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概况
1.原因:①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②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③财 政入不敷出;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3.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4.主要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等。 5.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 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6.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宋 太 祖 赵匡胤
一 、宋太 祖强化 中央集 权
北宋的统一
先南后北
赵匡胤 陈桥驿
开封
宋 太 祖 赵匡胤
意义: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 了中原和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五 代
979

国 局 面
965年
宋 北北 宋宋 东京开封 966
灭后蜀
978

963年
970年
情景提问:假如你是赵匡胤,你当上皇 帝之后,将会怎样加强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概况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 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 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 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 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盼又国赐家进士立1刻80多解人决,什总么录500多人
宋真宗问:题(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财政
(三司)
行政
军事 枢
(三衙)
卫 马 军 司
中 书 度 盐 户 门 支 铁 部 下
密 侍 殿 侍 院


卫 步 军 司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 ]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宋太祖 死后,其弟 赵光义登基 为帝,称宋 太宗。 宋太宗 时,灭吴越、 闽南、北汉, 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 割据局面, 基本实现了
局部统一。 P28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 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 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皇帝
强化皇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削弱 相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措施: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 人,位同副相,与宰相 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 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 财政权。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皇帝
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 制钱谷(财政权):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在 地 方
• 收精兵(兵权):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4张ppt)---副本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4张ppt)---副本
C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4、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
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 √ √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 √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 960 赵匡胤 开封(东京)
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 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 人 科 举 考 试 图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 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
举5、宋朝:大取?幅 士度 的增 名加 额科 ;举 提
材料分析: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消极影响
北( 宋单 官位 员万 人) 数
消极影响②:造成了官吏冗多
对比唐、宋的科举制,简述宋朝的科举 制有什么变化。
唐朝科举,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1/10, 进士科约为1/60。
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 共取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中,科 举出身的占6人。
宋太祖和后继者 按照先南后北的 方针,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 方的分裂割据局 面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 (2)中央(行政权):
(3)地方(财权) 措施的影响: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
动;定期换防。(29页)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 1.重文轻武的原因是什么? • 2.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哪些? • 3.重文轻武的影响有哪些?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1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1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 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 军政、财政大权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取代过去藩镇的爪牙,并对州县长官实施三 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 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 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1.北宋的建立
•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 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 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史称北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经典名言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2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5、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26、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7、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28、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29、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30、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31、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32、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有拥兵 取消节度 下派文官做 人事调度
北 之重, 使收税的 知州和通判,权,全部
宋 无调兵 权力,设 掌管民政、 归属中央
之权 置转运使 司法
政权
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军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事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 陈桥驿兵变
C.靖康之变
D. 澶渊之盟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国家的军事力量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结果 失败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 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保 守 派
治 上 对
改 革 派

司马光
王安石
课堂小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和统一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


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

变法”。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目的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度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分析材料,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三】梳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项目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学习任务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五】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领域、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滁州市十二中学
徐继仕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五代十国的地图和北宋与少数民族并立形势图,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结合教学过程制作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开心辞典”里曾有这样一题: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朝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庶,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同学们你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大家学习第一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大家阅读28页第一段回答:“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一、北宋的建立
()年,()在陈桥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以()为都城,
史称北宋。

他就是()。

师:这里有一个“黄袍加身的故事”。

哪几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大家议一议“陈桥驿兵变”的实质是什么?
师:大家看正文第二段北宋的统一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宋朝建立时以出现()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师:大家看投影仪上面的两个图对比下两图,说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五代十国时:
国家分裂,朝代更换频繁;
北宋初期:
国家逐渐从分裂走向统一。

观察下图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生:没有。

生:辽、西夏、吐蕃、大理、西州回鹘
师:下面学习“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师:看材料一”杯酒释兵权”。

那几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看材料二
: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这么做?
生:(1)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2)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稳定。

(君弱臣强)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上面的史料上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的措施?
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时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呢?
军事上(收兵权):他是如何做的?看课文29页第一段
生:军事上: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师:行政上(夺臣权):他是如何做的?大家看课文30页一二两段。

生:1、在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师:财政上(制财权):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回答。

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看该页的第三段
生: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目“重文轻武的政策”
师:大家看课文30页最后一段回答
一、宋朝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二、什么是重文轻武的政策?
生: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师: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生:使得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方和待遇高于武将。

师: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

是哪两个方面?或者说宋朝是如何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生:1是武将收到多方面的牵制。

(严重地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是改革发展科举制。

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师:刚刚讲到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改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又有哪些?
生: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师:改革发展科举制的影响有哪些?
生: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最后我们来看看“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影响有哪些?
生: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2、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2、政策
3、结果
4、措施
5、影响
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
1、北宋建立的时间()
2、北宋建立者是()
3、北宋建立是经过()兵变完成的。

4、北宋的都城在()
二选择题:
1、七(2)班赵欣敏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的皇帝同姓)”,这个朝代是()。

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夏朝
2、下列人物中采取过重文轻武政策的有()。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
三问答题:
书上32页第一题
课后思考
思考题:想一想,议一议:“重文轻武政策的利与弊?”
板书设计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1、原因
2、政策
3、结果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4、措施5、影响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