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

合集下载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问题
• 不允许同类药物联合应用,如: • • 心律平+利多卡因 慢心律+奎尼丁 胺碘酮+索他洛尔 多非利特+依布利特
• (2) 不同类别的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如: • 胺碘酮+-阻滞剂 • 慢心律+-阻滞剂
• 心律平+ -阻滞剂
• 胺碘酮+慢心律 利多卡因+胺碘酮
谢谢
地位难撼!!
仍有顾虑 宽QRS-VT难 作为”王牌” 于定性,且无 器质心
特殊室性心律失常类型的紧急处理
• ACS 相关的心律失常,急诊PTCA和β -阻滞剂的应
用显著减少ACS室颤的发生,肯定了β -阻滞剂的早 期预防性应用。
• 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应被废弃, 因其虽可减少ACS
室颤发生, 但会增加与之相关的如心动过缓原因
特殊室性心律失常类型的紧急处理
尖端扭转型VT(Tdp):
(3)对于LQTS,Tdp发作时可以静脉给予硫酸镁,而 QT间期正常者,镁剂无效;合并窦缓的Tdp者,急性
期治疗可予以临时起搏和β -阻滞剂联合应用。
(4)反复的长间歇依赖的Tdp患者,给予紧急长期的 起搏治疗;长间歇依赖的Tdp患者,如除外先天性 LQTS,可临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Ia类)。
特殊室性心律失常类型的紧急处理
尖端扭转型VT(Tdp):
(1)可见明显的QT延长, 形态上区别于多形性VT的
Tdp常见于三种情况: 先天性LQTS、药物诱发的以
及原有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进展为心脏阻滞。 (2)首先要停用所有诱发该心律失常的药物, 并纠 正电解质紊乱。Tdp与心脏传导阻滞及有症状的心 动过缓有关,宜紧急和长期的起搏治疗(I类)。
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心律失常
特发性VT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从危害、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和适用范围。

结合现有研究综合分析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了临床意义,强调了及时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危害、综合分析、展望未来、临床意义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伴随室性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可能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发生在心脏室壁组织或室壁内部的异常心律,可能导致心脏不规则搏动,甚至引发心源性猝死。

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更是增加了。

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及时的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在深入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危害后,我们将重点分析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方法,为临床医生在处理这类情况时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

通过本文的讨论与总结,希望能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同时也为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健康的危害程度,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势,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到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未来和临床意义总结,为未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定悸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8例

定悸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8例
计 的,临床疗效好 ,现报告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1 病例选择 具有心悸、乏力、胸 闷等症状 ,动态心 . 1 电图提示室早 L N 氏分级在I 级以上 。 WO I I 但不包括持续 性室性 心动过速 、室扑 、室颤及严 重心功 能不全 。全部 病例来源于我院急诊科 门诊 、病房 2 0 0 5年 1月至 2 0 08 年 5月的病人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有效: 室早减少 5% 0 或 l n 0  ̄8 %, o w 氏分级减少一级 。无 效:室早减少 5 %以下。恶化 :室 0 早增加或 出现新 的心律 失常。②症状疗效 :治疗后症状 积分减少 2分 以上为显效,积 分减少 1 分为有效,积分 无变化 为无效 ,积分增加为恶化。 32 疗效 对室性 心律 失常观察 治疗 4周后,治疗 组显 . 效 2 1例 (52 %) 5. 6 ,有效 1 0例 ( 1 1 ,无效 6例 2 . %) 3 (57 %) 1. 9 ,恶化 1例 ( . %) 2 3 ,总有效率 8 . %。心 6 17 5 律 平对 照组显效 2 0例 (26 %) 有效 1 5 .3 , 0例 ( 6 1 , 2 . %) 3 无效 5 1. %)恶 化 3 78 %)总有 效率 7 . %。 例( 31 , 6 例( . 9 , 84 9 33 两组症状疗效 定悸胶囊对心悸、 . 气短、 乏力症状的 有效率分别是 9 . 9 . 9 . 显效率分别是 5 . 54 41 45 %、 %、 %; 8 %、 7 5 . 5 . 优于心律平对照组 ( <0 5或 P .1 。 2 %、 61 4 %, P . 0 <0 ) 0
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 动过速可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 ,可影 响血液循环 。近年 来认识到有些室性心律失常为功 能性改变所致 ,不伴有 器质性心脏病 ,用西药治疗可能会 引起新 的心律失常 。 而 中医从辨论治 ,调理气血 、阴阳入手 ,治疗心律失常 有较好 的疗效 。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 以心悸 、气短 、乏力等为主要表 现 ,属 中医心悸 、怔忡 ,其病机 主要为气血 阴阳不足 , 心 失所养及心被邪扰两类 ,而 以前者为多。 定悸胶囊是 以保元汤 ( 自 《 出 兰室密藏》 )和桂枝甘 草牡蛎汤 ( 自 《 出 伤寒论 》 )结合 临床化裁而来。全方 以 补气温 阳、安神定悸 ,佐 以活血 通络 为原则,调理机体 平衡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 为君药;炙甘 草、桂枝甘温化 阳,黄芪生阳补气 为臣药 ;龙骨、牡蛎 、柏子仁 宁心 安 神,三七、赤芍活血通络 ,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则气 血 充和 ,血脉 畅达 ,而心律 失常可消失 。 现代 医学研 究亦认为定悸胶囊 中的某些药物具有抗 心律失常作用,三七对 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 三七 中人参三醇甙 能明显对抗 结扎冠脉诱发 的缺血性心 律失常及再灌注性心律失 。炙甘草注射液对氯仿 、肾 上腺素、乌头碱 、毒毛旋花子苷 K 和氯化钡诱发的动物 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黄芪 、桂枝具有营养心肌,增 3 】 加冠脉流量 的作用 , 从而 改善心脏传导功能, 抗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护理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护理
演讲人
室性心律失 常的治疗及 护理
目录
01 治疗方法 02 护理措施 03 预防措施
1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 摄入盐分、油脂等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和 力量训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避免接触可能导致心 律失常的刺激性物质
和环境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 心率变化
02
定期进行血压测量,监测血 压变化
D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谢谢
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起搏器,帮助控制心率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异常传导通路,消除心律失常
外科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 破坏异常传导通路
冷冻消融术:通过冷冻球囊将异常传导通路冷冻, 使其失去传导功能
03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 脂、血糖等指标
04
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 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
酒等
06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过度劳累

室性早搏心律失常怎么办?

室性早搏心律失常怎么办?

室性早搏心律失常怎么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容易会遇到一些心跳加速的症状的,但是这是有可能会因为运动或者情绪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而影响到的心率加快。

但是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也是会易导致心率加快的,因此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也是一种很严重的危害的。

那么就来告诉大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吧!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包括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扑、房颤。

其临床治疗措施已臻完善,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法、电击复律、药物治疗以及射频消融术等侵入性治疗方法,基本上可以控制所有发作,对于其中许多病人尚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可以这样说,医生束手无策地眼看着室上速不停发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有以上许多方法可以采用,而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最主的而且最常用的有效手段,大约90%的病人经药物治疗即可终止发作或预防复发。

(1)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较多见,占各种室上速的50%-70%。

发作时心率160-220次/分。

终止发作选药:首选异搏定5毫克用20毫升液体稀释后缓慢静注,若无效于30分钟后可重复给药,总量不超过15毫克;或心律平;也可用三磷酸腺苷(ATP)10-15毫克快速静注,如无效2-3分钟后可重复给药,单次剂量不超过30毫克;或西地兰或β受体阻滞剂。

无效者可用乙胺碘呋酮静注。

但心功能不全者应首选西地兰。

预防发作:可选用异搏定、心律平、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口服给药,也可用小剂量乙胺碘呋酮。

(2) 预激综合征:旁路参与的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隐匿性旁路引起的较为多见,约占20%-30%,发作时心率150-240次/分。

终止发作与预防发作的选药原则同上述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旁路参与的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较少见,发作时心率常>180-200次/分,且QRS综合波宽大畸形,与室速难以区别。

终止发作选药:应首选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或乙胺碘呋酮静注。

禁止使用洋地黄及异搏定。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是指心脏室壁处的心肌细胞产生异常的、不协调的电活动,导致室内频繁或连续发生心律失常,甚至会引起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

目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射频消融术。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到底如何呢?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罗洛尔)、钠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奎尼丁)和氟卡因类药物(如硫酸替卡因、普鲁卡因胺)。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钠离子流入和钙离子流出等机制,减少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从而达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不同的药物作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许多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如引起心肌抑制、偏头痛、胃肠道不适等。

而且,药物治疗的效果难以预测,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反复尝试不同的药物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此外,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引起耐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不可逆的后果。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穿刺技术将高频电能传输到室壁心肌细胞上,烧灼异常的心肌细胞以消除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能够精确定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灶位置,而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心律。

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些优点。

首先,该方法对大部分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且治疗效果可持续很长时间。

其次,射频消融术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周期也较短。

最重要的是,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解决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提高治疗成功率。

然而,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方法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且手术风险较大。

其次,射频消融术对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和病灶位置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不同的消融方法,同时,由于心脏解剖结构的差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此外,术后还需要严密的随访和监护,以及对消融术产生的新一轮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管理和干预。

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将胺碘酮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使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急诊收治的78名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为39人,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胺碘酮,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观察两组的用药效果,并对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记录。

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87.18%(34/39),统计学意义上显著高于(P值<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LVEF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LVEDD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除此之外,发现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5.12%(2/39)与对照组的7.69%(3/39)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P值>0.05)。

结论:在急诊联合使用胺碘酮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急诊;效果;不良反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室性心律失常引言:在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室性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心内科疾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患者经常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症状,近几年,该病的发病年龄也有降低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较大威胁。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以及室颤,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在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炎等患者中较多发生,同时患者病程延长后会增加心脏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的概率,加大了临床的诊疗难度。

在临床上,使用胺碘酮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胺碘酮是一种Ⅲ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琥珀酸美托洛尔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作用的药物,也具有降低心率和血压水平的作用。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

(一)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之前,自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常见病因】1.自主神经功能因素此系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不论是迷走神经兴奋,还是交感神经兴奋,均可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可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期前收缩。

2.器质性心脏病(1)心肌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34.3%~81.3%(2)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尤其是当EF低于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3)急性心肌梗死;以起病最初数小时发生率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在监护期中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为63.2%。

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是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先兆”。

(4)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在无心功能不全时,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10%;如有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可明显增高。

(5)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14%,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

(6)心力衰竭: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3.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镁。

4.抗心律失常药可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洋地黄。

室性期前收缩在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中最多见,亦最早出现,发生率为50%~60%。

可呈频发、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等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双向性室性期前收缩亦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

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出现常提示为重度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1.症状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脏“停搏”感,也有无症状者。

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乏力,摸脉有间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4)治疗
Tdp发作期
1)电转复/心脏临时起搏
2)静脉给药:
美 托 洛 尔 0.05-0.1mg/kg/ 次 /10 分
2、胺碘酮:最常用、最有效
实用文档
胺碘酮
快速负荷期: 总量7g/4~5d完成,第一天静
脉+口服可达2000mg,其后递减
缓 慢 负 荷 期 : 0.2 Tid×7~10d ; 0.2
Bid×7~10d;0.2qd维持
再负荷:维持期VT再发,必须再负荷,而不
单单增加维持量,再负荷量参照上述,到达后 维持量适当增加 * 心外副作用多,必须定期检查甲功、肝功、 胸片、眼底和ECG
负 荷 量 9mg/kg 0.5~1.5mg/min
维持×3~4天
第一天最大剂量1200~1500mg,
速度太快降低心率和血压
实用文档
2)利多卡因:1 mg/kg/5min iv, 每5~10分钟可重复1mg/kg,总量<3 mg/kg
超量——胃肠道反应,降低心功能
实用文档
3)心律平:心功能正常,无大心脏 者
实用文档
二、单形性持续性室速
实用文档
(一)概念
持续时间≥30s或伴有血液动力学障 碍
QRS单一形态,分为器质性与特发性 两种
实用文档
(二)一般治疗原则
1、基础心脏病治疗:缺血、高血压、心 肌病变、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2、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改善 心功能
3、β-Block:如无禁忌,尽量都用和合 用,可降低交感活性,提高室颤阈
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实用文档
(二)治疗
1、尽可能不用药,多做解释,或少量镇
静剂 2、必要时应用β-Block或Ca-Block 3、少数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可用胺碘酮,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得不偿失 4、明确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β-Block
50%有效,或可行RFCA
实用文档
(三)预后及意义
1、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 PVBs/NSVT不影响预后
用 法 : 1 mg/kg/5min iv , 每 10~15 分钟可重复,总量<350mg
1 mg/min维持<4h
实用文档
注意
* 两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时,考 虑电转复
* 只要静脉用药,必须心电监测, 前后监测血压
实用文档
(四)预防复发
1、美西律:价廉、副作用少, 150mg Tid,最大1000mg/日
发 作 期 : 维 拉 帕 米 5~10mg 加 入 20ml 5%GS iv/10min;
右 室 流 出 道 ( LBBBM+ 电 轴 正 常 或 LAD ) 对 Ca-
Block、β-Block、腺苷敏感,发作期后者ATP 20mg iv 快速、不稀释,年迈、窦缓者酌减
心律平、胺碘酮可用 电复律
实用文档
(1)机制
左右侧交感神经活性不平衡,右侧原发 性降低,左侧相对增强,致心室肌复极 不一致及心电不稳定性,确切机制尚不 完全明了
实用文档
(2)临床
晕厥,猝死,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密切 相关
实用文档
(3)ECG
QTc延长,T波增宽/电交替,u波明显,T u融合;
Tdp:160-280bpm,节律不整,QRS极性/ 振幅交替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
实用文档
提纲
一、室性早搏和持续性室速 二、单形性持续性室速 三、特发性室速 四、多形性室速
实用文档
一、室性早搏和持续性室速
实用文档
(一)基本概念
1、PVBs和NSVT不代表一定有心脏病
2、PVBs并不总是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或 危险分层
3、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几乎都有副作用 4、治疗的目的一是缓解症状,二是减少
RBBBM+LAD—— 左后分支处——折 返或触发
RBBBM+电轴右 偏或正常 ——心尖 部、游离壁、前上 壁 实用文档
右室源性
LBBBM+电轴正常 或LAD——触发或自律 性增高
LBBBM+ 电 轴 右 偏 —— 流 入 道 、 游 离 壁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三)治疗
左后分支源性(RBBBM+LAD)对Ca-Block敏感,
实用文档
3、索他洛尔:40mg Bid起,逐渐加量
达到80~160mg Bid * 定期随访ECG,谨防Tdp 4、奎尼丁(0.2 Tid)、达舒平(0.1
Tid ) 、 妥 卡 胺 ( 0.1 Tid ) 、 心 律 平 ( 0.15 Tid ) 、 莫 雷 西 嗪 ( 0.15~0.3 Tid ) 、 氟 卡 尼 ( 0.1 Bid ) 、 恩 卡 尼 (0.25 Tid)等CAST实验已经证实增加 死亡率,现不用
4、ACEI间接抑制交感活性,减少心肌肥 厚
实用文档
(三)终止VT
1、电复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同 步电复律,紧急时亦可不同步
2、药物转复:
实用文档
1)胺碘酮:安全但效果不甚满意,心
功能不全者尤为适用
用 法 : 3mg/kg/10min iv , 每
10~15分钟可重复1.5~3mg/kg
2、扩张型心肌病无症状的PVBs/NSVT不 提示有猝死危险
3、肥厚型心肌病有较低的预测意义 以上三类心功能正常者均不主张使用抗
心律失常药物
实用文档
4、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伴复杂性PVBs/NSVT猝 死率明显增加
首先有效处理心肌缺血——药物/介入治疗 EF>40%——不一定作进一步的处理 EF<40%——作EPS,可诱发SVT者安装ICD 胺碘酮是仅有的选择 β-Block和ACEI协同降低死亡率
实用文档
(五)ICD治疗
1、服药过程中出现不可耐受的低血 压、心功能不全
2、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3、猝死存活者
实用文档
三、特发性VT
实用文档
(一)概念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ECG、Holter、 ECT、活动平板、胸片、2D-UCG、冠 脉造影等)的VT
实用文档
(二)分类及机制
左室源性
RFCA
实用文档
四、多形性室速(PVT)
实用文档
(一)分类
肾上腺素能依赖型
赖型
伴QT延长
混合型 PVT
短联律治疗
1.肾上腺素能依赖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传统上称为 Jervell-Nielsen ( 伴 耳 聋 ) 和 RomanoWard(不伴耳聋)综合征。目前已明确 与心脏编码基因突变有关,已确定七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