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4 人物列传

合集下载

2011高考语文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新人教必修4)

2011高考语文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新人教必修4)

必修四[教材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廉颇蔺相如列传》(1)臣愿奉璧往使通:,(2)召有司案图通:,(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4)拜送书于庭通:,(5)可予不通:,“否”不给“捧”双手捧着“按”审察、查看“熟”仔细“廷”朝廷《苏武传》(6)信义安所见乎通:,(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8)与旃毛并咽之通:,(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通:,通:,通:, (12)前以降及物故通:, “现”表现“叛”背叛“毡”毛织的毡毯“弆”收藏“无”没有“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已”已经《张衡传》(13)员径八尺通:,(14)形似酒尊通:,(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廉颇蔺相如列传》(1)窃计欲亡走燕:(2)使人遗赵王书:(3)曲在于赵:(4)均之二策:“圆”圆周“樽”酒器“擒”擒拿、捕捉私下送给理亏权衡、比较(5)臣请完璧归赵:(6)相如奉璧奏秦王:(7)礼节甚倨:(8)不如因而厚遇之:(9)左右欲刃相如:(10)秦王不怿:(11)位在廉颇之右:(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

捧着傲慢招待、款待身边的侍从高兴、喜悦上誓同生死的朋友《苏武传》(13)武帝嘉其义:(14)因厚贿单于:(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16)武复穷厄:(17)独有女弟二人:赞许赠送礼物暗中陷于困境妹妹《张衡传》(18)游于三辅:(19)遂通五经:(20)公车特征拜郎中:(21)再迁为太史令:(22)又多豪右:(23)视事三年:(24)上书乞骸骨:游学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汉代官署名升官豪族大户官员到职工作大臣年老请求辞职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廉颇蔺相如列传》(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二节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从高考来看,对思想内容的考查就是对诗歌的情感考查,至于观点态度,时有考查,但不是太多。

诗歌总是要表达一定情感的,所以古诗鉴赏总是难以避免考查情感,因此,此考点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念离愁与寂寞孤独型。

此类情感最为常见的。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并且通信不便,难以沟通与交流。

所以诗词中的思念离愁与寂寞孤独是一个普遍的话题。

2.愤世嫉俗与怀才不遇型。

对统治者不满,抱怨无人赏识,个人事业与理想无法实现。

南宋的辛弃疾写的不少词都是这一类。

5.自得其乐与惜春悲秋型。

一些古代诗人不去关注社会与国家,而只是把情感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当然他们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在官场打击或备受挫折后的无奈选择。

寄情山水、登高览胜、归隐田园、惜春伤秋等等。

2009年全国大多数高考试题都专门设题考查。

常见设问方式有:1.诗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3.这两首诗中的情感有何不同?4.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怎样作答诗歌或其中的某一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抓字眼。

如“韶光匆匆”“落花风”可暗示出惜春之情。

“无赋招魂”“且排”都暗示了诗人的忧虑。

②明写法。

律诗的上下四句之间,以及词的上下阕之间,一般都是上为铺垫,下为真正的中心所在。

问题上段一般是写眼前之景,下段写心中之情。

所以下阕往往是针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所抒发的情感。

③看注解。

本题中的注解①就明显暗示出本诗是对国运衰微的感叹。

【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

语文: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

语文: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一、教学目标1。

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

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二、教学重点难点1。

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

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②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5 抒情古文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5 抒情古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抒情古文)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____”通“____”,________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____”通“____”,________ 3.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通“____”,________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通“____”,________5.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通“____”,________6.北冥有鱼“____”通“____”,________ 7.而后乃今培风“____”通“____”,________8.小知不及大知“____”通“____”,________9.此小大之辩也“____”通“____”,________10.而征一国“____”通“____”,________11.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通“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12.御六气之辩“____”通“____”,________13.常在床蓐“____”通“____”,________14.零丁孤苦“____”通“____”,________1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___”通“____”,_____【自我校对】 1.衡横与“竖”相对 2.景影影子3.曷何为什么 4.销消消散 5.机几预兆6.冥溟大海7.培凭凭借8.知智智慧9.辩辨区别10.而耐能11.有又还多;反返回来12.辩变变化13.蓐褥草垫子,草席14.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15.闵悯指可忧患的事二、古今异义1.幼稚..盈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见识少,没经验。

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4.千里逢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说话做事故意别人。

5.四美..具,二难并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心灵美、语言行为美、环境美。

高考语文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必修5【精品】

高考语文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必修5【精品】

必修五[教材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归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通:,(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横”“何”横木,横木为门为什么《滕王阁序》(3)所赖君子见机通:,(4)俨骖马非于上路通:,(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逍遥游》(6)北冥有鱼通:,(7)小知不及大知通:,(8)小大之辩通:,(9)御六气之辩通:,(10)而征一国者通:,“几”“严”“消”预兆整齐的样子消散“溟”“智”“辨”“变”“耐”海智识、智慧分别变化能·《陈情表》(11)夙遭闵凶通:,(12)零丁孤苦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归去来兮辞并序》(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2)会有四方之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三径就荒:(5)知来者之可追:(6)聊乘化以归尽:孤独的样子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凭借恰逢不久接近补救姑且“悯”“伶仃”《滕王阁序》(7)识盈虚之有数:(8)气凌彭泽之樽:(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10)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逍遥游》(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野马也,尘埃也:(13)未数数然也:《陈情表》(1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定数超过时序(春夏秋冬)有蹉跎,有坎坷旋风游动的雾气拼命追求的样子改变授予官职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逍遥游》(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腹犹果然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之二虫又何知古义:今义:虫子。

虽然这样。

很饱的样子。

古代泛称动物。

《陈情表》(4)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表示否定。

(5)至于①成立②①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②古义: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理论、意见)有根据。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2-记游古文-14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2-记游古文-14

必修2 第三单元(记游古文) 篇目通览复习导航《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本单元文本均为古代山水游记名篇。

复习时除了梳理文中重点字词句式等知识外,要注意体会写景、记事中倾注的个人感慨和志趣。

近几年记游类文言文开始进入高考并有增加的趋势。

篇目通览复习导航《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以2009年为例,安徽卷、浙江卷就考了这类文章;就知识点而言,2009年安徽卷、天津卷考查了《游褒禅山记》的字词,浙江卷考查了《赤壁赋》的文言基础知识,2009年湖北卷、江苏卷、福建卷考查了《赤壁赋》的默写。

或取诸怀抱..俯察品类..之盛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____”通“____”,________2.趣舍万殊“____”通“____”,________3.举酒属客“____”通“____”,________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通“____”,______5.长乐王回深父“____”通“____”,________【自我校对】 1.悟 晤 面对面 2.趣 趋 往,取 3.属 嘱 劝 4.冯 凭 乘 5.父 甫 古对男子的美称二、古今异义1.列坐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2.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物品的种类。

3.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怀里抱着。

4.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文雅。

5.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低头抬头。

其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6.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貌美的女子。

7.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失意的样子。

8.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9.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望美人..兮天一方 凌万顷之茫然..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余有叹焉10.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副词,十分、极。

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课文复习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课文复习学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二、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用心一.也三、古今异义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4.君子..曰:古义:;今义:。

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帮凶、走狗。

6.用心..一也古义:;今义: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

四、特殊方式。

(1)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輮以为轮六、一词多义。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3论说古文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3论说古文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必修 3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篇目通览复习导航《寡人之于国也》本单元文本为古代谈论性散文。

近几年已有先秦、《劝学》诸子、唐宋八大家、明清散文小说,甚至一些杂家作品《过秦论》入围。

这四篇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和句式也是《师说》历年高考的要点。

篇目通览复习导航《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2009 年四川卷考到《师说》的字词,山东卷考到《劝学》的字词,安徽卷考到《劝学》和《寡人之于国也》的字词,2009 年全国卷Ⅱ、四川卷、重庆卷、山东卷、安徽卷、天津卷、江苏卷 7 套试卷观察了《劝学》的默写,其余三篇也有不一样省份观察,一定坚固掌握。

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说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通“ ___”, __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通“ ____”, ____3.无失其时“ ____”通“ ____”, ________ 6.君子生非异4也.以“为____轮”“通“””,________通“____”,________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通“ ____”, ____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7.合从缔交“ ____”通“ ____”, ________8.倔起阡陌之中“ ____”通“ ____”, ________9.赢粮而景从“ ____ ”通“ ____”, ________10.孝公既没“ ____”通“ ____ ”, ________1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通“ ___”, ___12.或师焉,或不焉“____”通“ ____”, _____【自我校正】 1.颁斑花白 2.涂途道路 3.无毋不要 4.车柔煣用火熨木使曲折 5.知智智慧 6.生性资质,天赋7.从纵纵向8.倔崛突出9.景影影子 10.没殁死11.受授教授12.不否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1.养生丧死无憾..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养护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4 第四单元(人物列传)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____”通“____”,____2.拜送书于庭“____”通“____”,________3.召有司案图“____”通“____”,____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通“____”,____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通“____”,____6.畔主背亲“____”通“____”,____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____”通“____”,____8.空自苦亡人之地“____”通“____”,________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通“____”,____10.信义所见乎“____”通“____”,________11.请毕今日之“____”通“____”,________12.因泣下霑衿“____”通“____”,________13.与武决去“____”通“____”,________14.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____”通“____”,________15.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通“____”,________16.傍行八道,施关发机“____”通“____”,________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____”通“____”,______【自我校对】 1.不否表否定 2.庭廷朝廷 3.案按察看,审察 4.缪穆姓 5.孰熟仔细6.畔叛背叛7.去弆读jǔ,收藏8.亡无没有9.亡无没有10.见现出现11. 欢欢聚12.霑沾沾湿;衿襟衣襟13.决诀辞别14.员圆圆周15.尊樽古代盛酒的器皿16.傍旁外面17.禽擒捉二、古今异义1.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____________;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面;②支配,操纵。

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①上级对下级或长辈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____________;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明年..复攻赵: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____________;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7.臣所以..②而事君者..①去亲戚①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岳父。

9.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11.太夫人已不幸..古义:____________;今义:除特指死亡外,灾祸,也作形容词,意为不幸运。

1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13.卧起操持..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料理、筹划。

15.举孝廉不行..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16.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点的征象、标志等。

17.覆盖周密..无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周到而细密。

18.振声激扬..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激动或激励使振作19.寻其方面..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自我校对】 1.侍从 2.指给……看 3.遵守约定 4.(事件发生的)第二年 5.走上前去进献 6.扬言7.……的原因;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8.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9.一般财物10.年龄11.文中指去世12.栽培,提拔13.拿着14.结交15.不去(应荐)16.特地征召17.四周严密18.激越、传扬,此处指清脆响亮19.方向20.官吏初到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1.幸⎩⎪⎪⎪⎨⎪⎪⎪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 ②大王亦幸.赦臣 ③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④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⑤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徒⎩⎪⎪⎨⎪⎪⎧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徒.以吾两人在也3.引⎩⎪⎪⎪⎪⎨⎪⎪⎪⎪⎧①引.而不发 ②欲引.相如去 ③引.赵使者蔺相如 ④相如引.车避匿 ⑤恭疏短引.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4.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⑤人皆得以隶使之5.负⎩⎪⎪⎪⎪⎨⎪⎪⎪⎪⎧①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④相如度……决负.约不偿城 ⑤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⑧如释重负.6.得⎩⎪⎪⎪⎨⎪⎪⎪⎧①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②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未得.与项羽相见 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知⎩⎪⎪⎪⎨⎪⎪⎪⎧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子产将知.政矣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复⎩⎪⎪⎪⎨⎪⎪⎪⎧①愿勿复.再言②红罗复.斗帐 ③便复.在旦夕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10.精⎩⎪⎪⎨⎪⎪⎧①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③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⑤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①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自我校对】 1.①幸运 ②侥幸、幸亏、幸而 ③亲近,宠爱 ④侥幸、幸亏、幸而 ⑤皇帝到某处,得到宠幸 ⑥希望 2.①同伙,一类人 ②徒然,白白地 ③只,不过 ④只,只不过 ⑤门人、弟子 3.①拉弓 ②拉 ③延请 ④牵,拉,引申为掉转 ⑤序 ⑥后退、退却 ⑦连接 4.①派遣 ②出使 ③让 ④使臣 ⑤使唤 ⑥假使 5.①托起,承载 ②使……承担 ③倚仗④违背 ⑤失败 ⑥辜负,对不起 ⑦覆盖 ⑧负担 ⑨背着 6.①获得,此指收获 ②得到 ③能,能够 ④心得,收获 ⑤能够 ⑥应该 ⑦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⑧合适 7.①懂,知道 ②执掌 ③同“智”④了解 ⑤了解 ⑥知识8.①副词,又,再 ②形容词,双层的,夹层的 ③动词,回答,答复 ④恢复 ⑤再,又,更 ⑥回答 9.①调升官职 ②改变 ③贬谪,放逐 ④迁移 10.①纯 ②精心 ③精华 ④精锐 ⑤精通 11.①右边,与“左”相对 ②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③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 (二)虚词1.与⎩⎪⎪⎪⎨⎪⎪⎪⎧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③不与.秦塞通人烟 ④则与.一生彘肩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2.为⎩⎪⎪⎪⎪⎨⎪⎪⎪⎪⎧①兄弟并为.郎 ②汝为.人臣子 ③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④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 ⑤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⑧何以汝为.见 ⑨为.仲卿母所遣 ⑩为.武置酒设乐3.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③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④匈奴以.为神 ⑤赐钱二百万以.葬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⑦人以.类聚,物以群分4.乃⎩⎪⎪⎨⎪⎪⎧①遂乃.研核阴阳 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③十年乃.成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⑤此乃.勇士头也 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自我校对】 1.①连词,和,跟,同 ②介词,和,跟,同 ③介词,和,跟,同 ④动词,给予,授予 ⑤动词,结交,亲附 ⑥动词,赞许,同意 ⑦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2.①做 ②是 ③给,替 ④成为 ⑤动词,认为 ⑥以为,认为 ⑦表被动 ⑧语气助词 ⑨介词,读w éi ,被 ⑩介词,读w èi ,替,给 3.①表时间,在 ②用以,用来 ③凭借 ④把 ⑤用来 ⑥因为 ⑦依靠 4.①副词,就 ②于是 ③才,再④表判断,是,就是 ⑤判断词,是 ⑥只,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①舍.相如广成传____________②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③乃使其从者衣.褐____________④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____⑤秦御史前书.曰____________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____________⑧羝乳.乃得归____________⑨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____________⑩孺卿从祠.河东后土____________⑪武能网.纺缴,檠.弓弩____________⑫因厚赂.单于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2)①相如廷.叱之____________③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____________④夜.见汉使____________⑤时.天下承平日久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 (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____________2.动词的活用(1)因泣.下霑衿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2)①秦王恐其破.璧____________②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③毕.礼而归.之____________④单于愈益欲降.之____________⑤反欲斗.两主____________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____________(3)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3.形容词活用(1)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2)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②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3)①完.璧归赵____________②何久自苦.如此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4)①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②诚甘乐.之____________③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___【自我校对】①安置住宿②杀③穿④走上前⑤写⑥向人进酒或献礼⑦下、降⑧生子⑨执、拄祭祀⑪结网;用檠矫正⑫赠送财物小结:名词用作动词(2)①在朝堂上②从小路③向上④在夜间⑤当时小结:名词用作状语(3)以……为先;以……为后小结:名词的意动用法(4)使……肥沃小结:名词的使动用法 2.(1)眼泪小结:动词用作名词(2)①使……破碎,可译为“撞破”②使……承担③使……完成;使……回去④使……投降⑤使……争斗⑥使……归小结:动词的使动用法(3)为……而忧伤小结:动词的为动用法五、文言句式写出句式特点及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