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方法汇粹_高中作文
高考写作素材之十位大师谈读书范文一份

高考写作素材之十位大师谈读书范文一份高考写作素材之十位大师谈读书 11、陶恕谈好书好的书能使我们的思想飞驰,甚至超越和凌驾书所蕴藏的知识。
书的一个段落、一组句子,都可以勾起我们无边的思绪。
这时,最好是合上书本,静静地让神、大自然和我们的心灵指引我们。
杰出的作者就像一个友善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过森林,指给我们看无数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天然奇景。
我们透过他学到如何发掘奇景。
2、切斯特顿谈伟大作品阅读伟大作家的作品所得到的主要裨益,同文学不相干,既与欣赏优美的文体无关,甚至也与陶冶我们的性情无关。
好书之所以开卷有益,是因为好书使我们不致成为“真正的现代人”。
一旦成为“现代人”,我们就会囿于时式的偏见;这就好比我们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顶时式帽子,反而使我们永远不能再赶时髦了。
千百年历史所经历的旅途上横陈着“真正现代人”的尸体。
而文学――传世的古典文学――不断向我们提示那些并不时髦的真理,以抵消那些可能使我们为其左右的新观点。
3、路易斯谈过去的典籍如果当代作品阐释了真理,我们对其已经有所认识;如果这些作品中存在谬误,则会使我们在原本已经很危险的错谬中越陷越深。
唯一能缓解这种局面的方法,就是让以往时代的清爽海风吹拂,吹醒我们的头脑,而要想如此,只能通过阅读过去的典籍。
当然并非往昔就有什么特别的魔力。
以前的人并不比我们更聪明。
他们和我们一样犯了很多错误。
但他们所犯的错误与我们的不同。
对我们在犯的错误,他们不会恭维;而他们的错谬,如今既已昭然若揭,也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危害。
两人的智慧比一个人的强,不是因为两人都不会犯错误,而是因为他们不太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4、威尔斯比谈古典名著今天我们需要维护超时代的书。
许多传道人对古典名著嗤之以鼻,说:“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是的,究竟为什么呢?因为古典名著能耐久。
一般的作品犹如天空的陨星,出现一时就消逝了;但古典名著则像晨星,不管世人如何,一直照耀辉煌,也许起初不为人所注意,但它却一直与我们同在。
名人读书的方法和故事

名人读书的方法和故事1.爱迪生“读书”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
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
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
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
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
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数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
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
”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
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
”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
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
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
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
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
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其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在饶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
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2.陶渊明“指点迷津”有位书生一心想具有渊博的知识,却又不愿下苦功夫读书,于是他就去向当时著名的诗人陶渊明请教学习的捷径,说明来意后,陶渊明把这位书生领到自己耕种的稻田边,指着稻子说:“你仔细看看稻子是不是在长高?”书生看了半天,眼睛都瞅酸了也没有看出稻子的变化。
名人的读书方法

名人的读书方法古今名人的读书方法如下:1、诸葛亮:观大略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但读书的风格和方法却各有千秋。
徐、石、孟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大略”。
“务于精熟”,就是认真精读,力求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
“独观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与其他三人不同,独树一帜;他是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被枝蔓问题所纠缠。
看得出来,诸葛亮无论是打仗还是读书,都胜人一筹。
2、陶渊明:不求甚解法。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
”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
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观点,是有针对性的。
他认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没有价值的注释,而应注意读原著,领会原作的基本内容。
如果不论读什么书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呢?对有的书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过去了;有的书,可暂时“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时候,再“求甚解”。
3、韩愈:提要钩玄法。
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雄文《进学解》中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读书首先要将书分门别类,然后按其性质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法。
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必须提出纲要,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取其深奥的观点,即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读书若能做到提要钩玄,效果必定会好。
因为“提其要”,能使自己对书中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清清楚楚,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钩其玄”,便于把握重点,吃透精神实质,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将书中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
4、苏东坡:八面受敌法。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第1 篇: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当着力寻找高于自我的‘畏友' ,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
尽量减少与自我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理解好书对自我的塑造。
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一样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能够俯视、平视的书,而应当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名人读书的方法第2 篇: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 ,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陶渊明和朱熹的读书方法作文

陶渊明和朱熹的读书方法作文陶渊明和朱熹这两位古代大咖的读书方法可真是各具特色,要说他们的读书习惯,不禁让人觉得有趣又富有启发。
陶渊明,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个喜欢归隐山林的隐士。
话说他那时候可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光他自己爱读书,还会在田园中闲适地读。
这位老兄可是从不急功近利,他对读书的态度就像他的人生观一样,淡然从容。
他在书桌前,不是坐得笔直,而是随意地靠在一棵大树下,拿本书对着天读,周围的草木仿佛也成了他的读书伙伴。
哎,陶渊明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读书如饮水”,说得简单,就是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不把读书当成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像在自家后院散步一样轻松。
再说朱熹,这位儒家大家,读书的风格可就完全不同了。
他是那种坐在书房里,书架上排满了经典著作,每本书都好像在等他来翻阅。
朱熹可是有自己的“读书秘籍”的,他的读书方法就是“读中求道”。
换句话说,就是在书里找哲理,在书中探究深奥的道理。
他每天的读书时间像打卡一样固定,严谨得让人佩服。
他在读书时,一丝不苟,眼睛里好像总有一道光,那是他对知识的渴望。
朱熹的读书法就像他的人生观一样,严谨有序,讲究的是“深入了解”,绝不马虎。
想象一下,朱熹的书房里,那些书本都像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兵力,每天都要出征一次,打探书中的秘密,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陶渊明和朱熹,一个自在如风,一个严谨如铁,他们的读书方法其实各有千秋。
陶渊明那种悠闲自在的方式,真是让人向往,尤其是当你有点累了,需要放松的时候。
你可以在家里找个舒适的角落,捧起一本书,享受那份从容的读书时光。
朱熹的读书方式则适合那些对知识有着极大热情的人,需要的是坚定和专注。
你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读书时间,像朱熹那样,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深入挖掘每一本书的精华。
总体来说,陶渊明和朱熹的读书方法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教我们如何在轻松中享受书香,一个教我们如何在专注中探索真理。
不管你是喜欢陶渊明那种慢悠悠的读书,还是偏爱朱熹的系统性学习,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真正地享受读书的乐趣。
名人读书的方法1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1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哼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读书方法汇粹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名人读书方法汇粹,感谢您的阅读!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乐格·福乐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自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道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是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解学起。
”“最主要的是,认事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斯的著作,同时要不断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