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小建中颗粒
脾胃虚寒的自白: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的亲身体验

脾胃虚寒的自白: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的亲身体验作为一名普通上班族,平时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再加上熬夜等坏习惯,导致我一直受脾胃虚寒的困扰,时不时出现脘腹疼痛的问题。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尝试了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我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今天也是想分享一下我对于这款产品的亲身使用体验。
初次接触与决定尝试一直以来,我的胃部都不太舒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脾胃虚寒引起的不适。
在朋友推荐下,我了解到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看了一下说明说,它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生姜等,感觉挺健康的,所以决定试试。
服用过程按照说明书,我每天三次,每次服用15克,用温水冲泡饮用。
刚开始的时候,味道有点不太习惯,但是可以接受,毕竟为了健康嘛。
服用了大概一周左右,我就感觉到胃部暖暖的,很舒适,疼痛感明显减轻了。
感受与变化服用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大约两周后,我发现自己的消化情况真的有所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胀气和腹泻。
而且,因为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情绪也相对稳定了一些,看了一下产品中各大重要成分,感觉这可能是白芍的作用吧。
效果反馈一个月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早上起床不再感到腹部冰凉,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而且,我发现生姜不仅促进了我的血液循环,还帮助我提高了工作效率呢。
不得不说,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对我的脾胃虚寒症状确实有所帮助。
不过,提醒大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服用任何药物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哦。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如果也有类似情况的朋友,不妨试试这款产品,或许能给你带来惊喜的变化!最后提醒一句,购买时一定要选正规渠道,安全第一!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简介小建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组成。
它具备广泛的功能主治,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本文将介绍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以及适用的人群。
功能主治小建中汤具备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小建中汤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火热引起的疾病。
例如,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
2.利湿健脾:小建中汤中的白术和茯苓等中药有利湿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脾胃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宽中止痛:小建中汤中的黄芩具有宽中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脘腹疼痛、痢疾腹泻等症状。
4.调理气血: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等中药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适用人群小建中汤适用于以下人群:1.口腔溃疡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治疗口腔溃疡,缓解溃疡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2.咽喉炎患者:小建中汤对咽喉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
3.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助于缓解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不适、发热等症状。
4.脾胃不适者:小建中汤的利湿健脾作用适用于脾胃湿热型疾病,如脾胃不适、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症状。
5.脘腹疼痛患者:小建中汤的宽中止痛作用可缓解脘腹疼痛,适用于因湿热引起的痛证。
6.体虚气短者: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有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的人群。
使用方法小建中汤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每次服用10克小建中汤,每日3次。
2.煎服:将10克小建中汤放入适量清水中,煎煮15分钟,取药液去渣,分次温服。
注:使用小建中汤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注意事项在使用小建中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本方剂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小建中合剂成分

小建中合剂成分
小建中合剂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多种有效成分组合而成。
它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治疗工具,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以下是小建中合剂的成分介绍。
1. 黄芪 -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常见于中药配方中。
它具有益气养血、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脏等作用。
在小建中合剂中,黄芪是一种重要的成分。
2. 牡丹皮 - 牡丹皮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牙痛、口腔溃疡等问题。
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作用。
这种成分在小建中合剂中也拥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3. 大黄 - 大黄是一种强效的泻药,常用于清热泻火、治疗便秘等问题。
在小建中合剂中,大黄作为成分存在,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清理肠道的功能。
4. 茯苓 -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可以用于治疗腹泻、盗汗等问题。
它具有渗湿利水、健脾祛湿、安神止汗的作用。
5. 灵芝 - 灵芝是一种中药,常用于增强身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方面。
在小建中合剂中,灵芝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小建中合剂采用了多种中药配方,通过组合这些成分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补益、强身、提高免疫力和保护器官等重要作用。
这些成分共同合作,形成了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为病人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
小建中合剂的用法

小建中合剂的用法
小建中合剂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使用方法如下:
1. 口服:一般每次口服10毫升(约两勺),每日3次。
可根
据个人情况酌情调整剂量。
2. 可以直接饮用,或者使用温水冲服,一般不需要蜜糖和其他调味品。
3. 在服用前摇匀瓶中的药液,确保药液均匀混合。
4. 如果需要给儿童服用,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剂量。
5. 使用期间,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油腻食物,多喝温开水。
使用小建中合剂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不应超量使用或者改变用药方式。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小建中汤合大建中汤(中建中汤)

小建中汤合大建中汤(中建中汤)中建中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草药方剂,由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组合而成。
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分别有各自独特的草药组方,两者结合后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建中汤的组成、用途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一、中建中汤的组成中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两个方剂组成,其草药组合如下:1. 小建中汤的组成:黄芩、黄连、黄柏、黄精、鸡内金、白芍、当归、白术、陈皮、生姜、大枣。
2. 大建中汤的组成:黄芩、黄连、黄柏、黄精、鸡内金、白芍、当归、白术、陈皮、生姜、大枣、人参、煅龙骨、煅牡蛎、煅白术、煅茯苓、煅鸡内金。
以上草药经过精确的配比和煎煮工艺,形成了中建中汤这一独特的中药方剂。
二、中建中汤的用途中建中汤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
其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中建中汤中的黄芩、黄连、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净化血液。
2. 消肿止痛:中建中汤的组成草药中有一些具有消肿止痛的成分,如白芍、当归等,可以缓解肝脏疼痛和不适感。
3. 保护肝脏:中建中汤中的草药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脏的再生与修复,保护肝脏功能。
4. 提高免疫力:中建中汤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肝脏的抵抗力,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中建中汤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建中汤属于中药方剂,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1. 煎煮:将中建中汤的草药放入适量的清水中,用文火慢煎煮2小时,直至草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
2. 服用剂量:每次服用200ml,每日3次,可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3. 空腹服用: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2小时内服用,以增强草药的吸收和疗效。
4. 须连续使用:中建中汤属于疗程性药物,需要坚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通常为1-3个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 注意饮食:在服用中建中汤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加快康复。
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脾胃虚寒更需要贴心呵护

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脾胃虚寒更需要贴心呵护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一直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而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口碑,也成为了我信赖的良伴。
作为一款专门针对脾胃虚寒症状的中成药,它在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的脾胃虚寒症状一直让我备受折磨。
脘腹疼痛时常困扰着我,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或是吃了生冷食物后,疼痛感更是明显。
那种对温热食物的渴望,以及喜欢接触温热物体的习惯,都是脾胃虚寒的典型表现。
胃部的空虚感和灼热感交替出现,让我时常感到不适。
而且,我还经常感到饥饿,却又食欲不振,吃不下多少东西,有时还会伴有心悸的症状。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我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直到我开始服用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我的病情才有了明显的改善。
自从服用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后,我的脘腹疼痛明显减轻了,尤其是在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疼痛感几乎消失了。
同时,我也不再那么依赖温热的食物和物体来缓解胃部的不适。
更让我欣喜的是,我的胃部感觉也变得更加舒适。
那种空虚感和灼热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我的食欲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样吃不下东西。
心悸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让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现在,达嘉维康小建中颗粒已经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良药。
每当我感到胃部不适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它。
它不仅能够缓解我的症状,还能给我带来一种安心和舒适的感觉。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小建中汤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小建中汤针灸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和增强免疫力。
在中医理论中,针灸和艾灸被视为能够平衡体内阴阳,调和经络气血的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熏烧艾绒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结合针灸艾灸疗法,中药方剂小建中汤可以进一步增强疗效。
小建中汤,由中药组成,有助于调理身体和增强免疫力。
以下是该中药方剂的主要成分及药效:1. 人参:人参具有滋补气血、健脾益胃、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它可以补充虚弱体质的人体内不足,促进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2. 黄芪:黄芪具有补益气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机体对抗外界侵袭的能力,增加人体的抵抗力。
3. 党参:党参有健脾益肺、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它对于疲劳乏力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特别适用。
4. 阿胶:阿胶有滋补血液、调理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体虚和贫血的状况,提高人体免疫力。
5. 细辛:细辛有祛风散寒、温经散寒的药效。
它对于寒邪引起的身体不适和免疫功能下降有一定的疗效。
这些中药成分在小建中汤中的合理搭配,可以相互增强药效,达到调理身体免疫力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艾灸疗法时,可以配合小建中汤的服用,以加强疗效。
同时,针灸和艾灸的刺激也可以增加中药的吸收和代谢,进一步提高免疫力。
采用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小建中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用药剂量:在服用中药方剂时,应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
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疗效。
2. 配合针灸艾灸:中药方剂小建中汤和针灸艾灸疗法是相辅相成的,应综合运用。
在选择穴位和施以针灸艾灸疗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4. 注意禁忌:针灸艾灸和中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有一些禁忌症需要特别注意。
如孕妇、幼儿、出血倾向以及肿瘤等患者应避免使用该疗法,保证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小建中汤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
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

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小建中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缓解寒证引起的气滞和痰饮等症状。
该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下面是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详解:1.苏子苏子,学名薏苡仁,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
在小建中汤中的作用是清除体内的湿气,消除水肿,有助于利尿排水。
2.白术白术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并消除体内湿气。
3.茯苓茯苓被称为“天然利水剂”,具有利尿消肿和舒缓心脾的功效。
它可以帮助体内湿气的排除,增强脾胃功能。
4.苡仁苡仁是一种渗湿利尿的中药,具有祛湿消痰、舒筋活血的功效。
它可以通过促进尿液排泄来减轻体内湿气的积聚。
5.半夏半夏是一味消痰药,具有祛痰止咳、健脾开胃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缓解湿气引起的胸闷等症状,还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6.枳壳枳壳有温中行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湿气和痰的排泄,减轻胸闷、呕吐等问题。
7.神曲神曲是一种发酵的糯米,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有助于消除湿气。
它还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8.生姜生姜被称为“百草之王”,具有温阳散寒、解表化湿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体内寒湿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9.炙甘草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补益脾胃的功效。
它可以调节其他中药的药性,增强药物的疗效。
以上就是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的详细介绍。
每味中药在方剂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相互配合以达到整体的疗效。
但应注意,以上介绍只是一般情况下的配方组成,并不适用于所有病症,如需使用中药,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药材:桂枝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桂枝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桂枝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详解>>>
炙甘草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来源: 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生姜
用法: 3~lOg。
药典中药材:生姜
存储: 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砂内,防冻。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配方详解>>>
配方: 白芍400g、大枣200g、桂枝200g、炙甘草 133g、生姜200g。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至棕黄色的颗粒;气香,味 甜。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药典中药材:生姜
炮制:
生姜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本品 呈不规则的厚片,可见指状分枝。切面浅 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 香特异,味辛辣。
药典中药材:生姜
性味: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生姜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 毒。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鱼蟹中毒。
制法:
以上五味,桂枝、生姜蒸馏提取挥发油,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白 芍等三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 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 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 (6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充分 搅拌,静置6~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 醇,浓缩成稠膏,加入
药典中药材:白芍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 长5~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 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 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 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 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药典中药材:白芍
炮制:
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 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 平潸。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 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 列。气微,味微苦、酸。炒白芍:取净白 芍片,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 有的可见焦斑。气微
桂枝
药典中药材:桂枝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 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桂枝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 粗端直径0.3~l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 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 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 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 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 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小建中颗粒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配方详解>>>
小建中颗粒 XiaojianzhongKeli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配方详解>>>
配方: 白芍400g、大枣200g、桂枝200g、炙甘草 133g、生姜200g。
药典中药材:白芍详解>>>
白芍
药典中药材:白芍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 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 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功效: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 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生姜详解>>>
生姜
药典中药材:生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 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药典中药材:生姜
性状:
本品虽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 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 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 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 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药典中药材:桂枝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红棕 色至棕色,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 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 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 甜、微辛。
药典中药材:桂枝
性味: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桂枝
用法: 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存储: 密封。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注意: 外感风热表证未清患者及脾胃湿热或明显 胃肠道出血症状者,不宜服用。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规格: 每袋装15g。
谢谢!
药典中药材:大枣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破开或去核。
药典中药材:大枣
性味: 甘,温。归脾、胃、心经。
药典中药材:大枣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 力便溏,妇人脏躁。
药典中药材:大枣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大枣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桂枝详解>>>
药典中药材:白芍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白芍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白芍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典中药材:大枣详解>>>
大枣
药典中药材:大枣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 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药典中药材:大枣
性状:
本品呈橢圆形或球形,长2~3.5cm,直径 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 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 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 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 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制法: 适量蔗糖及糊精,制成颗粒,干燥,过筛, 喷加上述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即 得。
药典中成药:小中颗粒
功效: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 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 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
药典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药典中药材:白芍
炮制:
香。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通 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白芍片, 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 微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白芍
性味: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药典中药材:白芍
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 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 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 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 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 性。具焦香气,味甜。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炮制: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黄 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