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

1.1 地方政府的界定中央政府是单一制国家中拥有最高权力的政府。

在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都是中央政府的下属政府。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即不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联邦政府不是联邦成员政府的中央政府。

国家中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的政府,则是一种区域性政府(区域政府),联邦制国家的联邦成员政府是区域政府,而地方政府则是单一制国家内的区域政府,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区域政府。

●联邦政府指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

联邦政府通常出现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掌控力较低的国家,或出现在地方意识强的国家。

和中央集权制相对,联邦制为一种地方分权制,其宪法将绝大多数的政府权力划分给地方,而中央政府只能负责有限的事务,但是中央通常都保留有对于军事、外交和财政的权力。

●地方政府:是中央管辖下,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

●地方政府的构成:●由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组成。

●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地方政府的基本性质:●(1)权力的非主权性●(2)治理的局部性●(3)主要职责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1.2 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1)就经济层面来说,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的组织者、调控者和服务者,承担着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

●(2)就政治层面来说,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3)就社会层面来说,地方政府更能够有效地了解和把握本地方民众的偏好和需求,从而比中央政府更能有效地提供地方公共物品。

1.3 地方政府学研究●地方政府学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从规律上对地方政府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2)有利于将国际经验本土化;●(3)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第2章中央—地方政府权力关系●国家权力横向配置是国家权力按照功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之间进行的分配。

地方政府学 习题库

地方政府学 习题库
A、斯帕特B、拉比亚努姆C、沙卡拉库D、部落
3、周王朝以作为地域性政府。A
A、封国和采邑B、诸侯C、县D、郡
4、中国正式的地方政府发端于。
A、春秋战国时期B、夏朝C、商朝D、周朝前期
5、中国正式的地方政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B
A、国君分封的采邑B、国君委派官员管理的县C、周王分封的国君D、部落
A、地方政府自主性增强B、地方议会权力增强C、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权力增大D、地方
治理民主化趋势增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地方政府的特点是ABD
A、地方议会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地方自治流于形式C、有充分的自治权D、民主精神
未得到体现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革后的日本地方政府体制具有以下特点ABCD
6、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关系。B
A、领主与封臣B、行政隶属C诸侯联盟D、绝对独立
7、在中世纪的地方政府便具有突出的地方自治的特点。
A、法国B、日本C、德国D英国
8、美国州以下最普遍、最稳定的地方行政建制是C
A、市B、教区C、县D、区
9、近代意义上的日本地方政府体制形成于1889年颁布的前后。
3、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为核心。A
A、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安排B、中央与地方关系C、地方政府的未来发展D、地方政府
的外部环境
4、研究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D
A、制约地方政府的过度发展B、寻求地方政府活动的理论准则C、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D
推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A、属于高层地方政府B、属于自治体地方政府C、属于特殊型地方政府D、具有基层地
方政府的特点
14、按照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地方政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C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60分第一章绪论一、地方政府学的含义(P4)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二、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特点(P8)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2、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3、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三、地方政府学的分类1、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三种类型: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

(1)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

它不存在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地方权力机关,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由地方自治社团成员(即当地居民)选出的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自治事务范围内,按照并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愿望,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独立地行使职权,只对选举产生它的当地居民负责。

(3)混合体地方政府也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

将这类政府称为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因为:从这类地方政府的产生看,它相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但从它的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看,它又相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

2、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地方政府;特殊性地方政府。

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地方政府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其他特殊型(1)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在于:第一,它是纯出于地域治理需要而设置的地方政府,对它不存在其他特定需要;第二,它所辖的地域范围,通常都包含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即便出现为城镇地区专设的地方政府后,除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外,其他地方政府和大多数高层地方政府仍然是兼辖城乡的地域性政府;第三,这类地方政府所在的行政区划单位,设置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要求,如关于人口数量或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这不同于城镇地方政府),或关于民族构成比例的要求。

地方政府学课件

地方政府学课件

行政区划
特殊称谓的行政区域 旗、自治旗(县级) 苏木(乡级):旗下辖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介于旗 和村之间 民族苏木(乡级):除汉、蒙以外少数民族较多的地 区设置 ,鄂温克民族苏木 特区:①万山特区,贵州东北部(汞矿) ②六枝特区,贵州西部(煤田) 林区:神农架林区,湖北北部

第二章 地方政府的 产生、发展与分类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2、发展时期(1955-1966) 地方政府设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 委员会及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权力机关 ●人民委员会:地方执行机关、地方行政机关, 兼行人大常设机构的部分职权 实行合议制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3、曲折反复时期(1967-1979) 地方政府设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 革命委员会 ●革命委员会:由地方各级人大选举产生,是 它的常设机关,也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下设常务委员会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⑵人民政府委员会时期 地方政府设有人民政府委员会、人民代表会议及司 法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监察机关 ●人民政府委员会:地方政权机关,拥有权力机关和 行政机关职权,下设行政部门、司法审判机关、法 律监督机关和监察机关 实行会议制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人民代表会议:咨询、协商机关,可代行权 力机关部分职权
地方政府概述
总结:政府的概念
*广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 关(中央和地方) *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
地方政府概述
(二)政府的特点 ★ 阶级性 ★ 规定性 ★ 强制性 ★ 公共性 ★ 开放性
地方政府概述
二、地方政府的界定 (一)对地方政府的不同理解 ★英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地方政府是指那些对所 在地域进行直接治理的政府。 政府划分为三种: ﹡国家政府:国家最高一级政府 ﹡区域政府:地方政府上一个层次的、治理范围更大 的地区性政府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

1,行政体地方政府 • 基本特征: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 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 机关。其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中央或上级政府 任命,是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它依据中央政 府的意志,秉承中央政府的命令,在中央和上级 政府的指挥下,在当地执行中央和上级政府交办 的任务,维护中央政府的统治。地方政府本身无 独立的人格。它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并隶属 于中央政府。它仅以代表中央政府的资格 ,在当 地行使这种权力。 • 实质:集政治统治权、行政管理权于一身的实体。
• 权限: (1)组织权 (2)财政权 (3)公务执行权 (4)地方立法权 (5)制裁权
• 优点: (1)能较为广泛地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当地地方事务 的管理,从而增进地方政治民主的发扬,能有效 地监督政府的行为。 (2)能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 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地办好本地的各项事务,可以 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益。 (3)地方事务的经费由地方自筹资金解决,经费 使用是否得当,其效果是否有利于居民,居民最 易切身体受,从而增加对政府费用使用的监督。
四、层级体制形成 一国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形成,是一国 国情的客观产物,取决于一系列复杂 的因 素:人口、地域面积、民族、历史、权力 体制安排、社会发展水平等等。
国 名 国家结构 日本 单一制 菲律宾 单一制 土耳其 单一制 泰国 单一制 越南 单一制 比利时 单一制 丹麦 单一制 芬兰 单一制 法国 单一制 意大利 单一制 英国 单一制 挪威 单一制 西班牙 单一制 阿根廷 联邦制 德国 联邦制 美国 联邦制 奥地利 联邦制 印度 联邦制
层级 2 3 4 4 3 3 2 2 3 3 2 2 3 3 3 3 3 4
面积万平方公里 37.78 29.97 76.93 51.31 32.95 3.05 4.31 33.81 55.16 30.13 24.25 38.70 50.59 277.69 35.70 937.26 8.38 297.47

地方政府学重点整理

地方政府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1.地方政府的界定:(1)从内涵上讲,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对称,是中央政府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2)从外延来看,在单一制国家,它包括全国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级政府;在联邦制国家,它包括联邦政府的直辖政府和联邦成员的下级政府。

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一)地方政府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是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中央政府可以依法对其予以变更或撤销。

(二)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第一,权限所及地域范围是局部的;第二,权限所及的权限是局部的。

(三)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事务是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责。

第二章1.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依据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及文化状态、民族、人口分布、历史传统、军事防御、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将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一国的地方行政建制的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

2.行政区划的结构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行政区划是一个包含地方行政建制、地方行政单位和地方行政区域三者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的概念。

(1).地方行政建制:国家设置的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是由一定地域和居民组成的政治实体。

(2)地方行政单位: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该国结构单元的一级政府,是该单元各地方国家机构组成的整体。

(3)地方行政区域:国家为推行政务而划分的有确定界线的区域。

三者关系(1)地方行政建制在这三者中最为稳定,或设或撤。

(2)地方行政单位在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两个方面的变化:其具体组成的地方国家机关的改革,或其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3)行政区域是最易改变的,在同一地方行政单位管辖下,由边界调整或下属行政单位的改变,都可以导致行政区域的改变。

3.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1)自然环境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的大小是行政区划的基本依据第二,许多自然地理物常常成为行政区划的边界(2)、政治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地方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治理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地方政府治理》课程学习指导书⏹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地方政府治理》的课程内容:《地方政府治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环境、机制以及行为,重点介绍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运行机制和政治过程、地方政府及其治理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该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模式。

课程的主要内容总体上分为五个主要部分:(1)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与基本职能。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功能结构、权力结构、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职能划分与职能转变。

(2)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与方式。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内部管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具体方式等。

(3)地方政府治道变革。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更新、地方政府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等。

(4)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与财政体制。

主要介绍地方立法体系、地方司法体系、地方行政执法体系、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等。

(5)地方治理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

主要介绍地方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地方社会资本的培育、地方公共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经验以及目标模式等。

2、学习基本要求:《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治理行动的特点,具备从事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或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章节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习指导第一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范畴与历史沿革2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理解地方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地方政府。

第二章*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4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注意从总体上树立系统、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行政制度初步整理新的模版

行政制度初步整理新的模版

行政制度初步整理新的模版在现代社会中,行政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行政制度的完善与规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行政制度的初步整理和制定新的模版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行政制度进行初步整理,提出新的模板,以期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提供参考。

一、行政机构设置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置是行政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可以设立不同层级的行政机构。

通常可分为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两个层次。

其中,中央行政机构负责国家的整体管理和决策,地方行政机构负责各地区的具体执行和管理。

1. 中央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中央行政机构应当按照职能分工和责权明确的原则进行组织,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可以设立部委、委办和直属机构等不同层级的机构。

同时,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体系,确保中央行政机构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的高效运转。

2. 地方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地方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应当根据地方的行政区划进行合理划分。

可以设立省级、市级和县级行政机构,以确保地方行政管理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在具体设置时,应当根据地方的发展需求和人口规模进行合理安排。

二、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对于保障行政管理的公正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合理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可以有效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1. 行政决策的程序和透明度行政决策的程序和透明度是保障行政公正的重要保证。

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公正、透明的行政决策程序。

其中,包括广泛征询意见、充分听取相关利益方的声音、依法公开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等。

2. 行政责任的追究机制建立行政责任的追究机制是防止行政滥权和保障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

应当确立明确的行政权限和责任范围,对于超过职权范围行使权力或者不正确行使权力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应当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三、行政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升行政服务水平是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满意度的关键之一。

通过建立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机制,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发展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缺点: 第一,地方自治团体可能会存在本位主义; 第二,以地方利益和地方特殊性为借口, 使中央政府对全国性事务的政策不能落实; 第三,地方政府之间可能会囿于地方偏见 或地方狭隘的利益,在公共资源、公共产 品、公共事务的分配、提供和处理上产生 矛盾。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由本地居民选举产生、代表当地居民意愿的代议 机构,并由代议机构(权力机关)选出执行机关 即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在当地的代表, 是它们的下级机关。而在各级权力机关之间只存 在法律监督和指导关系。 行政机关对产生它的地方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 其领导。 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上下隶属关系,都是 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
地方政府学概论
பைடு நூலகம்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2)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主要优点):
第一,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能够使国 家的整体利益和地域的局部利益得以很好的协调地发 展; 第二,政治上分权和行政上集权的有机结合,从而保 证政府整体效益得到较好地发挥; 第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国家通过在各级行政机 关之间建立起上下隶属的领导关系,保证了全国行政 的基本统一和一致; 第四,有利于发扬政治民主,国家承认地域居民对当 地事务拥有的权力,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进行 治理,推进了政治民主在地方的发展。
3.混合体地方政府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依据巴黎公社政权建设 的经验,在苏联产生的地方政府,后被二战 后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东欧与中国等 所仿效。由于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基本组织原则,这种地方体制又被称之为民 主集中制体的地方政府。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1)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第2章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引言:
地方政府结构是探讨地方政府的基本起点 LG结构:制度规定的、LG的组织形式与关系 LG结构的合理性、能动性、稳定性决定LG的 效率 LG的结构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层级结构、 功能结构与权力结构四个方面
第2章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重点问题: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地方政府的功能结构 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1)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的代议机关, 功能未分化 地方政府首长及所属官员由上级任 命,代表中央维护统治 管辖事务的范围和权限的不确定性。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利弊
主要优点 第一,统一的行政制度,有利于政治统治 的稳定和国家的完整统一; 第二,全国一盘棋,不至于出现畸轻畸重 的现象,发展较为均衡; 第三,政令统一,行政效率得以发挥; 第四,有利于克服狭隘的地方偏见和地方 保护主义
依法在规定的自治事务和地域范围内,代表国家 与当地公民利益处理地方公共事务,独立行使职 权,只对国家和当地居民负责。 与上下级政府不存在直接隶属与服从关系,只存 在法律监督关系。 独立财政来源和法定的征税权力,自筹自治资金。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2)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
国家授予地方政府权力范围的方式通常有 两种:
第一种是逐一列举式(如英、美等国); 第二种是概括式(如欧洲国家)。
自治体LG所拥有的权限:
组织权; 财政权; 行政权; 地方立法权; 制裁权。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3)自治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
优点: 第一,能代表民意,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本 地事务的管理,有效地监督政府的行为; 第二,能促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 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技能; 第三,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工 作的效益。
影响地方地府体制的因素
由国体和政体决定,并随之发展演变。 各国人口数量、版图大小、民族构成、历史传统、文 化背景、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地方政府体制结构分类
布氏政治百科全局书:
职权自主、地位独立的地方政府 无实质独立地位的地方政府
休姆斯: 代议 半代议 非代议 中国学者的划分(从产生方式和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利弊
主要弊病
第一,不存代表民意的机构,民众无法参与 管理,无权监督政府,与民主背道而驰; 第二,由于政令划一,不能因地制宜,无法 发挥地方积极性。 第三,由于高度集权,地方官吏容易恣意妄 为,滋生腐败; 第四,由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不对称,地方可 能欺上瞒下,中央可能武断决策,容易引起 不满和反抗。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2)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主要缺点)
社会主义国家多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 产生的,传统社会中长期存在行政体地方 政府的历史惯性往往导致集权专断; 由于大量日常事务都是通过存在上下隶属 关系的各级行政机关来完成的,在代表民 意的权力机关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 容易忽视当地居民的合理要求和合法权利。
行政体地方政府 自治体地方政府 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1.行政体地方政府
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 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 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 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如中国古代 封建帝制时期的地方政府 )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2.自治体地方政府
出现的背景
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适应了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运动的需要 前身体是资本主义萌牙时期的城市自治体 世界地方自治宪章(1993)
今天LG自治范围在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 高。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由当地民众依法产生,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和法人 资格(公法人)。
关键术语: 体制结构 层级结构 功能结构 权力结构 行政体地方政府 自治体地方政府 混合体地方政府 高层地方政府 中层地方政府 基层地方政府 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 城镇型地方政府 特殊型地方政府 议行合一地方政府 议行分立地方政府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何为LG体制结构?
是一种国家地方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的地域性安排 维持地方运行的规范与组织构成机制 主要包括LG内部关系,LG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LG 与民众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