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再解释整个词语或者整个句子。
孔子东游.()问其故.(.).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打“√”)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下决心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谁说你多知识呢?二、阅读训练(一)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1.给下面的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⑶及.其日中如探汤.()⑷孔子不能决.也()⑸孰.为汝多知.乎()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文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分别是(引用原文说的话):两小儿辩日的理由是孔子不能决说明了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8、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9、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10、“孰为汝多知乎?”的“知”在现代汉语应该用什么字?答:。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加点字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谁说你多知识呢?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7、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 ) ②我将东徙( )③子能更( )鸣④犹恶( )子之声⑤溉( )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鄂教版七上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一、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谁说你多知识呢?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谁说你多知识呢?二、阅读训练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⑶及其日中如探汤()()⑷孔子不能决也()⑸孰为汝多知乎()()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8、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两小儿辩日》同步作业

《两小儿辩日》同步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问其故.: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4.及.日中则如盘盂:5.及其日中如探汤./扬汤.止沸:6.孔子不能决.也:7.孰.为汝多知.乎?:;;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虚词。
1、问其.故其:2、而.日中时远也而:3、孰.为汝多知乎孰:4、及日中则.如盘盂则: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蜀侯迎金牛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
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言以遗蜀侯。
蜀侯贪之,乃斩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
秦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
注释:遗:送给。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秦惠王闻.而欲伐之闻:听到。
B. 秦惠王闻.而欲伐之伐:砍。
C. 使.五丁力士使:让。
D. 秦人帅师.随后而至师:军队。
2、下列每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乃.琢石为牛乃斩山填谷B. 乃琢石为.牛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C. 秦惠王闻而.欲伐之秦人帅师随后而.至D. 秦惠王闻而欲伐之.蜀侯贪之.3、依据文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牛能够拉出金子,是个宝贝。
B. 到蜀国的道路不通,所以秦惠王让部下凿山开路。
C. 到蜀国的路通了之后,秦国的老师都到蜀国去了。
D. 蜀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失去远大的利益,最终一无所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秦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加点字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B、谁说你多知识呢?②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7、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 ) ②我将东徙( )③子能更( )鸣④犹恶( )子之声⑤溉( )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演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克不及决也.两小儿笑曰:“( )?”2.解释加点字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克不及决也()孰为汝多知乎()()())谁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克不及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5)孰为汝多知乎?(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庞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你以为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清楚明了什么?答: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接洽现实谈谈.答:7.本文重要经由过程______描述来表示人物,睁开故工作节.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11.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懂得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离从什么角度来思虑个问题的?答: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讨,表现了一种什么立场?答:参考答案:2.(1)辩论.争辩(2)距离(3)热水(4)断定(5)谁通“智”4.孔子不克不及决也.5.不克不及.因为这是当时人不克不及解决的问题.解释一小我懂得的常识老是有限的,常识无限尽,即使是博古通今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6.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环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11.一个是从外形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12.对事物的摸索研讨的立场.比较演习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演习题一.基本常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①枭逢鸠( ) ②我将东徙( )③子能更( )鸣④犹恶( )子之声⑤溉( )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①我将东徙徙:②子将安之安:③村夫皆恶我鸣皆:④子能更鸣更:⑤犹恶子之声犹:⑥吾穿井得一人得:⑦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道:闻:3.翻译下列句子.①村夫皆恶我鸣,以故东徙.②子将安之?③闻之于宋君.④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鸠对枭东徙持什么立场?你对此有什么意见?5.“穿井得人”的故事原是一场误解,造成这个误解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6.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以:一儿以日初出远()以故东徙()⑵闻: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⑶之:犹恶子之声()国人道之()⑷于:闻之于宋君()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吕氏春秋》7.<<吕氏春秋》简介:二.同步解读枭逢鸠.鸠曰:“于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村夫皆恶我鸣,以故东徒.”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克不及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6.本文显然届虚构的故事,是一则.(按文学作品分类看)7.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枭的东徙?8.鸠的立场对枭必定有很大影响,请睁开合幻想象,续写一段故事终局.续写:9.本文告知我们该若何处理自身与情况的问题,请谈谈你的意见.晏子使楚一.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标明楚王一开端就不怀好意的句子是?当楚王忽然提出质问时,晏子答复:所然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实词①晏子将使楚使:②谓阁下曰谓:阁下:③齐之习辞者也习:辞:④今方来,吾欲辱之方:辱:⑤阁下对曰对:⑥王曰,何坐坐:⑦楚王赐晏子酒,酒酣赐:酣:⑧吏二缚一人诣王诣:⑨缚者曷为者也曷:⑩齐人固善盗乎固:善:⑾晏子避席对曰避席:⑿叶徒类似徒:⒀所以然者何所以:然:⒁圣人非所与熙也熙:⒂寡人反取病焉病:三.重点虚词①楚王闻之之: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之:今方来,吾欲辱之之:得无楚之水土使平易近善盗耶之:②吾欲辱之,何故也以:以故东徙以:③过王而行而:有闻而传之者而: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工资:王曰,何为者也为:缚者曷为者也为:橘生淮南则为橘为:⑤橘生淮南则为橘则:⑥今平易近发展于齐不盗于:⑦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其:其实味不合其:四.解释下面的句子. (1)吏二缚一人诣王. (2)叶徒类似,其实味不合. (3)得无楚之水土使平易近善盗耶?五.内容探讨:1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标是什么?14. 楚王戏晏婴,你以为是善意的照样恶意的?为什么?15. 结尾处写“王笑曰”,你以为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16. 假如是你,你还有更好的答复办法吗?假如没有,请说说晏子的答复好在哪里?17.晏子的答复采取了什么办法?18.你以为晏子是一个如何的交际家?咏雪1.填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解词.(1)寒雪日内集.内集:.(2)俄而雪骤.俄而:.(3)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3.懂得性默写(1)交卸咏雪布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方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5)填补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用原文填空.时光:地点:事宜:人物:5.问答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如何的家庭氛围?答:(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离给出什么答案?答:兄子:. 兄女:.(3)为什么“公大笑乐”?答:.(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①.②.(5)你以为谢太傅毕竟满足谁的答案?为什么?答:.(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6.翻译.(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纭何所似?”(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2。
解释加点字问其故( )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 ) ()) 谁就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5)孰为汝多知乎?(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得复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您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6。
两小儿得“辩斗"对您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7、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得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11、两个小孩对太阳得远近得理解似乎都有道理,她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问题得?答: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得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
因为这就是当时人不能解决得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得知识总就是有限得,知识无穷尽,即使就是博学多闻得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6、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就是从形状得角度,一个就是从温度得角度。
12、对事物得探索研究得态度.对比练习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②我将东徙()③子能更()鸣④犹恶()子之声⑤溉()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得意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2、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孔子东游游:②问其故故:③而日中时远也日中: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⑤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3、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翻译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成语加法。
①()丝不苟+()霄云外=()万火急②()全其美+()神无主=()面威风③()思而行+()海为家=()零八落④()长()短+()上()下=()全()美⑤朝()暮()+()丝()毫=()分()裂【语言表达训练】6、“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8、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9、排列错乱的句子;标出正确的序号。
()院里有一棵我和爸爸一起种下的小白杨。
()窄窄的小院;静静地;听不到一丝声响;只有洒满院心的阳光。
()时间过得好快。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的头比那道印矮了一截。
呀?我的个子怎么倒着长?()妈妈见了直笑我:“傻孩子;你怎么能和小白杨比着长?”()我天天来看它;盼它快长大。
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一个小道道;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它身边;比一比;看看我长没长。
()哦!可我还是想快些长大起来;像个大人样;到外面那个我还没见过的世界闯一闯。
正确顺序:10、读破句。
一天;某厂开大会;厂长在会上宣读文件。
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当读这句话时;这位厂长不假思索地念道:“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话一说出;听众大笑;厂长说:“笑什么?时代不同了;当和尚也要大专学历嘛!”厂长这一解释;台下听众笑得更欢了。
这句话该怎么读;你一定知道。
现在;请你把这句话修改一下(只准改一个字);让它变得语意明白;又不会在读的过程中产生误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及日中则如盘盂.()⑵孰为汝
..()()多知.()乎2.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为战国时(填人名)所撰。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⑴孔子东游东: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汤:⑷问其故故:
⑸孰为汝多知乎汝:⑹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为:
⑺及日中则如盘盂及:⑻孔子不能决也决:
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问其故其:⑵而日中时远也而:
⑶孰为汝多知乎孰:⑷及日中则如盘盂则:
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⑴⑵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⑴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⑵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⑶孰为汝多知乎!
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8.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观点(1):
依据:
观点(2):
依据:
9.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0.解释指定的词。
⑴而日中时远也日中:
⑵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
11.辨析下面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今义:
(2)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今义:
12.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是分别从哪一种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看的?
(1)
(2)
13.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请你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
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