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2019-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拓展学习《从军行》素材语文S版

王昌龄【从军行】
【从军行】(xing)(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第27课 古诗两首

这首边塞小诗,写李广 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 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 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 传》。原文是:“广出猎, 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
另外,善于用七绝含蓄而细腻地表现宫闱女子 的心理状况及其微妙变化。(《闺怨》、《长信秋 词》)
生字我会读
gū
孤 孤独 孤单 孤寂
yáo
遥 遥远 遥望 遥控
sài
塞外 边塞 要塞 塞
léng
棱柱 棱角 棱锥 棱
地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遮蔽,遮住 古代通往西北 的边塞关口, 在甘肃省。
作者简介
王昌龄 (?- 约756),唐代诗人,字少 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诗多 描绘边塞生活,有些诗还生动地描 绘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斗场 面。这类诗写的气魄雄伟,声调铿 锵(kēngqiāng),语言精确,用 心理描写展现军人爱国立功和思乡 怀土的内心世界。
王昌龄:
他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 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 绝(绝句成就最高,和李白的并称“神品”) 《从军行》历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有的写战 士爱国的壮志豪情,有的抒写战士长期戍( shù) 边产生的“边愁”。 《出塞》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作用:突出了边 塞的条件艰苦, 将士思念远方家 乡的亲人
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时间之漫长 战士之频繁 敌军之强悍 决心之强大
誓死破敌,保国为边的豪情壮志。
诗中主要抒写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杀强敌 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戍边的艰苦和 思归之情。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 义的气概。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 3 古诗两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感受诗句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上,“过程与方法”上有所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熏陶。
2.再现诗句所创设的景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理解诗句意思,进入诗句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脉搏,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3.探索一条古诗教学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春天的美景。
3.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4.学习诗配画,培养积累美文佳句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借助想象进行诗配画。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2.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展示课件第三屏)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2.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
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
(展示课件第四屏)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K12学习】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生字表语文s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生字表语文s版【晓】读音:xiǎo巧记:早上花儿不浇水。
字义:①天刚亮的时候②晓得,知道,懂得③使人知道组词:①报晓破晓②家喻户晓③揭晓造字:形声法造句:中国的版图好像一只报晓的雄鸡。
笔顺:右部上斜下正,“兀”的撇向左下伸。
字歌:日出天已晓提水把花浇食物很丰饶丝线来缠绕《古诗两首》生字【鸭】读音:yā巧记:“甲”级“鸟”。
字义:水鸟名。
通常指家鸭,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不能高飞组词:鸭子野鸭鸭舌帽造字:形声法造句:鸭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
笔顺:左短右长,左右适当收缩。
字歌:甲地有只鸭又来一只鸡我家鹅厉害谁都不敢欺《古诗两首》生字【芦】读音:lú巧记:门“户”生草。
字义: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可用来造纸、编席等,根状茎可入药组词:芦荡芦花芦席造字:形声法造句:芦荡里有许多野鸭。
笔顺:“艹”横长,盖住下部;“户”撇不可太长。
字歌:芦苇细又长长在庐舍旁冬天生炉火动手护池塘《古诗两首》生字【欲】读音:yù巧记:稻“谷”“欠”收。
字义:①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②想要,希望组词:①欲望食欲求知欲②欲盖弥彰造字:形声法造句:家长要培养儿童的求知欲。
笔顺:左边收缩;右下撇伸到“口”的下方,捺舒展。
字歌:有水来沐浴添衣人富裕峪字是山谷加欠有食欲《古诗两首》生字【怜】读音:lián巧记:“令”人心痛。
字义:①可怜,同情②爱组词:①可怜怜惜怜悯楚楚可怜②怜爱造字:形声法造句: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真可怜。
笔顺:左窄右宽。
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迎让。
字歌:小玲拎篮子翻山又越岭天冷衣服单心生怜悯情《古诗两首》生字【齿】读音:chǐ巧记:“人”在框中藏,“止”字头上坐。
字义:①牙齿,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②牙齿状的或像牙齿状的东西组词:①牙齿②齿轮锯齿儿造字:形声法造句: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洁白的牙齿。
笔顺:“止”首笔竖居中,下横宜长托上;“人”大小适当。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 古诗二首(会认字、会写字)生字精品课件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 ),认真负责地做好( ), 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 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 4) 教学随笔: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 表见 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 三、 检查初读理思路
1 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 由。 2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 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 羡慕之情。
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 中 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
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教学难点:学演讲,学自励
问什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为什么问
希望怎么办
1、 课文配套录音带。
2、陶行知资料,“学做真人”演讲稿。
3、话筒,录音机录制磁带,演讲稿四人合作一份。
第一课时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 山海 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 德”和 “私德”。
从军行说课稿

从军行说课稿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从军行》说课稿一、说教材《从军行》是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即唐代诗人王昌龄边塞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
这首古诗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
诗的前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这两句诗,渲染了战争气氛,点出了凄凉艰苦的环境,表达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
诗的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铁甲都磨破了,可见战斗是多么艰苦激烈,把所有的战斗生活,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感情,并受到感染。
三、说教学重难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大意,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节课的重点;感受边塞战场环境的荒凉,体会守边将士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画面,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朗读感悟法和情境教学法)五、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课前播放唐军对抗突厥军的视频。
2、中国几千年的慢慢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战争的刀光剑影,刚刚同学们看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找生回答,及时点评。
)同学们,这些场景在文学上也留下了它们的印记,描写战争的诗歌在我们中国的诗坛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必背古诗词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3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3年级语文下册中古诗篇数不多,但每一篇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和内涵,让小学生能够在欣赏古诗的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以下是几首3年级语文下册中常见的古诗:1.《静夜思》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作品,描写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月光照着床前,仿佛是地上铺了一层霜,让人不禁回忆起家乡的景象和亲人。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眺望远方的山川,黄河奔流入海,心中有着无限的向往和追求。
3.《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作品,描写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付出。
诗人感慨于农民的辛苦劳作,吃下一餐饭背后的辛苦,呼吁社会尊重劳动,珍惜粮食。
这几首古诗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迪性,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古诗的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实,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启发他们的智慧,增长见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为辅助完成,2000字的要求可自行增加有关古诗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等内容,来充实文章的内容。
】第二篇示例: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流传千古,代代相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下册中,也会学习一些古诗,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语文素养。
学校教材中涵盖的古诗种类繁多,有关于自然风光的《春晓》、《江雪》等,也有表现人生哲理的《静夜思》、《将进酒》等。
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锻炼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比如《春晓》这首古诗,描述了清晨的田野、树木和小鸟,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春天场景。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培养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