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
4.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属性、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体会质量的概念。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4.实践性教学: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在课后作业和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教案(人教版)

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
(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教案(人教版)
年级
八
学科
物理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质量
课型
教材分析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教师总结天平使用的步骤:放、拨、调、测、读、收。
(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怎样正确读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探索质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在医学中质量的测量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或者在工程中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和制造的影响等。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质量测量技术和仪器的最新研究,了解质量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7.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实验步骤等,以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8.练习题库:准备一些与质量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质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质量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普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喜欢教师引导和讲解,对于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培养还有待提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设计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八年级学生在质量的学习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还需在深度理解和应用上进行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展示一些关于质量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质量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质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质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
过程:
讲解质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测量方法和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_教案

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掌握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 比较, 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 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3)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的质量的过程中, 体会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的过程中, 体会物理文化.◆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 单位, 托盘天平使用.教学难点: 质量是物体基本属性, 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教学准备托盘天平(砝码)、学生天平、分析天平、电子天平、小烧杯、冰、食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展示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 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教师口述: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写的是傍晚的景色. 大家可以在课后查阅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详细地从文学角度研究一下这首词. 现在请大家找出这首词中所涉及到的物.学生活动: 集体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口述: 这首词所涉及到的物有动有静, 有有生命的, 有无生命的.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它们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教师活动: 展示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的图片, 让学生判断哪个家具所含的木材多.教师活动: 展示一个白瓷茶壶和一个白瓷茶杯的图片, 让学生判断哪个器具所含的陶瓷多.教师活动: 分别同时展示两张不同样式椅子的图片, 再分别同时展示两个不同样式的茶杯的图片.教师口述: 刚才图片中展示的桌子和椅子, 茶壶和茶杯,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写性的判断出哪个所含的木材和陶瓷多. 但对于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椅子, 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茶杯, 我们怎样才能判断它们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即质量. 二讲授新课2.1 质量教师活动: 讲解质量的定义和单位.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通常用字母m表示.质量的基本是kg, 其他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 毫克(mg), 吨(t).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g = 10-3 kg1 mg = 10-3 g = 10-6 kg1 t=103 kg教师活动: 展示一些物体的质量, 让学生对质量有初步的认识.流感病毒约10成人4~9×10细菌约10-11大象可达6.0×103大头针约8.0×10-5鲸可达1.5×105U盘4×10-2大型远洋货轮约2.0×107手机 1.8×10-1地球 6.0×1024笔记本电脑 1.0~3.0 太阳 2.0×10302.2 质量的测量教师活动: 通过PPT展示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教师活动: PPT展示托盘天平的图片, 介绍托盘天平的结构.教师活动: 通过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演示并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 注意记下所测橡皮的质量.托盘天平使用前要注意以下3点.(1)天平放平. 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2)游码归零. 看托盘天平的游码是否指在分度盘的零刻线处, 若不在则将游码调至零刻线处.(3)调平. 观察托盘天平的指针是否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若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说明天平已经调节平衡. 若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也表明天平已经调节平衡. 若指针向左偏, 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托盘天平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左物右砝. 天平左侧的托盘放待测物体, 右侧托盘放砝码.(2)再次调平. 通过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再次调节天平平衡. 增加砝码时先大后小, 如果到最小的砝码还不能平衡, 就调游码.(3)读数. 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侧托盘中砝码的质量之和, 再加上游码的示数.教师活动: 讲述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 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码码时要用镊子, 不能用手接触砖码, 不能把砝码弄湿, 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p4>>.教师活动: 演示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mp4>>.师生活动: 将刚才测量过质量的橡皮用小刀切成3块, 让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测量这3块橡皮的质量, 其他同学观察.师生活动: 将刚才测量过质量的那3块橡皮切成6块, 再找另外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测量这6块橡皮的质量.师生活动: 比较这3次所测得的橡皮质量的大小.教师总结: 我们看到, 将一块橡皮切成3块或6块后, 橡皮的形状变了, 但其质量没变.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橡皮切入3块或6块后, 其所含的物质并没有变, 所以其质量也不会变.教师口述: 将一杯水放到冰箱中冻成冰块, 由于其所含水的量没有变, 所以其质量也没有变.教师活动: 总结质量的物理意义.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不因物体的位置, 状态, 形状的改变而变化.三典题讲练3.1 质量例1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 )A.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 物体的形状C. 物质的状态D. 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答案: A解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一个物体质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 因为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综上, 本题选A.例2下列数据中, 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 gB.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 m/sC.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 mm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答案: A解析: 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 g, 一个乒乓球质量约为一元硬币质量的一半, 在3 g左右. 故A符合实际.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 km/h=4×m/s≈1.1m/s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 μm左右, 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 在100 μm= 0.1 mm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人体正常体温在37 ℃左右, 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 ℃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综上, 本题选A.3.2 质量的测量例1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发现如图1所示情况.(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平调节平衡后, 小明按图2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小华立即对小明说: “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 重新进行操作. 在称量过程中, 又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情况,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平再次平衡后, 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 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g.答案: (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①用手拿砝码; ②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托盘(3)应向右盘内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4)47.4 g例2小明在练习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 怎么也想不通老师为什么反复强凋:(1)调节横梁平衡时, 要把游码放在横梁左端的零刻度线;(2)物体与砝码的放置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他想了许久, 针对老师强调的两点, 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天平正确操作程序测物体的质量m物, 天平平衡时, 砝码个数与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 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2)故意将游码放在0.2 g的位置, 再调节平衡后, 继续对此物体进行称量. 天平平衡后, 砝码个数与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3)天平调节平衡后, 故意将此物体放在右盘, 砝码放在左盘内. 天平平衡后, 砝码个数与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图1 图2 图3 请你帮小明分析—下, 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时砝码总质量与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与第一次不同?答案: (1)36.6 g(2)第二次测量的物体的质量为m物=20 g+10 g+5 g+1.8 g-0.2 g=36.6 g, 结果与第一次测量值相同.(3)第三次测量的物体的质量为m物=(20 g+10 g+10 g)-3.4 g=36.6 g, 与第一次测量值相同.四课堂小结师生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质量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图片展示】东北大米。
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不同。
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生: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大米这种物质的量有多少;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等。
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6.1质量》。
组织学生活动:先引导学生判断“铁勺和铁钉”“桌子和椅【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归纳讲解】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请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109-110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托盘天平使用注意事项2.观察一下托盘天平的结构,说出每个结构的名称3.托盘天平如何放置4.托盘天平如何使用1.托盘天平结构2.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讲解】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如果超过天平的称量,将会损坏天平。
称量(能测的最大质量):砝码盒内砝码的总质量+横梁标尺的最大读数。
感量(最小分度值):就是横梁标尺上每1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②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当中。
会损坏天平的托盘,造成测量质量不准。
托盘天平的调节①放:水平放置;②移:用镊子将游码归零;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注意: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托盘天平的使用④称: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大小,用镊子往天平的右盘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偏多,而取出这个最小的砝码又偏小,这时应取出最小的砝码,再用镊子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平衡;注意: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⑤读:将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数相加,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3.知道质量的守恒定律。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各种具有不同质量的物体(如铁块、木块、玻璃球等);3.不同质量的天平;4.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问题:什么是质量?怎样测量质量?思考讨论:学生进行短暂思考后,回答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测量质量可通过称重或天平的方式进行。
2. 概念讲解(15分钟)1.引入质量的概念,给出定义,并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
2.通过实例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如质量是物体在地球表面上下运动的基础物理量。
3.讲解质量的测量方法,重点介绍称重和使用天平的原理和步骤。
3. 实验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台天平。
2.指导学生通过称重和使用天平的方式测量各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引导学生观察结果,讨论不同物体质量之间的比较和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的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实例和讲解,解释质量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守恒性质,如物体燃烧、溶解等情况下质量的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质量的更多知识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质量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 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单位为千克(kg)。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质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2.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质量概念、单位换算、测量方法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物品,如苹果、鸡蛋、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师提出问题:“质量是什么?它与重量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量有本质区别。
2.讲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千克、克、毫克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3.介绍天平等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并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分析质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航天、体育等领域,让学生了解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质量与重量的区别”、“质量单位及换算”、“质量测量方法”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质量教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案
第一节质量
I.知晓目标
1.知道什幺是物体的质量。
2.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具: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II.导入激趣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
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思考、回答
III.合作学习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