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
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2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课堂精练(含解析)中图版选修

第2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基础巩固】(2016年北大附中期中)为了提高人们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为迎接2016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2.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C.人口增长迅速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答案】1.A 2.A【解析】第1题,①位于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②位于河西走廊,降水较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土地退化,荒漠化问题严重;③属于哈尼梯田景观;④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退化严重。
第2题,②中景观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当地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形成了风力沉积地貌;人口增长迅速和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均属于人为原因。
(2017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期中)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第3~4题。
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土地沙化速度1 5602 100 2 460/(km2·a-1)3.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4.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答案】3.A 4.C【解析】第3题,由于降水比较稀少,加之人类的过度行为,导致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加快了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选修6

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一、选择题“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地湖,草原面积23 万亩,水域10万亩,以前水草丰美,鹅雁栖息。
短短几年时间,碧波涟漪的安固里淖从10 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到2004 年冬天完全干枯。
据此回答1~ 2 题。
1.现在,当地民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应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①土地荒漠化②土壤盐碱化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水土流失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造成“安固里淖”干枯的原由可能有()①连续多年天气大旱②严重超采地下水③蒸发量忽然增大④湖泊旅行业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分析:第 1 题,依据题干可知,当地因为水源欠缺,湖泊干枯,造成了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并致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 2 题,“安固里淖”消逝的主要原由除天气干旱外,与当地过度开采地下水也相关系。
答案: 1.A 2.A以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域人口增添、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系图,读图达成3~ 4题。
3.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涨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4.致使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①燃料欠缺②砍伐丛林③不合理浇灌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穷问题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分析:第 3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判断人口增添、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添,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第4题,燃料欠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穷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所以只有B选项切合题意。
答案: 3.C 4.B5.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良我国西北地域的生态环境,以下举措中正确的有()①植树种草,增强防备林建设②确立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展开大规模垦荒行动A.①⑤B.③⑥C.①②④D.④⑥分析:选 C。
当前我领土地沙化的主要原由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

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一、选择题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牧草。
其生长特征是从内向外分蘖,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
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草原的一些变化。
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典型荒漠草原景观分布地区的是( )B.内蒙古中西部地区A.内蒙古东部D.新疆C.柴达木盆地2.图中信息反映出荒漠草原荒漠化明显的表现是( )A.短花针茅的丛幅越来越大B.短花针茅的大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C.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D.短花针茅的中丛丛幅所占比例保持稳定3.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B.过度开垦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解析】第1题,我国典型的荒漠草原景观,主要出现在西北内陆地区,而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因距海洋相对较近、降水较多,出现的是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
第2题,从图中图例的分布看,受牧业活动越小的地区大丛所占比例越高,而重牧区表现为小丛所占比例较大的特征。
第3题,图中显示,过度放牧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答案】 1.A 2.C 3.D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复杂多样,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
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5.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B.②④A.①②C.①③D.②③6.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解析】第4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应是沙漠化;黄土高原应主要表现为沙化,其地处自然区域的过渡带上,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风沙物质的不稳定相结合,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2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 中图版选修6(202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中图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中图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中图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1.荒漠化的概念、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重点)2.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重难点)一、荒漠化的产生1.概念: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原因(1)自然因素①气候异常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
②干旱多风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导致作物歉收、草地载畜能力下降。
③贫瘠的土地在干旱条件下易发生风蚀导致荒漠化;农田因蒸发加快而加速可溶盐类的蓄积,导致盐渍化。
④暴雨也是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2)人为因素: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①过度农垦:许多地方为了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经济增长的需要,随意开垦,耕种一两年后随即撂荒。
人为地开发草场不仅破坏了地表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也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②过度樵采: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沙丘因而活化.③过度放牧:超载放牧使大面积的草场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还导致虫害和鼠害猖獗,草场逐渐变成了荒地.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多地方仍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农作物,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
最新精选高中地理选修6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中图版复习巩固四十九

A、减缓热岛效应
B、美化城市环境
C、改善水体环境
D、调节河流流量
最适宜建设人T生态浮岛的水域是( )
A、青海湖
B、太湖
C、贝加尔湖
D、长江
【答案】:
【解析】: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兴建该工程最主要为了( )
A、绿化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减缓温室效应
污染
B、提供灌溉水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轻农场雨涝,维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农场环境,调节了局部小气候
【答案】:无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物种多样性、______三个层次。______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答案】:
【解析】: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其要求是(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下图是重庆渝东北地区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生态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D、防风固沙
【答案】:
【解析】: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题。
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高中地理 第3章 第2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课后知能检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选修6一、选择题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根据其有关成因和特征,完成1~2题。
1.目前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制约,分布各具特色,下列关于荒漠化土地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C.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D.内流河的上游和冲积扇上部2.造成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荒漠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过度农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工矿开发和居民点道路建设【解析】在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例如中上游绿洲超量利用地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绿洲植被缺乏水源而生长衰退,加上樵采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答案】 1.D 2.C3.(2013·浙江高考)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④防治湿地退化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河滩低地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保护,不应布局文化建筑;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不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
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可以提高游览价值;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湿地退化,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 B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某种地方病的分布区域。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这种地方病的发生最有可能与当地的何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 )A.水土流失B.草地退化C.泥石流和滑坡D.生物多样性锐减【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学

课时2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学习目标] 1.说出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的原因。
2.阐述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形成的过程。
3.说明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一、土地荒漠化1.分布地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
2.影响因素(1)重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但其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2)主导因素: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危害(1)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3)形成沙尘暴影响其他地区。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现状(1)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2.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1)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
(2)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
(3)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
(4)土壤、水和空气污染。
探究点一土地荒漠化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1994年10月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材料二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下图为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答案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造成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干旱。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答案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3.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教案中图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3.2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教案中图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教案中图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2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教案中图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课题: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概念及产生的人为原因教学难点: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导入:请同学先来看两幅图片问:请问同学们听说过楼兰古城吗?(学生:听过)那么你们知道它坐落在哪里吗?(学生:塔里木盆地)它现在还存在吗?(学生: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呢?(学生:风沙掩埋)对了,楼兰古城的消失是因为风沙掩埋,而风沙实际上就是沙尘暴和沙漠化的表现,那么风沙活动又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地理现象呢?(学生:土地退化引起的荒漠化)过度:对了,风沙掩埋城市,这反映了土地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有关荒漠化的一些知识板书: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原因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荒漠化的概念,我们是否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板书原因:气候异常和人为活动(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在一起)强调: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原因相互作用影响下的结果,它并不是简单的荒漠化扩张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实质:土地退化,即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或者丧失过度:前面我们了解到楼兰古城的消失是因为风沙活动所致,而风沙实际上就是沙漠化现象,那么什么叫沙漠化呢?沙漠化与荒漠化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板书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是荒漠化之一联系与区别:沙漠化是荒漠化的过程,荒漠化是沙漠化的结果荒漠化的来源形式:林地荒漠化、耕地荒漠化、草地荒漠化讲解:沙漠化是荒漠化过程中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表现在:板书:土地石漠化(南方的荒山秃岭、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土地盐渍化、沙漠化等←荒漠化的表现过度:请问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去知道荒漠化在发展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到探索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板书:水域、固定沙丘在减少;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在增加,反映了荒漠化在加剧问:那么是什么的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呢?前面我们从荒漠化的概念中得知,荒漠化的产生是气候异常和人为活动所致,气候异常是属于自然原因,而人为活动则属于人为原因,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的学习一下有关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板书: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干旱多风→生态系统抵抗力下降1、生态系统脆弱→表植被缺乏2、作物歉收、草地载畜量下降3、贫瘠松散的土地被风蚀→沙漠化4、农田因蒸发→次生盐渍化5、暴雨→(植被稀少、土壤脆弱) →石漠化6、河流改道、河水泛滥及生物灾害为荒漠化提供了条件过度:接下来让我们看到图片3—2—4和3—2—5感受一下荒漠化的景观和气候条件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1、过垦人口激增→粮食急需→随意开垦林、草地→地表植被和土地结构破坏→盐渍化和沙化现象2、过樵获取生活能源(落后及交通不便地区)→滥砍乱伐→破坏植被(林草地)→土地沙化3、过牧草地超载→践踏草地→土地板结→透水性差→肥力下降→土地退化浪费严重→供需缺口大a大水漫灌→地下水上升→盐渍化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b上游过度用水→次生盐渍化c下游缺水→河流断流→风蚀沙化5、其他人类活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军事设施的建设、旅游,特别是采矿、城市化、工业化等→植被破坏和加剧水资源的消耗→荒漠化请同学们读图3-2—11,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总结:土地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土地荒漠化的产生和发展必定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人为原因是关键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一、选择题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
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到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
据此回答1~2题。
1.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①土地沙漠化②土壤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③蒸发量突然增大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当地由于水源短缺,湖泊干涸,造成了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2题,“安固里淖”消失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干旱外,与当地过量开采地下水也有关系。
答案:1.A 2.A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3~4
题。
3.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4.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④⑥D.③⑥
解析:第 3 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第 4 题,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3.C 4.B
5.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A.①⑤B.③⑥
C.①②④D.④⑥
解析:选C。
目前我国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在西北地区的防沙治沙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合理载畜,退耕还牧等。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6~7题。
6.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冻融作用D.盐碱化
7.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解析:第6 题,由右图可知,风力侵蚀在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中占比最大。
第7 题,由新疆土地类型图计算可知,该省区草地、林地、耕地面积比重大于50%,所以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于该省区林地面积占已利用土地面积比重较小,所以荒漠化不可能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人类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荒漠化进程才能够
缓解;由于该省区草地面积占已利用土地面积比重最大,所以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答案:6.B 7.C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第8题。
8.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
解析:选C。
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
读表,完成9~10题。
年份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万公顷)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0.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退耕还草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第9题,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③④属于人为原因,①②属于自然原因。
第10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坡度小的地区可开垦为耕地;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易导致土地盐渍化。
答案:9.B 10.C
二、综合题
11.下图为非洲荒漠化土地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以甲地为例,简述土地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2)荒漠化给非洲地区发展带来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非洲防治荒漠化对策的重点。
解析:(1)图示甲地位于热带草原与热带荒漠带的过渡地区,由于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导致风力、流水侵蚀加重,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终导致植被更为稀疏,土地荒漠化。
(2)非洲粮食短缺问题严重,荒漠化侵吞人类生存空间,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粮食安全形势更严峻,加剧贫困。
(3)防治荒漠化,应积极发展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开展国际合作,增加粮食进口;减少战乱的危害。
答案:(1)植被遭破坏,风力、流水侵蚀,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更为稀疏,导致土地荒漠化。
(2)侵吞人类生存空间;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安全形势更严峻;加剧贫困
(3)发展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开展国际合作;增加粮食进口;减少战乱。
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根据材料,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导致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情况。
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湿地萎缩。
干旱地区灌溉用水量加大,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
主要治理措施有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13.读我国荒漠化主要省区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荒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其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如图乙,其中引起荒漠化面积增加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简析其原因。
解析: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动力因素可结合所学知识与图乙来回答。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及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形成盐碱化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二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答案:(1)风蚀水蚀盐碱化风力
(2)新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盐碱化自然原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化面积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