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2.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氯Al B.铁Fe C.硅si D.氖He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氮气B.铜C.水D.氯化钠4.下列一定是纯净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B.澄清石灰水C.生理盐水D.液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碳原子可以和空气分子化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C.原子不可以再分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蜡烛B.木炭C.红磷D.硫粉7.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把蜡烛切成小块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9.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方法不能鉴别的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用手分别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味D.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0.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操作合理的是()A.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B.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C.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11.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图中最合理的是()A.A B.B C.C D.D12.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实验(如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动B.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数目不变C.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体积增加D.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13.如图所示,将一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北京一零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化学统考三及答案

北京一零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化学统考三高三年级化学本试卷分为I 卷、II 卷两部分,共19个小题,共12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交机读卡和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l 35.5 Mn 55I 卷选择题(共42分)2.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 .石油干馏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C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D .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 NaHS 水溶液显碱性:HS - + H 2O=i S 2- + H 3O +B .苯酚能溶于 Na 2cO 3 溶液:C 6H 50H + CO 32- = C 6H 5O - + HCO 3-。
三元催化剂净化汽车尾气中的NO 和CO : 2NO + 2CO 二元催化剂2CO 2 + N 2D .铜矿淋溶液(CuSO 4)遇方铅矿(PbS )发生沉积:Cu 2+ + SO 42- + PbS = CuS + PbSO 44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5 .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与X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 与X 同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 非金属性:Z<W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下列推断合理的是第1页共20页2020.04.29C .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2D .状态I —状态III 表示CO 与O 2反应的过程A .简单离子的半径:X<Y C .氢化物的沸点:X<Z6.某工厂用 CaSO 4、NH 3、H 2O 、CO 2 制备(NH 4)2SO 4, 其工艺流程如下:过泄 思浊液 一 泄液——-(NHJ 2SO 4CaCCh 蟀*生石灰 1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A .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A.向甲中通入CO2可增大c(NH4+)和c(SO42-)B.为提高生产效率,通入的NH3和CO2越多越好C.颠倒NH3与CO2的加入顺序不影响生产效率D.最后一步得到(NH4)2s04固体的操作为蒸干滤液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A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滴加甲苯后振荡,溶液褪色甲基对苯环产生影响B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葡萄糖是还原性糖C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滨水,未见到白色沉淀苯酚失效D澳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产生的气体为乙烯8.如图装置(I)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K+通过。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2.0分)1. 工业上利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备硝酸,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为 4NH 3+5O 2⇌△催化剂4NO +H 2O ,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历程中所有过程都是放热过程B. 4 mol NH 3和5 mol O 2的总能量小于4molNO 和6molH 2O 的总能量C.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D. 该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只含共价键2. 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A)=0.5 mol/(L ⋅s)B. υ(D)=60 mol/(L ⋅min)C. υ(C)=0.8 mol/(L ⋅s)D. υ(B)=0.3 mol/(L ⋅s)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l 易导电,属于电解质B. BaSO 4难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C. HCl 在气态或液态时都不导电,但HCl 属于电解质D. NaHSO 4溶于水电离为Na +、H +和SO 42−,所以NaHSO 4属于酸4. 低温脱硫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8NH 3(g)+6NO 2(g) 催化剂̲̲̲̲̲̲̲̲̲△7N 2(g)+12H 2O(g)△H <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混合气体颜色变浅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 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 2和N 2的物质的量比为6:7时,反应达到平衡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5. 室温下,用0.100 mol ·L −1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 mol ·L −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6-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19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Ⅰ卷: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图示内容的对应说明正确的是编号 A B C D图示食盐水片刻后在Fe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说明验证铁钉发生析氢腐蚀验证Fe电极被保护该装置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2. 常温下,关于pH = 2的醋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中c(H+)=1.0×10-2mol·L-1B. 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2mol·L-1C. 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平衡常数不变D. 加入等体积pH = 12的NaOH溶液,溶液呈碱性3. 在0.1mol/L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 c(Na+)>c(HCO3-)>c(OH-)>c(H+)B. c(H+)+c(H2CO3)= c(OH-)+c(CO32-)C. c(Na+)+c(H+)=c(HCO3-)+c(OH-)+c(CO32-)D. c(Na+)=c(HCO3-)+c(CO32-)+c(H2CO3)4.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说明不相符...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2233压B. 由图2可说明烯烃与H2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实线表示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C. 图3表示同温度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I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弱D. 据图4,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调至pH在4左右5. 2015年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内部用AlCl4–和有机阳离子构成电解质溶液,其放电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解析】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A.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A错误;B. Cl2具有氧化性,常用作氧化剂,B错误;C. Fe是活泼的金属,只能做还原剂,C正确;D. HNO3具有强氧化性,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是解答的关键,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时也可以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例如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具有还原性,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需要注意的是非金属单质不一定只有氧化性。
【答案】D
【详解】A.NH4NO3含氮量高且易溶于水,可用作氮肥,A正确;
B.Fe2O3呈红棕色,可用于生产红色油漆、红色颜料,B正确;
C.液氨吸热气化,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C正确;
D.虽然SO2具有漂白性,但对人体有害,所以不可用于漂白馒头,D不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I卷、II卷,共26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I卷选择题(共42分)
共21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2017年7月,清华大学宁存政教授课题组在硅基纳米激光器和光放大器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对世界科技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1-100nm)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C.“雷雨发庄稼”是指N2与O2反应生成NO,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自然固氮,C正确;
D.NO有毒,对人体有害,人不可吸入大量NO,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D不正确;
精品解析: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为I卷、II卷,共26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I卷选择题(共42分)
共21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2017年7月,清华大学宁存政教授课题组在硅基纳米激光器和光放大器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对世界科技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1-100nm)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 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B. 该生产石墨烯的反应中CO只体现了还原性
C.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Na2CO3属于盐
D.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
B.生产石墨烯反应中,CO转化为碳酸钠与C,化合价即升高又降低,故CO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B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A.NO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A不正确;
B.NO在空气中能与O2反应,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不正确;
C.“雷雨发庄稼”是指N2与O2反应生成NO,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自然固氮,C正确;
D.NO有毒,对人体有害,人不可吸入大量NO,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D不正确;
[详解]A.NH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A符合题意;
B.CO2为酸性氧化物,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B不合题意;
C.Cl2为酸性气体、且具有强氧化性,硫酸也具有强氧化性,二者不发生反应,C不合题意;
D.SO2虽然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但S显+4价,而硫酸中的S显+6价,二者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不合题意;
精品解析:北京市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D. 将10 mL 10 mol/L的盐酸加水稀释成100 mL,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故A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B. 氯气可用于制备漂白粉
C.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供给氧气D. 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压钠灯射程很远,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用于制备漂白粉,故B正确;
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Fe3O4B.Na2O2C.CuCl2D.Fe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3Fe + 2O2 Fe3O4,故A错误;
B、2Na+O2 Na2O2故B错误;
C、Cu+ Cl2 CuCl2,故C错误;
D、2Fe + 3Cl2 2FeCl3,不能生成FeCl2,故D正确;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CO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所以C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HClO是酸,KOH是碱,NaHCO3是盐,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是碱性氧化物,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④2. 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历史研究的大课题,因为一直没有确凿的文字资料,总有学者质疑夏王朝的真实性。
2002年保利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重要文物“遂公盨”,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有98字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相关事实。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青铜器铭文是人们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B. 该青铜器的公布,准确证明了夏王朝的真实性C. 大禹治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D. 该文物代表了西周人的古史观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4.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 国主B. 领主C. 盟主D. 君主5. 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
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A. 司母辛鼎B. 半两钱C. “右丞相印”封泥D. 双镰铁范6.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 夏人的活动地域B. 周朝的重要都城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7.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共26 个小题,满分100 分;答题时间为90 分钟。
Ⅰ卷选择题(共42分)(共21 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工程使用的部分材料如下所示,其中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A. 港珠澳大桥桥墩——混凝土B. “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钨合金C. 高铁轨道与地基之间填隙减震——聚氨酯D. “玉兔”月球车太阳能电池帆板——硅【答案】C【解析】【详解】A、混凝土为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选项A错误;B、钨合金为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选项B错误;C.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分天然产生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棉花、羊毛、天然橡胶是天然存在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人工合成的,聚氨酯橡胶是人工合成的橡胶,选项C正确;D、硅为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苯甲酸钠和亚硝酸钠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B. Na2CO3和Ca(OH)2常用作抗酸药C. 我国目前的加碘盐中添加的是KID. 柠檬和苹果都是酸性食物【答案】A【解析】【详解】A.苯甲酸钠和亚硝酸钠都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A正确;B.Na2CO3、Ca(OH)2都具有较强的碱性,会腐蚀胃壁,不用作抗酸药,B不正确;C.我国目前加碘盐中添加的是KIO3,C不正确;D.柠檬和苹果等水果都是碱性食物,D不正确;故选A。
【点睛】酸性食物并不是指口感呈酸性的食物,而是指富含S、N、P、C、Cl等元素的食物,此类食物通常为肉类、蛋类、谷类等。
而蔬菜、水果等是碱性食物。
3.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A. 金属铝与稀盐酸反应B.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氯化铵与Ba(OH)2·8H2O固体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A.金属铝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合题意;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B不合题意;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C不合题意;D.氯化铵与Ba(OH)2·8H2O固体反应为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
4.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 羟基的电子式:B. 丙酸乙酯的分子式:C5H10O2C. 葡萄糖的实验式:C6H12O6D. 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答案】C【详解】A.羟基的结构式为-O-H,O原子左边的短线表示一个成单电子,电子式为,A正确;B.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OOCH2CH3,分子式为C5H10O2,B正确;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实验式为CH2O,C不正确;D.乙炔的结构式为H-C≡C-H,球棍模型为,D正确;故选C。
5.下列物质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的是A. 葡萄糖B. 蔗糖C. 甲酸甲酯D. 乙醛【答案】B【解析】【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可被银氨溶液氧化,从而产生银镜。
【详解】A.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HO,含有醛基,A不合题意;B.蔗糖分子内不含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符合题意;C.甲酸甲酯结构简式为HCOOCH3,含有醛基,C不含题意;D.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含有醛基,D不合题意;故选B。
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A. 苯和乙醇B. 乙烯和甲醛C. 甲苯和苯乙烯D. 乙烷和乙炔【答案】B【解析】【详解】A.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液体分层;溴水溶于乙醇,液体不分层,A不合题意;B.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甲醛能还原溴水中的溴,使溴水褪色,B符合题意;C.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无色;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分层,但上、下两层都为无色,C不合题意;D.乙烷与溴水不反应,而乙炔能使溴水褪色,D不合题意;7. 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A. C5H10B. C7H8OC. CH4OD. C2H4Cl2【答案】C【解析】【详解】A.C5H10可能为戊烯,也可能为环戊烷,可能为混合物,故A错误;B.C7H8O可能为酚、也可能为醇或醚,可能为混合物,故B错误;C.CH4O为甲醇,没有同分异构体,为纯净物,故C正确;D.C2H4Cl2有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两种结构,故D错误;故选C。
8.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不能用“加入NaOH溶液,分液”的方法除去的是A. 溴苯中的溴B. 苯中的苯酚C. 硝基苯中的硝酸D.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答案】D【解析】【详解】A.溴苯中的溴,加入NaOH溶液,与溴反应,液体分层,下层为溴苯,分液,可得溴苯,A不合题意;B.苯中的苯酚,加入NaOH溶液,溶解苯酚,液体分层,上层为苯,分液,可得苯,B不合题意;C.硝基苯中的硝酸,加入NaOH溶液,中和硝酸,液体分层,下层为硝基苯,分液,可得硝基苯,C不合题意;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NaOH溶液,中和乙酸,乙酸乙酯水解,液体不分层,D符合题意;故选D。
9.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的化合物是A. B. C. D.【答案】C【详解】A.,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比为4:4,A不合题意;B.,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1:3,B不合题意;C.,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C符合题意;D.,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D不合题意;故选C。
10.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油脂制肥皂的原理是油脂发生碱性水解B. 碘酒可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它能使蛋白质变性C. 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会因为盐析而沉淀D. 淀粉为人体提供能量,是因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释放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A.制肥皂的原理,是将油脂在热的烧碱溶液下发生水解反应,A正确;B.碘酒具有杀菌消毒能力,它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B正确;C.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使鸡蛋清发生变性而沉淀,C不正确;D.淀粉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缓慢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
11.下列烷烃中,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2,3-二甲基丁烷B. 2,2,3-三甲基丁烷C. 2-甲基丁烷D. 2,2,3,3-四甲基丁烷【答案】B【解析】【分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烷烃,分子式相同,碳原子数相同,但结构不同。
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个甲基取代基。
【详解】A.2,3-二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A不合题意;B.2,2,3-三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3个甲基取代基,B符合题意;C.2-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C不合题意;D.2,2,3,3-四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D不合题意;故选B。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 CO(g) +1/2O2 (g) =CO2 (g) ΔH=-283.0 kJ/molB. C(s) +1/2O2 (g) =CO(g) ΔH=-110.5 kJ/molC. H2(g)+1/2O2(g) =H2O(g) ΔH=-241.8 kJ/molD. 2C8H18(l)+25O2(g) =16CO2(g)+18H2O(l) ΔH=-11036 kJ/mol【答案】A【解析】【详解】A.反应物CO(g)为1mol,产物CO2 (g)呈稳定状态,A符合题意;B.反应物燃烧不充分,B不合题意;C.产物H2O(g)不是稳定状态,C不合题意;D.反应物C8H18(l)不是1mol,D不合题意;故选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戊醇和2-甲基-2-丁醇互为同系物B. 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 CH2=C(CH3)2的名称是2-甲基-2-丙烯D. 沸点:1-丁醇>戊烷>2-甲基丁烷【答案】D【解析】【详解】A.3-戊醇和2-甲基-2-丁醇分子式相同,互同分异构体,A不正确;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都是正丁烷,B不正确;C.CH2=C(CH3)2的名称是2-甲基-1-丙烯,C不正确;D.1-丁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比戊烷大,戊烷直链结构,而2-甲基丁烷有取代基,所以沸点1-丁醇>戊烷>2-甲基丁烷,D正确;故选D。
14.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B. 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C. 实验室制取乙烯D.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A.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反应挥发出的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于检验乙烯,A符合题意;B.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乙炔中常混有硫化氢,CuSO4能与H2S作用生成CuS沉淀,可用于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B不合题意;C.加热浓硫酸与乙醇混合液至170℃,可制得乙烯,C不合题意;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再加入NaOH中和硫酸,用新制Cu(OH)2可检验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D不合题意;故选A。
15.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过程(固定、加热及盛接仪器略)证明了海带中存在碘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①需要将干海带放入坩埚中灼烧B. 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C. 步骤③操作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可以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D. 若步骤③加入的试剂是CCl4,振荡、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紫色,下层无色【答案】D【解析】【详解】A.干海带中含有机碘,燃烧将其结构破坏,需放入坩埚中,A正确;B.步骤②中,H2O2将I-氧化成I2,发生反应:2I-+2H++H2O2=I2+2H2O,B正确;C.试管中溶液使淀粉变蓝,说明含有I2,从而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C正确;D.CCl4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液体分层后,下层为碘的CCl4溶液,呈紫色,上层无色,D不正确;故选D。
【点睛】固体灼烧时,需要使用坩埚;蒸发浓缩溶液时,需要使用蒸发皿。
在选择仪器时,需注意,加热物体含液态水时,使用蒸发皿,否则使用坩埚。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B. 高聚物由3种单体加聚得到C. n→+(n-1)H2是加聚反应D. 1mol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消耗n mol NaOH【答案】D【解析】【详解】A.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A错误;B .高聚物由苯乙烯和1,3-丁二烯两种单体加聚得到,B 错误; C .n→+(n-1)H 2是缩聚反应,C 错误;D .1mol 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1个链节消耗1个NaOH ,则1mol 高聚物消耗n mol NaOH ,D 正确; 故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