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 化学氧自救器初期生氧器
化学氧自救器

一、自救器的重要作用
案例二:
1990年11月29日17时37分,四川省永荣矿务局曾 家山煤矿一井﹣200m水平巷发生爆炸事故。
56人(佩戴化学氧自救器安全脱险)
90人
26人(佩戴过滤式自救器安全脱险)
5人(别人帮助佩戴化学氧自救器安全脱险)
3人(不戴自救器急于逃跑,中毒昏倒后无人
发现而死亡)
相关规定
正确的佩带位置
1、去掉保护罩
2、掰断开启扳手
3、拉开封条
4、去掉上壳
5、戴上头套
6、拔出启动针
7、咬住口具
8、夹好鼻夹
9、撤离灾区
第 一 项
第 二 项
第 三 项
第 四 项
第 五 项
第 六 项
第 七 项
第 八 项
使用注意事项
戴好鼻夹、口具,不漏气, 防止损坏气囊,避免 启动装置出现故障,可向药 行走沉着平静、呼吸均匀, 要选择最快能到达新鲜风流 干热正常,不可拔下自救器。 盐、碱味正常,没有危险。 30秒佩戴好自救器。 不能取下口具说话。 损失氧气。 罐内猛吹3-4口气。 速度可快可慢。 场所的路线。
化学氧自救器
本节主讲内容:
● ●
一、自救器的重要作用
二、自救器的种类及其防护特点
三、化学氧自救器
● 3
一、自救器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
1986年11月22日,江苏大屯煤电公司姚桥煤矿东一采 区7110集中运输巷发生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着火事故 。 25人(佩带自救器安全脱险) 31人 6人 1人(没戴自救器,中毒死亡) 3人(不会佩戴使用,中毒死亡) 1人(不舒服拔下口具,中毒死亡) 1人(戴着自救器,静坐待救,脱离危险)
第十条:入井人员必
化学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规程

化学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规程化学氧自救器是一种用于紧急情况下提供呼吸氧气的装置。
它适用于空气污染、火灾、有毒气体泄露等危险情况下人员的自救。
为了确保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安全性,以下是____字的化学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概述1.1 目的本规程旨在指导和规范化学氧自救器的安全操作,以确保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自救器,并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应急救援人员、消防人员、工业工人等。
第二章:化学氧自救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1 组成化学氧自救器由呼吸器、滤毒罐和氧气生成剂三部分组成。
其中,呼吸器用于吸入氧气,滤毒罐用于过滤有害气体,氧气生成剂用于产生呼吸所需的氧气。
2.2 工作原理化学氧自救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氧气生成剂将化学反应产生的氧气输送至呼吸器,供操作人员呼吸,同时通过滤毒罐过滤有害气体。
第三章:操作前的准备工作3.1 了解自救器的基本信息在使用化学氧自救器之前,操作人员应该详细了解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维护保养等基本信息。
3.2 检查自救器的完好性操作人员在使用化学氧自救器之前,应仔细检查自救器是否完好。
包括但不限于检查氧气生成剂是否有效、滤毒罐是否损坏等。
第四章:化学氧自救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1 佩戴自救器操作人员在进入有危险物质存在的区域之前,应正确佩戴化学氧自救器。
首先将呼吸器套在头上并调整至适合的位置,然后将滤毒罐固定在口鼻部位。
确保自救器与面部紧密贴合,避免气体泄漏。
4.2 呼吸方法操作人员在佩戴好自救器后,应采用正常的呼吸方法进行呼吸。
避免急促呼吸、深呼吸等不正常的呼吸方式。
4.3 成组行动在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过程中,应尽量与其他人员成组行动。
避免单独行动,以便互相监督和帮助。
第五章:操作注意事项5.1 避免过度疲劳在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如果感到呼吸困难或疲劳,应立即停下来休息,并及时更换新的化学氧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二篇)

化学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安全性,提高事故应急处理效率,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人员。
第三条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人员应经过相关的培训,并具备基本的化学氧自救器操作技能。
第四条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违反。
第五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理,严重者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章化学氧自救器的基本知识第一条化学氧自救器是一种紧急使用的呼吸系统,主要用于在有毒气体或缺氧环境下提供氧气供给。
第二条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5-30分钟,应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完成逃生并接受进一步的救援。
第三章化学氧自救器的佩戴和存放第一条佩戴化学氧自救器前,应先检查自救器的完整性和有效期,确保呼吸面罩、过滤罐、呼吸袋等部件没有损坏。
第二条佩戴化学氧自救器时,应确保呼吸面罩与面部的贴合程度,严禁揭开面罩以及内外往外拉动面罩。
第三条化学氧自救器的存放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同时应离开火源和易燃易爆物品。
第四章化学氧自救器的操作流程第一条在发现有毒气体或缺氧环境时,应立即将化学氧自救器取出,并迅速佩戴。
第二条调整面罩松紧带,使面罩贴合面部,确保呼吸通畅。
第三条确保自救器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误触发。
第四条将自救器的呼吸袋放入口中,轻轻咬住,并通过鼻腔呼吸。
第五条吸气时,通过呼吸袋将化学氧气体送入口腔;呼气时,通过呼吸袋将二氧化碳排除体外。
第六条运动时应维持正常呼吸,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呼吸急促。
第七条当感到呼吸困难或自救器氧气用尽时,应尽快撤离现场或寻找其他安全出口。
第六章化学氧自救器的保养与维修第一条使用化学氧自救器后,应及时清洗呼吸面罩和呼吸袋,并备妥下次使用。
第二条定期对化学氧自救器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其性能完好。
第三条若发现化学氧自救器有损坏或过期情况,应立即更换,并上报有关部门。
第七章应急事故处理第一条在发生应急事故时,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人员应立即佩戴自救器并迅速撤离现场。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题:科学探究题附解析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题:科学探究题1.(2022秋·江西赣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呼吸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
如图是某化学氧自救器的示意图,其供氧装置由“初期生氧器”和“生氧罐”组成同学们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I 、探究“初期生氧器”(查阅资料1)①该化学氧自救器在工作初期,内部独立的“初期生氧器”首先启动,以解决初期供氧不足的问题。
“初期生氧器”内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铁粉等成分。
②Fe 3O 4能与硫酸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42424342(Fe O +4H SO =Fe SO +FeSO +4H )O ③Fe 2(SO 4)3溶液是黄色。
(1)小组成员为了解铁粉的作用展开了如下探究1。
③结论:“初期生氧器”中铁粉的作用是与氧气反应能______,从而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条件。
II 、探究“生氧罐”(查阅资料2)①该化学氧自救器主体是由“生氧罐”供氧,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作为“制氧剂”,其反应原理为:2224KO 2H O 4KOH 3O +=+;222324KO 2CO 2K CO 3O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实验探究2)测定“生氧罐”中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取出“生氧罐”内的固体样品100g 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使用的药品均足量,装置中的各步反应均完全)(2)实验前先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的N2的目的是______;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注入水至A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再打开K1继续缓缓通入N2。
(3)C装置固体粉末变黑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测得C中硬质玻璃管中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实验前硬质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实验后硬质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130.0g158.8g该“生氧罐”中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反思与评价:若A中实验结束后,不再打开K1继续缓缓通入N2,对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2.(2023秋·甘肃兰州·九年级兰州市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某学习小组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展开探究。
化学氧自救器操作规程

化学氧自救器操作规程一.使用范围化学氧自救器是一种在由于灾害引起的大气污染和缺氧时,提供给人们清新的呼吸气体,作为逃离灾区或进行一般事故处理工作的仪器,它主要用于煤矿采掘工业中发生瓦斯爆炸、火灾和瓦斯突出等自然灾害时、作为工人逃生自救仪器。
二.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使用时间:逃离灾区的使用时间为40分钟(中等劳动强度),静坐时间120分钟。
防护性能:在使用时间内,co2吸气浓度不超过2%,氧气浓度不低于21%。
吸气温度:低于50摄氏度。
外形尺寸:167*95*190(mm)重约:2.3kg 佩戴重量:1.4kg存放期:五年三. 佩带方法1.佩带位置:将专用腰带穿入自救器带内卡与腰带外卡之间,固定在背部右侧腰间。
2.开启扳手:使用时先将自救器眼腰带转到右侧腹前,左手托底,右手下拉护罩胶片,使护罩挂钩脱离壳体并扔掉,再用右手搬锁口带扳手至封印条,断开后丢开锁口带。
3.去掉上外壳:左手抓住下外壳,右手将上外壳用力拔下扔掉。
4.套上挎带:将挎带组套在脖子上。
5.提起口具并立即戴好:用力提起口具,靠拴在口具与启动环间的尼龙绳的张力将启动针拉出,此时气囊逐渐鼓起。
此时拔掉口具塞并同时将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注:一旦尼龙绳被拉断气囊未鼓,可以直接拉动启动环。
6.夹好鼻夹:两手同时抓住两个鼻夹垫的圆柱形把柄,将弹簧拉开,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准确地夹住鼻子。
7.调整挎带,去掉下外壳:如果挎带过长,抬不起头,可以拉动挎带上的大圆环,使挎带缩短,长度适宜后,系在小圆环上。
然后双手抓住下外壳两侧,向下用力将下外壳脱下扔掉。
8.系好腰带:将腰带一头绕过腰后插入腰带另一头的圆环后系好。
9.退出灾区:上述操作完成后,开始离开灾区。
若途中感到吸气不足时不要惊慌,应放慢脚步,做深呼吸,待气量充足时在快步行走。
过滤式自救器操作规程一.概述该自救器是过滤一氧化碳气体,供个人遇险自救的器具。
使用环境的氧气浓度不能低于18%,一氧化碳的浓度不能大于1%。
2023年化学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规程

2023年化学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效救援人员生命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安全规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2023年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旨在规范自救器的安全操作,提高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技能。
第三条所有风险工作区域的救援人员都必须掌握本规程,并按照规程执行操作,确保自身的安全。
第四条救援人员在使用化学氧自救器过程中,必须了解自救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并按照操作规程使用。
第二章化学氧自救器的基本知识第五条化学氧自救器具备吸入氧气的功能,并可提供紧急呼吸支持。
自救器通常由氧气瓶、呼吸阀和面罩组成。
第六条自救器的使用寿命为X年,超过寿命需更换。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自救器状况良好。
第七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1. 揣好自救器位置,确保随身携带。
2. 在进入风险区域前,确认自救器状况良好。
3. 紧急情况下,尽快取出自救器。
4. 打开自救器的氧气开关。
5. 将面罩套在头部,调整至合适位置。
6. 按压呼吸阀,开始吸入氧气。
第三章自救器的安全操作第八条在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应迅速佩戴自救器,并通过鼻孔检测自救器氧气是否正常。
第九条在使用自救器时,救援人员应保持冷静,确保自救器的正常使用。
第十条在自救器使用过程中,救援人员不得将面罩松开、抛弃或使用他人的自救器。
第十一条长时间使用自救器之前,救援人员应先将自救器与面罩分离,调整氧气开关至低氧气流量状态,以节省氧气。
第十二条自救器使用完毕后,救援人员应及时更换或充装氧气瓶,确保自救器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
第四章自救器的检查和维护第十三条每月进行一次自救器的全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氧气瓶是否充装、呼吸阀是否灵活、面罩是否完好等。
第十四条每年进行一次自救器的全面检修,由专业人员对自救器进行彻底检查和维护。
第十五条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自救器存在问题,救援人员应立即报告并更换自救器。
第十六条自救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和消毒,并将面罩与自救器分开存放。
安全生产行业AQ安全标准

AQ/T 1065-2008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测定方法
59
AQ 1066-2008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60
AQ/T 1067-2008
矿井风流热力状态预测方法
61
AQ/T 1068-2008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
62
AQ 1069-2008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
6
AQ 1013-2005
煤矿在用空气压缩机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7
AQ 1014-2005
煤矿在用摩擦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8
AQ 1015-2005
煤矿在用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9
AQ 1016-2005
煤矿在用提升绞车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10
AQ 1017-2005
煤矿井下安全标志
11
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17
AQ 1024-2006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
MT 637-1996
18
AQ 1025-2006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
19
AQ 1026-2006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
20
AQ 1027-2006
煤矿瓦斯抽放规范
MT/T 692-1997
21
AQ 1028-2006
32
AQ 1039-2007
煤矿用耙矿绞车安全检验规范
33
AQ 1040-2007
煤矿用启闭风门绞车安全检验规范
34
AQ 1041-2007
煤矿用无极绳调速机械绞车安全检验规范
35
AQ 1042-2007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特色专题专训 题型七 跨学科实践活动(含答案)

题型七跨学科实践活动活动1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的、便携的检测有更大需求。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被称为大气污染防治利器。
针对如何组装和使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同学们开展了项目化探究活动。
任务一: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组成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是由气态污染物监测模块、颗粒物监测模块、气象参数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供电及电源管理单元等组成的。
(1)空气微型站使用不锈钢支架,融合野外防护箱,在确保美观的前提下,还能实现耐腐蚀、抗干扰的需求。
支架所用材料的主要成分为 ,属于材料,该材料具有的特性为。
(2)气象用风速传感器中使用了硅和玻璃材料。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硅属于非金属元素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C.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D.硅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层任务二:分析空气质量监测因子【查看说明书】(1)监测因子包括、SO2、NO2、O3、VOCS、PM2.5、PM10、风速、风向、、湿度、大气压力。
(2)空气中SO2、NO2增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检验雨水显酸性的方法是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冬季雾霾天气频发,除了影响出行,还影响。
出行可以佩戴口罩,口罩起的作用是。
任务三:探究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某地空气颗粒污染物中含有Na+、K+、N H4+、H+、S O42−及少量的N O3-等。
【实验计划】验证颗粒污染物中含有N H4+、S O42−。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收集到的颗粒物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产生白色沉淀含有S O42−2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含有N H4+【反思评价】(1)方案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明提出:若用足量浓代替方案1、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加热,只需进行一次实验即可得出最终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13.100D 09备案号: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57—2008化学氧自救器初期生氧器The starter of chemical oxygen self-rescuer(送审稿)2008-11-19发布 2009-01-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前 言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雅玲、聂多、马善清、毛欣、杨进、车仁智。
AQ1057——2008化学氧自救器初期生氧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氧自救器初期生氧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氧自救器用的氯酸盐热分解式初期生氧器、酸瓶起动药剂式初期生氧器、压缩氧小气瓶式初期生氧器等。
(以下简称初期生氧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7230-87 气体检测管装置GB/T 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MT 62 煤矿许用电雷管瓦斯安全性测定方法和判定规则MT 137.1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测定方法(检测管法)MT 274 二氧化碳测定方法(检测管法)MT 279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氮氧化物测定方法(检测管法)MT 425-1995 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初期生氧器starter化学氧自救器为佩带者初期供氧的产品。
3.2供氧时间 oxygen supply time初期生氧器起动后能够有效为佩带者进行初期供氧的时间。
3.3总供氧量 total oxygen supply content初期生氧器起动后能够有效为佩带者提供氧气的总量。
3.4AQ1057——2008外壳温度 shell temperature初期生氧器起动后,外壳表面的最高温度。
3.5起动力the strength of starting正常起动初期生氧器时所需要的力。
3.6引发率solicitation rate引发初期生氧器的比例。
3.7热稳定性 heating stability单位时间内初期生氧器在高温下不自行放氧、不起动的性能。
3.8安全性 security初期生氧器不自行起动,起动时不发出明火、不引燃(爆)瓦斯的性能。
3.9闪火 flash fire引发初期生氧器时,出气口或击发触点处出现火花的现象。
4.分类化学氧自救器初期生氧器按原理和起动方式分为打火帽式、压电陶瓷式、酸瓶起动药剂式和压缩氧小气瓶式。
5要求5.1 一般性要求5.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文件制造。
5.1.2制造初期生氧器的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较高的氧指数)并具有很好的抗酸碱性。
5.1.3机械撞击结构的撞击零件的制造材料应采用铜或不锈钢 (避免产生高能火花)。
5.1.4外置型机械撞击“火帽”起动结构,应有对“火帽”采取的隔离保护结构,防止“火帽”在起动时被意外击穿。
5.1.5 外置型机械撞击“压电陶瓷”起动结构,应采取适当结构防止放电火花外泄。
5.1.6外置型初期生氧器的氧气出口与生氧罐的氧气入口的连接零件应采用金属材料或难燃材料制造。
5.1.7采用压缩氧小气瓶供氧时,应保证开关有效,避免失灵、漏气。
5.1.8 内置型酸瓶起动药剂式初期生氧器,应保证粘接胶在有效期范围内,避免酸瓶脱落,初期生氧器失灵、漏气。
5.2 供氧时间温度(20士2)℃、气压(101.3士1.34)KPa时,初期生氧器供氧时间应大于35s,且小于80s;5.3 总供氧量温度(20士2)℃、气压(101.3士1.34)KPa时,初期生氧器总供氧量应大于4L。
AQ1057——20085.4 外壳温度温度(20士2)℃、气压(101.3士1.34)KPa时,初期生氧器外壳温度应低于250℃。
5.5有害气体含量 [温度(20士2)℃、气压(101.3士1.34)KPa]5.5.1 初期生氧器供氧时一氧化碳含量应不大于80×10-6;5.5.2 初期生氧器供氧时二氧化碳含量应不大于0.2%(Vol/Vol);5.5.3 初期生氧器供氧时氮氧化物含量(以NO2计)应不大于3×10-6;5.5.4 初期生氧器供氧时氯气含量应不大于2×10-6。
5.6 起动力正常起动初期生氧器时起动力,应大于20N,且小于60N。
5.7 引发率引发初期生氧器的比例应为100%。
5.8 抗跌落性能将初期生氧器装入配套的化学氧自救器中,进行跌落试验后,初期生氧器整体结构应保持完好,初期生氧器不自行起动放氧。
5.9抗滚动冲击性将初期生氧器装入配套的化学氧自救器中,经滚动冲击试验后,初期生氧器整体结构应保持完好,初期生氧器不自行起动放氧。
5.10热稳定性初期生氧器经热稳定性试验,不自行放氧,冷却至室温,引发后应符合本标准5.2和5.4。
5.11 耐低温性能初期生氧器经过低温试验,引发后应符合本标准5.2。
5.12安全性5.12.1 初期生氧器引发时,出气口和击发触点处,应不出现闪火。
5.12.2 初期生氧器进行瓦斯安全性试验时,不应引燃(爆)瓦斯。
5.13噪声引发初期生氧器的噪声应不大于75dB(A)5.14整体密封性装配好的初期生氧器的壳体和各连接处在1kPa(100mm水柱)压力下,1min内压力下降数值应不大于30Pa。
5.15外观和有效期初期生氧器外观应光滑完整,不缺配件,无锈迹、划痕、尖锐棱角、毛刺等。
初期生氧器有效期,自出厂之日起为5.5年。
6试验方法型式试验除本标准5.12条和5.15条外,其余各项都在做完抗跌落性能和抗滚动冲击性能之后试验。
6.1 供氧时间、总供氧量、外壳温度的测定6.1.1仪器、设备a)湿式气体流量计:额定流量0.5m3/h;b)秒表;AQ1057——2008c)热电偶:测温范围应不小于(0~350)℃,误差应不大于±1.5℃,响应时间应不 大于0.5s;d)高温计:测量范围应不小于(0~350)℃,误差应不大于±1.5℃,响应时间应不大于0.5s;e)专用固定架。
6.1.2测定步骤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测定装置示意图1——专用固定架; 2——初期生氧器; 3——湿式气体流量计; 4——热电偶高温计首先释放初期生氧器击发机构,同时按秒表计时,供氧停止时记录下总供氧量和时间。
与此同时记录热电偶高温计指示的最高值,测量外壳温度时热电偶要放在预计的最高温度处并适当移动。
6.2 有害气体含量测定6.2.1 器具a)专用固定架;b)弹簧夹;c)贮气袋。
6.2.2 测定步骤气样收集装置如图2所示(内置型初期生氧器在化学氧自救器呼吸口具处取样):图2 有害气体气样收集系统示意图AQ1057——2008 1——专用固定架; 2——初期生氧器; 3——弹簧夹; 4——贮气袋6.2.2.1 按图2组装气样收集系统。
引发初期生氧器2,把发生的氧气,贮存在贮气袋4中,夹住弹簧夹3。
6.2.2.2 取下贮气袋,按以下方法测定有害气体含量:a)一氧化碳含量测定按附录A.1进行;b)二氧化碳含量测定按附录A.2进行;c)氮氧化物含量测定按附录A.3进行;d)氯含量测定按附录A.4进行;6.3 起动力试验固定初期生氧器,用拉力计钩紧起动环或开关扳手,沿起动针施力轴方向施力至拔出起动针或拉动扳手开启开关,记录其最大读数。
6.4跌落试验将初期生氧器装入配套的化学氧自救器,按MT 425-1995中6.10条的规定,进行试验。
6.5滚动冲击试验将做过跌落试验的初期生氧器,按MT 425-1995中6.11条的规定,进行试验。
6.6热稳定性试验将初期生氧器在(60士2 )℃高温条件下,恒温2h,观察是否自行放氧,然后冷却,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h后引发,观察能否正常起动,并测定各项指标。
6.7低温试验将初期生氧器在(-10士1)℃低温条件下恒温4h后,立即在室温条件下引发,观察是否能正常起动,并测定各项指标。
6.8安全性试验6.8.1闪火试验在暗室内击发初期生氧器,观察是否出现闪火。
6.8.2瓦斯安全性试验由国家授权部门按照MT 62的规定进行。
6.9 噪声测定按GBJ87规定,用声级计先测定环境dB(A)值,再在距起动器周围1m处测引发起动器时的总dB(A)值,二者之差为初期生氧器噪声值。
6.10 整体密封性试验6.10.1仪器、设备a)专用固定架厂;b)水柱压力计:测定范围(1.2~1.5)kP;c)抽气装置;d)秒表。
6.10.2试验步骤: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AQ1057——2008图3 整体密封性测定装置示意图1—专用固定架; 2—初期生氧器; 3—橡胶套; 4—三通接头; 5—水柱压力计; 6—启闭开关6.10.3 测定步骤开启抽气装置,使水柱压力计5的压力指示值为1kPa。
关闭启闭开关6,并用秒表计时,观察1min时的水柱变化值。
6.11 产品外观质量和有效期标识用目测法检查7检验规则7.1 出厂检验7.1.1 产品出厂检验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进行,产品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才可出厂。
7.1.2 产品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
表1 检验项目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试验方法对应条款序号 技术要求条款 逐台检验 抽样检查 抽样检查1 5.2 - A组2个√ E组3个√ 6.12 5.3 - A组2个√ E组3个√ 6.13 5.4 - A组2个√ E组3个√ 6.14 5.5 - B组2个√ F组3个√ 6.16.2和附录A5 5.6 - B组2个√ F组3个√ 6.36 5.7 - 与A、B、C、D组同时进行 与E、F、G组 同时进行7 5.8和5.9 - 与A、B、C、D组同时进行√G组3个√ 6.4和6.58 5.10 - C组2个√ 单抽2个√ 6.69 5.11 - C组2个√ 单抽2个√ 6.710 5.12.1 - D组2个√ 单抽20个√ 6.8.111 5.12.2 - - 单抽25个√ 6.8.212 5.13 - B组2个√ F组3个√ 6.913 5.14 √ - G组3个√ 6.1014 5.15 √ - 58台全检√ 6.11注: “√”为应检验项目,“-”为不检验项目;将出厂检验抽检8个样品分为A组2个、B组2个、C组2个、D组2个;将型式检验抽检58个样品中分出E组3个、F组3个、G组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