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作品选〉讲授纲要
PPT宋代文学纲要第二章 北宋初期文学的因革 新版

第二章北宋初期文学的因革第一节宋初诗歌“三体”第二节宋初文章第三节宋初词坛•北宋初期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模仿、涵养和变革尝试的过程。
•宋初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诗文的创作都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如苏轼为欧阳修文集写序时所说:“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
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 •宋初诗歌基本还延续晚唐五代的风格,只少数诗人如王禹偁、杨亿等人具有一些新变的努力,写作水准也高于同时代其他诗人。
•宋初的文章,仍是五代浮艳风气,虽有柳开等人提倡古文,反对骈俪文风,但影响不大。
•宋初词的创作同样并不景气。
第一节宋初诗歌“三体”•(一)王禹偁与白体诗派•(二)晚唐体•(三)西昆体•北宋末年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祥符、天禧之间,杨文公、刘中山、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
”宋末方回《送罗寿可诗序》•“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如李文正(昉)、徐常侍昆仲(铉、锴)、王元之(禹偁)、王汉谋(奇)。
昆体则有杨(亿)、刘(筠)《西昆酬唱集》传世。
二宋(庠、祁)、张乖崖(咏)、钱僖公(惟演)、丁崖州(谓)皆是。
晚唐体则九僧最为逼真,寇莱公(準)、鲁三交、林和靖(逋)、魏仲先(野)父子、潘逍遥(阆)、赵清献(抃)之父(祖,赵湘)。
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极势盛。
”(《桐江续集》卷三十二)(一)王禹偁与白体诗派•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贫寒。
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任右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
又任职史馆,预修《太祖实录》。
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
•《三黜赋》:•“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
”•“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
”•《对雪》•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宋代文学教学提纲 概 述

1、开山立派 自成一家 创豪放派 2、突破词律 提高词的文学价值
1《密州出猎、江城子》(见书25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黄,右擎蒼,錦 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随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倘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彫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写出猎场面(以描写为主) 下片:借打猎抒发自已的豪情壮志(抒怀) 小结: 1、题材上,借出猎而言志, 2 从理论上,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 3、手法上,大量使用典故,以诗为词 4、效果上 , 豪放壮观 第一首豪放词
宋代文学多媒体教案 概 述
一、宋代文学形成的氛围
教育:官办,京师设国子学、太学.民间书院著名的有“四大 书院”。 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哲学:程朱理学。是儒学的新的发展,构成了宋代文学的重 要内涵。 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代四大书”。 书法:高度繁荣。书法有”苏黄米蔡”。 绘画:绘画有范宽、文同。 商业: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话本的出现、词的繁荣。 总之,宋代的文化为宋代文学提供非常适宜的条件。
(三)农村词
首次把农村题材写入词中。如《浣溪沙》五首
苏词的思想内容: (1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三、风格上的突破
苏轼以前的词坛,婉约词的一统天下。 直到苏轼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单一的局面。
四、艺术上突破
上片:对月饮酒,发抒感慨 问月——入月——舞月 下片:对月怀人,发抒祝愿 月照人——人望月——借月照心(良好祝愿)。 小结:1、格调健康 富有理趣 2、结构严谨 情感跌宕以月为线索,皎洁的意境。
唐诗宋词课程纲要

唐诗宋词课程纲要《唐诗宋词》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则更明确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5%。
”可见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注重人的个性培养。
要想培养有个性的人就不能再用统一的千篇一律的模子去刻。
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单一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教育的潮流,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
要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学校内部人士根据自己的情况、条件来设计、规划自己的课程,尤其是语文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当地的条件设计课程,充分挖掘当地、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语文也就具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学语文就不能单靠国家统编的几本教材,死啃这几本书,最终连纸上谈兵都不会。
学语文要放大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应用、掌握。
语文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密不可分。
离开了我们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个学校的生活是具体的、特殊的,各个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具体的、特殊的。
国家统编的课程是无法,也不可能把这些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包罗在内。
这些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是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而且是必需的资源。
因而这又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着手编写了《<唐诗宋词>鉴赏》作为学校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校本教材之一。
宋元文学发展史教学大纲

宋元文学发展史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宋元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相关作品,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宋元文学的特点、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和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
课程目标1. 了解宋元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 掌握宋元文学作品的重要代表和主题;3. 熟悉宋元文学的流派特点和作品风格;4. 了解宋元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价值;5. 培养学生文学研究能力和批评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宋代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时代背景及社会文化环境- 诗词、散文和剧作的发展与变革- 代表作品欣赏及文学特色分析第二单元:元代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元代文学的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诗词、散文和戏曲的发展与演变- 代表作品欣赏及文学特色分析第三单元:宋元文学流派与作品风格- 四家诗派和江西文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元杂剧的流派分化与演出特点- 浙派和宣和北院画派的文学创作影响第四单元:宋元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宋元文学对明清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宋元文学对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宋元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文学作品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将从参与度、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面综合考量。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宋元文学史(第二版)- 刘启端、陈江华- 中国古代文学史- 郑振铎- 宋代文学研究论丛- 新华书店编。
PPT宋代文学纲要第四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

第四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第一节柳永第二节晏殊和欧阳修第三节张先和其他词人第一节柳永一柳永生平柳永(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生卒年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宋真宗朝后期和宋仁宗朝。
《乐章集》李清照《词论》:“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时。
”《乐章集》清刊本《鹤冲天》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二柳永创新词调、开创慢词体式的贡献《乐章集》存词二百一十多首,使用词调达一百三十曲以上,除少数沿用唐五代旧曲外,其他多是新调。
宋词中有一百来个词调是柳永首创或首见于柳永词。
由于词调的乐曲长短、繁简、快慢不同,而有令、引、近、慢的区别。
“令”,篇幅较小,大约起源于唐代宴席上所行的酒令。
“引”、“近”一般认为是摘取大曲中的一部分而成,一般比“令”长。
“慢”即慢曲子,指曲调慢长、节奏舒缓的乐曲,与“急曲”相对而言,依“慢曲”所填的词,称为慢词。
令、引、近、慢与小令、中调、长调明清时期,一般又把各种词调归纳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
清人宋翔凤《乐府余论》云:“令者,乐家所谓小令也;曰引、曰近者,乐家所谓中调也;曰慢者,乐家所谓长调也。
不曰令、曰引、曰近、曰慢,而曰小令、中调、长调者,取流俗易解,又能包括众题也。
”清人还从字数上区分,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这种分法并不科学,实际上界限并不这样分明,但因习用已久,遂沿用至今。
在柳永创制的新词调中,慢词又占了很大的比例。
柳永之前长期占据词坛主流的词调是小令,少则二三十字,多则五六十字,体制短小,容量有限。
而柳永创作的慢词一般都在九十字以上,如《长相思》词调,在唐五代本是双调36字,柳永则度为双调103字,《浪淘沙》本有28字和双调54字两体,柳永则衍为三叠135字,至于柳永自制的慢词如《戚氏》更长达三叠212字。
PPT宋代文学纲要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说 新

宋代文學史大綱張鳴編制北宋:公元 960年~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金:公元1125年~1234年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朱熹:“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
”•(《楚辞后语》卷六苏轼《服胡麻赋》题解,见朱熹《楚辞集解》)•北宋李清臣:“朝廷文明,不愧三代、汉、唐”。
•(李清臣撰《欧阳文忠谥议》,见吕祖谦编《皇朝文鉴》卷135,《四部丛刊》初编本)•王国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宋代之金石学》,见《王国维遗书》第五册《静安文集续编》)•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邓广铭:“宋代的文化,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见《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导言:“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在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P158,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同上P298)••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
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第一节宋代文学繁荣的背景•思想、学术、文化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印刷技术的进步•经济•政治第一节宋代文学的背景•第一,思想、学术的高度发达和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为文学的全面繁荣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宋代文学教学设计

宋代文学教学设计宋代文学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宋代文学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我将从目标确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目标确定:1.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作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宋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创造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感受宋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内容安排:1. 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学理论。
2. 学习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如辛弃疾、陆游和苏轼的词,杨万里的小品文等。
3. 分析宋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宋词的格律、抒情和意境,杨万里小品文的真实写实和写意风格等。
4. 课堂阅读和欣赏宋代文学名篇,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陆游的《钓台杂诗》等,通过阅读和欣赏,感受宋代文学的魅力和韵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讲解文学常识和理论知识。
2. 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宋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欣赏法:通过师生共同欣赏宋代文学的名篇,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评价方法:1. 完成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对宋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作业,评价学生对宋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小组讨论和汇报: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发言质量、思维活跃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宋代文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了解和学习宋代文学的背景、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宋代文学提纲

《雨霖铃·寒蝉凄切》(作品选第 6 页)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靄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别前、别时情景。 临别时的环境 长亭、晚、雨后 送别的场面 矛盾的情感 帐饮——无绪 留恋——催发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
正恁凝愁。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词人
一、晏几道
1、生平
字叔原,号小山
第一节 社会发展和文学的关系 一、统一了的中国 二、庶民阶层的抬头 三、都市的繁荣 汴京、临安 瓦子(瓦、瓦肆)、勾栏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四、宋代政治状况和宋人的参政意识 宋代政治的特点:一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二是以文官治国。 五、思想文化状况 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学作品选〉讲授纲要第一次课北宋前期词详讲: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略讲: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泛读: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 。
第二次课柳永词苏轼词详讲: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念奴娇》(大江东去)略讲: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泛读: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第三次课北宋后期词.详讲: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略讲: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泛读:秦观《望海朝》(晦英琉淡)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周邦彦《兰陵王》(兰陵王)‘第四次课南宋词详讲: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声声漫》(寻寻觅觅)、姜夔《扬州慢》(准左名都)略讲: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详《六州歌头》(长准望断)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泛读: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王沂孙《眉抚》(渐新痕悬柳) 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 无名氏《九张机》第五次课辛弃疾词详讲:《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略讲:《破阵子》(醉里挑灯)、《青玉案》(东风夜放)、《永遇乐》(千古江山) 泛读:《菩萨蛮》(郁孤台下) 、《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鹧鸪天》(壮岁旌旗) 《沁园春》(叠嶂西驰)第六次课北宋诗详讲:欧阳修《戏答元珍》苏轼《游金山寺》黄庭坚《寄黄几复》。
略讲:王安石《明妃曲》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泛读:王禹《村行》林逋〈山园小梅〉梅尧臣《鲁山山行》苏舜钦《庆州败》王安石《泊船瓜洲》苏轼《荔枝叹》《惠崇春江晚景》黄庭坚《登快阁》第七次课南宋诗金诗详讲:陆游《关山月》《书愤》范成大《州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略讲:陆游《游山西村》《沈园》净林升。
《题峰安邸》泛读:陈与义《伤春》陆游《临安春雨初雯》《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翁卷《乡村四月》汪元量《湖州歌》元好问《岐阳》第八次课宋文详讲:欧阳修《秋声赋》曾巩《墨池记》略讲: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泛读:王禹《待漏院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朋党论》《醉翁亭记》司马光《肥水之战》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九次课三苏散文详讲: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略讲:苏轼《石钟山记》苏洵《六国论》苏辙〈枢密韩太尉书〉泛读: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轼《喜雨亭记》《朝文公庙碑》唐宋文学背诵篇目:所列作品大体出于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个别作品出于《中国文学史》,极短小或浅显之作如李白《静夜思》未列入。
总计诗词文约200篇。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滕王阁序》 (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独不见》(沈全期);《渡大庚岭》(宋之问);《感遇》二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感遇》(张九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孟浩然);《老将行》、《山居秋冥》、《使至塞上》、《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古从军行》(李颀);《从军行》二首、《长信秋词》、《闺怨》(王昌龄);《燕歌行》、《别董大》(高适);《逢入京使》、《送封大夫》、《白雪歌》(岑参);《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跳楼》、《忆秦娥》(李白);《望岳》、《兵车行》、《丽人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杜甫);《滁州西涧》(韦应物);《过山农家》、《囝》(顾况);《游子吟》、《游终南山》(孟郊);《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进学解》、《师说》、《柳子厚墓志铭》(韩愈);《登柳州城楼》、《渔翁》、《江雪》、《捕蛇者说》、《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竹枝词》三首、《陋室铭》(刘禹锡);《羽林行》(王建);《节妇吟》、《秋思》(张籍);《李冯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致酒行》(李贺);《轻肥》、《买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忆江南》(白居易);《早雁》、《赤壁》、《泊秦淮》、《江南春》、《阿房宮赋》(杜牧);《山中寡妇》(杜荀鹤);《安定城楼》、《锦瑟》、《隋宫》、《马嵬》(李商隐);《渔歌子》(张志和);《菩萨蛮》、《梦江南》 (温庭筠);《思帝乡》、《女冠子》 (韦庄);《鹊踏枝》、《谒金门》 (冯延巳);《摊破浣溪沙》 (李璟);《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李煜)。
(计93篇)《渔家傲》、《苏幕遮》、《岳阳楼记》(范仲淹);《浣溪沙》、《蝶恋花》(晏殊);《天仙子》(张先);《踏莎行》、《蝶恋花》、<戏答元珍》、《画眉鸟》、《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村行》(王禹偶);《临江仙》、《鹧鸪天》(晏儿道);《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柳永);《桂枝香》、《明妃曲》、《河北民》、《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王安石);《望海潮》、《鹊桥仙》、《雨霖铃》(秦观);《爱莲说》(周敦颐);《江城子》二首、《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惠崇春江晚景》等七绝三首、《喜雨亭记》、《前赤壁赋》、《留侯论》(苏轼)。
《六国论》(苏洵);《黄州快哉亭记》(苏辙);《观书有感》、《春曰》(朱熹);《青玉案》、《鹧鸪天》(贺铸);《醉花阴》、《渔家傲》、《声声慢》、《永遇乐》、《一剪梅》(李清照);《六丑》、《苏幕遮》(周邦彦);《临江仙》(陈与义);《贺新郎》二首(张元干);《念奴娇》(张孝祥);《钗头凤》、《念奴娇》、《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关山月》、《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水龙吟》、《摸鱼儿》、《破阵子》、《西江月》、《鹧鸪天》、《永遇乐》(辛弃疾);《扬州慢》(姜夔);《永遇乐》(刘辰翁);《贺新郎》(刘克庄);《齐天乐》(王沂孙)。
《满江红》 (岳飞);《汴京纪事》二首(刘子晕);《催租行》、《四时田杂兴》四首(范成大);《插秧歌》、《初入淮河》二首(杨万里);《酹江月》、《金陵驿》、《过零丁洋》(文天祥);《岐阳》、《外家南辱》(元好问)。
(计90篇)《宋代文学》教案教学基本要求1)宋代的社会背景的宋代文学的影响;2)宋诗的特点;教学内容1)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忧患意识和爱国主题的弘扬;△3)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4)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5)宋诗的特点。
主要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使宋代文学由以诗、文为主变为以戏曲、小说为主,处在由雅变俗转变时期;宋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外侮不断,爱国主义成为文坛的主调;宋代理学和佛、道教的盛行,导致文学也带有哲理的色彩。
宋词为中国词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潮。
宋文经欧阳修、苏轼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诗以其思想深邃和凝炼概括的特点,成为我国诗史上与唐诗双峰并立的另一大诗派。
思考题:1、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转折时期?绪论一、宋代文学产生于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哲学:朱程理学,是把儒学发展到更高的高度。
绘画:文同、范宽,明确了诗画关系书法:行书四大家“苏、黄、米、蔡”科学:火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二、宋代文学是中国封建文学的大过渡1、承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圆满的总结。
宋诗,唐以后又一块丰碑宋词,宋代的时代文学,最高成就散文,与唐代的散文构成了散文的第三个高潮,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2、启下:(新文学的开端)宋杂剧:对元杂剧的成熟起了重要作用宋话本:明清小说的起源三、宋词概述(一)兴盛及兴盛的原因盛况:(1)作家、作品(1430余人,2万多首,作家分布和作品流传广)(2)词的内容:其一,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南宋的爱国词派。
其二,反映市民的生活和心态;其三,表现爱情(最突出,诗庄词媚);(3) 体裁齐备:小令阶段,双调,三迭,四迭。
兴盛的原因:(1)官僚养伎蓄妾的风气(2)市民队伍的壮大。
娱宾遣兴(3)君王的爱好,“多由君王之提倡,非啻一时风会也”。
(4)唐五代词有益的借鉴(二)宋词发展的轨迹1、宋初小令发展期(南唐词风追随期)其特征:(1)作品大多为达官贵族而作(2)作用:娱宾遣兴(3)以小令为主(4)风格、雍容典雅。
(5)题材狭窄,多表现男女恋情和达官贵人的宋情逸趣。
(6)模式多为花前月下的典型环境:残月、斜风、细雨、霜华、碧烟等。
2、意境、体制扩大期柳永时代(俚词、平民词)3、豪放词派开创期。
以苏轼为主4、北宋婉约词发展期以秦观、贺铸、周邦彦为代表5、南宋爱国词派高涨期以辛弃疾为主,“辛派词人”6、南宋婉约词派的活动期李清照、姜夔、张炎、“格律词派”第一章宋初文学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三体的艺术特征和此期的代表作家作品;2)背诵重点的作品:《对雪》《村行》《山园小梅》《泪》教学内容*1)白体诗人;2)晚唐体诗人;3)西昆体的衰落北宋初年的诗人,如王禹偁、林逋等都各有成就,但都以学唐诗为主,未体现出宋诗工说理、重意趣、平淡闲远的特色;自梅尧臣和苏舜钦始,方开宋诗一代新面目。
他们各以含蓄淡远和议论纵横的两种不同风格,既独具个性又反映出一种新诗风,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宋前期诗坛还有值得注意的诗派是西昆派,由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官员互相写诗酬唱,出了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诗作内容多写官僚生活,致力于雕琢字句,是形式主义诗风的反映。
思考题:1、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有何异同?2、什么叫做西昆派?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北宋初期词的状况及发展脉络;2)明确这时期词人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背诵重点篇目:《渔家傲》《苏幕遮》《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蝶恋花庭院深深》《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生查子》教学内容1)晏殊,欧阳修对五代词的因革;2)范仲淹,张先对词境的开拓;*△3)柳永词在词史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