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功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2例双心室起搏器应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中的临床护理

2例双心室起搏器应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中的临床护理
院; 张绪敏 、 何禹工作单位 :0 1 1 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三 0六 医院。 10 0 ,
应将床抬 高至 4 0度 ~6 0度 凡 1h 再行 翻身 、 后 叩背。
参考文献 :
[ ] Z e hr N, u ea Jw B P n Ef ay f o na s 1 u c e J C m l , r lE K, fc l t v a t l ic o v a r n (
在 D A 导管 室 , S 病人平 卧位 , 常规消毒铺 巾后 , 用利 多卡 因 局部麻醉下于左 锁骨下 4c 处做 4c X5C m m l n的囊袋 , 刺左 穿 锁骨下静脉 , 并循鞘置人 3根 导丝 , 首先置人 8 F静脉鞘 , 鞘置 循 人右 室电极 于右室 心 尖部 , 域 值 ; 次置 人 9 测 其 F静脉 鞘 , 将 并 冠状 电极 置入窦 内 , 于 后前 位 、 并 右前斜 、 左前 斜行 冠状葫 脉造 影, 沿导丝将 左室电极置人 . 得域值 ; 后置 人 8 测 最 F静 脉鞘 , 循 鞘置 心房电极 于右 心耳 , 得 域 值 ; 测 在测 试 各 电极 的参 数 有效 后, 逐一 固定 电极 , 3根电极分别连接 脉冲发生器并 置入 囊袋 将 内, 逐层 缝合皮 肤 , 观察起 搏和感 知功能 正常后 , 菌纱 布覆盖 无 伤 口, 术后给予 穿刺局 部压迫 止血 , 电监护 , 心 静脉 输注抗 生素
7 m/ 7mn, F 2 % , 8r 6 lE 7 n 左房 、 室增 大伴 室壁 收缩运动 普遍 左
r fa t r h a t a r a c p e b t 明显减弱 , 尖瓣轻度 反流 ; 室前壁运 动显 著减弱 ; 断 为扩 e rco y e r f i e c e t d o h l u 二 左 诊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我们采用了XXXX方法,观察了XXX例患者,结果显示XXX。

在讨论部分,我们分析了这种起搏器的实用价值和局限性,指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断的临床观察和技术改进,使其在抗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兼有APP和PMOP功能、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实用价值、不足之处、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是其中一种主要类型。

起搏器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向心脏发送电脉冲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起搏器不仅具有传统的起搏功能,还兼具了APP和PMOP功能,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置。

在现有的研究中,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对于其在抗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尚缺乏系统性的观察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实用价值,为进一步完善该治疗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

具体而言,我们将探讨该起搏器在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优势和不足之处。

我们将比较该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策略,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起搏器已经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也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重点观察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情况。

1. 起搏器的作用和功能起搏器是一种能够通过电刺激心脏来调整心律的医疗设备。

它通过感应心脏的电信号,当检测到心脏出现心律失常时,会向心脏发出电刺激信号,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的心律。

而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则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互联网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治疗和管理方式。

2. 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抗房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特点是心脏起搏点位于心房而不是心室,导致心率不规则、快慢不一。

患者会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晕厥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式。

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测和控制功能,对患者的起搏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获取自己的心脏健康数据,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提高治疗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4. 临床观察结果5. 未来展望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努力,相信这种新型的医疗设备将为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双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功能不全观察与护理

双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功能不全观察与护理
生 反 跳现 象 。
3 2 1 术 中密切配合医生穿刺 ,同时密切观察各项指标 , . . 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 及时报告医生 , 并备好急救物品。 3 2 2 术后局部伤口用 0 5 g . . . k 沙袋压迫 6 , h 注意局部囊
( 参考文献 ) 严重撒药反应 2例 。
( 收稿 :0 7— 3— 9 20 0 0 )
上肢及肩关节 的适 当活动 , 两周 内不能洗澡 , 患侧上肢 不能大
幅度 外 展 、 举 、 重 物 。 术后 心 电监 测 4 7 h 密切 注意 有 高 提 8— 2 ,
无起搏或感知异常 , 随时报告医生 。保证输 液入路通 畅, 以备
如 双 腔 起 搏 器 治 疗 扩 张 型 心 发 生 意外 , 起 搏 电极 脱 位 时随 时 用 药 。 3 2 3 告 知 患 者所 安装 起 搏 器 的 型号 及 安 装 时 间 , 写 . . 填 肌 病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并 心 记录卡 、 、 、 、 姓名 单位 住址 安装起搏器时间 、 型号 , 此卡随身携 移动 功 能 不 全 观 察 与 护 理 带 。活动场所避免强磁场及强 电场 , 电话应放于对侧衣袋 中, 用对 侧 耳 朵 接 听 。于 机 场 安 检 时 应告 知安 检 人 员 。
观察生命体征 、 瞳孔 、 神志的变化 , 有无呼吸肌麻痹或呼 吸衰竭 的表现 , 若原有消化溃疡的服毒者 , 应注意有无上 消化
道 出血 表 现 。
l 2例 D M植入双腔起搏器后 , C 5例临床症状消失 , 7例临 床症状 明显 减轻 ,并能从事一般 的体力活 动 ,4例 有晕厥或
维普资讯

4 4。 q经验介绍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举报有奖 文责 自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 年 第 5 总2 1 负 07 期 6期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背景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其严重程度不容忽视。

对于一些患有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起搏器是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起搏器不仅具有传统的心脏起搏功能,还具备了智能化的特点,如集成了手机APP 和PMOP功能。

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具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能够更好地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这些智能功能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心律失常情况,还可以记录患者的行为、情绪等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本次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更精准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抗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观察结果,以评估其对患者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起搏器的作用机制和APP、PMOP功能的介绍,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研究还将探讨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在预防心律失常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深入的依据,推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品质。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为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启示和突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被诊断为房性心律失常,并需要起搏器治疗。

这些患者可能已经接受过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或者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风险。

他们具有一定的心血管疾病史,可能存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

这些患者需要长期的心律监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起搏器调节。

他们可能具有一定的数字科技应用基础,能够理解和使用APP和PMOP功能。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98例临床分析论文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98例临床分析论文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9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较为广泛的方法为安装心脏起搏器。

但是这种费用高昂,且存在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通过中医辨证的方法对9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关键词】中医辨证;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目前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安装心脏起搏器。

这也是治疗本病的一个最突出的进展。

但是这种疗法费用高昂,且存在安装后有并发症等,而很难大面积地应用。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显示出优势,其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价格优廉,是一种非常容易普及的治疗手段。

本文就2003年——2012年9年间利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并进行了长期随访,对疗效进行总结和回顾,现报道如下。

1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标准1.1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98例)均为我院中医科病房和门诊诊治。

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8例。

年龄区间为13-88岁,病程时间为1个月-14年。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34例,窦房传导阻滞7例,病态窦房综合症20例,ⅱ度、ⅲ度房传导阻滞患者分别为30例和7例,冠心病患者4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心脏病术后14例,心肌炎10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

经中医辨证后,脾肾阳虚患者52例,心阳瘀阻、痰浊闭阻患者30例,气阴两虚患者16例。

1.2诊疗标准所有患者均依据《现代内脏科学》及《临床电图学》进行诊断。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得出中医辨证标准及疗效标准。

即将本病分为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和心阳瘀阻、痰浊闭阻型。

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4消失动态心电图心率(窦性心律)经常在每分钟60次以上,缓慢性心律失常消失。

治疗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较治疗前每分钟至少提高10次,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改善。

治疗有效患者,部分症状消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较治疗前每分钟至少提高5次,缓慢性心律失调有不同程度改善。

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4例临床观察

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4例临床观察

s 态 下 的 状
性起搏 器植 入 的 诊 断标 准b 。2组 一 般 资料 比较 , ] 其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有可 比性 。 具
所有 患者 术前 均行 常规 心 电图 、 态 心 电图 、 动 肝 功能 、 肾功能 、 电解 质 、 出凝血 功 能 、 x线 胸 片及 心 脏
短 于 右 心 室 心 尖 部 组 , 功 能 改 善 也 显 著 优 于 右 心 室 心 尖 部 组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心 功 能 随 起 搏 心 其 且 时 间 延 长 呈逐 步 好 转 趋 势 , 心 电 图 Q S 限 不 同时 期 时 限较 固定 。 结 论 : 用 右 心 室 流 人 道 起 搏 治 疗 而 R 时 采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 心 功 能 改善 明 显 优 于 传 统 的 右 心 室 心 尖 部 起 搏 , 得 在 临 床 上 推 广 。 其 值 ( 键 词 ] 右 心 室 流 人 道 ; 搏 治疗 ; 心 室 心 尖 部 ; 功 能 关 起 右 心
维普资讯
肺 血 管 病 杂 志 20 08年 7月第 2 7卷第 4期 Ju 】 f a i acl nma 0 c r 0 su r& Pl 盯r Dsa sJ1 208, o .7 N dv a u ay i s , y 0 V 1 2 , o 4 mn e e u
态 下 , 试起 搏 阈值 、 测 心房 P波 和 心 室 R波振 幅 、 导
线系 统阻抗 等 参 数 ;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测 定 用 心功 能 : 心排 血量 ( o 、 搏输 出量 ( v 、 血分 数 c )每 s )射 ( F , 心室舒 张末 内径 ( V d ; E )左 L D ) 同时记 录 1 联 2导

缓慢性心律失常生物心脏起搏治疗的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生物心脏起搏治疗的研究进展

正常情况下 , 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大 量表达 I 电流 , . 维持
这些肌细胞负 的静息 膜 电位 , 抑制 其产生 自发 的舒 张电位 , 因而不表现 出 自律性 。起搏细胞 由于不 表达 I 电流 , . 因此 ,
搏细胞对 肾上腺素能刺激 的反应 , 他们在体外实验或活体 研
究证 明, 使心房组织过度 表达人 p 肾上腺 素受体可 见 明显 的正性变时性作用 。虽然 这些研 究表 明局部 基 因治 疗能 改 变心脏 的变时性作用 , 但这 主要局 限于修 改 已经存在 的 、 异 常 的起搏细胞 的功能 , 而不是制造一个新的生物起搏器 。 12 过度表达特异性 的起搏 电流 . 李继光等 。 成功 构建 了 。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 门控 阳离子通道基 因亚型 4 H N ) ( C 4 重 组腺病毒载体 , 并通 过膜 片钳 技术 , 在转 基 因细胞 中检测 到
目前 主要 有如下三种 策 略 : 通过 转基 因 的方 法上 调 ①
生型细胞 的 I高近千倍的电流 。
13 兴奋 和抑 制电流之间平衡的移动 . 虽然所有 的心肌细
B 2肾上腺素能受体 以增 加心率 。 。② 重组 病 毒转染 细胞 J
以阻滞 Kr 因编码 的 内向整 流性 钾 电流 (n adyr t- i 2基 iw rl e i cf yn oas m c r n I ) igpt i ur t, 1 而使 内向电流平衡足 以使 心肌细 su e k
胞天生就具有起搏功能 , 但其 中大多数在发育过程 中丧失 了
发 出电脉 冲的能力 。原 因在 于非起搏 细胞 的细胞 膜上存 在
胞除极 。③通过重组腺病毒转染 内源性人起搏 电流 [ 超
极化 激活 的 环 核苷 酸 门 控通 道 ( y e o r a o—c vtd hp r l i tnat a , p az i i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7C1LKM&RGA?$ % ;<=1LDA &LMA?" % ;</DA" % Ee,C.;GA &S@" !$5=):6'.$%%(0($&U3+K'-'$)+%.#')(,(;(K'"')(% "5U:*!("$)K I($M%(g,:$,M'-+%C&Q6#6% Q6#6 ")$###% .#')+" !82).#0)& F8R%0)+S%& 8MGAX@JIG?KI@IL@NRGAGNKR@QQ@NIMQPMDOR@NLKHO@>NK>PGKN6KN@HKV@>GA J@AGR@QDANIGMAKR K>>LSILHGK56%)1:'2& 3# J@AGR@6KIG@AIJUGIL JRMUK>>LSILHGKU@>@>KAPMHRSPGXGP@P GAIMPDKR&NLKHO@>6KN@T HKV@>?>MD6 ! MOJ@>XKIGMA ?>MD6% "3" KAP IL@NMAX@AIGMAKRH@PGNKRI>@KIH@AI?>MD6 ! NMAI>MR?>MD6% "3" 58L@ IL@>K6@DIGN@QQ@NIJKAP L@HMPSAKHGNNLKA?@JU@>@NMH6K>@P O@IU@@A IL@IUM?>MD6J5T%2/*)2& 1MH6K>@P UGIL IL@ NMAI>MR?>MD6% 9KIG@AIJUGIL PMDOR@NLKHO@>NK>PGKN6KN@HKV@>JLMU@P JG?AGQGNKAIGH6>MX@H@AIGA NK>PGKNQDANT IGMA# `DKRNLKHO@>6KN@HKV@>NKA JG?AGQGNKAIRSGH6>MX@L@K>I>KI@% R@QIX@AI>GNDRK>@o@NIGMA Q>KNIGMA KAP JI>MV@ XMRDH@GA @RP@>RS6KIG@AIJUGIL QDANIGMAKRK>>LSILHGK58L@@QQ@NIGX@>KI@MQNK>PGKN6KN@HKV@>UKJJG?AGQGNKAIRSLG?LT @>ILKA ILKIGA IL@NMAI>MR?>MD6 KQI@>$ HMAIL ! 9 c#5##$" 5-:&0*/2+:&& 8L@PDKRNLKHO@>6KN@HKV@>NKA @QT Q@NIGX@RSI>@KIIL@6KIG@AIJUGIL QDANIGMAKRNL>MAGNK>>LSILHGK% >@PDN@IL@NRKJJGQGNKIGMA MQNK>PGKNQDANIGMA KAP GHT 6>MX@L@HMPSAKHGNPGJM>P@>J5 9%3 5:.'& PMDOR@NLKHO@>NK>PGKN6KN@HKV@># ]DANIGMAKRK>>LSILHGKGA IL@K?@P# L@HMPSAKHGNJ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电活动及传导障碍所致的 心脏节律及频率紊乱($) % 主要有心室自主律% 病 理性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等(") % 发作时
可出现心悸' 胸闷等症状% 严重者有心源性猝死的 风险(') $ 心律失常是老年患者心脏疾病的常见类 型% 也是各种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 % 其中冠心
!收稿日期 "#$% &#' &"$
基金项目 "#$% 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 ! ?WSaE`"#$%#-3" % "#$* 年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 究重点项目 ! _/"#$*,(%3" 作者简介 温朝玲 !$-%$ &" % 女% 安徽阜阳人% 讲师% 内科学硕士% 研究方向& 心血管内科$
,(),
第 ( 期!!!温朝玲% 刘春红% 李!俊% 等&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功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第 )# 卷
病最为多见$ 同时% 无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中%
功能性心律失常也不少见($) $ 目前治疗心律失常 常用且有效的手段主要为心脏起搏器$ 临床常用的 主要有单 腔 心 脏 起 搏 器% 其 仅 单 方 面 的 起 搏 心 室(3) % 还有双腔心脏起搏器% 其顺序的起搏心房' 心室(() $ 本研究主要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 年功能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第 )# 卷!第 ( 期!!!!!!![MR5)#% CM5(
"#$% 年 ( 月
/MD>AKRMQ0GNLDA =AGX@>JGIS
/DA@5"#$%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功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温朝玲$ 刘春红" 李!俊" 张林叶" $5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芜湖!")$### "5芜湖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腔起搏器在老年性功能性心律过缓中的疗效 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 响 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 3# 例老年功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组 观察 组 "3 例 和常规药物组 对照组 "3 例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结 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功能分级见显著改善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 月后心脏起搏器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 9c#5##$ 双腔心脏起搏器可显著提高老年功 能性心律失常的心率 左心室射血分数 每搏量 结论 双腔起搏器能够有效地治疗功能性缓慢性 心律失常患者 降低心功能分级 改善老年功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 老年功能性心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3)$5*!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C1%-*+&+0#*D$$%0):$V:/8*%-1#48%.-#.'+#0E#0%4#`%.+& E#)+%&)25+)1"%&+*%[/&0)+:&#*6+*'-1.:&+0!..1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