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宋词赏析大全【五首】

【导语】在中国古代⽂学的阆苑⾥,宋词是⼀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下⾯是分享的经典宋词赏析⼤全【五⾸】。
欢迎阅读参考!【⼀】经典宋词赏析⼤全: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
燕⼦飞时,绿⽔⼈家绕。
枝上柳绵吹⼜少。
天涯何处⽆芳草。
墙⾥秋千墙外道。
墙外⾏⼈,墙⾥佳⼈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情恼。
【赏析】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诗⼈、⽂学家苏轼所写的⼀⾸词作。
其作于何时,各⽅莫衷⼀是,有苏轼密州、黄州、定州、惠州时期等诸多说法,然皆苦⽆证据明⽰,故今⽇已不可详考。
作为宋词豪放派先驱的苏轼,⼀⽣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的豪放派词作,这容易让⼈误以为苏词尽皆豪放之作,但从苏词的总体来看,其婉约之作反⽽是占⼤多数的,此词便是其⼀。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的描写和远⾏途中的失意⼼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颠沛的⽆可奈何。
这是⼀⾸描绘晚春的感怀之作。
上阕写暮春⾃然风光,春去夏来,⾃然界发⽣了许多变化。
视⾓由⼩到⼤,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彩感和运动感。
“天涯何处⽆芳草”,是对暮春景⾊的描述,⼜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
下阕写春游途中的见闻和感想:⼀道短墙将少年与佳⼈隔开,佳⼈笑声牵动少年的芳⼼,也引起少年之烦恼。
“多情却被⽆情恼”,寄寓着作者⾃⼰的失意。
有声有⾊⽽⼜婉媚绰约。
这⾸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
清⼈王⼠《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量的婉约词。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流动,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多情与佳⼈⽆情,“极有理趣”。
正所谓“物⾃⽆情⽽⼈⾃多情”,这是⼈⽣中⾮常普遍的现象。
适合背诵的名篇佳作

适合背诵的名篇佳作有很多,不同的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不同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推荐:
1.《唐诗三百首》:中国古代唐诗选集,包含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
2.《宋词三百首》:精选了宋代的优秀词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3.《古文观止》:一部古文选本,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末的古文名篇,如《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等。
4.《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都是经典之作。
5.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6.现代文学名篇:如鲁迅的《呐喊》、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繁星·春水》等。
7.外国文学经典: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泰戈尔的诗歌、海明威的小说等。
选择适合自己背诵的名篇佳作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文学价值和对自己的启发等因素来考虑。
背诵名篇佳作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
9首超长古诗文

9首超长古诗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诗文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名篇长诗文,被后人称颂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九首超长古诗文,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传诵不朽的经典之作。
我们先来看一看《岳阳楼记》,这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全文共1076字,描写了岳阳楼的壮美景观以及作者对人生和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接着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首词全文共970字,描写了作者夜晚在黄沙道中行走的情景,以及他对国家兴衰、人生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想情感。
第三首是元代文学家王实甫的《长恨歌》,全文共841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第四首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全文共812字,描写了作者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感慨,展现了他的爱国心和政治抱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七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秋夕》,全文共704字,描写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情抒发,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之一。
这九首超长古诗文,无论是在叙事性、表现力还是情感深度上,都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思想情感。
它们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后人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也能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灵感,不忘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乏篇幅较长的古诗文作品,今天我们将介绍9首超长古诗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文学魅力。
一、《琵琶行》《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整篇诗以琵琶为象征,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和民间悲欢离合,表现了人生百态和沧桑变化。
全诗共100余句,将古人的情感与生活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全诗由94句组成,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描述了王朝的兴衰和人间的悲欢离合。
宋代文学作品选

思想内容: 文章采用我与童子对答的形式,抒发了 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更甚于有声之秋的想 法,流露了作者难有作为的郁闷心情以及 独善其身,自我超脱的愿望。
艺术特色 1.运用多种手法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生动形象 (1)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来描摹秋声; (2)用摹声词“浙沥”、“砰湃”、“鏦鏦铮 铮”等直接描摹秋声; (3)用“初”、“忽”、“如”、“又如”等 词语展现秋声自远而近、由弱而强、由徐而疾的 动态过程; (4)把秋声放在寂静的夜晚这个背景中来描写, 更突出秋声之凄切悲凉,动人心魄。
文体:书信体的驳论文。 内容: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 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 表达了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写作特点: 1.在批驳之前先立下名实相符的 立论原则,为 驳倒对方奠定了基础。 2.抓住对方论点逐一批驳斥,言简意明,短小 精悍。 3.行文柔中寓刚。
晏几道《临江仙》
艺术特色 1.善长铺叙,如写钱塘江,江边云树、江 上怒涛,天堑无涯;写杭州繁华,人烟稠 密、市场繁荣、家家富裕;写西湖美景, 重湖叠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日 羌管吹奏,夜晚菱歌阵阵,有百姓游乐, 官员醉赏。 2.借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赞美与歌 颂之情。 3.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曲尽形容,千古 传颂。
雨霖铃
思想内容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并通过自身的漂 泊无定,抒发了身世之感和对被压抑的苦 闷。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北宋婉 约派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1.虚景实写。“念去去”以下是设想别后 行船,漂泊无定的情景,却出以实写,虽 景亦情。 2.情景交融,以凄清之景来衬托自已的孤 寂。 3.点染结合。如“多情自古…清秋节“点 离别的冷落。”今宵”三句以典型场景作 渲染。 4.善于在转折中传情达意。如上片写分别 于长亭,骤雨留人,可雨初歇却又催发, 帐饮无心绪,可留恋不得,兰舟催发。整 个过程是俄延、留恋、作别,主客观不断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必背作品20篇原文和翻译(2)

背诵作品20篇宋代:《雨霖铃》柳永《踏莎行》欧阳修《桂枝香》王安石《江城子》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登快阁》黄庭坚《鹊桥仙》秦观《青玉案》贺铸《兰陵王》周邦彦《声声慢》李清照《临江仙》陈与义《书愤》陆游《念奴娇·洞庭青草》张孝祥《摸鱼儿》辛弃疾《贺新郎》辛弃疾《扬州慢》姜夔《解连环》张炎金元:《夜行船》马致远清代:《如梦令》纳兰性德《咏史》龚自珍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1)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2)、千里烟波,暮霭(3)沉沉(4)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5),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6),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凄凉而急促,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譯文)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桂枝香·登临松木》——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经典宋词十大名篇赏析

【导语】宋代盛⾏的⼀种中国⽂学体裁,宋词是⼀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为宋代儒客⽂⼈智慧精华,标志宋代⽂学的极⾼成就。
下⾯是分享的经典宋词⼗⼤名篇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宋词⼗⼤名篇赏析 江城⼦·密州出猎 苏轼〔宋代〕 ⽼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何妨!持节云中,何⽇遣冯唐?会挽雕⼸如满⽉,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颇为得意。
他曾致书信于⼦骏表达这种⾃喜:“近却颇作⼩词,虽⽆柳七郎风味,亦⾃是⼀家,数⽇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阕,令东州壮⼠抵掌顿⾜⽽歌之,吹笛击⿎以为节,颇壮观也。
” 此词开篇“⽼夫聊发少年狂”,出⼿不凡。
⽤⼀“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腔磊落之⽓。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概:词⼈左⼿牵黄⽝,右臂驾苍鹰,好⼀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
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猎,万⼈空巷。
这是怎样⼀幅声势浩⼤的⾏猎图啊,作者倍受⿎舞,⽓冲⽃⽜,为了报答百姓随⾏出猎的厚意,决⼼亲⾃射杀⽼虎,让⼤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举⽌神态之“狂”,下⽚更由实⽽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何妨。
”下⽚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胸开阔,胆⽓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但这⼜何妨?东坡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下来,就像汉⽂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四⼗岁,因反对王安⽯新法,⾃请外任。
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举进军环、庆⼆州,四年占抚宁诸城。
东坡因这次打猎,⼩试⾝⼿,进⽽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
宋代著名文学作品

宋代著名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被称为文学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卓越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宋代著名的文学作品。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来展现社会生活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
小说的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优美流畅,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二、《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史传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小说通过对108位英雄豪杰的描绘,生动展现了宋朝时期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幽默生动,被誉为古代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
该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人与神的斗争。
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情节曲折离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四、《金瓶梅》《金瓶梅》是明代作家兰陵笑笑生根据明代李时中的《警世通言》改编而成的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描写潘金莲为主线,通过对潘金莲的丑态和勾当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道德的低落。
小说的语言风格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之一,该文是他在岳阳楼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思考。
文章以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思想的交流为主线,通过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范仲淹深刻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被誉为古代散文的瑰宝之一。
六、《青楼十二钗》《青楼十二钗》是元代文学家郑光祖所著的杂剧,该剧讲述了十二位青楼女子的不同遭遇和命运。
唐诗宋词美文欣赏

唐诗宋词美文欣赏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欣赏几首经典的唐诗宋词和美文,并探讨它们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唐诗欣赏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中的明月和霜,以及思故乡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豪情激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追求的豪情。
诗中的山河和楼阁,以及诗人的追求和豪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激情。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二、宋词欣赏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元宵节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的花、星、宝马、凤箫等形象,以及鱼龙舞动的场景,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愉悦的感受。
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词曲的经典之作。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清新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表达了词人对明月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
词中的明月和宫阙,以及词人的追求和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作背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宋代经典文学作 品研读
戴新安
历史背景
• 960—1127—1279 • 崇文抑武
军事落后; 忧患意识 爱国意识
赵匡胤
赵构
加强君权,稳定政治;知识分子参政,文官政府
• 经济:发达 城市与商业繁荣 崇尚奢靡 • 思想:理学 三教合一 追求个性自由 • 文学成就辉煌
以俗为雅
宋代文学成就
宋词+宋诗+散文+话本
注释: 浥:yì 鲛:jiāo 绡: xiāo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 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柔软光滑细腻娇美的玉手,频频的斟着美味的黄縢老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 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 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 能感叹错,错,错。
•
•
陆游84岁,生前最后一年的 春天,仍由儿孙搀扶前往并留 下一首七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 窒息的爱情,令人垂泪,而垂 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 毕竟,能在死后近六十年仍然 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 幸福了!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 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不久便 溘然长逝。
•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 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 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 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 词。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陆游《钗头凤》主要内容
•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 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江城子》表达内容。
•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
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 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 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 廷重用的愿望。
• •
•
这首词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性格,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多角度、多层次展示,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将词中历 来的儿女情换成了英雄气。
陆游《钗头凤》艺术手法
•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
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 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 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 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 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 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 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词中 “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 肠,充满悲不能言之苦。 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 面、催人泪下的传世佳作。
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下诏, 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那样, 使我重回朝廷?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 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
出猎
上片 借出猎 表达报 国决心
情景 报国 之志
豪 英 阵 场 气
情 姿 容 面 概
风格 豪放
信心 忠心 雄心
下片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2、上下片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3、请你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4、请你说说这首词的艺术风格。
解析辛弃佳节,到处反复寻觅思慕之人,突然发现,何等欣喜!表达一种朝夕苦 求而蓦然获得、惊喜若狂的心境。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方面在欧阳修、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的 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的成就,进一步摆脱汉魏以来辞赋家的 习气,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引领古文走上以平易自然,明白晓畅为特点的发展 道路。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 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 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虽 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 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 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 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 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 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 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 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 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 散了。
•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 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 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抒发了诗人的浓浓的感情。
•
钗头凤
陆游
教材196页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诗 • 情感: 热烈外扬 • 风格: 色泽丰美 • 擅长: 情 韵
宋诗 内敛温和 平淡瘦劲 思 理
1.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2.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3.艺术风格上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艳丽相竞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前期 柳永
承袭“花间”余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浣溪沙》给人以哲理性似曾相识燕归来”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 深情叹惋 ,和对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 • 全词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作品的内 涵丰厚,构思新颖,对仗工巧,给人美的艺术享受。 •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 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帽穿好貂裘,率领随从千骑席 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 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
•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 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 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 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 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 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 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 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 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饮湖上初晴后雨
2016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最后二句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不管怎样打扮,西子总是美人,西湖景色也不管阴晴风雨,总是千姿百态, 美不胜收,以新颖的比喻,突现西湖风景自然天成,不假修饰。
•
《江城子》中四狂、四豪
•
• 上阕描绘出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
人物形象:
• 太守出猎而“报”知民众跟随去看,其一狂;“倾城”出
看,其二狂;猎必射虎,其三狂;自比孙郎,其四狂。
• 下阕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 • 鬓微霜,又何妨,此一豪;盼持节到来,重回朝廷,此二
豪;会挽雕弓,此三豪;西北望,射天狼,此四豪。
(1)“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看孙郎,亲射虎), 上阕后半部分的意思是( 为了酬答满城人相随的盛意, 我要像孙权射虎一样好好地在猎场上表现一番。 )。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 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 )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3)这首词着一( 狂 )字贯穿全篇,大有曹操(横槊赋诗 )的 气概,而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人生如梦 )的悲伤感叹, 实属( 豪放)派的典范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