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神经肽P物质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整理)伤害感受器感受的疼痛

(整理)伤害感受器感受的疼痛伤害感受器感受的疼痛组织伤害性刺激激活伤害感受器的机制神经源性的炎症:⾎管舒张,炎性细胞,逆⾏的神经感受器释放P物质,其它的物质由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物质:直接激活神经感受器例如P物质,短肽,ACH,5-羟⾊胺,钾离⼦前列腺素:使有害性刺激的阈值降低,在慢性疼痛的发⽣中有重要作⽤神经病性疼痛外周组织受伤导致异常的躯体感受过程,发⽣病理⽣理改变产⽣⼀种持续性疼痛体验机制:外围疼痛发⽣源交感神经维持中枢发⽣器神经病性疼痛举例:轴索损伤1.多发⾏轴突⽣长→神经细胞瘤2.轴突⽣长→⾃发性的疼痛3.神经敏感性增强→触痛机制以及化学敏感性慢性疼痛4.神经元间接触→冲动在相邻的神经元间播散5. 5.DRG中产⽣异位冲动,传递的物质减少→背⾓神经元放⼤感受区域(痛觉过敏)神经病性疼痛:中枢的活动外周神经受损后脊髓下丘脑⽪质的活动增加中枢神经元的敏感化异常反馈(交感神经发出冲动→刺激周围神经感受器)临床所见的疼痛痛觉过敏1.损伤部位:外周伤害感受器敏感化2.周围区域:外周以及中枢机制:外周伤害感受器激活中枢兴奋性神经元相同的疼痛事件可能是由不同的疼痛机制所导致牵涉痛现象刺激外周神经束肢体发⽣疼痛肌⾁或是内脏疼痛伴有⽪肤痛觉过敏汇聚投射理论不同来源的伤害感受器传⼊神经汇聚到相同的投射神经元或中枢神经元⾻关节损伤的疼痛机理:关节感受器1.伤害感受器:多形态的⽪肤感受器;c纤维,⽆髓鞘的纤维(Ⅳ型)2.⾃由的神经末端:关节韧带的内外均有神经感受器3.滑膜:直径较⼩的含有神经肽的纤维A类以及C类纤维使关节伤害感受器受神经元⽀配?同样是通过敏感性机制和化学递质的刺激产⽣的⾻关节疼痛的机制的基础:关节的机械感受器1.直径较⼤的,快速传到纤维2.细胞感受器:滑膜下层有Ⅰ型外⾯有鞘包裹低阈值的运动感受器,关节韧带表⾯有Ⅱ型运动感受器3.传⼊神经失去敏感性的机制(MIAs):当关节炎性改变时C类传⼊纤维对化学递质的刺激变得敏感⾻关节疼痛的基础睡眠的伤害感受器(MAIs)对于疼痛或是化学刺激不敏感产⽣⾃发性活动⾮伤害刺激也可激活感受区域的扩⼤中枢靶点尚不清楚⾻关节疼痛的基础:脊髓机制关节伤害性刺激传⼊⾄⽪层:关节炎性刺激传⼊更⼴泛的脊髓上区域持续的伤害性刺激的传⼊,背索的神经元敏感性增加:反应增强感受区域扩⼤急性关节炎,敏感性1.对于运动反应较⼩的背⾓神经元表现出交⼤的反应性(感受区域扩⼤)2.对于炎症部位远处刺激的反应3.产⽣⾃发性活动⾻关节疼痛的基础:躯体感受性⽪质慢性炎症感受区域改变背景活动增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延长(背⾓疼痛传⼊纤维的抑制减少,下传的疼痛抑制的投射纤维减少)神经源性的炎症以轴索反应为例对刺激发⽣反应后局部⾎管扩张并渗出感觉神经失活C类纤维释放神经肽所介导,使⾎管紧张性及通透性改变,产⽣炎性细胞,免疫反应P物质排除使反应部分减弱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在交感神经末端Y神经肽减少并不能使炎性反应中⽌⾻关节疼痛病理⽣理总结化学伤害性感受器疼痛激活伤害感受器原发性痛觉过敏,伤害感受器敏感化肿胀,⾎管对神经肽的反应机械性伤害感受器1. 机械性感受器激活2.原发性的痛觉过敏,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敏感化3.机械性感受器,远处的肌⾁紧张部位的感受器,导致背⾓的可塑性继发性痛觉过敏/神经病模型慢性炎症时中枢通路的改变:背⾓神经元反应的改变以及反应模式的改变1.反应阈值的改变2.投射靶点的改变3.反应性的改变牵涉痛:其它关节,⽪肤,深部组织⾻关节疼痛的临床评估寻找:1.躯体起源的:确定组织损伤2.疼痛产⽣的机制3.相关疾病疼痛区域寻找痛觉过敏的关节可能是疼痛的起源其它体征:捻发⾳,肿胀提⽰伤害感受器激活但是在⾻关节炎中:机械性感受器可能诱发机械性的伤害感受器和使原发传⼊纤维敏感化……………可活动或是不可活动的关节都可以发⽣疼痛?确认⾻性疼痛(原因:⾎管性的,炎性的,肿瘤性的,代谢性的)不受姿势或是运动的影响夜间加重疼痛区域的局限化(⽐如脊柱)⽐如⾻坏死,⾻质疏松性⾻折疼痛的产⽣由⼀定的刺激(伤害性刺激)作⽤于外周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换能后转变成神经冲动(伤害性信息),循相应的感觉传⼊通路(伤害性传⼊通路)进⼈中枢神经系统,经脊髓、脑⼲、间脑中继后直到⼤脑边缘系统和⼤脑⽪质,通过各级中枢整合后产⽣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
P物质及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P物质及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徐文雅;周洪伟
【期刊名称】《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8(038)002
【摘要】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肽,其受体主要是神经激肽受体1(neurokinin receptors 1,NK1-R).P物质在多种感染中发挥作用.P物质受体拮抗剂阿瑞吡坦有抗HIV-1的作用.利用宿主蛋白抗病毒的机制不依赖于病毒DNA聚合酶,减少了病毒耐药的可能.
【总页数】7页(P443-449)
【作者】徐文雅;周洪伟
【作者单位】涟水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江苏淮安 223400;涟水县人民医院,眼科,江苏淮安 223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P物质及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J], 徐文雅;周洪伟;
2.伤口愈合中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J], 王丽丽;赖西南;魏立
3.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杨敏
4.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杨敏;祝高春;刘曾旭;
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源性P物质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李香兰;黄哲浩;姜日花;池光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中的P物质及其作用

皮肤中的P物质及其作用吴胜,吴仲敏*,傅磊冕(台州学院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浙江台州,318000)摘要:P物质是一种高活性的神经肽类物质,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其他外周组织器官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在皮肤,P物质主要由感觉神经末梢释放, 它通过趋化免疫细胞、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舒张微血管等参与皮肤局部免疫炎症反应; 还可促进皮肤内多种细胞的分裂、增殖以及细胞DNA勺合成,参与皮肤创伤的修复;此外, P物质作为一种重要的瘙痒介质,与多种瘙痒性皮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关键词:P物质;皮肤;组织修复;炎症;瘙痒1 P物质的生物学特点P物质(substanee P, SP)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神经肽。
由Von Euler和Gaddum于1931 年在马肠中提取乙酰胆碱时发现,因当时不知道其化学性质,故取名P物质。
1970年Cha ng 和Leeman将SP纯化,提出^一肽序列,,分子量为1340,1972年Tregear等Arg- Pro-Lys-Pro-GI n-GI n-P he-Phe-Gly-Leu-Met-NH2用化学方法成功地合成此1973年Powel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测定SP的方法,将SP的肽。
研究和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用重组DNA技术研究SP的前体发现SP来源于前速激肽原,PPT),因此SP有速激肽类物质之称,PPT分成PPT-A和PPT-B两(pre-p ro-totchykinin种,PPT-A又分为a -PPT-A、3 -PPT-A和丫-PPT-A。
分子水平的研究进一步发现,PPT-A的mRNA含SP 片段。
与经典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的合成方式不同,SP不是在神经末梢内合成,无活性的SP前体首先在神经元胞体内的核糖体上边合成边进入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的修饰加工后形成分泌囊泡,分泌囊泡在向神经末梢运输的过程中,仍可对其中的SP加工修饰,装配在大囊泡中运至神经末梢,当神经末梢受刺激时,囊泡中的SP即释放,并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以发挥作用。
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AB S TRAC T:N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 i s c a u s e d b y d i r e c t i n j u r y a n d d y s f u n c t i o n o f p e r i p h e r a l o r c e n t r a l
P物质 及 P物质 受体 在 神 经 病理 性疼 痛 中的作 用 研 究 进 展
杨 敏( 综述) , 祝 高春 , 刘 曾旭 ( 审校)
( 南昌大 学基础 医学院解剖 学教 研 室 , 南昌 3 3 0 0 0 6 )
捅 要 :神 经 病 理 性 疼 痛 是 由 于 外 周 或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 直 接 损 伤 和 功 能 紊 乱 引起 的 疼 痛 , 属于慢性 疼痛 , 表现为 自 发性疼痛 、 痛觉过敏 、 异 常 疼 痛 和 感 觉 异 常 等 临 床 特 征 。随 着 神 经 痛 动 物 模 型 的建 立 和 完 善 以及 相 关 学 科 迅 速 发 展, 特 别 是 分 子 生 物 学 和基 因治 疗 学 先 进 技 术 的发 展 ,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 的认识越来越 深入 , 但 其 详 细机
关 键 词 :P物质 ; P物质受体 ;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图分 类号 : R 7 4 1 . 0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2 0 9 5 -4 7 2 7 ( 2 0 1 3 ) 0 7 -0 0 8 0 -0 3
Ad v a n c e s i n Ro l e s o f S u b s t a n c e P a n d S u b s t a n c e P Re c e p t o r i n Ne u r o p a t hi c Pa i n
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肽P物质的影响

He l f Ra H ANG Q n —iKO a— i L ie l(h toao ' fP ama ooyo、 e W nj g af o t U q igy, NG F nf , Il ta T el b rto o h r clg Jt agi e ,  ̄ h n HoptlC ia cd m f hns dcl cec sB in 0 70 C i ) si , h a e yo iee a nA C Me i i e, e ig1 0 0 , hn aS n j a
wo und he l nd e p o e is m e ha im .M 岫 ai a x l r t ng cn s Th e whoe lye k n d fc i n r tw a e d l a r s i ee to a s us d a n
维普资讯
20 年 1 08 月第 1 卷第 1 5 期
中国中医药信 息杂志
・ 9・ 3
玉红膏对 大 鼠皮肤 创面愈合修复 中 神经肽 P 质 的影 响 物
黄清怡, 孔繁飞, 莉, 李 孔焕宇
( 【 科学 院掣京 医院约理室, 中 } _ 北京 l0 0 ) 070
r ndo l i d d i o 3 g o a m y d m e nt r ups Y : uh ng o nt e r up, i g o i m ntg o J n wan ng g o ho r up, o lg o m de r up, t n r a wih o m l r t o r 1 he c ndii n o ki w o a s as c nt o .T o to fs n und s f c d he i i e we e o e e d e o d d a , ura e a a ng tm r bs r d a n l v n r c r e t 1
神经肽P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㊀第43卷㊀第1期2023年㊀1月㊀辐㊀射㊀防㊀护Radiation㊀ProtectionVol.43㊀No.1㊀㊀Jan.2023㊃辐射生物效应㊃神经肽P 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刘晓明,党旭红,张睿凤,李晓臻,原雅艺,刘红艳,柴栋良,任㊀越,张忠新,左雅慧(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030006)㊀摘㊀要:为探讨神经肽P 物质(substance P ,SP )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 ,HFF -1)分为0Gy 组(对照组)和12Gy 组㊁18Gy 组㊁12Gy +SP 组㊁18Gy +SP 组4个实验组㊂实验组经12Gy ㊁18Gy 的电子束照射,其中12Gy +SP 组㊁18Gy +SP 组于照射前1h 给予10-7mol /LSP 干预㊂照射后48h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Bcl -2㊁Bax 表达情况㊂细胞周期检测显示,与0Gy 组相比,12Gy 和18Gy 组细胞G 2期百分比显著增加;18Gy +SP 组与18Gy 组相比,细胞G 2期百分比显著降低㊂细胞凋亡检测显示,与0Gy 组相比,12Gy 和18Gy 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SP 干预组(12Gy +SP 组㊁18Gy +SP 组)较照射组(12Gy 组㊁18Gy 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㊂实时荧光定量PCR 对Bcl -2和Bax 表达检测显示,与0Gy 组相比,12Gy 和18Gy 照射组细胞Bax 基因表达显著升高,Bcl -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SP 干预组(12Gy +SP 组㊁18Gy +SP 组)较照射组(12Gy 组㊁18Gy 组),Bcl -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Bax 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㊂上述结果揭示,电子束照射可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细胞G 2期阻滞;SP 可抑制放射损伤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G 2期阻滞㊂关键词:神经肽P 物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放射损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中图分类号:Q7文献标识码:A㊀㊀收稿日期:2022-01-29作者简介:刘晓明(1980 ),男,2007年毕业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放射医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副研究员㊂E -mail:lxmsxqx@㊀㊀随着核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皮肤损伤亦相应增多并且逐渐成为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㊂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是表皮和真皮的损伤,基本病变是上皮层细胞的破坏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其创伤愈合延迟,是经典的难愈伤口模型㊂肉芽组织形成和上皮化过程是创面愈合的关键,成纤维细胞是形成肉芽组织的主要来源[1-2]㊂放射损伤过程中,皮肤成纤维细胞功能状态的认知对创伤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㊂神经肽P 物质(SP )是11个氨基酸的直链多肽,广泛分布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3],大部分在脊髓背侧神经节合成,然后由轴浆运输至感觉神经纤维末梢贮存,少部分由组织细胞自身合成,如成纤维细胞㊁肥大细胞㊁血管内皮细胞㊂该物质属于速激肽家族,介导外周神经元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通讯,通过与高亲和力的神经肽受体NK1㊁NK2和NK3结合或直接激活细胞内的G -蛋白级联反应作用于皮肤细胞,调节皮肤免疫和炎症反应[4-10],被认为是周围神经参与局部伤口愈合的重要介导因子㊂已知多种组织细胞上都有NK1受体的分布,如成纤维细胞㊂P 物质可通过受体的介导,进而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11]㊂研究显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边缘皮肤SP 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引起创面修复受损的原因[12]㊂而作为难愈创伤类型的放射性皮肤损伤,SP 在其创面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创面愈合关键细胞的作用研究对于解决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破溃难愈具有重要意义㊂本研究试图观察电子束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外源神经肽P㊃38㊃㊀辐射防护第43卷㊀第1期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抑制作用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细胞株㊀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购买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㊂1.2㊀主要试剂及仪器㊀㊀神经肽P物质(Sigma-Aldrich公司,美国); DMEM培养基(GIBCO公司,美国),小牛血清(Biological Industries,以色列);胰蛋白酶(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二甲基亚砜(DMSO)(Sigma-Aldrich公司,美国);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江苏凯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江苏凯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RNAsimple 总RNA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SYBR Premix Ex Taq TMⅡ(Perfect Real Time)(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美国);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ABI公司,美国)㊂1.3㊀细胞培养与分组㊀㊀在含10%胎牛血清㊁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于37ħ㊁5% CO2条件下培养HFF-1细胞至对数生长期㊂取对数生长期的HFF-1细胞分组传代培养㊂细胞分为未照射组(0Gy)㊁照射组(12Gy㊁18Gy)㊁照射前神经肽SP干预组(12Gy+SP㊁18Gy+SP)㊂各实验组细胞传代培养,实验前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中,待贴壁生长后,于照射前12h更换为含有0.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㊂照射前1h,向12Gy+ SP实验组和18Gy+SP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神经肽P物质水溶液,至培养基中SP终浓度为10-7mol/L㊂1.4㊀细胞照射㊀㊀在冰浴下用医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4MeV电子束照射细胞,吸收剂量率为4Gy/min,源距100 cm,照射野为20cmˑ20cm㊂照射剂量分别为0 Gy㊁12Gy㊁18Gy㊂1.5㊀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㊀㊀本研究采用Annexin-V-PI复染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㊂于照射后48h收集各实验组HFF-1细胞,每个样品收集2ˑ105个细胞,用PBS洗涤细胞二次,用500μL的Binding Buffer悬浮细胞,加入5μL Annexin V-FITC,混匀后加入5μL PI (Propidium Iodide),混匀,室温避光反应15min后1小时内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激发波长E x=488nm,发射波长E m=530nm㊂1.6㊀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㊀㊀细胞周期检测采用PI(Propidium Iodide)单染法进行㊂于照射后48h收集各实验组HFF-1细胞㊂调整每个样品细胞浓度为1ˑ106/mL㊂取1mL单细胞悬液,离心后去上清后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冷乙醇500μL,于4ħ固定2h㊂固定好的细胞经PBS清洗2次,并用200目筛网过滤;离心弃上清后加入提前配制好的500μL PI/ RNase A染色工作液,室温避光60min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检测,记录激发波长488 nm处红色荧光㊂1.7㊀Bax、Bcl-2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㊀㊀照射后48h收集各组HFF-1细胞㊂利用RNAsimple总RNA提取试剂盒进行细胞总RNA 的提取,并反转录合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各实验组细胞中Bax㊁Bcl-2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分析㊂具体采用比较C t相对定量法,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参,相对定量照射后样品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即对照组样品的靶基因表达量为1,照射组样品靶基因定量均为对照组样品的n 倍㊂每个样品重复3次,取平均值表征靶基因的表达水平㊂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列于表1㊂具体反应条件为:25μL反应体系中加入SYBR Premix Ex Taq TMⅡ(2ˑ)12.5μL,cDNA 模板1~2.5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㊂反应条件为95ħ㊁10s,95ħ㊁5s,60ħ㊁20s(40个循环)㊂表1㊀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Tab.1㊀Primer sequence of Real-time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㊃48㊃刘晓明等:神经肽P 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㊀1.8㊀数据处理㊀㊀本文数据表示为平均值ʃ标准差( x ʃs ),应用SPSS 21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统计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神经肽P 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㊀㊀图1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电子束照射后48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㊂由图1可见,与未照射组(0Gy)相比,12Gy 和18Gy 实验组细胞G 2期百分比显著增加,细胞周期呈现G 2期的阻滞㊂图2和图3分别为外源神经肽P 物质对12Gy㊁18Gy 电子束照射组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㊂由图2和图3可见,与18Gy 实验组相比,照射前给予神经肽P 物质干预的18Gy +SP 实验组细胞G 2期百分比显著降低;12Gy +SP实验组与12Gy 相比,细胞G 2期百分比差异不显著㊂上述结果揭示,电子束照射可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G 2期的阻滞,而外源神经肽P 物质可一定程度逆转细胞G 2期的阻滞㊂图1㊀电子束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Fig.1㊀Effects of irradiation by electron beamon cell cycle of skin fibroblasts2.2㊀神经肽P 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㊀㊀图4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电子束照射后48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㊂由图4可见,与未照射组(0Gy)相比,12Gy 和18Gy 照射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揭示电子束照射可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发生㊂照射前给予神经肽P 物质的干预,与照射组(12Gy和18Gy)相比,神经肽P 物质干预组(12Gy +SP㊁图2㊀外源神经肽P 物质对12Gy 电子束照射组细胞周期的影响Fig.2㊀Effects of exogenous neuropeptide substance Pon cell cycle of skin fibroblastsirradiated by 12Gy electronbeam图3㊀外源神经肽P 物质对18Gy 电子束照射组细胞周期的影响Fig.3㊀Effects of exogenous neuropeptide substance Pon cell cycle of skin fibroblastsirradiated by 18Gy electron beam18Gy +SP)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揭示外源神经肽P 物质可抑制12Gy 及18Gy 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发生㊂2.3㊀神经肽P 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 表达的影响㊀㊀图5和图6分别为电子束照射及外源神经肽P 物质干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Bax 和Bcl -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㊂由图5和图6可见,与0Gy 未照射组相比,12Gy 和18Gy 电子束照射组细胞Bax 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Bcl -2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最终导致基因表达比例Bax /Bcl -2的显著升高㊂照射前给予神经肽P 物质的干预,与照射组(12Gy 和18Gy)相比,外源神经肽P 物质诱发照射组细胞Bcl -2基因的高表达,对Bax 基因表㊃58㊃㊀辐射防护第43卷㊀第1期注:∗与0Gy 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与12Gy 或18Gy 照射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㊂图4㊀电子束照射及外源神经肽P 物质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Fig.4㊀Effects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andexogenous neuropeptide substance Pon apoptosis of human skinfibroblasts图5㊀电子束照射及外源神经肽P 物质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Bax 表达的影响Fig.5㊀Effects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andexogenous neuropeptide substance P onBax expression in human skin fibroblasts达影响不显著,最终导致Bax /Bcl -2基因表达比例显著降低㊂3㊀讨论㊀㊀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见于恶性或良性疾病的放射治疗㊁职业照射㊁辐射事故及战时核辐射㊂皮肤受到一定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可发生一系列进行性改变,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导致皮肤破溃,创面经久不愈,逐渐发展成严重放射性溃疡㊂创伤愈合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㊁迁移㊁肉芽组织形成㊁胶原分泌㊁创口胶原化瘢痕形成及改建为特点的过程,成纤维细胞作为关键愈合细胞参与了创伤愈合的注:∗与0Gy 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与12Gy 或18Gy 照射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㊂图6㊀电子束照射及外源神经肽P 物质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Bcl -2表达的影响Fig.6㊀Effects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andexogenous neuropeptide substance P onBcl -2expression in human skin fibroblasts全过程[13-14]㊂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状态对于创伤愈合至关重要㊂然而放射性皮肤损伤过程中,组织修复细胞难免受到辐射损伤,导致修复功能抑制,使得整个愈合网络发生紊乱㊂本研究利用4MeV的电子束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现12Gy㊁18Gy 的电子束可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生G 2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率的升高㊂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㊂细胞周期阻滞是细胞修复的重要调节机制,防止损伤信息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向下传递以至于出现突变表型,是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维护途径㊂细胞在周期进程中主要通过两个检查点,即G 1/S 检查点和G 2/M 检查点㊂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受损伤后会活化相关的调控基因,促发一系列蛋白磷酸化,暂时性地阻断细胞周期进程,从而提供足够的时间对错误进行修复,防止错误复制或非对称性分裂事件的发生㊂当细胞损伤严重到无法正确修复时,细胞将启动凋亡程序来避免受损细胞的大量增殖,进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15-16]㊂电离辐射达到一定剂量时,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㊁凋亡甚至坏死[17]㊂神经肽在神经系统和损伤组织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接作用,参与对修复细胞增殖㊁迁移㊁分化的调控㊂其中,神经肽P 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被认为是周围神经参与局部伤口愈合的重要介导㊃68㊃刘晓明等:神经肽P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㊀因子[13]㊂神经肽P物质在多种细胞中都具有抗凋亡作用[18]㊂如,神经肽P物质可通过AKT/ GSK-3β信号通路参与高尿素条件下HCEC细胞的抗凋亡作用[19];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神经肽P物质可以提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㊁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PCNA㊁Bcl-2表达,而抑制Bax的表达,进而促进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20]㊂此外,神经肽P物质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调控,参与了辐射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调节,在血清剥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中具有抗凋亡作用[21]㊂本研究显示,与单独照射组相比,照射前给予神经肽P物质的干预可降低G2期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比例,且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揭示神经肽P物质可能参与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检查点及细胞凋亡的调控㊂进一步发现,电子束照射可诱发Bax/Bcl-2比例的升高,而照射前给予神经肽P物质的干预,可逆转皮肤成纤维细胞中Bax/Bcl-2的比例,导致Bax/Bcl-2基因表达比例显著降低㊂Bax和Bcl-2为线粒体介导凋亡调控途径中的重要调节蛋白,Bax与Bcl-2表达的比值决定细胞在凋亡刺激信号作用下是否发生凋亡[22-24]㊂本研究结果揭示,神经肽P物质通过抑制Bax/Bcl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发生的调节㊂参考文献:[1]㊀刘霞.c-ski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抗辐射作用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02):141-143.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6.02.011.[2]㊀张静,刘丽波.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5,(02):3-8.DOI:10.11889/j.1000-3436.2015.rrj.33.020101.[3]㊀WU S,XU X,ZHANG Y,et al.Occurrence of substance P and neurokinin receptors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spinalfusion[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8,17(05):6691-6696.DOI:10.3892/mmr.2018.8701.[4]㊀Luger T A.Neuromediator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skin immune system[J].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2002,30(02):87-93.DOI:10.1016/s0923-1811(02)00103-2.[5]㊀O'Sullivan R L,Lipper G,Lerner E A.The neuro-immuno-cutaneous-endocrine network:relationship of mind and skin[J].Arch Dermatol,1998,134(11):1431-1435.DOI:10.1046/j.1529-8019.2003.01621.x.[6]㊀刘继勇,胡晋红,朱全刚.P物质受体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06):667-670.DOI:10.3321/j.issn:1001-1978.2005.06.007.[7]㊀Delgado A V,Mcmanus A T,Chambers J P.Exogenous administration of substance p enhances wound healing in a novelskin-injury model[J].Experimental Biology&Medicine,2005,230(04):271-280.DOI:10.1111/j.1365-2362.2005.01494.x.[8]㊀Muangman P,Tamura R N,Muffley L A,et al.Substance P enhances wound closure in nitric oxide synthase knockoutmice[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09,153(02):201-209.DOI:10.1016/j.jss.2008.03.051.[9]㊀Bucheli J C,Osorio N R,Rojas M R,et al.Substance P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expression in humanperiodontal ligament after root canal preparation with Reciproc Blue,WaveOne Gold,XP EndoShaper and hand files[J].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2018,51(12):1358-1366.DOI:10.1111/iej.12952.[10]㊀Guimar Es M Z P,Rodrigo D V,Gabriela V,et al.Generation of iPSC-derived human peripheral sensory neuronsreleasing substance P elicited by TRPV1agonists[J].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2018,11:277.DOI:10.3389/fnmol.2018.00277.[11]㊀邓云川,李世荣,丛林.P物质及其受体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06):317-320.DOI:10.3969/j.issn.1673-7040.2002.06.017.[12]㊀杨群英,曹瑛,高方,等.神经肽P物质在糖尿病足溃疡皮肤中的表达变化[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12):1098-1101.DOI:10.3969/j.issn.1006-6187.2014.12.013.[13]㊀蒋伟,王正国,赖西南,等.P物质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bF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意义[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03):159-162.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03.010.㊃78㊃㊀辐射防护第43卷㊀第1期[14]㊀秦全红.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调控[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2000,(01):33-36+38.[15]㊀党旭红,左雅慧,原雅艺,等.RAN 基因沉默对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HL -7702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辐射防护,2014,34(06):361-365.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4.07.006.[16]㊀党旭红,左雅慧,原雅艺,等.HAVCR2基因沉默对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4,34(07):502-506.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4.07.006.[17]㊀李忠秋,李超,赵德根,等.PIF1解旋酶在电离辐射诱发的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J].军事医学,2017,41(03):169-173+177.DOI:10.7644/j.issn.1674-9960.2017.03.003.[18]㊀Hong H S,Kim S,Nam S,et al.Effect of substance P on recovery from laser-induced retinal degeneration[J].WoundRepair Regen,2015,23(02):268-277.DOI:10.1111/wrr.12264.[19]㊀WANG P,ME R,YUAN Y,et al.Substance P inhibits high urea-induced apoptosis through the AKT /GSK-3βpathway in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J].J Cell Biochem,2019,120(07):11342-11349.DOI:10.1002/jcb.28410.[20]㊀陈静,庄洪兴,何乐人,等.P 物质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11):984-985.DOI:10.3321/j.issn:0577-7402.2004.11.020.[21]㊀SU F,DAN J,SONG L,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neuropeptide substance P o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against apoptosis induced by serum deprivation [J ].Stem Cells International,2015,2015:1-11.DOI:10.1155/2015/270328.[22]㊀王达,闵倩,章乐怡.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肌成纤维细胞bcl -2和bax 的表达影响[J].西部医学,2020,32(03):361-364.DOI:10.3969/j.issn.1672-3511.2020.03.012.[23]㊀郭晓彤,魏优蕾,雷加吉,等.藤黄酸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Bcl -2㊁Bax㊁P53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4):911-91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04.059.[24]㊀ZHOU J,FENG J Y,WANG Q,et al.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ooperates with substance P to inhibitmelanogenesis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B16F10cells [J ].Cytokine,2015,74(01):137-144.DOI:10.1016/j.cyto.2015.01.034.Effects of substance P 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irradiated skin fibroblastsLIU Xiaoming,DANG Xuhong,ZHANG Ruifeng,LI Xiaozhen,YUAN Yayi,LIU Hongyan,CHAI Dongliang,REN Yue,ZHANG Zhongxin,ZUO Yahui(China Institut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Taiyuan 030006)Abstract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ubstance P 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irradiated skin fibroblasts,HumanForeskin Fibroblasts (HFF -1)in 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were divided into five experimental groups:0Gy group,12Gy group,18Gy group,12Gy +SP group and 18Gy +SP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irradiated with electron beam at doses of 12Gy and 18Gy,while the 12Gy +SP group and 18Gy +SP groupwere treated with 10-7mol /L SP one hour before irradiation.After 48hours of irradiation,cell cycle andapoptosi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genes Bcl -2and Bax in cells of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as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Cell cycle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in G 2phase in 12Gy and 18Gy experimental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that in 0Gy group.And,compared with the 18Gy experimental group,the percentage of cells in G 2phase inthe 18Gy +SP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18Gy group.Apoptosis detection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0Gy experimental group,the apoptosis rate of 12Gy and 18Gy irradiation group㊃88㊃刘晓明等:神经肽P物质对放射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㊀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the apoptosis rate of substance P intervention group(12Gy+SP,18Gy+SP)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adiation group(12Gy,18Gy).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of Bcl-2and Bax expression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0Gy experimental group,Bax gen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Bcl-2gen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12Gy and18 Gy irradiated groups.And,the expression of Bcl-2gene in substance P intervention group(12Gy+SP and18 Gy+SP)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radiation group(12Gy and18Gy),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x gene expression.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 that electron irradiation can induce apoptosis and cell G2phase arrest of human skin fibroblasts.Substance P can inhibit the apoptosis and G2phase arrest of human skin fibroblasts damaged by radiation.Key words:substance P;human skin fibroblasts;radiation injury;cell apoptosis;cell cycle㊃消㊀息㊃IAEA对废弃密封放射源管理的同行评议服务㊀㊀废弃密封放射源(DSRS)的管理 包括表征㊁包装㊁移除和其他方面 是一项需求量很大的服务㊂为了支持资源和能力有限的国家进行DSRS管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第66届原子能机构大会的一个会外活动上启动了一项新的同行评议服务㊂废弃密封放射源技术中心的同行评议(DSRS TeC)的目的是增加和扩大可获得的资源池,并为DSRS 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支持㊂鼓励具有良好设施和训练有素人员,能够在本国和国外提供技术服务的国家和组织参加新的同行评议服务㊂DSRS技术委员会将评议一个设施的技术水平㊁操作程序㊁质量管理和能力,以便在区域和区域以外的级别上运作㊂希望通过加强国家能力,扩大对可持续管理DSRS的支持,同时加强各国的现有能力㊂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兼原子能司司长米哈伊尔㊃丘达科夫在开幕式上说: 几十年来,密封放射源在会员国的工业㊁医药和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㊂ DSRS技术委员会同行评议团将评估各组织在会员国DSRS管理技术领域的能力㊂含有放射源的仪表和设备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型号,有时设备或放射源的信息或文档会丢失㊂此外,损坏或腐蚀的设备会导致污染风险㊂正确处理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从日常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㊂这就是原子能机构新的同行评议服务的价值所在㊂DSRS技术中心网络可以在本国和国外提供DSRS服务,从而提高全球管理DSRS的能力㊂目前,我们收到了许多关于DSRS的支持和指导请求,并定期派出团队进行实地任务,以恢复和调试它们㊂但世界上DSRS的绝对数量意味着我们的服务已经超负荷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废物管理技术部门的诺拉㊃扎卡里亚说㊂ 这项新的同行评议服务将通过利用技术中心的专业知识,帮助我们增加对各国的支持 ㊂同原子能机构领导的其他同行评议服务一样,DSRS TeC将由IAEA和外部专家组成一个小组㊂活动参与者获悉,2022年5月在摩洛哥国家能源和核科学与技术中心(CNESTEN)开展了一项试点任务㊂CNESTEN核设施主任Bouzekri Nacir介绍了访问团的主要调查结果㊂Nacir说: CNESTEN在区域和国际层面提供DSRS管理培训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并通过此次评审继续加强我们的高水平胜任能力㊁能力和能力㊂ CNESTEN准备在区域一级继续提供支持㊂(来源:IAEA网站)㊃98㊃。
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解剖学定位

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解剖学定位摘要:P物质的重要作用是参与我们人体痛觉调制、信息传递、胃肠活动、造血、唾液分泌、心血管活动、呼吸与行为活动、神经营养、神经内分泌等。
近些年以来,临床有许多研究学者们针对神经系统P物质的神经解剖学定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研究也对其研究进展与P物质在各类临床疾病有关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P物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解剖学;定位P物质的英文全称为Substance P,它是速激肽中的一类,通常源自于前速激肽原A基因编码的三种PPT,即αβγ-PPT,P物质在我们外周组织与神经系统所分布。
速激肽中还饮食了neurokininaA与B,它们均具有同样的C末端氨基酸序列phe-x-Gly-Leu-Met.NH2,同时,其受体被分为速激肽NK1、NK2以及NK3受体。
速激肽NK1与P物质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同时,它也是P物质受体。
P物质在神经细胞胞体内由于其神经肽不具有较高的浓度,为此,尽管P物质免疫阳性在神经纤维与终末在临床中能被检测出来,然而,其胞体却不易检测。
有研究学者Hokfelt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首次于缰核神经元胞体中检测出了P物质的免疫阳性,之后也有研究检测出少数CNS阳性表达。
运用双标单克隆抗体对P物质与标记HRP加以识别,每一类抗体分子与HRP或P物质相结合,所检测出来呈现的信号将会与神经月亮石在组织表达水平呈正比,同时,尽管抗体直接抗P物质的C末端,它也无法在工作浓度上正常识别出NKB。
1 P物质免疫阳性于CNS的分布情况1.1 大脑皮质大鼠新皮质中P物质阳性纤维无较多的分布,而目前存在P物质阳性纤维网且已被临床检测出的即为扣带回皮质喙侧,其余的新皮质区域纤维密度均较低,膨体与纤维数不仅少而且呈孤立状。
若临床条件完善,且检测灵敏度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2层、5层以及6层的一些非锥形神经元会找出免疫染色,此时,纤维网状也将更清晰,在侧壁区同样如此。
以上结果均是使用了不同的检测方式单独完成的,这也将说明P物质免疫阳性部分有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加明显。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神经递质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和调节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而修复损伤时,神经递质的作用也变得至关重要。
一、神经递质的定义和功能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并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递质可以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类。
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和谷氨酸酸,能够增强神经细胞之间的传导效应,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能够抑制神经细胞之间的传导效应。
二、神经系统损伤与神经递质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和调节。
一方面,在神经系统损伤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对损伤部位进行局部刺激也可以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些异常释放和调节可能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受阻或过度,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神经递质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节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重建,以及相关神经传导通路的修复。
一方面,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元的细胞增殖和迁移,有助于受损神经细胞的再生。
另一方面,适当的神经递质调节有助于恢复受损神经传导途径的正常功能。
四、神经递质药物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基于对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作用的认识,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利用神经递质药物促进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
一些药物已经被证实具有调节神经递质活动的效果,例如丙戊酸钠和软脂酸钠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谷氨酸和GABA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
然而,虽然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和调节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对神经递质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P代谢的关系 、P在修复 细胞 表达生长 因子及受 体 、 S 表皮 干细胞 迁移 、 化等 方面 的作用开展 了研 究 。研 分
究证实感觉神 经释放的 s P可上调成纤维 细胞表达神经肽 , 导成纤维 细胞表 达生长 因子及受 体 , 控表皮 诱 调 干细胞迁移 、 分化的作用 , 进入 肉芽组织 内的表皮 于细胞可跨胚层 向血 管内皮细 胞和成纤 维细胞 分化 , 提示
20 年第 l 卷第 6 08 O 期
J r m ug 08 ! Q a a r, 0 : Tu S
亘
・
・
5 59 ・
文 章 编 号 :0 9- 2 7 2 0 )6— 59— 3 10 4 3 (0 8 0 0 5 0
综 述 ・
感 觉 神 经 肽 P物 质 在 损 伤修 复 中 的 作 用 及 分 子 机 制
感觉神经肽 s 与介导感觉神经调控损伤修 复。 P参
关键词 :感觉神 经肽 ;损伤修复 ;P物质
中 图 分 类 号 :R3 8 4 3 ;R6 2 文献 标 识 码 :A
Efe to e s r e r p p i e S n wo n e l g f c fs n o y n u o e t P o u d h ai d n
a t l c l r m e ha s nd is mo e u a c nim
I ,Xin — an
(t eK yL brt yo ru ,un n o bn dIjr, stt o ugr eer , Sa e a oa r f amaB rsadC m ie u I tue f r y R sa h t o T n y ni S e c D pn si lT i la e i l n esy C og i 4 0 4 C ia a i Hopt 。hr Mit M dc i ri , hnqn g a d ir y aU v t g 00 2,hn ) A src: T vsgt teeet f esr erppiesbtneP s )o on e igadrl e bta t oi et a f c o no nuo et u s c ( P nw ud hM n n e t n i eh f s y d a ad
s n o e r p pi e S n t e w u d ,h o e o P i h x r si n o r w h fc o sa d t o e r c p o sb e e s r n u o e t P i h o n s te r l fS t e e p e so fg o t a t r n h s e e t r y r y d n p i c l , n at i a in i g ai n a d df r n it n o p d r ls m el. T e r s l e e a olws P ar e l a d p ri p t n mir t n i e e t i fe i e ma t c ls s c o o f ao e h e u t w r sfl s o :S r la e r m e s r e e n s i u d p r g l td n u o e t e e p e so f h b o ls el , d c d f ee s d f o s n o n r s i k n wo n su —e u ae e r p p i x rs i n o e f rb a tc l i u e — y v d t i s n i b o l s c l oe p e ss meg o t c o sa d t o e r c po s p a e n i ot n o ei g ain a d d f r n i r b a t el t x rs o r w h f t r n s e e tr - ly d a mp ra t l n mir t n i ee t s a h r o f — ain o p d r l tm el , h c a a s i e e t t no f r b a to n oh l lc l f h tm e l mi ae t f i e ma e c l w ih c n t n d f r n i e i t b o l s re d t ei el i t e se c l g td o e s s r a i a s s r i t r d r t n t s e T e r s l u g s h t P a d a o fs n o e v r a t i a e n t e rg lt n o n o g a u ai i u . h e ut s g e t a sa me itro e s r n r e sp r cp t si h e a i f o s s t S y i u o w u d h ai g o n el . n Ke r s e s r e r p p i e w u d rp i ; s b t n e P y wo d :s n o n u o e t ; o n e ar u sa c y d
赖 西 南
( 三 军 医 大 学 大坪 医 院 野 战 外 科 研 究所 , 伤 、 伤 与 复 合 伤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 庆 第 创 烧 重 40 4 ) 0 0 2
摘 要 : 为探讨感觉 神经肽 P物质 ( P 在损 伤修 复 中的作 用 , s) 围绕 感觉 神经 与修 复进 程 中创面/ 口 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