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及在防治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
浅谈中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

浅谈中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
研究发现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中药在治疗溶栓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93-02缺血性脑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本病严重者会出现全脑功能缺失的症状,若不在极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脑供血,缺血的脑组织就会死亡,即脑梗死形成。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主要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降纤,神经细胞保护剂等。
医学研究表明,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中医认为,溶栓应从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豁痰开窍入手,本文将重点阐述中药在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
1.单味中药1.1 三七三七中提取物中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黏度的功效。
刘川等[1]研究发现三七三醇皂苷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扩血管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能增强纤维系统活性、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起到抗血栓作用。
1.2 刺五加刺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有补肝肾、壮筋骨、益气活血等功效。
药理研究证明刺五加所含异嗪皮啶、丁香苷等有扩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
赵岩[2]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血栓,86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痊愈25例,占58.14%,显效12例,占27.91%。
1.3 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所含黄酮苷和银杏内酯、白果内酯能减轻缺血后的脑水肿,减轻炎症,防止溶血,还可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
王会改[3]在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基础上采用银杏叶滴丸辅助治疗,明显降低患者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
1.4 川芎川芎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川芎内酯、阿魏酸、川芎嗪、氨基酸、大黄酚、维生素A、叶酸等。
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医学界发展了许多方法和药物。
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在防止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的药物。
在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上的特定细胞表面受体或酶的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二、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一个酶——环氧化酶,从而干扰血小板合成一种化学物质,阻碍血小板的凝聚。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另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和其他血栓形成风险较高的患者。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上一种叫做ADP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凝集信号传导,达到抗血小板的目的。
3. 替格瑞洛替格瑞洛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它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上的P2Y12受体,从而阻碍ADP的结合,抑制血小板的凝聚。
三、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的血栓风险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剂量。
2. 合理用药时间:抗血小板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但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
3. 注意副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常规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2. 血栓阻塞的急救: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的血栓性疾病的急救处理,以快速恢复血流和防止血栓扩大。
3. 术后抗凝:在一些大型手术后,为了防止血栓形成,临床常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处方介绍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处方介绍血小板减少症,也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中药具有独特的治疗功能,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处方,供大家参考。
一、桑葚银翘散【处方组成】桑葚30克、银翘15克、生地15克、鲜地黄15克、生黄芪15克、金钱草15克、地龙10克、蜂蜜适量。
【用法用量】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主治功能】本处方具有滋阴补肾、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血热出血型血小板减少症。
二、当归补血散【处方组成】当归10克、黄耆10克、白芍10克、熟地20克、党参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主治功能】此处方可活血化瘀、补血益气,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血小板减少症。
三、草木樨固表散【处方组成】草木樨15克、桃仁10克、三七10克、赤芍15克、蜜炙地黄15克、白芍12克、白芷10克、砂仁1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主治功能】此处方具有固表止血、补虚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外感风寒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四、黄花槐颗粒【处方组成】黄花槐花蕾10克、熟地2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山药15克、桂枝10克、红枣1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主治功能】本处方能补血滋阴,适用于血虚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五、黄淮丸【处方组成】黄芪20克、山茱萸10克、须弥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五味子10克。
【用法用量】一天三次,每次15粒,分餐前后温水吞服。
【主治功能】此处方可益气健脾、补血止血,适用于脾胃虚弱、血小板减少症。
六、六味地黄丸【处方组成】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牛膝10克、枸杞子10克、淫羊藿10克、蚕砂5克。
【用法用量】一日3次,每次10丸,用温水服用。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抗血小板治疗

£ h i 』 ! 堡 r 0 1 _ D 堡
・
综述 ・
缺血性脑卒 中急性期 的抗 血小板治疗
郑伟城 肖卫 民 石 铸
【 摘要 】 血小板 粘附 、激活 和聚集是栓 塞性疾病 的主要环节 ,缺血性脑卒 中急性期 的抗血小
a s t h e i r R CTs e v i d e nc e s .
【 K e y w o r d s 】A n t i p l a t e l e t t h e r a p y ;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 A c u t e p h a s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t h r o mb o e mb o l i c d i s e a s e s . An t i p l a t e l e t t h e r a p y , h e r e i n , a c t s a p i v o t a l r o l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mo d e r 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v i d e n c e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o n
【 A b s t r a c t 】P l a t e l e t a d h e s i o n , a c t i v a t i o n a n d a g g r e g a t i o n s u b s  ̄ : q u e n t l y p l a y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s i n t h e
血小板减少中医治疗

血小板减少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表现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治疗原则主要依据辨证施治,通过调整机体的内在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血小板减少症常归因于“血虚”、“血热”、“气虚”等病理状态。
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1. 补血法:适用于血虚型血小板减少症。
血虚型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熟地黄等,这些药物能够滋养血液,增强血小板的生成。
2. 清热凉血法:适用于血热型血小板减少症。
血热型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丹皮、赤芍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能够减轻血小板的破坏。
3. 益气健脾法:适用于气虚型血小板减少症。
气虚型患者可能会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等,这些药物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瘀血型血小板减少症。
瘀血型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瘀血、疼痛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桃仁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
5. 调和阴阳法:适用于阴阳失衡型血小板减少症。
阴阳失衡型患者可能会出现寒热交替、情绪波动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肉桂、附子、黄连等,这些药物能够调和阴阳,平衡机体的内在环境。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食疗、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全面的调理。
食疗方面,可以选用具有补血、益气、清热等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山药等。
针灸和按摩则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同时配合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出血的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易发人群为中老年人。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是现在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调查抗血小板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保障人民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收集临床医学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例,调查其使用率,并对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应因病制宜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些病例则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结论是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合理地使用药物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还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根据卫生部《1996~2010年社区人群防治规划》中关于脑血管病的病情通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脑血管病患者大约是150万,死亡人数是100万,存活的患者是600万,每年因脑血管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医疗费用高达100亿元以上,而脑血管病的易发群体为中老年,而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老年人口占全世界老年人的1/5,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以上。
1面对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严重的疾病之一,必须引起社会和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有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保障人民有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论文所采用的临床案例均为临床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病例要求。
2收集168例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在5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岁。
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

氯吡格雷可导致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P2Y12构型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阻断该受体介导的腺苷酰环化酶对ADP的激活。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在于选择性阻断ADP结合部位,但并不改变该结合点的活性。噻喃磺胺类对ADP受体构型永久性的改变导致了这一类药对血小板抑制的累积效应及停药后的收尾效应。
当阿司匹林用于抗炎止痛等用途时其更高的剂量对cox1的抑制胃粘膜出现新的溃疡或原有的溃疡恶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增加到46噻氯吡啶这两个药都属于噻喃磺胺类可选择性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凝集而对花生四烯酸代谢无影响
ESC Expert Consensus Eocument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Use of Antiplatelet Agents
当阿司匹林用于抗炎止痛等用途时,其更高的剂量对COX1的抑制,胃粘膜出现新的溃疡或原有的溃疡恶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增加到4-6倍。
氯吡格雷
噻氯吡啶
这两个药都属于噻喃磺胺类,可选择性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凝集而对花生四烯酸代谢无影响。对胶原及凝血酶介导的血小板凝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当增加血中这些受体的激动剂时这种作用即消失。相当于阻断了由其它激动剂引起的ADP介导的放大效应。
另外的解释是,GPIIb/IIIa受体阻滞剂本身可以激活血小板,至少在一些患者如此。GPIIb/IIIa受体并非一个抑制性受体,而更像一个调节性受体,和调节因子一样,当与某些配体结合时对细胞有不同的激动作用。这样,当纤维素原与其结合时,传递的是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集的的生物信号。许多研究提示某些设计的配体与该受体结合以预防血小板凝集的同时,可能激活某些活化信号。。更有甚者,口服制剂不能避免这种部分激动作用,如阿昔单抗被证明可以通过促进CD40L的脱落,而有激活血小板并促成凝血前状态的作用。
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

合成酶 ) 前 列地尔 ( 、 前列 腺素 E ) 。 ,等 2 腺苷受体 拮抗 剂 ( . 噻盼 吡 啶类 ) 以氯 :
作 者 单 位 :104 北 京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内科 004
5 三氟柳 : . 具有 A A和双 嘧达莫 两种药 S 物的特性 , 国内尚未广 泛用 于临床 。 6 复合制剂 : grnx 由 2 0m 双 嘧达 . A geo ( 0 g
二、S A A在 I 级 和 二 级 预 防 中 的应 用 S一
论从疗效 、 安全 性 还是 费用 一效益 比来 说 均
A A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 防 中的疗效 是长期抗血小板 治疗 的最佳选 择 。英 国抗栓 S 基本 得到肯定 , 只要掌握好 适应证 , 获益远 试 验 协 作 组 对 1 其 6项 I 级 预 防 研 究 进 行 了 S二
bypr v n i g te a g e ain o aee s n n i lt ltt e a is i n i o t n y o s e e tn h g r g to fpltl t ,a d a tp aee h r p e s a mp ra t wa fi— c e c sr k r v n in.t i p rr ve t e a t l tl tt e a is i rma y a d s c n — h mi to e p e e t o h spa e e i w h ni a ee h r p e n p i r n e o d p a y sr k r v n in r to e p e e to s,a d isr l td is e lnc l n t eae s u sc i ial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 血小板 是 指使用 药物 阻 止血 小板 的黏 附 、 聚集 和 释放进 而抗 血栓 形 成 的 过程 , 其 目的之 一 在 于减 少
缺 血性卒 中 (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 I S ) 事 件 的 发 生 。抗 血
酚酸类 成分 ¨ 4 ] , 它们 具 有 不 同 的抗 血 小 板 机 制 。李 晓
颅脑 C T检 查 均 有 明显 改 善 , 丹 参 酮 ⅡA 组 不 良反 应
述如下 , 为 阐 明中药 防治缺 血性卒 中的作用 环 节 , 指 导
其临床 应用 提供依 据 。
1 丹 参 及 其 制 剂
发 生率 显著低 于 尼莫 地 平 组 , 表 明丹 参 酮 ⅡA治 疗 I S
静等 [ 5 研究 了丹参 酮 ⅡA对血 小 板及 骨髓 巨核 细胞 的 影响 , 证 明丹 参 酮 ⅡA能够 明显 抑制 血小 板 , 其 机制 可
能 主要是 通过 抑制 巨核 细胞增殖 , 促 进 巨核细 胞凋 亡 ,
小 板治疗 是 急性 缺 血 性卒 中 的重 要 治疗 方 法 之 一 [ 1 ] 。 血小 板生 成是 多种 干细胞 至 巨核细 胞分化 的结果 。在
关键词 : 缺血性 ; 卒 中; 抗 血 小板 ; 中药 ; 作 用 机 制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4 3 R 2 8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5 . 1 3 . 0 1 0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5 ) 1 3 - 1 5 0 0 — 0 4
正 常血液 循环 中 , 血 小板处 于静 止状 态 , 而当 受到 生理
减少 巨核 细胞 数量 以及减 少血小 板 的生成 。丹 参 酮 Ⅱ A可 能抑制 了 骨髓 基 质 细 胞 , 这 一 细 胞 作 为造 血 的微 环境 , 对血 小板/ 巨核 细胞 生 成具 有 重要 作 用 _ 6 ] 。有 研 究表 明抑 制血 小板 聚集 的主要 物质的应 用 目前 临床 常 用制 剂有 丹 参
片、 复 方 丹参 滴 丸 、 丹参 酮 注 射 液 , 注射 用 丹参 多酚 酸
盐等, 临床 应 用 较 为 广 泛 。王 荣 等_ g 探 讨 丹 参 酮 ⅡA
治疗 l S的疗效 , 和尼 莫地 平对 比, 进 行 同期盲法 试 验 3 周后 , 丹参酮 ⅡA组 和 尼 莫 地 平 组 患者 症 状 和体 征 及
・
综 述 与进 展 ・
五种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及在 防治 缺 血 性 卒 中 中 的应 用
吴江莹 ’ , 吴江 雁 。 刘晓 新。
摘要 : 抗 血 小板 治疗 是 急 性 缺 血 性 卒 中的 重 要 治 疗 方 法 之 一 , 多种 中 药及 其 制 剂具 有 显 著 抗 血 小板 作 用 。本 研 究列 举 丹 参 、 川 芎、 人 参、 红花 、 葛根 五 种 中 药 , 归 纳其 中有 效成 分抗 血 小板 的 作 用机 制 , 综 述 这 类 中药 在 临床 防 治 缺 血 性 卒 中的 应 用研 究 , 评 述 基 础 与 临床 的 不 足 , 为抗 血 小板 药物 研 究 以及 开发 应 用 提 供 参 考 。
的效果 与尼 莫 地 平 近 期 疗 效 相 当 , 但 不 良反 应 较 低 。
吉佩 忠等 0 ] 采 用 随机双 盲安 慰 剂 对 照试 验 , 研 究丹 参 多酚酸 盐治 疗 急性 I S的疗 效 及 安 全 性 。以 生理 盐 水 对照 , 均连续 1 4 d及 常规 基 础用 药 , 发 现使 用 丹 参 多 酚酸盐 注射 液治 疗 急 性脑 梗 死 患 者 , 对 神 经 功 能缺 损 的改善 优 于对 照组 , 证 明 了丹 参 多 酚酸 盐 能 有 效 改善 急性脑 梗死 患者 的症 状 和体 征 , 提 高 了患 者 日常 生 活
C HI NE S E J OURNAL OF I NTEGRAT I VE ME DI C I NE ON CARDI O一 / C E REB ROVA S CULAR DI S E AS E Oc t o b e r 2 O1 5 Vo 1 . 1 3 No . 1 3
集 。血 小 板 聚集 是 由血 小 板 膜 糖 蛋 白 Ⅱb / Ⅲa ( GPⅡb /
化氮 ( N 0) 的 释放 , 而 血 小 板 内皮 型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 e N OS ) 可 以使 L一 精 氨 酸 生 成 L一 瓜 氨 酸 同 时 释 放
N O[ 。王稳 等 。 观 察 到 丹 参 多 酚 酸 盐 在一 定剂 量 范
围( <1 0 mg / L ) 内可 以 明显 增 加 血 小 板 e N O S活性 , 认
Ⅲa ) 受 体所 调节 , 纤 维蛋 白原 与 活化 的 GP1 1 b / Ⅲa受 体 结合 , 在相邻 的血小板 之 间形成横 桥 , 形成 了 血栓 和
为丹 参 多酚酸 盐是 通过 改善血 小板 e N OS活 性影 响 了
或 病 理 刺 激 因子 作 用 时 , 血小板发 生活化, 并在 v o n Wi l l e b r a n d因子存 在下 黏 附于受 损 血管 处暴 露 的 内皮 下 组织 , 随后 被 内皮 下 组织 或 局 部 形 成 的凝 血 酶 所启 动, 发生 释放反 应 和花生 四烯 酸代谢 , 引起 血 小板 的聚
血小 板 聚集功 能 。
骨架, 参 与生 理 性止 血 和病 理 性 血 栓形 成 _ _ 2 ] 。多 种 中
药 及其制 剂具 有 显 著抗 血 小 板 作 用 , 面 对抗 血小 板 西 药的 “ 抵抗 ” 现象, 众 多学 者从 中药 人 手 , 开展 研 究 ,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果 , 使 一 批 中药 单 体 及 组 分制 剂 被 开 发 出来 , 有 的 已广泛 应用 于临 床 , 现 就这类 中药 抗 血小 板 作 用 的机制 及其在 临 床防治 缺血性 卒 中 的应 用研 究 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