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合集下载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问题
• 不允许同类药物联合应用,如: • • 心律平+利多卡因 慢心律+奎尼丁 胺碘酮+索他洛尔 多非利特+依布利特
• (2) 不同类别的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如: • 胺碘酮+-阻滞剂 • 慢心律+-阻滞剂
• 心律平+ -阻滞剂
• 胺碘酮+慢心律 利多卡因+胺碘酮
谢谢
地位难撼!!
仍有顾虑 宽QRS-VT难 作为”王牌” 于定性,且无 器质心
特殊室性心律失常类型的紧急处理
• ACS 相关的心律失常,急诊PTCA和β -阻滞剂的应
用显著减少ACS室颤的发生,肯定了β -阻滞剂的早 期预防性应用。
• 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应被废弃, 因其虽可减少ACS
室颤发生, 但会增加与之相关的如心动过缓原因
特殊室性心律失常类型的紧急处理
尖端扭转型VT(Tdp):
(3)对于LQTS,Tdp发作时可以静脉给予硫酸镁,而 QT间期正常者,镁剂无效;合并窦缓的Tdp者,急性
期治疗可予以临时起搏和β -阻滞剂联合应用。
(4)反复的长间歇依赖的Tdp患者,给予紧急长期的 起搏治疗;长间歇依赖的Tdp患者,如除外先天性 LQTS,可临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Ia类)。
特殊室性心律失常类型的紧急处理
尖端扭转型VT(Tdp):
(1)可见明显的QT延长, 形态上区别于多形性VT的
Tdp常见于三种情况: 先天性LQTS、药物诱发的以
及原有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进展为心脏阻滞。 (2)首先要停用所有诱发该心律失常的药物, 并纠 正电解质紊乱。Tdp与心脏传导阻滞及有症状的心 动过缓有关,宜紧急和长期的起搏治疗(I类)。
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心律失常
特发性VT :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护理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护理
演讲人
室性心律失 常的治疗及 护理
目录
01 治疗方法 02 护理措施 03 预防措施
1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 摄入盐分、油脂等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和 力量训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避免接触可能导致心 律失常的刺激性物质
和环境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 心率变化
02
定期进行血压测量,监测血 压变化
D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谢谢
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起搏器,帮助控制心率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异常传导通路,消除心律失常
外科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 破坏异常传导通路
冷冻消融术:通过冷冻球囊将异常传导通路冷冻, 使其失去传导功能
03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 脂、血糖等指标
04
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 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
酒等
06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过度劳累

略述中医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略述中医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而 脉的节律均匀 ,和 缓从容,谓之有神 ,是 由于 胃气不 衰和 肾气充沛,肾气不足易致脉象异常 ,如脉歇止 ,系 肾气不足 ,脉 沉细是元阳虚衰 。另外心律失常患者往往 有头晕耳鸣、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等 肾阴虚 的症状 。
心 悸辨证分Leabharlann 心血不足、心阳不振 、心 阴亏虚 、心 脉瘀 阻、心虚胆怯、水饮凌心等证型 ,临证根据不 同的
证型给予相应 的治疗 。梁玉梅 [ 5 】 将室性早搏 的病机分为 三类 :气阴两虚 、痰瘀痹 阻、心虚胆怯 。根据不 同的证
※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 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项 目
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项 目 作者单位:1中国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 北京 1 0 2 ) 00 1 2北京知医堂 中医门诊 ( 北京 1 0 3 ) 0 0 1 3北京 中医药大学 ( 北京 1 0 2 0 0 9) 通讯作者
草均为使药,益脾和 胃而协调诸药 。全方配伍 ,清热痰 , 畅气机 ,使 受痰 热 内扰之胆 胃得 以清宁而和 。潘 小永[ ] 用温胆汤治疗心悸 ,其认 为痰热 内扰之心系病证均可用 温胆汤加味 治疗 ,胆与心在病 因病机 、经络 、解剖关 系 上都有密切相关 ,痰热 内扰所 引心系症证运用化痰和 胆
阳病脉证并 治》 “ : 伤寒脉结代 、 心动悸 , 炙甘草汤主之 ” 。 因此 凡遇心律失常 , 脉率不齐 的病症 , 多运用炙甘草汤 。 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 ,以复脉定悸 。 方 中重用 生地黄滋 阴养血为君 , 补气养血,配伍炙甘草 、 人参 、大枣益心气 ,补脾气 ,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阿胶、 麦冬 、火麻 仁滋 心阴,养 心血 ,充血脉 ,共为臣药 。佐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

(一)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之前,自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常见病因】1.自主神经功能因素此系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不论是迷走神经兴奋,还是交感神经兴奋,均可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可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期前收缩。

2.器质性心脏病(1)心肌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34.3%~81.3%(2)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尤其是当EF低于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3)急性心肌梗死;以起病最初数小时发生率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在监护期中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为63.2%。

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是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先兆”。

(4)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在无心功能不全时,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10%;如有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可明显增高。

(5)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14%,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

(6)心力衰竭: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3.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镁。

4.抗心律失常药可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洋地黄。

室性期前收缩在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中最多见,亦最早出现,发生率为50%~60%。

可呈频发、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等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双向性室性期前收缩亦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

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出现常提示为重度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1.症状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脏“停搏”感,也有无症状者。

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乏力,摸脉有间歇。

室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33页PPT

室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33页PPT

目录
一、根据ECG判定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一)ECG判定室性心律失常主要特点 (二)室性心律失常分类 (三)根据ECG判定不同类型室性心律失常方法
二、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 (二)急性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 (三)慢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等 (四)其他
Beijing, China 2010
① 利多卡因:50~75mg,弹丸式注入,有效后连续静滴维持
,1 ~ 2mg/min,可同时口服普罗帕酮维持疗效
② 胺碘酮:150mg, 10min内静注,半小时后可重复后一次。
Beijing, China 2010
(三)根据ECG判定不同室性心律失常类 型
Beijing, China 2010
﹙1﹚非持续性室速
Beijing, China 2010
﹙2﹚加速的室性自搏心律
Beijing, China 2010
﹙3﹚室速伴有室性融合 与其他QRS波相比,第5、8和1波6个QRS波较窄,这是由于心
期、长-短周期以及典型的心室波形震荡
Beijing, China 2010
﹙12-2﹚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280ms 920ms
Beijing, China 2010
﹙12-3﹚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A. 10:55头晕发作时 B.11:00意识丧失时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
C.11:05电击除颤(200J)
Beijing, China 2010
图B . 陈旧性后
壁心梗患 者的胸前 导联正向 同向性
图A.
在水平面上 起源点
图B.
﹙6﹚窄QRS室速 • 室速由于起源于室间隔左侧,故室速相对较窄(QRS波时限120ms).

室性心律失常病因及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室性心律失常病因及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描 述 了 心 律 失 常患 者 的 自觉 症 状 , 更 严 重 者 表 现 为“ 心 中儋 儋 大 动” 。《 素问 ・ 痹论 》 亦 指 出: “ 脉痹 不 已, 复感 于邪 , 内舍 于 心 ” , “ 心痹者 , 脉不 脉痹 阻之 证 。
通 路 及 与 血 浆 高儿 茶 酚胺 、 自主 神 经 支配 失衡 、 冠 状 动 脉 痉 挛 等 因素 所 致 心 脏 电不 稳 定 有关 _ 1 。
抑郁症状态容易发 生室性 心律失 常 , 特 别 是 伴 有 心 血 管 疾
以 其 疗 效 明显 、 不 良反 应 小 而成 为 研 究 治 疗 V A 的新 方 向 , 而 中 西药合用则可 达到使疗效快 速 而持久 , 且 减 轻 西 药 不 良反 应 的 效 果 。现 对 VA 的 中 西 医 结 合 诊 治 认 识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了充分利用 其抗 心律 失 常作 用 外 , 还 应 全 面 关 注 其 安 全 性 。 射 频 导 管 消融 又 有 严 格 的适 应 证 限 制 , 并 且 患 者 接 受 程 度 各 不 相同l _ 2 ] , 因 此 西 医 治 疗 VA 受 到 极 大 限 制 。在 此 背 景 下 , 中 医 药
安, 引发惊悸 、 怔 忡 。 而 五 脏 六 腑 的疾 病 均 能 引 起 心 悸 , 治 疗 不
律 失 常 的关 系 [ J ] . 中 国心脏 起搏 与心 电生 理杂 志 , 2 0 0 7 , 2 1 ( 6 )
5 3 8—5 4 O .
同病 因 的心 悸 需 用 不 同 原 则 , 例 如 冠 心 病 者 需 七 分 益气 , 三 分 活
寒、 虚、 瘀等, 以气 虚 、 血虚 、 阳虚 为 本 , 以痰 凝 、 血瘀为标 , 属 本 虚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室速
室速:LBBB型转为RBBB型
RV LV
Abl MEA
消融电极于左室 前壁记录到MDP
RV LV
Abl Abl
MEA
左室前壁记录到MDP且拖带成功处消融VT被终止
RV
LV
病例2
47 岁男性. 7年前下壁和后壁心梗; 阵发心悸2年.
CABG术后半年; LVED: 65mm, EF 40%; VT为LBBB型;
大多数在运动、紧张、激动时易发作;
占IVT约2/3,其中RMVT约占60%
PACE 2000
包括右室和左室流出道起源;
RVOT VT
RMVT
左室流出道室速/室早
流行病学:与RVOT类似; 机制:触发机制; 电生理特点:类似于RVOT室速; 病理特点:由于解剖结构不同而有特殊性;
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特发性室速根治率高,为首选治疗方法。
三维标测下对器质性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已有一定实践经验积累,并显示该治疗的 有效性和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前景,对某些 治疗棘手病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救命措 施。对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ICD植入后电风暴、 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的患者射频消融也 是非药物治疗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
窦性心律和室速
室速呈LBBB型
Array在右室标测证实室速源于左室下壁
右室最早激动于下壁中段间隔旁,但单极标测为rS型,提示其源于 左室对侧
左室Array 室速激动顺序标测
室速折返的关键通路位于DSM标测出的通道
最早激动较体表提前28ms ;隐匿性拖带;VTCL 372ms; PPI 356ms

LVOT-解剖

202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修订)

202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修订)

202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修订)
概述
本文档是2022年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的修订版(2023)。

此共识是基于中国专家在室性心律失常领域的临床经验
和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定义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起搏点或心室传导组织异常产生激动,
导致心室收缩节律紊乱的情况。

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监测结果,可以诊断室性心律失常。

诊断室性心律失常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
电图评估。

治疗原则
针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治疗目标包括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和减少心室功能障碍。

根据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心室异位节律的发生、改善心室传导,并调节心率来达到治疗效果。

预防和管理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的
暴露。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对于
高危患者,应采取定期随访、心电图监测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结论
202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修订)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指南。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专家共识,我们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注意:本文档内容为修订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判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早应用的室早分级策略(分级)未能考虑基础 心脏病及整体情况,且分级本身亦不合理
目前根据预后意义和血流动力学影响对室性心律 失常进行分层
良性室早:无器质心脏病及无症状室早 有预后意义室早:器质性心脏病室早 恶性室早:器质性心脏病有高危因素室早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
• 首先要使患者明了早搏的良性本质,打消其各种顾虑,进行心 理治疗,
是一种较好的对慢性心脏病患者室早危险度的分
级法。 室早的频率分级
室早的形态分级
无 少见(次) 偶发(次)
常见(次) 频发(≥次)
单形、单源 多形、多源
连发、成对(次连发);成串或连发(次 连发)
非持续性室速(次连发) 持续性室速(≥次连发)
危险分层三、室早的分类
根据室早的形态,提出了功能性室早和病理性室 早的心电图鉴别要点,其也适用于动态心电图。
良性室性早搏的确定: 应该避免将器质性心脏病漏诊的情况 目前存在的更明显的问题是将这种早搏作为器
质性心脏病的诊断根据。 年轻人中往往被诊为心肌炎,老年人常被诊为
冠心病 室性早搏确实可以与某些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并
存,但互相之间却没有因果关系 医生应当进行详细的工作以确定早搏是否属于
危险分层 一、 氏分级
器质性心脏病时室早增加 室早与冠心病:
最初天: 随病程的后延:的发生下降左右 月后年内室早发生率约为 冠心病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增加, <: 心功能正常:仅。
心功能降低时室早增加
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
显示随着下降,室早和短阵室速发生率上 升,
心衰患者室早二联律或多形性可达
高血压与室早:伴\心功能正常者,室早和短阵室速发生率: 风心病与室早:无心功能不全发生率 肥厚型心肌病与室早::,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近患者有短阵室速 二尖瓣脱垂与室早:发生率(乳头肌异常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以预后分类
——良性: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的室性心
律失常,一般为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潜在恶性: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
常为室性早搏或无症状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
持续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室早的危险分层
器质性心脏病多伴发室早,但其预后与室早的相 关性尚未肯定
发生相
危险分层
四、室早指数:
•同一患者同次或不同次心电图记录中,室早的指数可能不 同。 •条:室早的联律间期,室早指数 •条:室早的联律间期,室早指数,该次室早诱发了室颤。
危险分层
机制: 室早指数越小
就越靠近心室 收缩期的近侧, 使其搏出量锐 减,动脉压下
收缩期B
舒A张期
危险分层
六、 室早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 室早是
心电图表现 波群
振幅 时限 切迹 段 等电位线 波功能性Fra bibliotek≥ < 少见
无 非对称性
病理性
< > 多见
存在 呈高尖
危险分层
四、室早指数:室早危险分层的指标 年,提出 定义:早搏指数( )是指早搏的联律间期与
前次心律间期的比值。 公式:室早指数() ´(联律间期)间期。 判定:一般认为,室早指数与室速和室颤的
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的治疗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一般人群:高达
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不同。
健康人中室早的检出率为
常规心电图法:
动态心电图法::

年龄:随年龄增长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婴幼儿岁
<岁
中年
岁:
小时的检查,以上有室早,
性别:男性>女性
室早的流行病学
记录完毕后按发送键,然后通过固定电话、 小灵通或手机发送至心电监测中心 。
患者不论是在家中还是旅途中均可发送心电 图,与医生保持联系,因而能及时对心脏 病特别是心律失常进行诊断。
左室功能及影像学: 心动超声、(特别是)、 、放射性核素、 冠状动脉造影术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以心脏基础分类
——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室早的检测及评估
常规、静息心电图 心电图技术及测量方法 美国只批准了和,阴性结果除外价值较高 心率变异性 心室晚电位 阳性与持续性室速有关与室颤无关,
阴性的预告价值高于阳性预告价值。 离散度离散度(): 延长伴增加的心律失常危险性增加,反之并不增
加, 动态心电图:
远程心电监测:
患者佩戴远程心电监测仪,感到不适时或在 日常生活中将记录仪放置于胸前,与皮肤 接触后按记录键,便开始记录。
仅的室速或室颤 被 室早引发。 室早是否能引发室速与室颤与多种
治疗的选择
早搏是否都要治疗?
考虑因素:
早搏的频繁程度 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有无可以去除的诱发因素 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病人的危害程度
治疗的选择
一、功能性室早:常见但不需要治疗 是指不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
心内膜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先心病与室早:法乐氏四联征术后室早频发
流行病学
自然变异率
自然情况下,不同时 间的室早可能有增加或 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室 早的自然变异率
室早的自然变异率:
室早的症状
可无症状 心悸感 停搏感漏搏感 胸闷乏力头晕黑矇 伴室速时可晕厥 焦虑
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
界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 后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 期,心室肌的兴奋性从零正在 逐渐恢复到,而波峰顶前被称 为心室易颤期落入此期室早如
危险分层
六、 室早 发生率很低,
前小时: 室早仅占。 不是所有 室早都
引发室速和室颤 生后内: 室早的发生率为,
年由提出,该分级法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早的危险 分层 Ⅲ级以下:轻度室早,
≥Ⅲ级:室早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猝死预警 意义,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
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Ⅳ Ⅴ
定义 无室早 室早< 室早≥ 多形性室早 成对、连发的室早 ≥个连发的室早(短阵室速)
室早
危险分层二、分级
根据室早的频率和形态提出的危险度分级称为分级,
• 从预后角度讲不支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对症状明显而一时无法耐受者,可以首选β受体阻滞剂 • 可短时间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选类(如美西律)和类(如普
罗帕酮)以缓解症状,以利患者逐渐适应和耐受 • 不宜选用类或类药物 • 尽量不要用数早搏或的方法来评价所谓的“治疗效果”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