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发展现状
土石坝渗流问题与防渗加固措施研究进展

土石坝渗流问题与防渗加固措施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由于早期修建的水库逐步步入“老龄化”,特别是早期修建的各类中、小型水库,水利工程结构的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给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病险水库总量约有6.02万座,数量庞大,这些水库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众多水利工程结构中,大坝坝体作为最重要的挡水建筑物,对大坝下游的防洪保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病险水库安全鉴定中,合理评估不同运行工况大坝坝体的渗流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土石坝;渗流;防渗加固措施引言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坝是常见的坝型,对于水库工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渗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整体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与工程使用年限直接相关。
在此情况下,相关单位应该立足于土石坝施工的防渗技术要求,加强相关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与完善施工工艺,进而为水利工程建设效果提供充分保障。
1概述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土石坝是在利用当地土石原料的基础上,对其做进一步的抛填与碾压堆筑等处理而成的。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原料可就近获取、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对于施工建设区域的水文与地质条件等要求较低。
而土石坝也有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比较容易产生渗漏,一旦发生渗漏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则可能会影响大坝坝体稳定,甚至发生溃坝,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土石坝渗流问题研究2.1筑坝材料渗透性能研究筑坝材料的性质是影响土石坝坝体渗流的重要因素,对筑坝材料各种性质的研究是土石坝渗流分析的重要部分,国内外学者一般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土石坝筑坝材料的各项性质。
当粗粒料较多时,粗粒形成骨架,细颗粒充填其中,堆石料的渗透破坏性质取决于粗颗粒的特征;当细颗粒达到一定含量时,将与粗颗粒共同参与骨架作用,粗细颗粒共同作用影响堆石料的渗透破坏性质;当粗粒含量较少时,粗颗粒悬浮在细颗粒中,土的渗透稳定性类似于细粒料。
土石坝国内发展现状

土石坝国内发展现状土石坝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领域的坝型,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便利的优点,因此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也是非常广泛和快速的。
目前,我国土石坝的发展状况良好,已经建成了众多的土石坝水利工程。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土石坝工程8760座,总库容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
其中,九寨沟景区的黄龙坝、鸟巢坝等知名土石坝工程,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
在国内,土石坝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利用、灌溉、防洪、发电等方面。
其中,水资源利用是土石坝工程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大江大河上的多座水利枢纽工程都采用了土石坝作为主要的堤坝结构,如长江的丰都、茶山、三峡等水利枢纽,黄河的花园口、三门峡等水利枢纽,都是由土石坝构成的。
此外,土石坝还广泛用于灌溉工程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土石坝灌溉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提高了灌溉水利的效率。
例如,华北平原地区的多个灌区,都是由土石坝灌溉工程进行水资源调度和供水的。
防洪是土石坝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河流境内的水利工程,如抗洪形式多样的土石坝,为防止洪水泛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大洪坝工程,通过建设土石坝有效控制了洪水,保障了当地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最后,土石坝在水利发电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发展水电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开发途径之一。
土石坝作为水电站的主要构造形式,用于蓄水和水能转化,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广西自治区的步头岭水电站,承担着重要的调峰、发电任务,对该地区的电力供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土石坝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是非常良好的。
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便利的特点,使得其在水利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我国土石坝水利工程数量众多,并且在水资源利用、灌溉、防洪、发电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土石坝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石坝渗流研究综述

土石坝渗流研究综述土石坝渗流研究综述《人民长江》编辑:宋志宁摘要: 渗流和渗透控制是土石坝工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投资。
许多水工建筑物的失事都与渗流有关。
从渗流量计算、渗透变形、渗透控制、渗流的数值模拟和渗透变形试验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认为今后研究重点应放在研制能够测定宽级配料在有围压条件下垂直向、水平向临界水力坡降与渗透系数的设备上,并应开展相应的理论分析。
还应该研究建立渗透分析模型,利用其分析散粒体颗粒间受力相互作用发生变形的过程,并确立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
关键词: 渗透变形; 数值模拟; 渗流量计算; 临界水力比降; 土石坝 1 概述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西电东输”水电项目的实施,众多高土石坝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特别在深厚覆盖层河谷,地质条件差,地震烈度高,多数坝高较大(尤其200m 以上)的大坝选择或拟选择建土石坝。
渗流和渗透控制是土石坝工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投资。
许多水工建筑物的失事都与渗流有关,例如1964年鲍德温山(Baldwin Hills)坝由于铺盖与基础接触面产生渗透破坏而失事,1976年堤堂(Teton )坝由于右岸一个窄断层发生渗透破坏,不到6h 就发生了跨坝事故。
根据我国对241座大型水库曾发生的1000个工程安全问题所作的统计,其中有37.1%的安全问题是由于渗流引起的。
渗流是一门与水力学和岩土力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渗流在基本理论、试验手段、计算方法和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发展,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已能解决各种复杂的工程问题。
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手段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渗流研究中已经比较普遍地使用了现代电子计算技术,发展了数值模拟方法;②渗流机理研究的试验手段日益先进。
土石坝是挡水建筑物,它和渗流并存,有土石坝就有渗流,土石坝的发展史也就是渗流理论和渗流控制理论的发展史。
土石坝渗流分析及控制措施综述

《 湖南水利水电) 2 0 1 3 年第 5 期
综述
【 摘 要】 由于渗 流破坏 而造成土石坝失事的r L 4  ̄ l , 占到 3 5 % 左右 , 在土石坝设计 中进行渗流分析
是有效降低土石坝渗漏破坏 、 布设防渗措施 的重要方面。 从研 究土石坝渗流分析方法的演 变过程入
手, 文 章 分析 了土 石 坝 的 渗 流破 坏 形 式 , 综 合 国 内外 相 关 经验 , 阐述 了土 石 坝 渗 流控 制 的一 些 措 施
提高 。
经典 渗 流理论 和有 限元方 法结 合直接 对稳 定流 及非
从2 O世 纪 4 O年 代 开始 , 电子计 算 机 技 术 的飞 稳 定流 进行求 解 ,可 以处理各 种非 均质 土层 分布 及 速 发展 带动渗 流分 析方 法产生 了新 的飞跃 。利 用计 复 杂坝 体情况 。
提 出了有 限单元法 的基 本思想 。 2 0世纪 6 0年 代 , 美
国学者 C I o u g h和 Wo o d w a r d率 先利用 有 限单元 法来
者开 始进行 土石 坝 的设 计 和监 控 ,对土 石坝 的渗 流 进 行 土坝渗 流分 析[ 4 1 , 有 限单 元法 正式 在工 程领域 得 研 究应 运而 生 。最 早研 究土 石坝 渗流 的方法 主要是 到应用 。 2 0世纪 7 0年代 , 加拿 大学者C h a p u i s R .P的
浅谈水库工程土石坝施工中的渗流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水库工程土石坝施工中的渗流问题与解决对策文章结合土石坝施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工程中存在的渗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
标签:土石坝渗流水库工程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目前仍然被广泛应用,发展的态势也是最快的。
我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优势非常明显。
土石坝很依赖当地的资源,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例如土料、石料和混合料,通过抛填、碾压等方式筑成大坝。
关于土石坝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土石坝按照材料可以分为土坝、堆石坝以及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碾压式、充填式、水中填土坝以及定向爆破堆石坝等。
土石坝具有节约运输成本、结构简单便于改造、适应变形的良好性能、施工工序较少等优点。
但是土石坝还具有坝身一般不能溢流、填筑粘性土料受气候影响大以及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方便等缺点。
由于土石坝施工建设的最大危害就是渗流,因此,在土石坝工程建设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如何控制以及预防渗流的问题。
土石坝是由土料和砂砾组成的,这些材料组成了的散粒体结构从而存在大量的孔隙,这就造成了土石坝本身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当水库蓄水后就形成了一定的水压力,水就会在水压力的作用下顺着孔隙渗向下游,从而导致坝身、坝基还有绕坝的渗漏。
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内的正常渗流是不会对大坝产生破坏力的,但是异常的渗流就具有一定的渗透破坏能力。
溃坝是渗透对大坝造成的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后果。
因此,确保土石坝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将坝体以及坝基的渗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渗流基础理论的实施措施就是渗流的控制技术,通常的渗流控制技术包括:反滤坝、灌浆、坝体和坝基的密度加固、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以及防渗墙、坝体坝基加固技术等。
产生异常渗流的原因如下:第一,由于层间系数过大、施工时存在错断混层现象以及填土不密实等原因造成反滤层被破坏而失效。
如果前面所讲的防渗体破裂或出现渗漏通道时,只要反滤层仍旧工作正常,仍旧不会造成渗漏破坏的进一步扩大。
土石坝工程渗流计算的理论发展及方法探析

l 析法水网型、 积仪 } 分方 力模法 力分法 试 验 l蒿 水 鼍
( 1 图 )
1 理论分析方法 。理论 分析方法 又可分 为流体 力学 法和水 力学 法两 .
类、 流体力学法是根据流体力学 的基本原理 及反渗 流的边界条 件直接 解渗 取 的 防渗 、 渗 措 施 。 排 计算结果 比较精确. 可以计算渗 流场 中任意一点处 的渗 5 计算建筑物及其地基 内各点处 的渗透 流速和水 力坡降 , . 持别是渗 流 流 问题 的一种方法. 如渗透水 头、 渗透压力 、 渗透坡 降、 渗透流速和通过 任意截 面的渗流 出逸处 的渗透流速 和水力坡 降 , 以便 分析建筑 物及其 地基 的渗透 稳定性 。 流要素 (
为该方 法在渗 流分 析 中的应用提供 了理论 摘要: 在病险土石坝工程 坝中, 由渗 透 玻坏5 起 的 占大 多数 . I 渗流 计算 按变分形式进行计算 的场 问题 , 是 治理病险大坝的关键 . 文章 简述 了渗流计算 理论的发展过程 , 着重总结 了 基 础。目前该方法在渗流分析 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有效 。 三、 现有的渗流计算方法 渗 流计 算 的 几 种 方 法 , 以及 这 几 种 方 法 的 优 缺 点 。 渗流计算方法发展至今 , 已经形成了很多种方法 , 归纳起来就是两 大 但 关键词 : 石坝 ; 流计算 ; 流 土 渗 渗 座水库蓄水后 , 必然通过 坝体 , 坝基 和坝的两岸 产生 渗流 , 若这 种渗 流是在设计控 制下 , 任何部 位 的土体都 不会 发生 渗透破 坏 , 为正 常渗 坝 则 流, , 反之 对能引起土体 渗透破坏 , 或渗流量过 大而影响蓄水兴利 的渗流 , 则 为异常渗流 , 或称之渗漏 , 在土石坝运行 中, 许正常渗流存在 , 允 而对异 常渗 流, 则必须采取措施。 根据 18 年的统计 资料 , 91 我国已建大坷 由渗 流而引起的破坏 事故率约 占 3 .% , 国 2 9 座水库失事中, 17 在全 31 渗漏 导致垮坝 占到 2 . %。这说明 91 由于渗漏 造成 的溃坝问题是严 峻的。一 、 渗流计算任务 渗流的计算 任务可归纳为一下五点 : 1计算通过建筑物 ( 。 如土质堤坝) 及其地基 的渗 流量。以确定建筑物上 游水库的渗漏损失水量 . 分析其对水库蓄水的影 响, 以及 是否 芸 取其它 - 防渗措施 . 以减少 渗漏损失 。 2计算土石堤坝坝休 内的浸润线 , . 以便分析 上石堤坝坝城的稳定性 。 3 计算建筑物( . 如土质堤坝 ) 及其地 基 内各点 处 的水头和压 力 , 以确定 在建筑物及其地基内的分 巾和变化 , 用以预测 产生渗透变形的可能性。 4 计算作用在建筑底面上 的扬压力 . . 以便 分析建筑 物的稳定 性及应采
边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的现状与发展

[ 中图分 类号] S 1 5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1 7 5 ( 2 0 1 4 ) 0 3— 0 0 6 7一 O 3
S t a t u s a nd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Se e p a g e a n d S l o pe S t a b i l i t y Ana l y s i s
WEI J i n g ,L U Mi n g,J I ANG Ha o ( C o l l e g e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a n d H y d r o p o w e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Y u n n a n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
一
1 国 内外 边 坡 渗 流及 稳 定 性 分 析 的
研 究现 状
1 . 1 渗流 理论 分析 研 究现状
上世纪 2 0年代渗 流对 工程 的影 响逐 步引起各 国学 者 的重视 , 同时也逐 渐开 始对 渗流领域进 行系 统研究 , 取得 了丰硕的研究成 果 。1 8 5 6年 , 法 国工 程师 达西 通过 渗透
边 坡 渗 流 及 稳 定 , 陛 分 析 的 现 状 与 发 展
魏 晶, 卢 敏, 蒋 浩
6 5 0 2 0 1 )
( 云南农业 大学 水利水 电与建筑学 院 , 昆明
[ 摘 要] 滑坡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地质 灾害。诱发边坡失稳的 因素有很 多, 对 于水库边坡降 雨、 水位升降以及联合作用都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 随着有限元与计算机技 术 的 不断进 步 , 研 究渗流 对边坡 稳 定的 影响 分析 也越 来越 多 。针 对 国 内外渗 流 、 边坡 稳 定 以及 考 虑渗 流 作 用下的 边坡稳 定 的研 究现状 进行 了归纳 总结 。
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发展现状

第33卷 第5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3 No.5 2011年5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y 2011 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发展现状刘 杰,谢定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8)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土石坝迅速发展,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233 m,为世界之最,防渗和排渗相结合反滤层保护渗流出口的渗流控制原理得以充分展现,对大坝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的现代水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心墙裂缝纳入渗流控制范畴;②面板坝的渗流控制更加完善;③反滤层的作用更显明确;④排水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高土石坝;心墙裂缝;反滤排水;深厚覆盖层;渗流量中图分类号:TV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1)05–0714–05作者简介:刘杰(1933–),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渗流及渗流控制研究。
E-mail: xieds@。
Advances of earth-rock dam seepage control theory in ChinaLIU Jie,XIE Ding-song(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48, China)Abstract: High earth-rock dams have been extensively constructed in China. Shuibuya CFRD, 233 metres in height, is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The theory of seepage control is adequately developed, and the seepage exit is protected by the filter while seepage prevention is combined with expul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and economy of dams. The development of seepage control theory is exhibited in four aspects: (1) the core crack is included in the study of seepage control; (2) the seepage control of CFRD is improved constantly; (3) the filter works increasingly effectively; (4) the function of drain increases.Key words: high earth-rock dam; core crack; filter drain; deep overburden; seepage discharge1 概 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渗流和渗流控制逐渐成为一门学科,渗流场的渗流分析、土的渗透稳定性质及渗流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 第5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3 No.5 2011年5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y 2011 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发展现状刘 杰,谢定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8)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土石坝迅速发展,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233 m,为世界之最,防渗和排渗相结合反滤层保护渗流出口的渗流控制原理得以充分展现,对大坝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的现代水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心墙裂缝纳入渗流控制范畴;②面板坝的渗流控制更加完善;③反滤层的作用更显明确;④排水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高土石坝;心墙裂缝;反滤排水;深厚覆盖层;渗流量中图分类号:TV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1)05–0714–05作者简介:刘杰(1933–),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渗流及渗流控制研究。
E-mail: xieds@。
Advances of earth-rock dam seepage control theory in ChinaLIU Jie,XIE Ding-song(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48, China)Abstract: High earth-rock dams have been extensively constructed in China. Shuibuya CFRD, 233 metres in height, is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The theory of seepage control is adequately developed, and the seepage exit is protected by the filter while seepage prevention is combined with expul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and economy of dams. The development of seepage control theory is exhibited in four aspects: (1) the core crack is included in the study of seepage control; (2) the seepage control of CFRD is improved constantly; (3) the filter works increasingly effectively; (4) the function of drain increases.Key words: high earth-rock dam; core crack; filter drain; deep overburden; seepage discharge1 概 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渗流和渗流控制逐渐成为一门学科,渗流场的渗流分析、土的渗透稳定性质及渗流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在渗透稳定方面明确了渗流破坏开始于渗流出口,防止渗流出口的渗透破坏是首要因素。
实践表明,防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渗漏量,不可能确保无渗流,也不可能保证渗流出口不渗透破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水工建筑物渗流控制原理由上堵下排以防为主的原则,逐渐发展为防渗与排渗相结合反滤层保护渗流出口,在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高土石坝迅速发展,不仅高度雄居世界前茅,渗流控制也有较大发展。
在建的糯扎渡心墙堆石坝高261.5 m,拟建的双江口土石坝高312 m,建成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233 m,是当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
渗流控制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土石坝心墙裂缝纳入渗流控制范畴;②面板坝的渗流控制愈加完善;③反滤层的渗流控制作用更显明确;④排水体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2 高土石坝心墙裂缝纳入渗流控制范畴高土石坝产生水平裂缝是大坝的关键问题之一,要害是渗透破坏。
半个世纪以来,国际上在土石坝防止心墙水平裂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始的重点是防止产生裂缝,其措施一方面着眼于大坝的结构形式,如变直心墙为斜心墙,坝轴线由直线型改为上拱型,以防止心墙产生拱效应。
这方面以加拿大1973年建成的245 m高的买加(Mica)坝为最典型,既是斜心墙,在平面上坝轴线又呈上拱型。
另一方面是减小心墙的沉降量,防止较大的不均匀变形。
随着工程经验的不断丰富,工程师们逐渐开始从渗流控制的角度考虑心墙裂缝问题,如前苏联1980年建成的高300 m的努列克(Nurek)坝,心墙原采用黏粒含量高30%的黄土类黏性土,后经心墙裂缝冲蚀试验,采用了砾质土,在反滤保护下裂缝自愈能力均强于细粒黏性土,同时心墙下游面采用了粒径范围为0.1~10 mm的细反滤层,以保证裂缝自愈[1]。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14B0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岩集0908)收稿日期:2009–12–29第5期刘杰,等. 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发展现状 715世界坝工专家J.L谢拉德(sherard)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斜心墙和拱型心墙在世界坝工中已很少采用,目前防止心墙水平裂缝渗透破坏的有效措施是设计良好的心墙下游面的反滤层”[2],表明坝工界在对待土石坝心墙裂缝方面的认识,已由单纯防止产生裂缝转化为同时采用渗流控制的方法。
当前我国的土石坝建设,无论坝的高度还是渗流控制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高土石坝的心墙形式主要是直心墙,土料主要是砾石土和风化料,并按有裂缝的情况确定心墙下游面的反滤层。
如1991年竣工的103.8 m高的鲁布革土石坝,原设计心墙料采用10 km外的红黏土,经过大量试验,坝趾附近的风化料虽然防渗性能差于红黏土,但抗裂缝冲蚀及裂缝自愈能力均强于红黏土,后就地取材改用>5 mm的颗粒含量小于40%,<0.1 mm的颗粒含量大于30%的风化料[3]。
施工期现场35组原状土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向渗透系数的平均值为1.47×10-5 cm/s,水平向渗透系数的平均值为1.54×10-5 cm/s。
心墙下游采用了粒径为0.1~20 mm,d20<1.5 mm,不均匀系数u 14c=的细反滤层,并直接采用的是河床天然砂砾石料[4]。
鲁布革土石坝第一次采用风化料作防渗体,揭开了我国高土石坝防渗土料采用砾石、碎石土的序幕。
又如我国刚建成的186 m高的瀑布沟土石坝,经过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最后选用黑马I区的洪积砾石土作为防渗土料,颗粒平均级配曲线<5 mm的颗粒含量为50%,>0.005 mm的颗粒含量为5%,渗透系数为2.10×10-5 cm/s。
渗透变形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破坏形式为流土;防止心墙裂缝冲蚀保证裂缝自愈的反滤试验结果表明,反滤层的等效粒径d20<1.5 mm[7],实际采用的反滤层的粒径范围0.1~5 mm[5-6]。
在大渡河拟建的双江口水电站,土石坝高312 m,为当代最高土石坝,心墙拟采用黏土掺碎石的砾石土,掺合后混合料中<0.005 mm的颗粒含量为7%~12%,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变化于 1.85×10-5~5.50×10-7 cm/s之间,渗透破坏形式均为流土,出现水平裂缝后,在d20<0.6 mm的反滤层作保护下,水力比降J=100裂缝仍然很快自愈[7]。
上述工程实例表明,当前我国高土石坝心墙裂缝问题已从单纯以防为主转变为防渗为主防排结合。
渗流控制的措施,一是土料采用防渗性能差于黏性土的无凝聚或少凝聚的砾石、碎石土。
这类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低,遇水后易湿化崩解,裂缝愈合能力强。
二是重视反滤层的设计,按有裂缝的情况设计反滤层,保护裂缝渗流出口,确保裂缝自愈。
这是当前世界坝工建设现状,也是我国坝工建设水平。
3 面板坝的渗流控制措施多层化早期面板坝的渗流控制重点放在面板的止水结构方面,面板的止水结构多达3道以上,有时仍然难免出现大量漏水问题。
目前面板坝的渗流控制,除上游面板外,升化了垫层料的防渗作用,并增设了上游黏土铺盖。
在渗透系数为310 cm/s−的垫层料的保护下,面板一旦裂缝,黏土铺盖可以淤填裂缝。
谢拉德根据世界坝工经验提出面板坝垫层料应采用渗透系数为10-3~10-4 cm/s的半透水材料作为第二道防渗防线的建议后,我国坝工专家很快采纳了这一建议。
为落实这一建议,中国水科院结合天生桥面板坝的垫层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要满足上述要求,不仅土中<5 mm的颗粒含量需达30%~50%,而且<1 mm的颗粒含量至少达20%~30%,以保证土中的d20=0.2~1.0 mm[8]。
国内几座百米以上的高面板坝,均按此原则设计了垫层料,如表1所示。
高面板坝运行经验表明,面板与垫层之间脱空是高面板坝的主要问题之一。
如2000年建成的178 m 高的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运行后在面板与垫层的结合面,探测了27805 m2,其中脱空面积达8314 m2,占30%,单块最大脱空面积400 m2,脱空空隙开度1~5 cm,高度25 m[9]。
面板断裂、止水结构拉断后,一旦漏水,面板防渗将会完全失效,如果面板脱空则垫层表面脱空部分直接与上游库水相连通,垫层料过粗时,则大坝的防渗能力显著降低。
对于砂砾石面板坝,如果没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将会导致坝体渗透破坏,甚至溃决。
若是堆石面板坝,将会出现大量的渗漏。
如71 m高的沟后砂砾石面板坝,研究结果认为,它的溃决不单纯是面板顶部与防浪墙趾板间的止水断裂,更主要的是表1 国内外部分高面板坝垫层料的基本特性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ushion materials in high CFRDs坝名水布垭天生桥三板溪洪家渡株树桥坎泼斯诺沃斯巴拉格兰德坝高/m 233 178 185.5179.5 78 202 185 <5mm /% 35~50 35~55 35~50 40 10~37 10~38 —<1.0mm /% 19~21 20~21 20~33 22 5~15 3~22 —d20/mm 0.35~1.0 0.25~1.5 0.3~1.00.7 2~22.0 1~10 —渗透量/(L·s-1) —165/80 /15-21 59/20 2500 1400 1300k/(cm·s-1) i×10-3~i×10-4(0.43~8.2)×10-3(1~9)×10-31.5×10-32.9×10-1~3.5×10-36.50x10-2*—*按式(1)计算结果716 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由于上部面板大量脱空,大面积失去防渗能力,当库水位超过面板顶端,并高于防浪墙址板后,顶部接缝大量漏水,使库水与面板脱空体相连通,并由垫层料直接进入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