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宋社会与文学概况

第一章  宋社会与文学概况

第二节
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诗歌发展概况
宋代诗歌流派、作品及风格众多:宋初白派、晚唐派、西 昆派并行发展;稍后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自成一体;王 安石“荆公体”令人耳目一新;北宋中期苏轼“东坡体”独树 一帜;后期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影 响深远;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驰骋诗坛; 南宋后期四灵派、江湖派名重一时。南宋末,文天祥、汪元量 等爱国诗人名扬诗坛。
材。
四、宋代话本小说
话 本:说话人用的底本。说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通俗说唱
文学形式,文字上散韵结合,方式上说唱相间,以此讲说故事。 宋话本也称宋代白话短篇小说。金元时期,话本进一步繁荣,
对明清小说尤其是章回体小说影响巨大。
宋代说话最著名的有小说、讲史、讲经、合笙、商
谜几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讲史和讲经,因此话本 作品亦以 小说话本、讲史话本和讲经话本最突出。小说话
北宋宫乐图
也 叫 瓦 肆 、 瓦 子 。
地 , 包 括 勾 栏 及 饮 食 、 物 品 买 卖 等 场 所 ,
瓦 舍
: 宋 元 大 都 市 中 各 种 娱 乐 场 所 的 集 中
勾 栏
: 宋 元 时 百 戏 杂 剧 说 话 等 演 出 场 所 。
南 宋 临 安 勾 栏 瓦 舍 分 布 图
突出特点:宋诗在唐诗基础上另辟畦径,形成显别于唐诗 的艺术特色,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诗辩》曰:以文字为诗,以 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题材上大量增加了日常生活内容。
二、散文发展概况
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精神,主张“文以明道”,强 调“文道合一”,大力提倡充实明畅自然的文风。宋初:柳开、 石介、穆修、王禹偁等强调复古。前期至中期:欧阳修为领袖 的诗文革新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把散文创作推向高峰。靖康之 难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爱 国志士,关心民族存亡,文章体现同仇敌忾、重整河山的共同 主题,突显爱国情怀。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2.豪放派(1)苏轼北宋伟大的文学家。

在词的内容上突破了写艳情的藩篱,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遇,无事无意不可不入词;形式上常以诗赋、经典语入词,常用散文句法,使词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胡寅《酒边词序》)念奴娇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龙吟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① 北宋前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晏殊 欧阳修 柳永 ② 北宋中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苏轼 秦观 贺铸 晏几道 ③ 北宋后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周邦彦 李清照 ④ 南宋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张孝祥 辛弃疾 姜夔
2诗 特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特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北宋初期:香山派、晚唐派、 ①北宋初期:香山派、晚唐派、西昆体 北宋中期: ②北宋中期:梅、欧、王、二苏 北宋后期: ③北宋后期:江西诗派 南宋前期: ④南宋前期: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后期:四灵诗派、 ⑤ 南宋后期:四灵诗派、江湖诗派
二 宋代文学的基本概况 1 词: 慢为词的主体。 令、引、近、慢为词的主体。 黄袍加身 节奏按韵拍区分,短者为令,稍长为引、 节奏按韵拍区分 , 短者为令 , 稍长为引 、 近 , 更长为 慢词。 慢词。 词源》记载,令曲四韵,引近六韵,慢八韵以上。 据 《 词源 》 记载 , 令曲四韵 , 引近六韵 , 慢八韵以上。 58字以下为小令, 59字至 字为中调 , 91字以上为长 字以下为小令, 字至 字为中调, 字以上为长 字至90字为中调 字以下为小令 调。 每首词最少有一个乐谱 乐谱, 每首词最少有一个 乐谱 , 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 有一定的音律、 节奏, 这些因素的总和, 调 , 有一定的音律 、 节奏 , 这些因素的总和 , 称为 词调” 每个词调都有各自的名称, 词牌” “词调”。每个词调都有各自的名称,即“词牌”。
3 散文 特点:内容紧密反映现实, 特点:内容紧密反映现实, 指陈时弊,长于议理; 指陈时弊,长于议理; 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重要作家: 三苏” 重要作家: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三苏” 4 话本小说 5 小结 总特点:政治性、人民性、善思辨、好议论、 总特点:政治性、人民性、善思辨、好议论、 喜用典。 喜用典。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宋词在题材、风格、手法的扩大演变上经历了一 个发展过程。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大量创制慢词新调,创造性地使用铺叙手法,大胆吸收口 语、俗语),至苏轼而再变。 苏轼是词中大作手,也是词体文学的革新家。他 将词变成一种能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 情,并不再依附于音乐的一种新诗体。他还创造了多 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创作直接开辟了南宋词家辛弃疾等人的 豪放一派。
该派继承黄庭坚“夺胎换骨”、“点 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等创作主张, 诗风瘦硬峭拔,但也缺乏真情实感,艰涩 不通。 主要作家有陈师道、陈与义、曾几、 吕本中等。
戏 剧
元代杂剧是综合了唱、念、做、打,形成了完整 表演体系的一种成熟的古典戏曲形式,是在北宋杂剧 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产生的。 宋杂剧就是宋代的歌舞戏,表演中吸收歌舞,能 演述比较复杂的故事,在南宋城市市民娱乐场所“瓦 舍”、“勾栏”中,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伎艺之一。 金院本是北方行院艺人演出的脚本,是在宋杂剧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载歌载舞的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吸取了 宋金时期在民间流传的说唱诸宫调丰富多样的曲调组 合,便产生了元杂剧。
重要作家有晏殊、欧 阳修、柳永、秦观、周邦 彦、李清照等。
古典小说的新形式-话本
相对于诗歌与散文的高雅,小说是通 俗文学。而通俗文学的兴起,离不开城市 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小说话本就是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 它在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以及运用的语言工 具、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 不同于六朝小说和唐代传说的特点。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仁宗时期兴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精神,反对以西昆派为 代表的浮华文风,开展了文体革新和诗歌内 容、风格的革新,为宋代文学发展奠定了 基本面貌。 先后参加的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 石、苏轼等,欧阳修是诗革新的领袖。

第五编 宋代文学梗概

第五编 宋代文学梗概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一、宋代文学的因革(一)宋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诸种文体非常繁荣。

2、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家群。

3、作家、作品数量惊人。

4、作家理性增强,文学批评发达。

(二)诸种文体的沿革1、散文文、道的关系。

骈、散的关系。

功能、技巧。

文体、文风。

2、诗歌题材、内容。

艺术特色:议论化、才学化、散文化进一步求细、求新、求精求活、求透审美追求:“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情外扬;宋诗的艺术外貌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理性。

”宋调特征:多深沉悲壮之气多议论之风文风朴实平易3、词,一代之文学唐宋词的发展变化轨迹,可从以下方面考察:(1)词作者遍布社会各阶层,而以文人为甚。

王易《词曲史》:“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扬……南渡以后,风流未泯,高宗能词……”《宋史·乐志》:太宗“前后亲制大小曲及旧曲创新声者三百九十”,仁宗“度曲以赐教坊”。

《宣和遗事》载“窃杯女子”《鹧鸪天》词: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谕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宋子京《鹧鸪天》题注:“子京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中有搴帘者曰:‘小宋也。

’子京归遂作此词。

都下传唱,达于禁中。

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有内人自陈:‘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

时在车子中偶见之,呼一声尔。

’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恐无地。

上笑曰:‘蓬山不远。

’因以内人赐之。

”所作《鹧鸪天》词如下: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

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他们的不能诉之于诗古文的情绪,他们的不能抛却了的幽怀愁绪,他们的不欲流露而又压抑不住的恋感情丝,总之,即他们的一切心情,凡不能写在诗古文辞之上者,无一不泄之于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一、宋代的社会情况1、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赵宋王朝远不能与汉、唐盛世相比,但在文化建设和学术思想的发展方面,却呈现出承先启后、宏通广博的繁荣景象。

论学术思想,宋学向来与汉学并称。

宋明理学又是一脉相承。

讲文学艺术,且不说入宋后大放异彩的宋词,就传统的诗文创作而言,诗有可与“唐音”媲美的“宋调”,文有“唐宋八大家”之说,而且宋代占了六家。

言及书画艺术和话本戏曲等通俗市民文艺,则又是宋元同列。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宋代都是一个文化发达而文学昌盛的时代。

2、注重文治、文人议政、重文轻武。

赵匡胤在建国的第二年,就以“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了禁军将领和节度使的兵权,为加强中央集权,宋王朝将全国精兵集中开封及其附近,隶属于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掌握,枢密使又多委派文人担任,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由于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重文轻武,边备不修,所以终宋之世积弱积贫,为历史版图最小的统一王朝。

反映在文学上,也就没有了西汉赋家和盛唐诗人那种恢弘开廓的气象,更多的是痛切国事、沉郁悲愤的声音,这一点越到后来越为突出。

北宋有改革与保守的党争,南宋则是主战与主和争论不休。

对外交涉中的辞令,政策争议中的辩论,均需要文章来表达。

客观上对宋代散文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宋代的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也很发达,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几乎都是进士出身。

文人当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与之伴随的文人论政风气的形成,则始于科举考试的科目导向,其影响所及,使宋文多论政文章,宋诗也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3、三教合流、理学形成。

理学的兴起是宋代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大事。

宋儒出入佛老而返归儒学,他们继承孔孟仁学的道统加以新的解说,又在受佛老思想影响下,兼吸道家学说的某些因素,发展成为新儒学的性理之学,或心性之学。

理学家主张文以载道,但偏重道统心传,认为作文易流于玩物丧志,吟诗无益,会耽误心性修养功夫,由此形成了重道轻文的文学思想。

其流弊所及,则文章不免说教,诗也趋向言理,缺少文学的情韵和意味,倒是词及小说戏曲等少受理学影响而自成面目,词更被称为宋代的一代之文学。

12宋代文学概述1

12宋代文学概述1

宋代文学概述一、北宋文学概况(960-1127年)(一)词:1.婉约派风格:富贵秾丽、婉约绮丽(1)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晏几道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长相思欧阳修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

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蝶恋花欧阳修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

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

旧游如梦空肠断。

(2) 柳永1.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乐章集》传词近200首。

2.大量创制慢词。

3.大部分作品都以白描见长,铺叙景物,天然去雕饰。

宋代文学的概况及特征

宋代文学的概况及特征

宋代文学的概况及特征(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宋代文学概况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诗、文、小说、戏剧,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成就较差。

一、宋词的概况宋词可以说是“一代之文学”的标志,就全部词史而言,宋词的创作无疑已臻顶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宋词在题材、手法、风格的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可分六个时期。

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

晏殊、欧阳修拉开了有宋一代词作的序幕。

晏几道兼融晏殊、欧阳修的词风,在回环曲折的笔致中透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深婉蕴藉,真挚动人。

范仲淹的边塞词苍凉开阔,豪放悲壮,下开东坡之词风。

此期词坛成就最大、贡献最力者首推柳永,柳永是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

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

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

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

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

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既自然清新又精美雅洁,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

南宋中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

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凭其独创的“稼轩体”在两宋词坛“屹然另立一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散文
1.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诗文革新运动。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知贡举,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提出“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对政治的服务关系,同时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欧阳修周围,团结起了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他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成为“唐宋八大家”。
(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经济情况
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3)艺术风格多样。在婉约、豪放之外,还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等多种风格。
2.重要流派及作家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柳永吸收了民间词艺术成就,对长调颇多创制,多写市民生活与羁旅之情;秦观、周邦彦则将北宋文人词推向了高峰;苏轼、辛弃疾代表了词作的革新词风,创造了豪放风格;两宋之际,李清照、张元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孝祥代表了国破家亡时期的时代强音;南宋时期,还有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成员有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
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但另一方面,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社会思想上的世俗化倾向。宋代士大夫在生活观念、方式上往往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点。如寇准生活豪侈,女伶唱歌,一曲赐绫一束。晏殊喜招宾客宴饮,以歌乐相佐,然后亲自赋诗“呈艺”。地位高的士大夫大多蓄家伎,像南宋张鎡,宴客时出以侑酒的歌者乐者竟多达百人。姜夔在范成大家作客,范因激赏其词而赠与歌女一名。
(2)“以议论为诗”
原因主要有:社会矛盾多端;宋代官员队伍的膨胀以及官员间的相互掣肘,使议论成为风尚;理学修养也培养了士大夫议论兴趣与能力。
(3)“以才学为诗”
原因主要有: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人进入权力中心的途径基本只有通过科举考试一条道路,士人生活圈比之唐人大为狭窄;文化教育的发达使得宋代文人的知识水平空前提高。
4.南宋散文成就
南宋散文集中体现在士大夫们在国破家亡之际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与对时事的痛切心情,洋溢着饱满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通俗文学
由于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达,在唐代讲唱文学的基础上,演化出话本艺术。代表作有《快嘴李翠莲记》、《错斩崔宁》等。
(三)文化教育情况
1.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
印刷业的兴盛使书籍得以大量流通,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除了从国子学到县学的各级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也日益兴盛。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其规模和学术水准都堪与官办学校媲美。
2.科举制度的完备
宋代科举实行弥封、誊录制度,主考和阅卷官集中阅卷。一次录取的进士常达三四百人,超过唐代十倍以上。使得众多出身寒微的士人得以通过科举进入权力中心,扩大了宋朝统治基础,也促进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重要流派及作家
以流派言,北宋有西昆体、理学诗、江西诗派;南宋有永嘉四灵、江湖派、隐逸派等。
以诗人言,有王禹偁、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叶梦得、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
(二)词1.主要成就
(1)将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境界超凡。
(2)长于比兴,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隐幽之情,表达政治寄托,感人至深。
(2)欧阳修散文成就。在思想方面,欧阳修散文紧贴现实,表现了他对宋代政治、社会的高度关切与深刻思考。在艺术方面,他对韩愈文风采取了吸收与扬弃结合的态度,创造出平易自然、明朗流畅的文风。
2.王安石散文成就
王安石散文多为政论,文风犀利,见解超群,表现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政治家风范。
3.苏轼散文成就
苏轼散文学识渊博,艺术上转益多师,代表着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宋代文学概况
一、历史背景
(一)政治情况
1.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任命宰相使用读书人,而且掌管军事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2.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君主专制
这种两种思想倾向无疑是有着矛盾的,但宋代士大夫通过一种心理机制把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使之各自在相应的范围里各行其是,并行不悖。这对宋代文学发展形成了特殊影响。
二、文学发展概况
(一)诗
1.宋诗重要特征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江西诗派”最为典型。
(1)“以文字为诗”
将散文的手法、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