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体育与健康公开课 一等奖

合集下载

初中体育与健康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案引言: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有计划和系统的教学和培训,学生们可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相关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2. 提升学生的体质素质,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热身运动、基本动作、基本器械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训练,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健康知识和生活习惯的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学生们可以学到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应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体育活动和训练方式,如晨练、组织运动会、制定个人体育计划等,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性。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训练,学生们能够全面锻炼身体,并提高自身的体质素质和技术水平。

2. 互动式的健康教育讲座。

教师可以组织互动式的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健康教育之中。

通过互动式的健康教育讲座,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实践和体验式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生活实践活动、户外探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

通过实践和体验式教学,学生们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初中体育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身体素质

初中体育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身体素质

初中体育教案:身体素质概述: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本身的各项身体机能和体质素质的综合表现,是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初中体育课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身体素质的定义与意义,认识身体素质的各个方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耐力和柔韧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重点:1. 身体素质的概念和意义。

2. 提升学生耐力和柔韧性的方法。

3.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身体素质的概念和意义1. 通过探讨什么是身体素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2. 分析身体素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 介绍身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包括体能、灵敏度、柔韧性等。

第二节:提升学生耐力和柔韧性的方法1. 耐力训练:介绍有氧运动的概念和好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2. 柔韧性训练:分析柔韧性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伸展运动、瑜伽等。

第三节: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1. 分析团队合作对协调能力的重要性,介绍协调能力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2. 设计团队合作活动,如接力赛、倒立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协调能力。

教学方法:1.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认识身体素质的概念和意义。

2. 指导法: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耐力和柔韧性训练。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培养协调能力。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身体素质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耐力和柔韧性训练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延伸: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定期组织体育运动会、健身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身体素质,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体育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体育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体育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初中体育教案篇一一、几种不同强度的耐久跑练习二、游戏——“搬运轻伤员” 教学目标1、参与目标:通过活动,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并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2、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获得锻炼心肺功能的一些方法及搬运伤员的技巧。

3、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4、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能力。

5、通过自由引导,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

课的部分学生学习与活动形式时间次数队形教师指导导入常规1、体育委员,检查人数、服装。

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课的内容、目标4、安排见习生及安全教育三分五列横队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身激发学生兴趣游戏:1、篮球的传球配合2、“抢球”3、“闯关” 4、“跳圈”5、“跳竹竿” 8分~10分分组练习1、提前一节课要求每组学生各自编或收集一个游戏,进行热身运动(由各小组长负责)。

要求:活动人数多,运动量适中,强度较小。

有趣味性,适合本组同学。

2、引导学生分组并参与游戏活动。

3、引导学生在原有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改进练习方法,增加趣味性。

一、耐久跑1、对角线变速跑(80m+40m×6)方法:学生一路纵队在一长方形场地进行对角线快跑,边线慢跑的变速跑练习(如图)要求:快跑用70%—80%的速度,而慢跑可以很慢,但必须是跑动的,不能走路。

适合对象:此练习强度较大,适合体质和心肺功能较好的学生。

2、6分钟跳长绳练习方法:学生8—10人为一组,两人摇绳(或请见习的同学帮忙),其他同学成一路纵队站立于一摇绳同学的一侧,跳跃过绳跑道另一摇绳同学的一侧,依次进行“8”跑动。

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紧跟前一位学生,两位学生之间尽量不让绳轮空。

绊绳或空绳的学生交换摇绳者。

适合对象:此练习由于人数被限制,所以练习强度也较大,适合于体质较好和跳绳技巧较成熟的学生。

市初中体育优质课一等奖《九年级跳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市初中体育优质课一等奖《九年级跳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体育课九年级跳绳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理念”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牢固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终身锻炼”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提高体育锻炼兴趣,发展综合素质。

由于近几年随着体育加试的进行,尤其是今年又把跳绳例如体育加试项目。

学生学习跳绳热情、组织纪律、认识能力、身体素质相对其他年级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鉴于我校多数班级女生多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利用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一一跳绳,从而丰富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户外和野外运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也使我国民间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复习:单人跳绳,跑步跳绳。

尝试:双人跳绳、快速跳绳。

三、教材分析:跳绳、拔河、毽子等都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项目,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具有较大的锻炼价值。

尤其跳绳对学生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体育活动。

根据本课的指导思想,将民间体育跳绳安排在教学单元计划中,也是对我国民间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复习单人跳绳,跑步跳绳,尝试双人跳绳和快速跳绳技术。

跳绳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跳绳练习能够使速度、力量、灵敏、弹跳力、耐力等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跳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发展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提高技能的一个缩影。

双人跳绳、跳长绳还可以促进同伴间密切协作精神。

四、学生分析:1、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实践课2、近几年随着体育加试的进行,尤其是今年又把跳绳例如体育加试项目。

九年级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体能普遍较好,对跳绳有关的练习方式都有较强的兴趣。

跳绳方面,基本的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多人摇跳等技术动作有较好的基础。

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向较高一层次难度发展的条件。

比如: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多人摇跳多跳等,这些技术动作学生都有较浓的兴趣。

体育学科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名单

体育学科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名单

必修 全一册 第一章 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 二年级 ●身体活动 三年级 身体表现 三年级 身体活动 三年级 身体活动 三年级 身体娱乐 三年级 身体娱乐 三至四年级(2013年7月第1版) 第二章 运动技能 三至四年级(2013年7月第1版) 第三章 身体健康 五至六年级(2013年7月第1版) 第二章 运动技能 五至六年级(2013年7月第1版) 第二章 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 第六章 技巧与器械练习 三~四年级 第三章 走、跑与游戏 三~四年级 第十章 韵律活动和舞蹈 三~四年级 第十章 韵律活动和舞蹈 三~四年级 第十章 韵律活动和舞蹈 三~四年级 第一章 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概述 五~六年级 第九章 体育与健康常识 五~六年级 第九章 体育与健康常识 五~六年级 第三章 田径 一~二年级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实施建议 一~二年级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实施建议 一~二年级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实施建议 一~二年级 第三部分 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二部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二部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三、四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四部分 教学实施指导与示例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二部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二部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二部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五、六年级全一册(2014年3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一、二年级全一册(2012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一、二年级全一册(2012年6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一、二年级全一册(2012年6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一、二年级全一册(2012年6月第1版)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

2014年视频公开课第一阶段评审遴选结果

2014年视频公开课第一阶段评审遴选结果

曹建民、苏浩等(5人) 武冬、李印东 范乃信 郝卓亚、王时等(3人) 宋玉涛 杨圣敏、关凯等(3人) 汪立珍 丁宏 朱靖江 魏蘅 赵洱岽 李霞 张伟刚 陈家刚 张荣明 赵会娟、曹玉珍等(3人) 姜楠、袁德奎等(3人) 王树新、张策等(5人) 杜纲、张俊艳等(3人) 李广平、刘恩照等(5人) 刘运德、申艳娜等(3人) 郑岱 杨华、夏国强等(3人) 贾建梅、左守秋等(3人) 刘毓庆 郝琳 王春燕、张志鸿等(4人) 刘燕萍 祁金顺、张策等(8人) 甄修钰 赵利清 苏海全 李东 李秀英、陶源等(4人) 唐明燕 蒋敏、秦高梧 张平 郭德仁 田连元、田洁等(4人) 杨秋生 田佰军、姜华 路慧彪、刘德良 李丹、聂英杰等(4人) 林勇虎、邹木旭等(3人) 李大强 李志宏 张汉壮 张淑东 李玉、图力古尔等(3人) 杨海军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美术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体育学院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12 9 6 5 6 5 24 7 7 6 5 7 7 5 5 5 7 6 6 8 6 5 5 5 6 6 7 6 7 8 10 5 5 6 10 6 6 11 11 12 8 6 6 7 7 7 6 7

体育课优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体育课优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体育课优质教案一、教案概述体育课作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编写一份优质的体育课教案,对于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培养体育兴趣、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完整的体育课优质教案。

二、教案内容1. 主题:篮球2. 课时:1课时(45分钟)3. 年级:七年级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传球、运球和投篮等。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坚持锻炼的意识。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篮球比赛场景,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 提问:你们都知道篮球吗?你们玩过篮球吗?请谈谈你们对篮球的了解和体验。

2. 活动安排:- 分小组进行篮球基本技能的学习:传球、运球和投篮。

-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参加哪个小组。

- 每个小组由2-4人组成,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 每个小组中,学生轮流练习技能,互相合作、熟悉规则。

- 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鼓励。

- 每个小组练习完一定时间后,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抗,观察哪个小组的技能运用最好。

3. 总结:-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锻炼。

4.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篮球基本技能,并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

- 下节课开始,让学生带上自己的实践成果并分享给同学。

四、教学手段和媒体资源准备1. 背景音乐:选择一些与篮球相关的音乐,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环节,展示篮球比赛场景,激发学生的热情。

3. 篮球: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到两个篮球,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4. 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篮球的基本技能和规则。

五、教案评价与调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鼓励并给予指导。

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原地侧向推铅球》公开课说课稿教案设计评课

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原地侧向推铅球》公开课说课稿教案设计评课

初一《体育与保健》公开课说课稿一、教材内容1、投掷:投远(原地侧向推铅球)2、跑:变向跑(沿圆圈快跑)二、教材分析根据指导纲要要求,初一第一学期共安排了五次投掷课,第一课次是投准,轻物投击目标;第二课次是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掷远练习;第三课次是投击空中目标、上步推铅球;第四课次是上步推铅球;第五课次是铅球投远考核。

这样的安排符合了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

本课学习的是第二课次的内容掷远,即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掷远练习。

原地侧向推铅球教材在小学时已出现过,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在中学段各年级都有安排,但原地侧向推铅球作为上步推铅球和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基本动作,因此在投掷教材中是比较重要的。

本次课采用集中练习法推铅球有一定的危险性,选用实心球来作为练习器材,将以前所学的动作,结合本课的要求进行重点学习。

原地侧向推铅球是投掷中最基本的掷远动作,主要锻炼上肢、肩背肌肉韧带、发展力量素质和协调性,在投掷过程中,不仅要用手臂的力量,还要用两脚蹬地的力量和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特别是腰腹力量。

所以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提高投掷的远度,做到全身协调用力,重视兴趣培养,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练习,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动作技术,提高投掷能力,增强学生体质。

第二个内容是学习变向跑:沿圆圈快跑,根据指导纲要规定,变向跑在本学期只安排了一个课次。

变向跑要在跑进中改变行进方向,当跑速较慢时,变向跑是轻而易举的。

但在快速的跑进中改变跑向,尤其是幅度较大的变向,是比较困难的。

它需要有较强的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

因而,变向跑既有快速跑的特点和作用,又有培养学生动作灵敏的特殊价值。

教师运用启发性教学和通过学生反复练习,向学生讲解变向跑的技术要求,从而使他们理解这些知识,达到本课教学的认知目标。

把这两项内容安排在同一课次,一是根据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既有上肢为主的练习,也有下肢为主的练习,既有发展力量的练习,又有发展灵敏、速度的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的锻炼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贡市2014年体育与健康公开课


2014年自贡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同课异构”评比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在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究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目标要求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本课教、学、游戏,激发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本课内容学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发展灵敏素质,提高跳跃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初步掌握起跳腾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腾空高度,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力。

3、身体健康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发展身体协调灵敏性、下肢力量,增强体能,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教材分析
蹲踞式跳远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体育项目,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蹲踞式跳远的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本节课把蹲踞式跳远的腾空技术作为主教材。

四、学情分析
中学八年级学生的特征,大多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同时独特性突出,逆反心理也较强,喜欢在集体中标新立异,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与墨守成规。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模仿。

2、分小组练习,相互促进。

3、练习中纠正同学动作,并给予鼓励。

4、游戏练习,在欢乐游戏中体现动作要领。

六、主要教学环节
本节课我采用以助跳板、小垫子作为辅助器材,在准备活动、跳远练习、游戏等环节中都用它进行教学。

主教材是《蹲踞式跳远——助跑起、落地缓冲》的练习,要过一定高度,除了要起跳有力外,还要做到起跳腾空后并腿动作。

先讲解与示范,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中相互讨论、交流。

七、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与起跳动作衔接
教学难点:空中身体的平稳
八、问题预计
有可能学生对自己的预计不足,一下子定的高度太高,这样容易引起摔倒等伤害事故,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从低到高,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因为用垫子进行练习,还是要注意适当的保护与帮助。

九、心率预计指数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练习密度:30-40%
学习效果预计:优秀30%、良好60%、合格10%
十一、场地与器材
足球场、垫子8床、助跳板4个、标志物8个、音箱1个,竹竿4根,排球4个、自制小红旗50面
2014年自贡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同课异构”评比
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