯的游历和他克服一切困难重归祖国的故事,表现的主要是人对自然的斗争,歌颂的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伊利昂纪是一种人天不分,人神交混的世界;奥德修纪的前半不分也是如此,到后来去逐渐地转到人间,对日常的社会生活描写更多;因此,它的情节也更复杂,过多曲折和变化;第二,就情节结构的特点看,伊利昂纪写战争手法是重点突出,故事的发展是直线的;而奥德修纪写航海生活和家庭生活,结构上的剪裁布局显得更加精巧;作品以俄底修斯的离线为全诗的骨干,主角是俄底修斯,其他人物都是次要人物;在这里,人物和情节的主从关关系非常分明,所有动作都与中心主题密切联系,环绕着主题显示出来;作品中没有一个人物是虚设的,也没有一件事是多余的,以此构成了全诗严密二有机的艺术整体;伊利昂纪的机构布局是匀称地平行地发展;而奥德修纪采用的是回溯的布局;第三,就作品的风格看,伊利昂纪绝大部分篇幅在描写英雄们的战斗,这些描。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外国文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外国文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外国文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包法利夫人》描写的是19世纪法国的外省风俗。

()A.错误B.正确2.《我是猫》重点塑造了日本近代资产者的形象。

()A.错误B.正确3.《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一个成熟的野心家的形象。

()A.错误B.正确4.卡夫卡创作中习惯于采用的艺术手段有()。

A.逆说B.象征C.荒诞D.简约E.幽默5.《复活》中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

A.追求男女平等的妇女典型B.追求民主自由的妇女典型C.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典型D.被侮辱被压迫的妇女典型6.《喧嚣与骚动》的作者是()。

A.艾略特B.福克纳C.普鲁斯特D.乔伊斯7.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是()A.夏洛蒂·勃朗特B.乔治艾·略特C.艾米莉·勃朗特D.乔治·桑8.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是()A.《热爱祖国》B.《戈拉》C.《戈丹》D.《沉船》9.茨威格是一位()。

A.奥地利作家B.用英语写作的作家C.反战作家D.《象棋的故事》的作者E.擅长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10.《美国的悲剧》的主要内容是()。

A.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女性的悲惨生活B.揭露美国“文明”和“民主”的真面目C.探讨艺术在金元帝国的地位问题D.描写一个普通青年为追求“美国生活方式”而堕落犯罪的故事11.海涅著名的政治诗是()。

A.《诗歌集》B.《西里西亚纺织工人》C.《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D.《哈尔茨山游记》12.古希腊著名的悲剧诗人有()。

A.埃斯库罗斯B.维吉尔C.索福克勒斯D.泰伦斯E.欧里庇得斯13.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

A.歌颂部落英雄B.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C.爱国主义D.民族主义14.诗歌是《旧约》文学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

()A.错误B.正确15.《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有()。

A.薇奥拉B.鲍西娅C.考狄莉娅D.夏洛克E.阿巴公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哈代的小说基本上是以英国西南部的乡村为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涅《巴哈拉赫的拉比》看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的犹太迫害
作者:陶金沙
来源:《大观》2017年第01期
摘要:海涅在1840年出版的断片《巴哈拉赫的拉比》被视为研究海涅与犹太教关系的重要材料。

海涅作为改宗的犹太人,对基督和犹太两教的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

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罗马教廷历史上一直致力于反犹,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这一现象在德国十分突出。

本文以海涅的小说《巴哈拉赫的拉比》为蓝本,从文中描写的犹太人的苦难遭遇为出发点,结合当时社会境况及历史背景,试通过文本展示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的犹太人遭受歧视、迫害的社会面貌。

关键词:海涅;《巴哈拉赫的哈比》;犹太迫害
海涅的断片《巴哈拉赫的拉比》一文以犹太人的苦难史为主题。

“小说的历史背景是1287年发生在巴哈拉赫的对犹太人的一场屠杀。

洪斯吕克的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子维尔纳在地窖中被杀,几个修女把他的尸体运往美因茨,途中船在巴哈拉赫搁浅,修女把孩子的尸体埋在那里。

后来传言当地犹太人在除酵节前夕为祭神而把这个男孩放血三天然后杀死。

接着是一场屠杀,两天多名犹太人死于非命,幸存者被迫付出高额的罚金。

天主教会封维尔纳为圣徒,修建了以维尔纳命名的教堂。

”①在这篇小说里,海涅以巴哈拉赫城和法兰克福犹太人的命运为例,展示了那一时期犹太人的普遍悲惨遭遇。

“早在1824年,海涅就有了写小说的想法。

这年1月,他第二次在哥廷根大学注册,埋头攻读法律,不问文艺之事。

5月,他到柏林为今后的工作找门路,失望而归。

新的痛苦需要新的形式,他着手写历史小说《巴哈拉赫的拉比》。

”②海涅作品中塑造的殉难的犹太人形象,并不旨在将现实苍白地逐一罗列,而在于通过对历史真相的直接体验,寻求体现历史意志的方法,使诗人和艺术家,而不再仅仅是是那些使人乏味的历史学家,也能够有权利向世人还原历史、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说一开篇就以巴哈拉赫城为例,从外部展示了中世纪基督教社会中犹太人聚居地的形貌:“一个最松散无力,慢慢被剥夺了公民权利的团体就是那个小小的犹太社团。

”③在莱茵地区的对犹太人的迫害始于十字军东征开始时,约在“十四世纪中叶大瘟疫结束时”⑤达到了最高峰,“像所有公众的不幸一样,大瘟疫也被认为是由于犹太人才发生的。

”在此期间,犹太人聚居地巴哈拉赫的人民建起了自己的辖区,并收留遭到迫害的同宗兄弟。

除了莱茵地区犹太人的痛苦遭遇,海涅还大量讲述了如对犹太人在井中投毒的诬陷、由鞭笞派引起的、甚至以基督教堂的名义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迫害:“愤怒的群众,尤其是那些成群结队的自鞭教徒,半裸的男男女女,一边用鞭子鞭打自己,表示忏悔,一边如醉如狂地高唱圣母之歌,他们走过莱茵地区和南德的其他地方,这些人当时杀死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要不就拷打他们,强迫他们行基督教的洗礼。


虽然巴哈拉赫的犹太人并没有受到十字军东征的直接迫害,但在1287年,由于被指控因宗教仪式的目的杀害了一名名叫维尔纳(Werner)的男孩,巴哈拉赫的犹太教徒还是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的基督徒的强烈敌意,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也成为了巴哈拉赫地区最大规模犹太屠杀之一的殉难者。

直到两百年后,“他们没有受到愤怒的民众这样的袭击了”。

虽然如此,他们在这段时期还是不断受到迫害和威胁,这一时期仅仅意味着相对较少的危险,而绝非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能够和平相处。

来自基督教方面对犹太人无休无止的迫害和威胁,使得“基督徒和犹太教徒的共同生活成为一种从根本上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每一段短暂的和平都预示着紧接着将要到来的风暴。


即便是通过启蒙来帮助被压抑的心智冲破其囚狱、解脱世代捆绑在他们身上的信仰的束缚,对犹太人的迫害仍然在继续,只是其动机在根本上已经发生了转变。

此外,对犹太人的憎恨不只在下层民众中传播,在大学中也开始蔓延起来。

海涅在上文中提到的啤酒馆里的有关犹太迫害的言论被看作是一种对犹太解放运动反对者的影射。

这场犹太解放运动的提案在1827年被提交,海涅对这一事件一度密切关注。

这项提案的反对者声称,他们反对内容包括允许犹太人自由通商的法律条款,主要是考虑到“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这项条款大多数的反对者绝不会承认,他们的恐惧其实是由“犹太人带来的竞争所引起的”,与之相反,这成为了反对者指责犹太人滥用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只为自己牟利,而不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借口:“请您仔细想想,我们这一代及后世的人都得为这项法律负责,如果这项尝试落空了,他们的咒骂声将一直跟随着我们,我们美丽的祖国可能会沦落成波兰的样子!但在那之前,我们却要尽力保卫这片天空!”
尽管这条在符腾堡通过的法律已经意味着巨大的进步,支持这项条款的声音还是没有能够达到他们所期望的,能够废除一切在商业领域为犹太人设置的障碍的目的:“当回看这条屡经更改的法律,我们会发现它有着和历史上教育相关的法律有着相似的发展痕迹,都应时代的需求而生。

虽然它仍是不够完善的,比如对零售商和移民的一些限制。


在近代以经济理由为动机引起犹太迫害,继而在符腾堡通过了反对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的法律条款的历史背景下,海涅指出,是基督徒逼迫犹太人不得不从事经商有关的工作,犹太人在商业领域对他们造成了冲击,其责任也应由基督徒自己来承担:“那么犹太人如此急切地发展他们地经商才能,这是他们应负地罪责吗?这项罪责其实根植于中世纪时人们对社会各行各业认知地谬误。

那时人们将经商视为一种十分低贱的、可耻的行业,因此将这一行业交到犹太人手里,所以这些被所有其他行业所排挤的犹太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最狡猾的商人。

基督教徒迫使他们变得富裕,又因为他们地富裕仇视他们。

现在,虽然基督教徒已经改变了他们对这一行业的偏见,基督徒在商业领域也和犹太人一样变得内行且富裕,但这种流传已久的民族仇恨还是保留了下来,犹太人依然被视为占有大量财富的人并因此遭受憎恨。

”⑤
海涅所叙述的的从中世纪直到近代以来的犹太迫害的发展展示了,虽然那时因经济原因引起的反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历史上由宗教因素引起的犹太迫害,但并没能将其完全化
解。

犹太人的境遇要得到真正的转变,要等到他们不必再担忧会“引起人民的怒火”,基督社会能够完全给予他们平等权利的那一天。

【注释】
①海涅.海涅全集(第七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
②同上。

③海涅.海涅全集第七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36.
④同上。

⑤Regina Grundmann, Rabbi Faibisch, Was auf Hochdeutsch heißt Apollo, S. 310.
【参考文献】
[1]Zunz, Die synagogale Poesie des Mittelalters, Bd, I. Kessinger Publishing, 2010.
[2]Stephans, Von Schwellen und deren Überschreitung.
[3]海涅.海涅全集(第七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陶金沙(1992-),女,汉,四川达州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