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详解
十种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十种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是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
我们比较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机械打磨、化学处理、表面热处理、喷涂表面,表面处理就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清扫、去毛刺、去油污、去氧化皮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表面处理工艺。
01.真空电镀—— Vacuum Metalizing ——真空电镀是一种物理沉积现象。
即在真空状态下注入氩气,氩气撞击靶材,靶材分离成分子被导电的货品吸附形成一层均匀光滑的仿金属表面层。
适用材料:1、很多材料可以进行真空电镀,包括金属,软硬塑料,复合材料,陶瓷和玻璃。
其中最常见用于电镀表面处理的是铝材,其次是银和铜。
2、自然材料不适合进行真空电镀处理,因为自然材料本身的水分会影响真空环境。
工艺成本:真空电镀过程中,工件需要喷涂,装载,卸载和再喷涂,所以人力成本相当高,但是也取决于工件的复杂度和数量。
环境影响:真空电镀对环境污染很小,类似于喷涂对环境的影响。
02.电解抛光—— Electropolishing ——电抛光是一种电化学过程,其中浸没在电解质中的工件的原子转化成离子,并由于电流的通过而从表面移除,从而达到工件表面除去细微毛刺和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适用材料:1.大多数金属都可以被电解抛光,其中最常用于不锈钢的表面抛光(尤其适用于奥氏体核级不锈钢)。
2.不同材料不可同时进行电解抛光,甚至不可以放在同一个电解溶剂里。
工艺成本:电解抛光整个过程基本由自动化完成,所以人工费用很低。
环境影响:电解抛光采用危害较小的化学物质,整个过程需要少量的水且操作简单,另外可以延长不锈钢的属性,起到让不锈钢延缓腐蚀的作用。
03.移印工艺—— Pad Printing ——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
适用材料: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移印工艺,除了比硅胶垫还软的材质,例如PTFE等。
材料科学中的材料表面性能

材料科学中的材料表面性能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和性能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材料表面性能。
材料的表面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寿命、性能稳定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因此,对材料表面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一、表面化学性能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能是指材料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性能。
这包括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腐蚀性、吸附性等。
例如,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能直接影响着其在潮湿环境下的抗氧化能力和使用寿命。
通过表面处理或涂层技术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能,提高其抗腐蚀性能和耐久性。
二、表面物理性能材料的表面物理性能是指材料表面的物理特性,如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表面电阻等。
表面硬度是材料表面抵抗划伤和磨损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材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表面粗糙度则影响着材料的摩擦系数和光学性能。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如磨削、抛光等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物理性能。
三、表面能量性能材料的表面能量性能是指材料表面的能量状态。
表面能量性能对材料的吸附性、润湿性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取决于材料表面的能量状态,高能表面具有较好的润湿性。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如等离子体处理、化学修饰等可以调控材料的表面能量性能,实现润湿性的改善。
四、表面电子性能材料的表面电子性能是指材料表面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传输性能。
材料表面的电子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导电性、光电性等。
例如,光电器件的性能取决于材料表面的电子能级结构和电子传输性能。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如化学修饰、离子注入等可以调控材料的表面电子性能,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五、表面机械性能材料的表面机械性能是指材料表面的机械特性,如表面强度、表面硬度等。
表面机械性能对材料的耐磨性、抗划伤性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车身表面的耐划伤性能对车辆外观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如喷涂、涂层等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机械性能,提高其耐磨性和抗划伤性。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中的材料表面性能对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性质和控制

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性质和控制材料在工程和科技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纳米材料等。
然而,在这些应用中,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性质对于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功能以及影响表面反应、寿命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材料表面和界面性质的控制和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一、表面与界面的定义与分类表面是材料与环境接触时形成的物质交换和物理结合的平面或曲面,界面则是不同材料或相同材料不同物理状态之间的接触面。
表面和界面可被分为以下几类:1、宏观表面和界面:宏观表面和界面尺寸较大,常见于宏观物体表面和界面中。
2、微观表面和界面:微观表面和界面的尺寸在数微米至数毫米之间,常存在于材料内部或微小结构内部。
3、纳米表面和界面:这是尺寸在1至100纳米之间的表面和界面,它是制备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表面和界面的性质表面和界面的性质是指由于表面和界面的结构差异,表面和界面通常会具有不同的化学、物理、光电和机械性质。
广泛应用这些性质的许多材料都包括涂料、涂层、电解处理、质量控制和表面形态控制等。
1、化学性质:材料表面和界面的化学性质决定了材料与环境和其他材料的相互作用。
在原位调查中,对于惰性材料表面来说,通常会添加吸附剂。
而对于吸附性强的材料,则需要避免被多种气体吸附。
2、物理性质:材料表面的物理性质包括表面能、界面弹性和热力学性质等。
表面能是表面与其他物质接触的热力学能量;而界面弹性和热力学性质是指材料表面和界面仲裁上的压力和热力学性质。
3、光电性质:材料表面的光电性质指的是材料表面的光学性能、光反应反应特性、光电转换能力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到电子器件、光学材料、光电器件等。
4、机械性质: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机械性质包括硬度、抗磨损性能、摩擦系数、强度等,对使用材料的工程性能以及基于该材料设计的装置的稳定性、寿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材料表面和界面性质的控制方法因为表面和界面的性质对材料的整体性能和应用至关重要,这里介绍几种控制材料表面和界面性质的方法。
材料表面工程课件

跨学科交叉与合作可以促进 材料表面工程的发展和创新
。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助 于推动材料表面工程的发展 。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01
材料表面工程需要考虑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02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推动 材料表面工程向绿色、低碳方 向发展。
03
材料表面工程中需要考虑资源 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废弃物 减少等问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和美观性的金属材料,广 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医疗器械等领域。然而,在某些腐 蚀环境下,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仍需提高。通过表面处理技 术,如氮化处理、钝化处理等,可以增强不锈钢的耐腐蚀 性和抗疲劳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铝合金的硬质表面处理
总结词
提高铝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
硬质涂层
通过电子束加热和蒸发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涂层。
纳米结构涂层
通过电子束加热和蒸发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具有纳米尺度的涂层,提高表面性能和耐腐蚀性 。
04
材料表面工程的应用案例
高温合金的表面强化
总结词
提高高温合金的耐磨性、抗疲劳性和耐腐蚀 性。
科植入物等。然而,钛合金的表面性质直接影响到其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和生物活性。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如 涂层技术、等离子处理等,可以改善钛合金的表面性质,提高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适用性。例如,通过涂层技 术可以在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提高其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和生物活性;通过等离子处理可 以改变钛合金表面的化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提高其抗细菌粘附和抗炎性能。
实践环节与操作技巧
实践环节注意事项
在实践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细节,包括安全操作、 设备维护和环境保护等。
材料科学基础_第8章_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8.2.1 界面的空间自由度 ● 空间自由度是描述晶界两个相邻晶粒的相对取向。 ● 确定两个晶粒的相对取向最多需要5个自由度: --首先考虑坐标中初始位向一致的两个晶粒,沿坐标的某
一旋转轴u 互相旋转一个角度θ的情况,u 轴取向需要 2个变量(u 的3个方向余弦中的2个)。此时u 和θ三个
自由度决定了两晶粒的相对取向。 --对位向不一致的两个晶粒,晶界相对于其中一个晶体的
17
➢ 晶界特征 (1)晶界处点阵畸变大,存在晶界能。 (2)常温下晶界的存在会对位错的运动起阻碍运动,使塑
型变形抗力提高,使晶体(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提高。 (3)晶界处原子具有较高的动能,且晶界处存在大量缺陷
。原子在晶界处扩散比晶内快得多。 (4)固态相变时易在晶界处形成新核。 (5)晶界上富集杂质原子多,熔点低 (6)晶界腐蚀速度比晶内快。 (7)晶界具有不同与晶内的物理性质。
忽略液体重力和粘度影响,则铺展是由固/气(SG)、固/液 (SL)和液/气(LG)三个界面张力所决定:
F LG cos SG SL SG SL LG cos
式中θ是润湿角;F 称润湿张力。 θ > 90°不润湿; θ < 90°润湿; θ = 0° 完全润湿。
(自由铺展)
润湿的先决条件是 S>G 。SL
4)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测定非常困难。
9
8.1.4 固液界面与润湿 机械润滑、注水采油、油漆涂布、金属焊接、搪瓷坯釉、陶 瓷/金属的封接等工艺和理论都与润湿过程有关。 润湿的热力学定义:固体与液体接触后能使体系的吉布斯自 由能降低,称为润湿。
润湿形式: 附着润湿 铺展润湿 浸渍润湿
10
铺展润湿 概念:液滴落在清洁平滑固体表面的过程。
材料表面特性的认识与掌握

材料表面特性的认识与掌握材料表面特性是指材料表面所呈现出的各种性质和特征。
这些性质和特征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认识和掌握材料表面特性是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一项基础工作。
1. 表面形貌特性表面形貌特性是指表面的几何形状和形貌特征。
常用的表征方法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面形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表面纳米级别的形貌。
表面形貌特性对于材料的机械、光学、电学等性能均有着较大的影响。
例如,表面形貌不光整、不平滑,会影响高精密度元件的制造和检测。
2. 表面化学特性表面化学特性是指表面物质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和特征。
表征表面化学性质的方法有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
表面化学特性对于材料的化学反应、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3. 表面机械特性表面机械特性是指表面的硬度、弹性、热膨胀等特性。
表征表面机械特性的方法有纳米压痕、切削力探测等。
表面机械特性对于涉及力学、制造、耐磨性、抗疲劳性等诸多方面性能的材料有着重要影响。
4. 表面粗糙度特性表面粗糙度特性是指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尺寸分布、粗糙度参数等。
表征表面粗糙度特性的方法有三维形貌检测、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分析等。
表面粗糙度特性对于摩擦、磨损、摩擦学、光学等方面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5. 表面电学特性表面电学特性是指表面的电导率、电阻率、电容率等特性。
表征表面电学特性的方法有阻抗谱、介电谱、电容谱等。
表面电学特性对于电子器件、化学传感器等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了解和掌握材料表面的形貌、化学、机械、粗糙度、电学等特性,可以为研究和应用提高材料性能、改进工艺和生产提供重要帮助。
因此,加强材料表面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材料表面与界面的性质与应用

材料表面与界面的性质与应用材料科学是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不仅与工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多种需求提供了原材料和基础支撑。
而材料的物理学和化学特性则是决定着材料能否成为优秀的材料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表面和界面的性质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表面和界面的特性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表面与界面的性质,以更好地应用材料。
一、表面与界面的概念材料的表面是指物质与外界接触的界面,可以是物质相互接触的表面,也可以是物质与外界介质接触的表面。
以金属为例,其表面可以指表面结构、表面形貌和表面组成等方面的特征。
而界面则是指不同相之间接触的界面。
材料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都常常存在不同相之间的接触,因此界面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表面与界面的性质表面与界面的性质会受到表面成分、表面结构、表面形貌、浸润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来说,它会影响类似能量、化学反应、电荷效应、力学特性等多种物理、化学和力学等性质。
材料表面是材料与外界相接触的部分,所以表面化学和表面能量是表面特性的核心点。
通常情况下,表面的化学反应比体积更容易发生,因为表面原子没有被周围原子包围,所以在反应物分子到达表面时,其距离更近,进而导致表面原子与反应物相互作用,进行反应。
表面能量是指物质表面的自由能和内部的化学键能之和。
表面能量对于表面化学和物理性质有着决定性影响。
三、表面与界面的应用1. 表面涂层技术表面涂层技术不仅能实现对材料表面化学反应和表面能量的调控,还能使材料具有出色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特性等。
经常用于工业生产的有自清洁防水表面涂层、生物医用涂层和磁性涂层等。
通过表面涂层技术,我们不仅能够增强材料的本身性能,还能降低材料配件之间的磨损,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2. 纳米材料制备表面和界面影响着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材料的自组装行为等因素。
因此,纳米材料的制备不仅需要对材料的体内结构进行研究,也需要考虑其表面和界面特性。
材料表面技术---第三章表面涂覆技术(修改)

1、堆焊材料的应用
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大气、耐海水和耐各种酸性溶液的腐蚀, 耐气蚀以及耐粘着磨损的性能。但易受硫化物和氨盐的腐蚀, 耐磨料磨损性能不良,故不适合在高应力磨料磨损和温度高于 200oC的条件下工作。
2、堆焊工艺
常用的堆焊方法为氧-乙炔喷涂和TIG堆焊,也可用电弧堆焊。
(五) 碳化钨基堆焊材料及工艺
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特点,可以承受轻度和中度冲击,还 具有一定的抗高温氧化性和耐腐蚀性能。 主要应用于石油钻井、冶金、矿山及煤炭开采。
2、堆焊工艺 常用的堆焊方法为用管装焊条,氧-乙炔手工堆焊,也可用电弧
堆焊。
三、堆焊方法与设备的选择
1、堆焊设备 堆焊设备包括电源、堆焊机、送丝送粉机构、供气设备及工、 辅具。通用弧焊机为主要设备。
①热稳定性好:热喷涂材料在喷涂过程中,必 须能够耐高温,即在高温下不改变性能。
②使用性能好:根据工件要求,所得涂层应该满 足各种使用要求,即喷涂材料也必须具有相 应性能。
• ③润湿性好:润湿形好,则得到的涂层与基体 的结合强度高,自身密度好,且涂层也平整。
• ④固态流动性好(粉末):流动性(与粉末形 状,湿度,粒度有关)好,才能保证送粉的均 匀性。
热作工具钢:较高的高温硬度、较高的强度和抗冲击韧性、较 高的抗冷热疲劳性以及高的抗氧化性和耐磨性。主要用于大型
轧辊的制造和修复。 冷作工具钢:较高的常温硬度和抗粘着磨损性能,用于冷冲模、
冷剪刀、冲裁模及修边模的制造与修复。 堆焊方法为电焊条电弧焊。焊前工件需预热,焊后进行三次回
火。
(2)高锰钢及铬锰钢
1、低合金钢堆焊材料 ( 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
(1)珠光体钢:碳含量一般小于0.5%,焊后自然冷却 时,得到珠光体组织,硬度20~38HRC。 堆焊层硬度中等,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良好的韧性和 切削加工性。用于恢复母材尺寸、过渡层的堆焊。 通常采用焊条电弧堆焊和熔化极自动堆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固体表面与界面表面与界面相关概念固体的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相界面和界面:1)表面:表面是指固体与真空或气体的界面。
2)(相)界面: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
相界面有三类,如固相与固相的相界面;固相与气相之间的相界面;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相界面。
3)晶界:相邻两个结晶空间的交界面称为“晶界”。
自然界中的一些表面界面现象•荷叶表面上的水滴滚动•活性炭除臭•水滴会自动成球•细砂糖比粗砂糖溶解速度快材料中的表面界面问题物理性质:熔点、蒸汽压、溶解度、吸附、润湿和烧结等(微小晶体蒸汽压增大、熔点下降、溶解度增加,表面上存在着吸附等现象)化学性质:化学活性、催化、固相反应等(反应能力增强、存在表面化学反应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电子材料•复合材料与一般体系相比,小颗粒的分散体系有很大的表面积,它对系统性质的影响绝对不可忽略。
总表面积314.16m 2表面积相差106倍直径10nm 的纳米粒子分成1018个直径为1cm 的微球表面积: 3.1416cm 2一定体积的球颗粒分散程度与表面积关系6.1 固体的表面能与表面张力(一)、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图1在棉线的上下都有一层肥皂膜。
图2 左侧的肥皂泡破了,右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右弯成弧形。
图3 右侧的肥皂泡破了,左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左弯成弧形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将一含有一个活动边框的金属线框架放在肥皂液中,然后取出悬挂,活动边在下面。
由于金属框上的肥皂膜的表面张力作用,可滑动的边会被向上拉,直至顶部。
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它垂直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
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γ 表示,单位是N·m-1。
如果在活动边框上挂一重物,使重物质量W 2与边框质量W 1所产生的重力F (F =(W 1+W 2)g )与总的表面张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金属丝不再滑动。
这时2F lγ=l 是滑动边的长度,因膜有两个面,所以边界总长度为2l ,就是作用于单位边界上的表面张力。
γ恒温恒压下增加肥皂膜面积dA 时,力F 需对体系所作的最小功(可逆非体积功):Fdx w r=′δs r dA /w ′δ=γldx γ2=s dA γ=dG =()pT s A G ,/∂∂=Np T s A G ,,⎟⎟⎠⎞⎜⎜⎝⎛=∂∂γl F 2=γ可解释为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面积时体系吉布斯函数增加量。
称为比表面自由能,俗称表面能,J/m22.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比较•表面能是用热力学理论研究表面问题时采用的物理量•表面张力是用力学理论研究表面问题时采用的物理量• 1.数值相同• 2.量纲相同• 3.永远大于零• 4.一般温度上升,表面能或表面张力下降•水的表面能(张力):71.230722572.820γ(mN/m) T(°C)3. 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液体表面和内部分子受力不同•表面分子受到的向内的拉力使液滴成球状(二)、固体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1.固体表面能•处在表面或界面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排列较混乱,其能量要比内部的能量高一些,因此增加物体单位表面积,必须耗费能量。
•恒温恒压下形成单位新表面所需要的最大功,定义为表面能.•假设颗粒被一个垂直于它的切面分开,在两个新的表面上质点保持平衡,则所需要的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γ。
沿两个新表面的表面张力之和的一半等于表面张力σ。
即它也可以被理解为颗粒表面张力的力学定义。
122γγσ+=2.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扩张表面单位长度所需要的力•设颗粒表面二维方向各增加dA 1和dA 2面积,则总的自由能Gs可以用抵抗表面张力γ所作的可逆功来表征,即•上两式可改为•如果是各向同性的颗粒,则有111222()()s s d AG dA d A G dA γγ==111222s s s s dG G A dA dG G A dA γγ=+=+ss dG G A dAγ=+dA 1dA 2•对液体来说,在液体中取任何切面,其上的原子排列均相同,故液体的比表面能在任何方向都相同。
假设新表面的形成分两步:首先因断裂而出现新表面,但质点仍留在原处,然后质点在表面上重新排列成平衡位置。
液体的这两步几乎同时完成。
由于颗粒的质点难以运动,固体的第二步骤却延迟发生。
因此,•对液体,表面张力等于表面能。
•对于颗粒,γ和G不能等同。
s3、固体表面能和表面张力的特点与液体相比:1)固体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不等于表面自由能;2)固体的表面张力是各向异性的。
3)实际固体的表面绝大多数处于非平衡状态,决定固体表面形态的主要是形成固体表面时的条件以及它所经历的历史。
4)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测定非常困难。
4、影响表面能的因素• 1 由物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如果构成物质本身的粒子相互之间吸引力较大,则相应的表面能也较大。
因为此时粒子从内部移到表面要克服较大的吸引力,故消耗的功也较大。
一般有:γ(金属键)> γ(离子键)> γ(极性键)> γ(非极性键)某些物质的表面张力物质t/ °Cγ/ mN⋅m-1正己烷正辛醇乙醇乙醚H2ONaCl LiClNa2SiO3(水玻璃)FeOAl2O3AgCuPt2020202520803614100014272080110010831773.518.421.822.326.4372.75113.8137.8250582700878.513001800• 2 杂质对表面能有影响。
如果在原来的物质中加入少量具有较小表面能的杂质则这些杂质趋向于浓集在其表面上,并使其表面能下降,使物质处在更稳定状态。
这种类型的杂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相反若加入的杂质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则它趋向于富集在原来物质的内部,而在其表面层的浓度仍然较低,对其表面能影响很小。
因此,二元系统中组成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如图)是非线性的。
•3.物质表面能的大小随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升高,表面能减小。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而使粒子运动加剧,物体体积膨胀导致密度下降,粒子间距离增大而削弱了物质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因而表面能下降。
表面力场固体表面上的吸引作用(固体表面力),是固体的表面力场和被吸引质点的力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晶体内部——质点排列周期性,有序性•故:每个质点力场对称•固体表面——质点排列周期性中断,表面边界上质点力场对称性破坏,表现出剩余的键力——固体表面力(化学力、分子间力)•固体表面化学/物理吸附或气体凝聚的原因6.2 固体的表面结构一. 表面的种类二. 表面结构及其分类三. 晶体表面结构四. 粉体表面结构五. 玻璃表面结构六. 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1、理想表面理论上,它是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
理想表面的前提条件:1、不考虑晶体内部周期性势场在晶体表面中断的影响;2、不考虑表面原子的热运动、热扩散、热缺陷等;3、不考虑外界对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等;4、认为体内原子的位置与结构是无限周期性的,则表面原子的位置与结构是半无限的,与体内完全一样。
理想表面的特点理想表面作为半连续的晶体,表面原子的位置及其结构的周期性,与原来无限晶体的完全一样。
表面d内部理想表面示意图2、清洁表面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应、杂质扩散等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
(表面的化学组成与体内相同,但周期结构可以不同于体内)根据表面原子的排列,清洁表面可分为三种:台阶表面、弛豫表面、重构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离子轰击、解理、外延、热蚀、场效应蒸发等)后,保持在10-9―10-10torr超高真空下的表面3、实际表面实际存在的表面,表面上发生大量的吸附与化合等在清洁表面上有来自体内扩散到表面的杂质和来自表面周围空间吸附在表面上的质点所构成的表面。
杂质由体内偏析到表面上来,从而使固体表面组成与体内不同,称为表面偏析。
如:吸附于大多数金属表面上的氧气氧化铝表面吸附亲水层二. 表面结构及其分类•表面结构1877年Gibbs首先提出了“表面相”的概念:指出在气固界面处存在着一种二维的凝聚物质相,它的性质与固体体内有很大差异。
由于固体只有通过其表面才能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种表层的存在将对固体的物理化学特性有很大影响。
通常所说的表面是指大块晶体的三维周期结构与真空之间的过渡区,它包括所有不具有体内三维周期性的原子层,一般是一个到几个原子层,厚度约为0.5~2 nm.表面结构就是表面上0.5~2 nm原子的排列表面结构分类d 0d d 0d 0as a周期驰豫重构台阶偏析化学吸附化合物(原子间距改变)(平移对称性改变)(表面非原子级平坦)(表面原子是从体内分凝出来)(表面化学键合外来原子)(外来原子进入表面键合成化合物)三、晶体表面结构晶体有序的结构在到达表面时终止,处于晶体自由表面的原子键合状态与块体内部不同,他们具有更高的能量,为了达到更稳定的状态,材料往往调整表面结构以达到更低的能量状态,手段包括弛豫、重构、台阶和成分偏析等。
(1)金属表面结构清洁的金属表面具有如下特点:1、表面单胞与体内单胞在表面的投影相等;2、表面键长与体内键长相近;3、垂直于表面的最上层与第二层的间距接近于体内的值,变动小于5%。
一些(较少)非紧密堆积的晶面,约有5% -15%的缩短;4、非紧密堆积的原子比紧密堆积的原子更趋向于松弛;5、有些晶面上吸附原子后,表面和体内的键长差别减小甚至消失(可能是表面断裂的键由于吸附杂质原子而获得恢复)。
(2)离子晶体清洁的离子晶体表面,具有如下特点:1、表面普遍发生驰豫现象;2、正负离子形成双电层实例:NaCl表面驰豫与双电层。
表面能减少图4-9 离子晶体表面的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说明:(1)离子晶体MX 在表面力作用下,处于表面层的负离子X 在外侧不饱和,负离子极化率大,通过电子云拉向内侧正离子一方的极化变形来降低表面能。
这一过程称为松弛,它是瞬间完成的,接着发生离子重排。
Na Cl 晶体(2)从晶格点阵稳定性考虑作用力较大,极化率小的正离子应处于稳定的晶格位置而易极化的负离子受诱导极化偶极子排斥而推向外侧,从而形成表面双电层。
重排结果使晶体表面能量趋于稳定。
表面能减少离子晶体表面的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晶体内部晶体表面0.281nm0.266nm0.020nm图6.3 NaCl表面层中Na+向里;Cl-向外移动并形成双电层•上述极化、重排引起表面各层离子间距不等,产生表面层畸变和晶胞参数改变,进而导致相邻内层离子变形与键力改变,依次向内扩展•上述作用,随着向晶体内部深入而递减,对晶体而言,经过4-6层后,原子排列与晶体内基本接近(晶格常数差小于0.1A)•表面效应所能达到的深度,与阴、阳离子的半径差有关,差愈大深度愈深•离子极化性能愈大,双电层愈厚,从而表面能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